养生健康

轮状病毒感染可以吃鸡蛋吗 轮状病毒感染吃什么好

轮状病毒感染可以吃鸡蛋吗 轮状病毒感染吃什么好

以流质及半流质饮食为主,如稀饭、米汤、胡萝卜汤等,易吸收消化,减少胃肠蠕动,缓解腹泻。

恢复期后腹泻症状减轻,可适当添加一些辅食,如面、软饭等等,但不可过度使用,可少食多餐。

轮状病毒感染可以吃鸡蛋吗 轮状病毒感染不要吃什么

如一些粗粮玉米、红薯等,高纤维食物可加速肠蠕动加重腹泻。

如肥肉、火腿等肉类食物,油腻的食物不易消化,加重消化系统负担。

腹泻会引起乳糖不耐受,乳糖摄入在肠胃无法吸收则会加重腹泻的症状。

如豆类食物黄豆、豆腐、豆浆等,都会产气,让肠道加速腹泻。

轮状病毒阴性什么意思

轮状病毒阴性什么意思

大便轮状病毒呈阴性,说明不是腹泻不是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可是给宝宝服用一些调节肠道菌群的药和止泻的药。另外如果宝宝拉的很严重的话,应给宝宝适当补液,防止脱水。

轮状病毒感染是什么意思

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核糖核酸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它是婴儿与幼儿腹泻的单一主因,几乎世界上每个大约五岁的小孩都曾感染过轮状病毒至少一次。然而,每一次感染后人体免疫力会逐渐增强,后续感染的影响就会减轻,因而成人就很少受到其影响。轮状病毒总共有七个种,以英文字母编号为A、B、C、D、E、F与G。其中,A种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而人类轮状病毒感染超过90%的案例也都是该种造成的。

轮状病毒症状

轮状病毒性腹泻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严重时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包括发烧、呕吐、腹痛以及无血色水样腹泻,腹泻物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不含血或黏液。症状可持续3到9天。除胃肠道症状外,近年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可引起许多其他疾病,有些病例可出现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轮状病毒甚至可通过胃肠道屏障造成病毒血症。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作用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宝宝急诊和死亡(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第二位病因,全世界因急性胃肠炎而住院的儿童中,约50%-60%是轮状病毒性腹泻。发展中国家情况则更加严重,儿童腹泻占整个病死率的15%~34%。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宝宝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总人数的1/4。因此,轮状病毒成为全世界科学家们研究的焦点。

轮状病毒具有很高的传染性,主要途径为“粪-口传播”。但也可能存在“呼吸道传播”(因轮状病毒在空气中可存活2-3天,而且从呼吸道分泌液中也可检出轮状病毒)。故卫生状况的改善并不能有效地阻止轮状病毒的传播,营养状况与发病程度的关系也并不密切。5岁以下宝宝受到轮状病毒的感染的几率很大,但高危人群主要为6个月-3岁的宝宝。

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对A群轮状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防宝宝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这是预防轮状病毒经济并且有效的方式,帮助宝宝尽早预防轮状病毒的发生。

轮状病毒感染可以吃鸡蛋吗

最好别吃。

有人会觉得拉肚子丢失了那么多营养,吃个鸡蛋补一补吧。其实这是个错误的想法,因为轮状病毒感染后最主要的症状是腹泻,腹泻会导致肠胃的消化功能下降,高蛋白的食物需要大量蛋白酶来分解,从而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加重腹泻程度。

轮状病毒疫苗是什么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急诊和死亡(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第二位病因,发展中国家情况则更加严重,儿童腹泻占整个病死率的15%。

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总人数的1/4。

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最经济有效途径。令人欣慰的是我国科学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几乎和美国科学家同时攻克了这一世界性难题,研制成功了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

轮状病毒疫苗实际上是一种减毒重组的活性疫苗,在我国现在接种的轮状病毒疫苗为口服液,具有甜味,不用注射,尤其适合宝宝接种,减少注射的痛苦。当宝宝在口服轮状病毒疫苗2个星期的时间就会产生抗体,这时候四周抗体浓度达到最高峰,对重症腹泻的保护率达到90%。

