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性丘疹的中医治疗
漫性丘疹的中医治疗
1.风热 风团色红,中心有小丘疹或水疱,昆虫刺咬者常可见刺伤,部分糜烂结痂,舌尖红,舌苔薄白,脉浮略数。
2.食滞 皮疹为小丘疹及风团、红斑,偶见水疱及糜烂结痂,伴见腹胀,纳呆,咽干,便秘,尿黄,舌质稍红,舌苔白或厚,脉象滑。
3.湿热 皮疹以水疱为主,围以红色水肿性斑丘疹,痒甚,舌质稍红,舌苔白或厚,脉象滑。
治疗方法
1.汤药
(1)风热:桑菊饮加减。桑叶10克,菊花10克,桔梗10克,白蒺藜10克,薄荷6克,蝉衣6克,丹皮10克,银花6克,连翘10克,荆芥6克。
(2)食滞:小儿香橘丹加减。连翘10克,山楂10克,木香6克,莱菔子10 克,厚朴10克,橘皮6克,神曲10克,蝉衣6克。
(3)湿热: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6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野菊花6克,赤芍10克,六一散10克。
2.中成药 化毒丸3克,每日2次;导赤丸1~2丸,每日2次;复方青黛胶囊2~4粒,每日3次;小儿香橘丹3克,每日2次;湿毒清胶囊3~4粒,每日2~3次,或一清胶囊2粒,每日2~3次。
3.非药物治疗 有大疱者,先用消毒注射器抽吸疱液后外用药。
4.外用药 炉甘石洗剂、百部酊用于水疱不明显及未破处皮损。
弥漫性丘疹是怎么回事
1.毛囊炎
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多形性皮疹,表现为小丘疹、丘疱疹,对称性分布,皮疹边缘不清,具有明显的渗出倾向、糜烂、结痂及鳞屑,有时可伴有浸润肥厚,有剧烈瘙痒,常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等特点。
2.湿疹
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部位如头皮、面部、上胸、上背、腋窝、阴部等处,基本损害为红斑、丘疹、表面有黄色油腻性鳞屑或痂,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分布对称,可造成头发稀疏、脱落。
3.脂溢性皮炎
好发于易受摩擦部位(多见于青年或中年人)如项颈部,肘关节伸侧、骶部、眼周(尤以上眼睑),局部皮肤先有剧烈瘙痒、由于反复搔抓可出现与皮纹一致的三角形或多角形、皮色或淡褐色扁平丘疹,皮疹干燥无渗出、表面干燥,触之坚实,可密集成片,形成苔藓样斑块,表面可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
弥漫性丘疹的症状表现
可能是毛囊炎
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多形性皮疹,表现为小丘疹、丘疱疹,对称性分布,皮疹边缘不清,具有明显的渗出倾向、糜烂、结痂及鳞屑,有时可伴有浸润肥厚,有剧烈瘙痒,常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等特点。
可能是湿疹
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部位如头皮、面部、上胸、上背、腋窝、阴部等处,基本损害为红斑、丘疹、表面有黄色油腻性鳞屑或痂,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分布对称,可造成头发稀疏、脱落。
可能是脂溢性皮炎
好发于易受摩擦部位(多见于青年或中年人)如项颈部,肘关节伸侧、骶部、眼周(尤以上眼睑),局部皮肤先有剧烈瘙痒、由于反复搔抓可出现与皮纹一致的三角形或多角形、皮色或淡褐色扁平丘疹,皮疹干燥无渗出、表面干燥,触之坚实,可密集成片,形成苔藓样斑块,表面可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
可能是神经性皮炎
多见于青年男女(女性比男性发病早,而男性比女性病情重),好发于颜面、胸背部皮脂腺较丰富的部位;有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两种;用手挤压可见乳白色脂栓被挤出。常由于细菌感染而发生毛囊性炎症性小丘疹,丘疹顶端有脓疱,愈后遗留点状萎缩性瘢痕。若炎症剧烈,可见深在性豌豆大暗红色坚硬结节以多孔性黑头粉刺、多个穿通性脓肿及窦道、结节、囊肿、增生性瘢痕。
