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的做法大全
黄颡鱼的做法大全
黄骨鱼焖豆腐
主料:黄骨鱼5条、豆腐1个、郫县豆瓣酱2勺、老抽1勺、花椒1匙、干辣椒2个、香叶1个、八角3个、料酒1匙。
做法:
1、准备好材料。
2、炒锅热油把白糖熬成红糖浆下辅料炒香再煎炒鱼。
3、鱼翻炒几下加水淹没鱼身,水烧开后中火炖煮10分钟,放盐和老抽,糖,豆瓣酱。
4、将煮熟的鱼上碟撒上白胡椒粉。
5、将豆腐放入鱼汤中炖煮吸味,待汤汁变浓淋上少许料酒。
6、将煮好的豆腐放在鱼上淋上汤汁即可。
酸辣黄骨鱼
主料:黄骨鱼适量、酸菜适量、姜适量、 蒜适量、泡椒适量、红尖椒适量、糖适量、生抽适量、料酒适量、黑胡椒粉适量、盐适量、醋适量。
做法:
1、黄骨鱼处理干净,加料酒、姜腌,酸菜、泡椒切碎,姜切丝、辣椒切碎,大蒜。
2、锅内入油,大蒜、红辣椒、姜丝、花椒入锅炒香
3、加入酸菜、泡椒炒香。
4、加水,调入少许醋、糖,加入腌好的黄花鱼
5、煮开后,加入大葱段,闷十五分钟收汁即可
6、收汁盛出,盛盘。
黄颡鱼的功效与作用 强健筋骨
黄颡鱼味道可口,营养价值也比较的高,在黄颡鱼鱼肉中含有丰富的钙元素、镁元素、磷元素等矿物元素,这些矿物质元素是骨骼的组成成分,食用黄颡鱼可以增强骨骼的强度和生长发育,加之黄颡鱼富含蛋白质,是肌肉的组要组成成分,因此食用黄颡鱼可以起到一定强健筋骨的作用。
黄颡鱼汤的功效与作用 利尿消肿
《医林集要》中记载,黄颡鱼可治水气浮肿,即以黄颡鱼配绿豆、大蒜,用水煮烂,去鱼食豆,并取汁调商陆末服。攻补兼施,对脾虚而肿满甚者尤其适宜。
黄骨鱼的介绍
黄骨鱼学名黄颡鱼。属淡水底层鱼类,白天喜欢栖息于水底层,不常活动,夜间游至水体的中、上层觅食。养殖黄颡鱼,要求水质清淡,溶氧较高,适宜温度为0~38℃。黄颡鱼为温和肉食性鱼类,喜食小鱼、小虾、螺蚌肉和人工配合饲料。
在珠江三角和我市的茶楼、食肆、海鲜酒家,食客可以尝到一种叫黄颡鱼的新品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黄颡鱼是我国优质的名贵鱼类,俗称黄骨鱼、骨鱼。它生长在江河、湖泊、水库或其支流等水域,栖息于底层,以各种底栖的无脊椎动物、小杂鱼、虾等为饵,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广,对营养和其它环境因素的要求不高,因此,在条件较好的水域均可以进行养殖(或增殖)。
黄颡鱼鱼体粗壮,头略平扁,躯干、尾侧扁,背倾斜,胸、腹宽阔平坦,头顶皮肤单薄,表皮比较粗糙,吻纯圆,眼中等,口裂大,齿细小呈绒毛状,唇薄而简单,上枕裸露,有一根向后延伸的骨刺,须4对,鳃盖8条至10条,尾鳍深分叉,其特征鱼一般鱼类有较大的差异。
黄颡鱼是一种广为分布的鱼类,广东省珠江水系和其它河流、湖泊都可以发现它的踪影。在广东,属于黄颡鱼的鱼类共有三种,分别是黄颡鱼、中间黄颡鱼和互氏黄颡鱼。
什么是嘎鱼
嘎鱼学名黄颡鱼,俗称小肉滚鱼,是我国淡水水域中分布较广的底层经济鱼类,而分布在我国的黄颡鱼主要有4种: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长须黄颡鱼,其中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生长速度较快,是主要养殖品种,两者在生物学特性方面非常接近,后者生长速度稍快但颜色较暗。嘎鱼的鱼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适合和其他鱼类混养,在餐厅和超市经常能够买到。
黄颡鱼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美容养颜
黄颡鱼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在黄颡鱼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有利于促进弹性细胞的生成,增强体内的新陈代谢能力,同时黄颡鱼中的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等均具有一定抗击自由基的作用,食用蛋白质可以预防衰老、美容养颜的作用。
黄颡鱼怎么清洗
目前已经大面积开展养殖的黄颡鱼种类为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由于生长较慢个体小等原因,目前基本靠野生捕捞上市。那么黄颡鱼应该怎么清洗呢?