什么是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轮状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呈渗透性腹泻病,病程一般为7天,发热持续3天,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

流行情况

全世界每年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婴幼儿死亡的人数大约为900000人,其中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我国,0~2岁以内的婴幼儿人数约为4000万人(含新生儿),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人数的1/4,是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的最主要病原。

危害

轮状病毒感染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严重发病,严重时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除胃肠道症状外,近年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可引起许多其他疾病,有些病例可出现不同程度肝功能损害,轮状病毒甚至可通过胃肠道屏障造成病毒血症。

传播方式

主要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通过水源传播或呼吸道传播,成人轮状病毒性腹泻常呈水型暴发流行。由于轮状病毒在环境中比较稳定,不易自然灭亡,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来源于孕产妇感染、产道感染及医院内感染。医院里可通过护理人员造成轮状病毒感染的传播。

什么是轮状病毒腹泻

轮状病毒腹泻又称秋季腹泻,从名称上就能看出,它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是秋冬季婴儿腹泻最常见病因,可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致病。

轮状病毒腹泻患者的大便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带少量粘液,病程 3~8 天。

轮状病毒腹泻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轮状病毒感染也可引起惊厥、心肌损害(验血发现心肌酶升高)等消化系统以外症状。

轮状病毒腹泻的危害性

(1)几乎所有儿童在5岁以前都受到过轮状病毒感染。

(2)全球每年约有1.11亿-1.35亿例轮状病毒腹泻病例,导致65万名婴儿死亡。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名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

(3)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急诊和死亡(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第二位病因,占婴幼儿总人数的1/4。

(4)我国每年也约有1800万名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死亡3-4万例。

(5)2003年的sars 全国死亡仅349人,截止至2009年12月16日统计数字,甲流全国死亡仅442人。可是轮状病毒感染全国死亡3-4万例。

轮状病毒疫苗是什么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婴幼儿急诊和死亡(除呼吸道感染之外)的第二位病因,发展中国家情况则更加严重,儿童腹泻占整个病死率的15%。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总人数的1/4。

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最经济有效途径。令人欣慰的是我国科学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几乎和美国科学家同时攻克了这一世界性难题,研制成功了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轮状病毒疫苗实际上是一种减毒重组的活性疫苗,在我国现在接种的轮状病毒疫苗为口服液,具有甜味,不用注射,尤其适合宝宝接种,减少注射的痛苦。当宝宝在口服轮状病毒疫苗2个星期的时间就会产生抗体,这时候四周抗体浓度达到最高峰,对重症腹泻的保护率达到90%。

宝宝轮状病毒怎么回事

轮状病毒感染后主要侵犯空肠的绒毛上皮细胞。RV感染属非侵入性的,病毒在小肠表层繁殖,并产生大量子代病毒随粪便排出体外。病毒也可以在胞浆内增殖形成大包涵体,使受损的细胞脱落至肠腔而释放大量病毒,并随粪便排出。腹泻的原因可能是病毒侵犯绒毛上皮细胞,在胞浆增殖形成包涵体,使上皮细胞脱落,由鳞状或方形细胞代替,结果导致水和电解质分泌增加而回吸收减少。特别是妨碍钠和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同时.正常肠黏膜上存在的绒毛酶,如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均减少,导致吸收功能障碍,至病后8周才能完全恢复正常。腹泻发生的原因还由于乳糖及其他双糖不能被吸收,而滞留在肠内,造成肠黏膜渗透压的改变,使体液进入肠腔,导致腹泻和呕吐。乳糖下降到结肠被细蔺分解后,进一步增高了渗透压,使症状加重。大量的吐泻,丢失水和电解质,导致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临床卜症状的轻重与小肠病变程度一致。感染后血液中很快出现特异性IgM、IgC抗体.肠道局部出现分泌型IgA,可中和病毒.对同型病毒感染有作用。一般病例病程3—5日,可完全恢复。隐性感染产生特异性抗体。