可能是痤疮,又称寻常性痤疮,俗称“青春痘”、“暗疮”、“酒刺”。
皮损大多骤然出现(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面部、手背、前臂,为米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坚实丘疹,略高出皮面,表面平滑,境界清楚,圆形、椭圆形或略带不规则形,正常皮色或灰褐色,数量不定,散在分布。搔抓可引起自身接种,出现数个丘疹沿抓痕呈串珠状排列,常无自觉症状,经过慢性,可自行消退。
可能是扁平疣
好发于指背、手背、足背、甲缘等处(多见于青少年),损害初起为针头大扁平角质丘疹,数月后逐渐长大成玉米或花生米大的半球形或不规则形乳头状角质物,表面粗糙不平,呈皮色、灰色、灰黄色以至污褐色,境界清楚,数目不定(少则一、二个,多则数十个),无自觉症状,经过慢性,部份可自行消退。
风湿疹中医治疗法
一、辩证论治
整体调节中医治疗疾病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辩证论治、整体调节、对于风湿病患者来说,根据患者当前的主要临床表现,首先辨别其病性虚、实、寒、热;如属实证,当辨明是风痹、寒痹、热痹抑或湿痹;如体质偏虚,当判断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肝肾亏虚。抑或脾肾亏虚,继而综合辩证,整体调节。如外有风寒湿邪气阻滞经络关节,内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见腰膝冷痛、关节肌肉重着麻木、腿足伸屈不利等症。
二、减轻症状
延缓病情许多患者早期阶段可能局限于关节疼痛、腰痛、身痛等几个症状,化验指标正常或轻度异常,不够某些风湿病的诊断表针。其在西药选择治疗有困难时,可选择中药治疗,能有效改善画着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已确诊的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等,可根据病情采取以中医药辩证论治为主的治疗原则,分别采用疏风祛湿、温经散寒、清热凉血、活血通络、补肾壮骨等不同治疗方法。或散风寒于外,或清热除湿于内,或活血以祛瘀,或温经以通络,邪去络通,通则不痛,故能迅速减轻患者痛苦。
三、联合配伍
降低毒性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类疾病目前已成为临床主要治疗手段。主要是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选择治疗方案。一是合并使用非巢体抗炎药,即可加强其解热镇痛之疗效,又可弥补费抄题抗炎药治疗效果不持久、不能控制病情进展的不足;二是合并使用改善病情的药物,通过调整全身气血阴阳的盛衰,改善临床症状,并使联合用药充分发挥药效作用;三是合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吗,在激素减量过程中,玩玩容易导致疾病的反跳,配合中药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对激素的依赖。
疣有哪些症状
皮疹为粟粒至高梁米大小的扁平丘疹,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呈淡褐色、黄褐色或正常肝色。常对称发生于颜面、手背、前臂等部位,呈散在或密集分布,可因抓搔而发生自身接种。偶感轻度搔痒。
扁平疣呈米粒及芝麻大扁平隆起的损害,表面光滑,色浅褐或正常皮色。
传染性软疣初起为米粒大,半球形丘疹,中心有小白点,逐渐增至如绿豆大,境界明显,质硬,中心凹陷似脐窝,呈灰白,乳白,微红或正常皮色,表面光滑,损害数目不定,少数散在,或数个簇集,不想融合,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
