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婴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孩子的消化器官发育还不完善,消化液分泌不充足,胃内酶的功能还未完善,胃及肠道内粘膜柔嫩,消化功能还比较弱,加之父母的喂养方式不当,滥用抗生素,以及胃肠炎症,天气变冷,机体抵抗力变低等原因就会造成孩子消化不良。消化不良使食物长期停留在胃中,就会造成饮食积滞,肠胃产生内热,内热变无法散去,便会出现肚子胀、夜卧不宁、口臭、吐奶、大便稀,有酸臭味,并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等症状,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应避免再进食过多食物,改食一些具有健胃消食积作用的食物,如白萝卜。如果孩子只是一时食量过大造成的不消化,可以选用一些含有山楂、麦芽、山药、陈皮等健胃消食作用的中药。
家长如何处理宝宝的消化不良。
首先,父母们要适当控制宝宝们的食量,俗话说:"若要小儿安,须带三分饥与寒"。中医认为,小儿乃"稚阴稚阳,脏腑娇嫩,形气未成",也就是说,小儿无论是在体质上还是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不完善的,如果在饮食上不加注意的话,经常吃高脂肪、高营养的食物,很容易运化不了,积聚在体内形成食热,这就是中医上说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道理。所以营养再丰富、再好吃的食物也不能吃太多,要根据宝宝们正常的饮食搭配食物,拒绝掉多余的食物
其次要注意荤素搭配,要辅以蔬菜来调节酸碱平衡及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第三家长们还要控制宝宝们零食的摄入,以免影响正常的饮食。
功能性消化不良预防
一、进餐时应保持轻松的心情,不要匆促进食,也不要囫囵吞食,更不要站着或边走边食。
二、不要泡饭或和水进食,饭前或饭后不要马上大量饮用液体。
三、进餐时不要讨论问题或争吵,以免影响消化吸收功能。
四、不要在进餐时饮酒,进餐后不要马上吸烟。
五、不要穿着束紧腰部的衣裤就餐。
六、进餐应定时。
七、避免大吃大喝,尤其是辛辣和富含脂肪的饮食。
八、有条件可在两餐之间喝一杯牛奶,避免胃酸过多。
九、少食过甜过咸食品,过多吃糖果会刺激胃酸分泌。
十、进食不要过冷或过烫。
解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
一、胃酸
有关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酸分泌相关性的研究,并未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酸分泌的高低有确切的相关性,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基础胃酸与正常对照比较无差异,临床上8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抗酸治疗无效,均说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与胃酸分泌高低无确切相关性。但FD病人对五肽胃泌素刺激试验呈高酸分泌反应,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可诱发上腹部症状的加重,提示可能存在对酸的敏感性增加。
二、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炎
有50%~8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伴有慢性胃炎,20%患者伴有十二指肠球炎。有报道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有慢性胃炎,22.2%同时有十二指肠球炎。然而,58.6%无消化不良症状的青年学生中,他们的胃黏膜活检都显示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现象;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轻重并不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炎症病变相互平行。;研究发现不伴有溃疡的单纯性十二指肠炎本身不引起症状,出现症状者均合并溃疡,或系糜烂性球炎。;不少“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患者通过改善胃运动功能,如给予促动力药,症状可明显改善甚至消失。
消化不良有哪些症状
一、 定义
消化不良实际是所有胃部不适的总称,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进食后腹部饱胀,腹部有压迫感和(或)腹痛,可放射到胸部,呃气,烧心,轻度恶心、呕吐。
二、分类
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
1.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上述消化不良症状,但经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的消化器官疾病或系统性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消化道运动障碍、内脏敏感性增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社会心理因素等。