感染轮状病毒后,能否致病不但取决于感染的病毒数量,同时还取决于患儿机体免疫状态。当机体发生免疫功能低下时,将造成病毒侵人而发病。其中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主要是指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因为轮状病毒只侵袭绒毛下端1/2—1/3处成熟的带有刷状缘柱状上皮细胞,而处于绒毛隐窝处的未分化完善的无刷状缘的立方上皮细胞,却具有抵抗轮状病毒的能力。在急性感染后,大多数受病毒侵袭的成熟柱状上皮细胞发生破坏脱落,绒毛变短。隐窝处未成熟的立方细胞逐渐覆盖至绒毛顶端,这些未成熟细胞仍具有抗轮状病毒感染能力。因此,当小肠绒毛上端成熟的柱状上皮细胞受病毒感染后发生损伤、坏死,直到完全脱落。绒毛顶端完全被绒毛隐窝处的未分化完善的无刷状缘的立方上皮细胞所覆盖后,感染也就自限性地得到了控制。目前认为,与绒毛隐窝处的末分化完善的无刷状缘的立方上皮细胞所不同的是成熟的肠上皮细胞上的刷状缘带有乳糖酶,而此种酶可成为轮状病毒受体,并能使病毒脱去外在壳便于进入细胞。由于新生儿、婴儿和新生动物肠黏膜的上皮细胞含有极其丰富的乳糖酶,轮状病毒很容易附着肠黏膜的上皮细胞,所以易发生轮状病毒感染。而随年龄增长.刷状缘的乳糖酶量减少,发病率也随之下降,而有学者发现某些人种乳糖酶不随年龄下降,这些人群中青年人与成人也易发生轮状病毒感染。

近年来,对于轮状病毒感染出现的特异性免疫研究不断深入,特别是细胞免疫在轮状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细胞毒T淋巴细胞在预防轮状病毒再感染和交叉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CTL对轮状病毒的作用是一种特异性作用。这些CTL在抗轮状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轮状病毒特异的CTL及CTL前体能对不同血清型轮状病毒感染的细胞起杀伤作用。这样的作用说明CTL具有交叉保护作用。轮状病毒特异性CTL可保护乳鼠不受同型或异型轮状病毒的攻击。在鼠及人感染轮状病毒后T辅助细胞也参与机体免疫,T辅助细胞可以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使体内轮状病毒特异性CTL增加,加强机体抗病毒作用。肠道CTL的存在可能与局部肠道特异性抗体一样具有保护作用。因此,轮状病毒特异性CTL在开发轮状病毒载体疫苗方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尽管血清中抗轮状病毒的IgA浓度与抗轮状病毒感染保护相关,但血清中的IgA可能不是参与机体保护的必需抗体,只有当它被分泌到肠道,才发挥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双聚体的IgA可由肝脏经胆汁排到肠道,这种存在于肠道内的分泌型IgA很可能就是参与机体保护的免疫性抗体。关于血清中的IgA在预防轮状病毒腹泻病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很可能抗轮状病毒的IgA直接参与预防轮状病毒病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如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而不是病毒被中和。

轮状病毒的局部免疫机制主要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者来构成。在对病毒感染具有抵抗力的动物肠道分泌液中,可以检测出对轮状病毒特异的分泌型IgA抗体,同时也发现了对轮状病毒的肠道局部的细胞免疫。而州弱毒病毒感染无免疫力的动物,未发现抗轮状病毒的特异性悻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而经口接种时则可获得抗轮状病毒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轮状病毒的主动免疫是由病毒抗原刺激肠道相关的淋巴样组织(GALT)而诱导产生的.即由体液免疫和局部细胞免疫共同起作用或两者相互作用产生:当抗原刺激GALT后,诱导产生双聚体IgA的细胞分化、形成,然后这种细胞返回和固定于肠道黏膜固有层,产生肠道分泌型IgA。因此,测出血清巾的轮状病毒特异性IgA抗体,可推测出肠道的免疫状态。