黄颡鱼身上有黏液的鱼,要用七八十摄氏度的水,在鱼身上冲洗一下,这样既能洗掉黏液,又能除腥味。只要撒少盐上面,放5分钟后用水冲洗一下,去就可以去掉这种鱼身体上面特有的粘液了。
黄颡鱼,又名黄骨聪,黄丫头、翁公鱼、钢针、戈艾、吱戈艾、黄刺公、疙阿、疙阿丁、黄腊丁、嘎牙子、昂刺鱼、黄鳍鱼、三枪鱼、黄刺骨、黄牙鲠、王牙、黄嘎牙,刺疙疤鱼,刺黄股,黄蛟。摘钩时经常会被刺到手,如果不及时处理会疼好长时间,快速处理方法有二:第一种方法是立即往伤口上撒尿,尿液撒到伤口上时会有短暂的疼痛大概持续2-3秒钟后就不疼了,因为尿液是碱性的中和的伤口中的酸性物质。不过这种方法有点不卫生,况且身边有女同志在的时候也不方便。第二种方法是立即把黄颡鱼身上的粘液涂到伤口上面就可以了。
黄颡鱼的功效与作用 强建筋骨
黄颡鱼中含有丰富钙元素、镁元素、磷元素,这些矿物质元素是骨骼的组成成分,食用可以增强骨骼的强度和生长发育。加之黄颡鱼富含蛋白质,是肌肉的组要组成成分,因此食用黄颡鱼可以起到一定强健筋骨的作用。
黄颡鱼的种类和区分
黄颡鱼
俗称:黄腊丁、黄骨、央丝等。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短达到或超过胸鳍基部。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刺比背鳍刺长,前后缘均具锯齿。臀鳍条21~25,鼻须一半为白色,另一半为黑色。个体较大,最大可达0.75公斤左右。
瓦氏黄颡鱼
也称江黄颡鱼,俗称:硬角黄腊丁、江颡、郎丝、肥坨黄颡鱼、牛尾子、齐口头、角角鱼、嘎呀子等。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基部。胸鳍刺比背鳍刺短,后缘具锯齿。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也有锯齿。个体大,最大可达1公斤左右。
光泽黄颡鱼
俗称:尖嘴黄颡、油黄姑、三角峰等。特征:须4对,上颌须稍短,末端不达胸鳍基部。胸鳍刺较背鳍刺稍短。后缘锯齿细小。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具锯齿。个体小,常见为8~14厘米。
长须黄颡鱼
也称岔尾黄颡鱼,特征: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超过胸鳍中部。胸鳍刺与背鳍刺等长,前后缘均有锯齿。尾鳍深分*。鼻须全为黑色。个体不大。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含肉率为66.47%~68.41%,与鳜鱼相当,无肌间刺,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价格居高不下〔30~50元/㎏〕,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而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规格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黄颡鱼繁殖技术的攻克,苗种供应有了初步保障,特别是常规鱼类的市场价格偏低,养殖利润逐渐趋于微利,从而使价格相对较高的黄颡鱼养殖逐步兴起,池塘主养、网箱养殖黄颡鱼发展较快。但由于黄颡鱼的养殖属新兴的养殖技术,养殖技术还不成熟,主要表现在池塘单产低、鱼病增多、捕捞难等。目前已经大面积开展养殖的黄颡鱼种类为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由于生长较慢个体小等原因,目前基本靠野生捕捞上市。
四种黄颡鱼的区别
黄颡鱼 颌须达超胸鳍基 胸鳍刺长于背刺 胸鳍刺前后具齿 鼻须半白半黑
江黄颡鱼 颌须超过胸鳍基 胸鳍刺短于背刺 胸鳍刺后缘具齿
长须黄颡鱼 颌须超过胸鳍中 胸鳍刺等于背刺 胸鳍刺前后具齿 鼻须全为黑色
光泽黄颡鱼 颌须不达胸鳍基 胸鳍刺短于背刺 胸鳍刺后缘具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