2.器质性消化不良:经过检查可明确认定是由某器官病变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如胃溃疡、胃癌、肝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糖尿病等。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如何鉴别诊断
1.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反流亚型与其鉴别困难,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具有典型或不典型反流症状,内镜证实有不同程度的食管炎症改变,24h食管pH监测有酸反应,无内镜下食管炎表现的患者属于反流样消化不良或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不易确定,但两者在治疗上是相同的。
2.消化性溃疡 具有溃疡样症状的器质性消化不良包括: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幽门管溃疡,幽门前区溃疡,糜烂性胃窦炎。在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溃疡亚型前必须进行内镜检查以排除以上器质性病变。
3.胃轻瘫 许多全身性的或消化道疾病均可引起胃排空功能的障碍,造成胃轻瘫。较常见的原因有糖尿病、尿毒症、结缔组织病。在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运动障碍亚型时,应仔细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胃轻瘫。
有幽门螺杆菌要治疗吗
1.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黏膜有糜烂、中至重度萎缩及肠化生、异型增生)。
2.有胃癌家族史。
3.伴糜烂性十二指肠炎。
4.消化不良症状经常规治疗疗效差者。
上述第四条就是针对伴有慢性胃炎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而言。虽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约65%~75%,但此菌的存在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出现与否无明确联系。此菌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中的作用还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根治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只是试验性治疗,在整个治疗方案中不占主要地位。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
1功能性消化不良首先应该符合嗳气,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样的可以更好的确诊,能够更加准确的治疗。
2在确定符合上述症状后,建议服用脾粉散和乳酸菌素片,这样的话可以助于恢复胃肠功能,助于消化吸收。
3在饮食方面要注意短期内禁止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油腻食物会粘附在胃肠道的表面,限制胃肠运动,而且不利于刺激消化液的分泌,所以不建议食用。同时花生,豆类等也要少吃,这些食物相对坚硬,不利于消化。同时呢可以注意适量喝水,当然运动也是少不了的,这样的话可以更好的恢复胃肠的功能。适量食用纤维素也可以比较好的刺激胃肠运动的,但是在短时间内不建议您吃的过饱,饭类也要注意尽量喝一些稀粥。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饮食护理
1、酸牛奶。先将牛奶加5~10%糖煮沸消毒,待奶液冷却后,徐徐滴入乳酸液(按每100毫升牛奶加5%的乳酸液5毫升),边加边搅,使成细颗粒状即成。酸牛奶易于消化,适用于胃肠炎的患儿。如果怕麻烦,可以到超市买现成的,不过一定要买质量好的。
2、胡萝卜汁。先用胡萝卜500克,洗净捣碎,加入少许水煮10~15分钟,用纱布过滤,加水至1000毫升,再加3~5%蔗糖煮沸倒入瓶中,煮5~10分钟消毒后饮用。
3、苹果泥汤。取熟透苹果500~700克,洗净后捣成泥状,放入淡茶水中。苹果纤维较细,对肠道的刺激小,并富含碱性及果胶,有吸附、收敛作用,适用于1岁以上的腹泻患儿。
功能性消化不良原因
化不良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
消化不良可见于各年龄段,尤以儿童及体弱多病者多见。老百姓俗称停食或伤食。其主要表现为脘腹胀闷、食欲不振、断断续续地有上腹部不适、疼痛,或饮食停滞、食后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甚则出现厌食、乏力、消瘦等症状。常因胸闷、早饱感、腹胀等不适而不愿进食或尽量少进食,夜里也不易安睡,睡后常有恶梦。
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
健康人在消化间期表现为特征性的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其中MMC Ⅲ期起清道夫的重要作用,餐后进入消化期,近端胃呈适应性舒张容纳食物,远端胃收缩、蠕动,消化食物使其变为细小的颗粒胃窦、幽门与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在排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FD患者的胃窦 、幽门 与十二指肠 动力异常,不仅存在于消化期,而且见于消化间期,后者包括MMC Ⅲ期出现次数减少,MMCⅡ期的动力减弱和十二指肠胃反流等,因此患者空腹就有症状餐后也不减轻甚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