在母乳喂养时,婴幼儿可不断地从母乳中获得抗体,中和侵入肠腔内的病毒。使他们免受感染。这种依赖于乳汁中不断分泌抗体完成机体防御作用的免疫过程称为乳汁免疫(lactogentic immumity)。这种母子免疫可能是婴幼儿在轮状病毒感染时参与机体肪御的主要的被动免疫机制。经口接种轮状病毒强毒免痘的母体乳汁中Iga。组分的分泌期较长,故可构成稳定的乳汁免疫。非经口接种弱毒或灭活病毒的免疫母体的乳汁中的免疫宅体是IgA成分,且很快消失,无法形成长时间稳定的乳汁免疫。乳汁免疫成立的基础是乳腺能产生IgA抗体。当抗原刺激GALT后,使IgA产生细胞分化、形成,并向乳腺移动并固定于乳腺,分泌出大量IgA抗体不断地向乳汁中释放,构成了乳汁免疫。由此可见.抗原刺激GALT,可导致母体的主动免疫,而这种母体内形成的主动免疫构成了婴幼儿机体防御的被动免疫,即乳汁免疫。

感染轮状病毒后,血清lgM抗体大约在5日后出现,持续至少3周,然后逐渐消失。IgG血清应答出现于感染后的2~4周.同时也可出现IgA应答。感染后2—4周粪便抗轮状病毒的IgG、IgA和IgM抗体滴度均达到高峰浓度,然后在2个月后下降到不能测出的浓度。有临床研究通过对轮状病毒抗体的常规血清筛选,证明在出生3个月内。60%一75%婴儿有对轮状病毒的血清抗体,并可能是来自母体。在3~6个月时抗体的阳性率下降到大约10%一20%,并随后再次上升。1岁时。50%-70%儿童可检测出对轮状病毒的抗体,在2岁时则有80%一95%儿童可检测出对轮状病毒的抗体。获得的对I型或Ⅱ型轮状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相同。在感染后期发生血清型特异性抗体应答。目前,关于血清型特异性IgG抗体是否对相同血清型的轮状病毒再感染有保护作用尚不肯定。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50%~70%的1岁儿童血中具有I型和Ⅱ型抗体,但该年龄组轮状病毒感染仍常见,因此,血清IgG抗体可能没有保护作用。

近来,一些学者对局部肠道IgA抗体浓度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少数成人志愿者接受了口服I型轮状病毒的接种研究。结果发现,临床疾病的耐受性与空肠液存在的I型特异性IgA抗体浓度的相关性较血清IgG更为密切。而血清I型特异性IgA抗体的存在与对I型轮状病毒感染的抵抗力无相关性。在喂养新生儿对轮状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及局部免疫力作用的研究中发现.尽管在出生后IgA浓度很快就下降,88%的初乳和乳汁标本中可检测出高抗体滴度的对I型和Ⅱ型轮状病毒的IgA。在另一项研究中,42例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中19例发生轮状病毒感染。但是.母乳中抗轮状病毒分泌型IgA浓度为280μg/ml的母亲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则没有l例受感染.提示在新生儿对轮状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中,母乳特异性IgA起一定作用。

总之,抗轮状病毒免疫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可能与局部黏膜非特异性免疫、中和抗体产生和(或)细胞介导的免疫有着密切关系。尽管许多学者认为细胞免疫在抗轮状病毒感染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抗轮状病毒感染的免疫离不开肠分泌型IgA和T辅助细胞共同起作用。

病变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病毒在黏膜绒毛上皮细胞中增殖,细胞变性、坏死并脱落,绒毛萎缩、变短、脱落。黏膜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坏死,柱状细胞呈方形。黏膜的固有层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恢复期肠道病变痊愈,不留痕迹。

相关推荐

轮状病毒感染可以腹泻奶粉吗 轮状病毒感染食疗方

原料:紫皮蒜1~2头,面粉50克。 制作:大蒜去皮洗净,捣戒蒜泥,画粉加清水和成糊状。锅内加水200亳升。待水开时将面糊缓缓搅入,边倒边搅,然后放入蒜泥,食盐调味。 食法:作早、晚餐。 功效:除湿解毒,温中消积。 原料:高良姜30克,粳米60克。 制作:将高良姜锉细,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时去渣,然后倒入淘净的粳米煮为稀粥。 食法:随量食。 功效:温中止呕。

