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甘子的形态特征
油甘子的形态特征
余甘果,高可达10余米,枝灰褐色。单叶互生,10~23对,排成两列,着生于侧生小枝上,极似羽状复叶,叶线状长椭圆,长2cm,先端圆钝,叶柄短几乎无柄,全缘,叶面浓绿色。单性花同株,花黄色,生于小枝中、下部叶腋,雄花多数,具细长的梗,花被6;雌花少,不具梗,花被6,子房上位,3室。果实扁球形,呈不明显的6棱,黄绿色,直径2~2.5cm,果皮肉质,有酸味,表面光滑有光泽,内果皮硬骨质,种子6枚,褐色。花期和果实成熟期依类型和地区不同,花期有春开一次,春秋两次花和四季开花几种情况,花期约1~1.5个月,座果率高。一般早熟品种7月成熟,中熟品种8~9月成熟,晚熟品种在10月成熟,二次开花的则翌年2月陆续成熟,但集中成熟期在冬季。大小年不明显。
什么人不能吃油甘子 油甘子怎么吃比较好
油甘子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以生吃的的方式食用是可以获取最多的营养物质和有效成分,效果最好。
糖渍油甘子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方式,可以用蜂蜜、白糖、冰糖等,以直接腌制或者是熬煮之后糖渍的方式处理,使得油甘子的味道变好。
盐渍油甘子适合哪些不喜欢食用过多糖分的人群,一般是将油甘子洗净,用细盐摩擦之后,按照1比1的比例倒入米酒和食醋,没过油甘子,盐渍1个月即可食用。
什么人不能吃油甘子
脾胃虚寒、腹泻者慎食;孕妇忌食。
油甘子性寒,孕妇忌食;一般人群也不宜过多食用,过量的油甘子容易造成腹部不适,尤其是体质偏寒的人,吃过多的油甘子更容易出现腹泻腹痛的症状,脾胃虚寒、腹泻者慎食,以免加重自身症状。
油甘子一天吃多少个
5-10粒即可。
油甘子在我国只有某些地方才有种植,成熟后的油甘子成赤黄色或淡黄色,颜色非常的美观,任何食物都不能过多的摄取,油甘子也一样,一天吃5-10粒就可以了,若是过多的食用油甘子反而会引起消化负担,不利于身体健康,油甘子果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一些微量元素,适当的食用一些油甘子有促进代谢、润肠通便、美容养颜等功效,对身体健康颇有益处。
葵花子 形态特征
葵花籽是由果皮(壳)和种子组成,种子由种皮、两片子叶和胚组成,
葵花籽 果皮分三层,外果皮膜质,上有短毛;中果皮革质,硬而厚;内果皮绒毛状。种皮内为两片肥大的子叶,以及胚根、胚茎、胚芽,没有胚乳。胚根、胚茎、胚芽位于种子的尖端。种皮由外表皮及内表皮两层组成,呈白色薄膜。葵花籽的果实为瘦果,瘦果腔内具有离生的一粒种子(籽仁),种子上有一层薄薄的种皮。果实的颜色的白色、浅灰色、黑色、褐色、紫色并有宽条纹、窄条纹、无条纹等。新发现:果腔内有三粒种子(籽仁)
瓦楞子形态特征
.魁蚶,贝壳斜卵圆形,坚厚,一般壳长80-104mm,高62-85mm,大者长可达122mm,高102mm。两壳合抱,左壳比右壳稍大,极膨胀,壳顶突出,向内弯曲,稍超过韧带面。韧带梭形,具黑褐色角质厚皮。背部两侧略呈钝角,壳前缘及肤缘均呈圆形;后缘延伸呈截形。放射肋宽,平滑整齐,无明显结节,约42-48条,以43-44条较多见,生长轮脉明显,壳面白色。壳内面白色,铰合部直,铰合齿60-70枚,中间者细小直立,两端渐大而外斜。闭壳肌良明显,前痕小,卵形;后痕大呈梨形,外套痕明显,鳃黄赤色。壳边缘厚,有与放射肋沟相应的齿状突起。
2.泥蚶,贝壳卵圆形,极坚厚,壳长43mm左右,高36mm左右,两壳相当膨胀,宽度略小于高度。两壳顶间的距离较远,壳表放射肋发达,共18-21条,肋上具有极显着的断续颗粒状结节,此结节在壳边缘部分不甚明显,壳内面灰白色,边缘具有与壳面放射肋相应的深沟。铰合部直,铰合齿约40个。前闭壳肌痕较小,呈三角形;后闭壳肌痕大,近方形。
3.毛蚶,贝壳长卵圆形,质坚厚,壳长54mm左右,高46mm左右,两壳极膨胀,宽为高的3/4-4/5,右壳比左壳稍小,背侧两端略有棱角,壳顶稍偏前方,两壳顶间的距离中等。壳表放射肋30-35条,肋凸较密,呈方形小结节,左壳上较明显。壳表面被有棕褐色绒毛状壳皮,外皮常易磨损脱落,使壳面常有白色。壳内面白色或灰黄色,边缘具有与壳面放射肋相应的齿和沟。铰合部直,铰合齿约50个,中间小而密;两侧大而疏。前闭壳肌痕小略呈马蹄形,后闭壳肌痕为卵圆形。
请问怎么腌制油甘子
材料:油甘子两斤,甘草十几片(到药材店买一元就够了),盐巴(视乎你要求多咸),糖少许。密封的玻璃瓶,腐乳瓶子都可以的哦。
做法:把油甘子洗干净晾干,甘草,玻璃罐洗干净备用。
把油甘子和盐巴,糖稍微混和,入罐,一层(少)盐巴一层油甘子,再放两片甘草,就这样一层层叠起来,把罐盖拧紧。等上8天左右就OK了。如果想早点能吃到,可以在洗干净的油甘子上小切一刀。
桃子形态特征
桃是一种乔木,高3-8米;树冠宽广而平展;树皮暗红褐色,老时粗糙呈鳞片状;小枝细长,无毛,有光泽,绿色,向阳处转变成红色,具大量小皮孔;冬芽圆锥形,顶端钝,外被短柔毛,常2-3个簇生,中间为叶芽,两侧为花芽。
叶片长圆披针形、椭圆披针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无毛,下面在脉腋间具少数短柔毛或无毛,叶边具细锯齿或粗锯齿,齿端具腺体或无腺体;叶柄粗壮,长1-2厘米,常具1至数枚腺体,有时无腺体。
花单生,先于叶开放,直径2.5-3.5厘米;花梗极短或几无梗;萼筒钟形,被短柔毛,稀几无毛,绿色而具红色斑点;萼片卵形至长圆形,顶端圆钝,外被短柔毛;花瓣长圆状椭圆形至宽倒卵形,粉红色,罕为白色;雄蕊约20-30,花药绯红色;花柱几与雄蕊等长或稍短;子房被短柔毛。
果实形状和大小均有变异,卵形、宽椭圆形或扁圆形,直径(3)5-7(12)厘米,长几与宽相等,色泽变化由淡绿白色至橙黄色,常在向阳面具红晕,外面密被短柔毛,稀无毛,腹缝明显,果梗短而深入果洼;果肉白色、浅绿白色、黄色、橙黄色或红色,多汁有香味,甜或酸甜;核大,离核或粘核,椭圆形或近圆形,两侧扁平,顶端渐尖,表面具纵、横沟纹和孔穴;种仁味苦,稀味甜。花期3-4月,果实成熟期因品种而异,通常为8-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