寻常疣初起为米粒大小,微黄色角化性丘疹,中央可见一针头小红点,逐渐增至绿豆大小,圆形或多角形乳头状隆起,境界明显,质硬,表面粗糙呈刺状,灰白,污染或污褐色,初发常为1个,长期不变或不断增多,邻近者互相融合,有时可自身接种。
身上有螨虫很痒怎么除掉
身上出现螨虫叮咬的瘙痒症状,属于虫咬性皮炎,是指昆虫叮咬人类皮肤而引起的炎性皮肤病,一般为红色水肿性丘疹,中央可有小水疱,黄豆大小,好发于暴露部位和腰周,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物,合并感染要用抗生素,局部可以用特定洗剂,也可以用软膏涂擦,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换衣被,即使消灭螨虫处理。
扁平疣是怎么引起的
中医学认为扁平疣,疣系阴血不足,肝失荣养,气血不和,血枯生燥,筋气外发于肌肤,或风毒之邪侵袭,阻于经络,凝聚肌肤而成。
现代医学认为,疣为病毒性皮肤病,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均由乳头瘤病毒引起,三者都有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皮突延长等病理改变。传染性软疣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属痘类病毒)引起,表皮细胞内含有软化疣小体和发生变性是其特征。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病理检查,邓可确诊,但应与增殖型肛门结核、生殖器癌、生殖器鲍文样丘疹病相鉴别。
由于疣的种类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扁平疣呈米粒及芝麻大扁平隆起的损害,表面光滑,色浅褐或正常皮色。
传染性软疣初起为米粒大、半球形丘疹,中心有小白点,逐渐增至如绿豆大,境界明显,质硬,中心凹陷似脐窝,呈灰白、乳白、微红或正常皮色,表面光滑。损害数目不定,少数散在,或数个簇集,不想融合,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
寻常疣初起为米粒大小,微黄色角化性丘疹,中央可见一针头小红点,逐渐增至绿豆大小,圆形或多角形乳头状隆起,境界明显,质硬,表面粗糙呈刺状,灰白,污染或污褐色。初发常为1个,长期不变或不断增多,邻近者互相融合,有时可自身接种。
标本兼治---HFP免疫抗原修复疗法,内服外用彻底清除扁平疣
HFP免疫抗原修复疗法抓住扁平疣发病机理,使得治疗扁平疣并不是难事,98%以上患者均可康复。HFP免疫抗原修复疗法强调个体化治疗。不同情况的患者不同施治。
现代中医治疗扁平疣已经不是单纯依靠内服中药的力量,而是同时结合了外用中药进行治疗。外用中药具有使用方便,见效快,无副作用,不留任何瘢痕和色素沉着等特点。已经成为现在绿色治疗扁平疣的科学方法。外用药物治疗扁平疣的机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使局部疣体蛋白脱水、变性、坏死、结痂脱落;二是增强了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同时配合HFP高频脉冲,中西结合,恢复更快。
内服中药治疗扁平疣宜采取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解毒散结的方法。中药外擦可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药物渗透吸收,其本身亦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杀菌作用。结合中药熏洗也可起到清热解毒、燥湿散结、补血活血、祛风止痒作用。
囊肿型痘痘症状
1、丘疹性痤疮皮损以炎性丘疹为主,丘疹中央可有一个黑头粉刺或是顶端未变黑色的脂栓。
2、脓疱性痤疮皮损以脓疱、炎性丘疹为主。脓疱多发生于丘疹顶端,破溃后可流出粘稠的脓液。
3、囊肿性座疮形成多数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肿,常继发化脓感染,破溃流脓,形成窦道及疤痕。
4、萎缩性痤疮丘疹或者是脓疱性痤疮的话,则是会损害或者是破坏腺体而引起凹坑状的萎缩性疤痕。