轮状病毒得过一次还会得吗 再次感染轮状病毒的症状会加重吗

不会 虽然轮状病毒感染后会再次感染,但由于体内存在一定的抗体,所以再次感染轮状病毒后症状会比前一次有所减轻。

感染轮状病毒的症状

1、传播方式 主要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通过水源传播或呼吸道传播,成人轮状病毒性腹泻常呈水型暴发流行。由于轮状病毒在环境中比较稳定,不易自然灭亡,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新生儿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来源于孕产妇感染、产道感染及医院内感染。医院里可通过护理人员造成轮状病毒感染的传播。 2、潜伏期 轮状病毒腹泻潜伏期一般在3天左右。 3、临床表现 轮状病毒性腹泻从无症状、轻微发病到严重时发生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症状包括发烧、呕吐、腹痛以及无血色水样腹泻,腹泻物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

注射轮状病毒疫苗胃肠疾病减少

“对于年幼的孩子,轮状病毒感染可引起严重腹泻和呕吐,导致脱水,住院治疗,甚至死亡。”文章的主要作者、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Eyal Leshem(MD)和同事写道。“在疫苗引进之前,轮状病毒是在美国5岁以下儿童严重腹泻的最常见原因,然而在2006年引入高效轮状病毒疫苗之后,在美国因腹泻而住院的病例急剧减少。”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在美国,轮状病毒每年导致55000至70000例5岁以下儿童住院,并导致20至60人死亡。 急性肠胃炎(也称为胃流感)是同时涉及胃和小肠的胃肠道炎症。它可能会导致

轮状病毒感染什么 轮状病毒感染可以母乳吗

不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因为轮状病毒感染可导致小孩的乳糖不耐受现象,会加重腹泻的程度。乳糖是母乳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小孩在腹泻的第二天就可能会出现乳糖不耐受,可一直持续数周,所以当轮状病毒感染后最好不要继续母乳喂养。

轮状病毒怎么治疗 如何预防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主要是由粪口传染,因此,在照顾感染病毒的宝宝时,一定要记得保持双手清洁,以免造成来回感染。 除了个人卫生之外,在东西时一定要先将食材洗干净,并且将食物充分煮熟之后再食用。 目前有口服式的疫苗可供宝宝使用,分成两剂型及三剂型,但无论是哪一种都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家长们可先咨询专业医师,评价过宝宝的状况后再考虑要不要服用。 其实,轮状病毒并不可怕,以目前的医疗水准,即使真的不幸感染了,只要按部就班进行治疗,大部分的宝宝都能如期恢复健康。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及使宝宝整天待在家中,仍然有被感染的风险,因

轮状病毒得过一次还会得吗

有可能再得 轮状病毒虽然在感染后会产生抗体,但轮状病毒的抗原有不同的类型,例如:G2、G3、G4、G9等类型,尤其是5岁以前的小儿,可能会重复感染不同类型轮状病毒,甚至平均2-3次/月。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虽然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后,体内会产生一定的抗体,但抗体并不是一直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会消失,所以仍然有再次感染的可能。

轮状病毒疫苗有必要打吗 人体自身会产生抗体吗

轮状病毒感染后,人体的血液中就会很快出现特异性的IgM、IgG抗体,肠道局部也会出现分泌型IgA。人体自身产生的抗体主要是中和轮状病毒,对轮状病毒产生抵抗力。

轮状病毒感染发烧怎么办 轮状病毒感染发烧如何处理

轮状病毒感染一般没有特效治疗,所以对于出现的症状也以采用对症治疗。 出现高热或持续低热三天不退者,应及时到医院接受相应的对症治疗,具体用药谨遵医嘱。 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还可以清洗腹泻残留的污秽。 腹泻及发热都可引起体内水分的流失,大量喝温开水有利与调节身体温度也可以补充流失的水分。

轮状病毒肠炎会有什么症状

这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甲组轮状病毒引发婴幼儿感染,其发 病高峰多在秋季,也俗称“秋季腹泻”;乙组轮状病毒容易引起成 人腹泻,以水样便为主要症状,大便次数极频,每日可达10~20 次,同时伴有发热、呕吐,并易于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电解质平 衡失调,整个病程5~7天。轮状病毒感染后,容易发生病毒性心 肌炎等。中医学称为“泄泻”、“暴泻”等,多因为感受湿热外邪、 脾失健运所致,治宜清热解毒、行气利水、健脾利湿、和胃行 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