5、聚合性痤疮损害多形,有很多的粉刺,丘疹、脓疱、囊肿、脓肿及窦道、疤痕、疤痕疙瘩,集簇发生。
荨麻疹中医治疗
荨麻疹往往容易和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相混淆,例如药疹、湿疹、风疹等,但通过具体的观察和症状表现做到明确诊断是不难做到的。
荨麻疹中医治疗一般应该视具体的分型来考虑应用内服的中药,例如风寒型应该祛风散寒止痒,风热型应该祛风清热止痒,风湿型应该散风利湿。不能盲目应用偏方。如果分型困难可选择中成药肤痒颗粒、浮萍丸或防风通圣丸等内服,还可应用艾叶、苍耳子、花椒等适量煎汤做药浴。
对于患有荨麻疹的患者来说,一般需要吃些抗组胺药物控制过敏症状,尽量减少过敏原的接触,对可能造成的过敏物质应该记录,尽力避免。
荨麻疹中医治疗怎么治?荨麻疹属于过敏性的皮肤病,因此是不传染的,不用太担心它的传染问题。平时注意不接触过敏原,不刺激皮肤是预防的关键。
珍珠性丘疹
1.毛囊炎
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多形性皮疹,表现为小丘疹、丘疱疹,对称性分布,皮疹边缘不清,具有明显的渗出倾向、糜烂、结痂及鳞屑,有时可伴有浸润肥厚,有剧烈瘙痒,常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等特点。
2.湿疹
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部位如头皮、面部、上胸、上背、腋窝、阴部等处,基本损害为红斑、丘疹、表面有黄色油腻性鳞屑或痂,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分布对称,可造成头发稀疏、脱落。
3.脂溢性皮炎
好发于易受摩擦部位多见于青年或中年人如项颈部,肘关节伸侧、骶部、眼周尤以上眼睑,局部皮肤先有剧烈瘙痒、由于反复搔抓可出现与皮纹一致的三角形或多角形、皮色或淡褐色扁平丘疹,皮疹干燥无渗出、表面干燥,触之坚实,可密集成片,形成苔藓样斑块,表面可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
丘疹性荨麻疹的中医辨治
临床主要表现
1.皮损为黄豆粒至花生米大、略呈菱形的红色水肿性斑丘疹,似风团样,中心可有水疱,部分高度敏感者可出现紧张性大疱。皮疹多分批出现,群集而较少融合。皮损以四肢、腰背、臀部为多见。
2.春夏季发病多。
3.自觉瘙痒剧烈,因搔抓可继发感染。皮疹3~7天消退,可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一般无全身症状。
中医分型
1.风热 风团色红,中心有小丘疹或水疱,昆虫刺咬者常可见刺伤,部分糜烂结痂,舌尖红,舌苔薄白,脉浮略数。
2.食滞 皮疹为小丘疹及风团、红斑,偶见水疱及糜烂结痂,伴见腹胀,纳呆,咽干,便秘,尿黄,舌质稍红,舌苔白或厚,脉象滑。
3.湿热 皮疹以水疱为主,围以红色水肿性斑丘疹,痒甚,舌质稍红,舌苔白或厚,脉象滑。
治疗方法
1.汤药
(1)风热:桑菊饮加减。桑叶10克,菊花10克,桔梗10克,白蒺藜10克,薄荷6克,蝉衣6克,丹皮10克,银花6克,连翘10克,荆芥6克。
(2)食滞:小儿香橘丹加减。连翘10克,山楂10克,木香6克,莱菔子10 克,厚朴10克,橘皮6克,神曲10克,蝉衣6克。
(3)湿热: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6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野菊花6克,赤芍10克,六一散10克。
2.中成药 化毒丸3克,每日2次;导赤丸1~2丸,每日2次;复方青黛胶囊2~4粒,每日3次;小儿香橘丹3克,每日2次;湿毒清胶囊3~4粒,每日2~3次,或一清胶囊2粒,每日2~3次。
3.非药物治疗 有大疱者,先用消毒注射器抽吸疱液后外用药。
4.外用药 炉甘石洗剂、百部酊用于水疱不明显及未破处皮损。
日常养护
1.因搔抓引起感染者,应到医院及时就诊。
2.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晒衣被,开窗通风。
3.消灭蚊、臭虫、蚤、虱等。
4.患病时不要吃冷饮冷食,以免助食滞及生湿热。
5.易感季节适当多食清热利湿的瓜果、蔬菜。
婴儿皮疹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湿邪有关,湿可蕴热,发为湿热之证,久之湿则伤脾,热则伤阴血,而致虚实夹杂之证。急性湿疹多见湿热之证,慢性湿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时以清热利湿,疏风清热、养血疏风润燥为主。
中医医治湿疹的方针,是把体内积聚的热毒引发出来而予以排除,同时要改善体质,令机能回复正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外治法、内治法、针灸法、火罐刮痧法。其中外治法因其效速效验,无需内治法辩证诊断之繁琐,亦无需针灸法之对手法技巧要求之严格,应用最为广泛。
“清湿散”则正是中医外治法治疗湿疹的专方。本方取历来湿疹外用方之精粹,以外治之宗吴尚先的内病外治法为理论指导来组方合药,达到了不仅能清外毒、拔内毒、祛火毒湿毒,还能内养以扶正气,使气血舒畅,外用以做收敛,使新肌无痕。
囊肿性痤疮的外观表现
囊肿性痤疮的外观表现:
1、囊肿痤疮形成多数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肿,常继发化脓感染,破溃流脓,形成窦道及疤痕。
2、聚合性痤疮损害多形,有很多的粉刺,丘疹、脓疱、囊肿、脓肿及窦道、疤痕、疤痕疙瘩,集簇发生。
3、萎缩性座疮丘疹或脓疱性损害破坏腺体而引起凹坑状萎缩性疤痕。
4、脓疱性痤疮皮损以脓疱、炎性丘疹为主。脓疱多发生于丘疹顶端,破溃后可流出粘稠的脓液。
5、恶病质性痤疮损害为针头至蚕豆大的暗红色或紫红色丘疹、脓疱或结节,较柔软,并且含有脓疱及血液。进展缓慢,长久不愈,也不感疼痛。此型多见于身体虚弱的病人。
6、丘疹性痤疮皮损以炎性丘疹为主,丘疹中央可有一个黑头粉刺或是顶端未变黑色的脂栓。
7、结节性座疮当发炎部位较深时、脓疱性座疮可以发展成厚壁的结节,大小不等,呈淡红色或紫红色。有的位置较深,有的显着隆起呈半球形或圆锥形。可长期存在,有的渐渐吸收,有的化脓破溃而形成显着的疤痕。
囊肿型痤疮
1、丘疹性痤疮皮损以炎性丘疹为主,丘疹中央可有一个黑头粉刺或是顶端未变黑色的脂栓。
2、脓疱性痤疮皮损以脓疱、炎性丘疹为主。脓疱多发生于丘疹顶端,破溃后可流出粘稠的脓液。
3、囊肿性座疮形成多数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肿,常继发化脓感染,破溃流脓,形成窦道及疤痕。
4、萎缩性座疮丘疹或脓疱性损害破坏腺体而引起凹坑状萎缩性疤痕。
5、聚合性痤疮损害多形,有很多的粉刺,丘疹、脓疱、囊肿、脓肿及窦道、疤痕、疤痕疙瘩,集簇发生。
6、恶病质性痤疮损害为针头至蚕豆大的暗红色或紫红色丘疹、脓疱或结节,较柔软,并且含有脓疱及血液。进展缓慢,长久不愈,也不感疼痛。此型多见于身体虚弱的病人。
7、结节性座疮当发炎部位较深时、脓疱性座疮可以发展成厚壁的结节,大小不等,呈淡红色或紫红色。有的位置较深,有的显著隆起呈半球形或圆锥形。可长期存在,有的渐渐吸收,有的化脓破溃而形成显著的疤痕。
痤疮的症状有哪些
寻常性痤疮的病程慢性,有时轻有时重,女性常会在月经期前呈周期性加重。痤疮有自限性,一般皮损持续时间为数年或至25岁左右时逐渐缓解而自愈,但如果没能得到良好的治疗和护理,很有可能在损害处留下明显的疤痕。
白头粉刺也被称为封闭性粉刺,为皮色丘疹,钟头大小,毛囊开口下明显,不易挤出脂栓。黑头粉刺则被称为开放性粉刺,丘疹中央为明显扩大的毛孔,脂栓阻塞于毛囊口,表面呈黑色系皮脂氧化及黑素所致,较易挤出黄白色脂栓。
出现痤疮会表现出什么症状,结节性痤疮及囊肿性痤疮相对男性多见些,不易消退,且多复发。当继发细菌感染时皮损红肿着明,会出现明显的压痛感。愈合后遗留萎缩性或增生性的瘢痕。临床上常出现多种损害同时存在。
得了痤疮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炎性丘疹、脓丘疹或脓疱、结节及囊肿等。炎性丘疹通常为米粒或绿豆大小,有的因炎症较重或人为的抠剥,继发化脓感染,中心有脓头成为脓丘疹或脓疱。结节呈紫红或暗红色,大部分高出皮肤表面呈半球形,也可凹入皮肤表面,以后可逐渐吸收。触碰后有波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