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岁半只会叫爸爸妈妈怎么办 让宝宝多听
宝宝一岁半只会叫爸爸妈妈怎么办 让宝宝多听
宝宝的成长环境、语言环境等都需要家人的陪同的,如果宝宝一岁半只会叫爸爸妈妈,那么家人在平常一定要多和宝宝说话、交流,在平常要有意识的教导宝宝短词,让宝宝听成人重复又重复讲的某个词或某句话,加强他听力的灵敏度和对语言的理解。
如妈妈讲话、爸爸念儿歌、小鸟叫声、电话铃声、汽车响声等,在听这些声音的同时,大人边要宝宝注意观察,边讲这些简单的词:“妈妈”、“爸爸”、“小鸟”、“电话”、“汽车”等,让宝宝理解并学说。
孩子那些感人的误会
♥ 偷摘花的小女孩
下课的时候,一个小女孩走到花盆里,偷偷摘下了一朵艳丽的玫瑰。而这一幕被一个小男孩发现了,他随即找老师面告状。老师闻言很生气,把女孩叫道了面前:“幼儿园里面的花都是为了观赏,你怎么能随便偷摘呢?去写一篇检讨,以后不要这么做了。”
而小女孩很委屈:“老师我妈妈生病了,爸爸说再过几个月就要去很远的地方了,而妈妈喜欢玫瑰花,所以我想晚上送给她。”此时老师已经泪流满面:“不用写检讨书了,写一封送给妈妈的信,晚上老师帮你买一束花和你一起看妈妈。”
♥ 乱涂鸦的小男孩
某天早晨,一个家长带着一件被涂鸦的衣服来到了幼儿园,身旁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兴师问罪道:“老师,看看你的好学生,把我给女儿刚买的衣服画成这样!你把那个在我女儿身上乱画的男孩叫过来。”
小男孩被叫到办公室,“我女儿衣服是你画的吗?”小男孩点了点头,“那就帮你家长叫过来,让他们赔!”小男孩哪见过这阵势,瞬间就被吓哭了,但是依旧倔强的说:“是你女儿让我画的,她说他不知道跟妈妈一起去游乐场是什么样子,就让我画。”随着小女孩点头确认,家长也是一脸尴尬的离开幼儿园。
♥ 倒牛奶的小宝宝
一个刚满三岁的宝宝正开心的喝着牛奶,突然他将吸管对着沙发,然后猛挤盒子,没一会牛奶就被全部挤在了沙发上。布质的沙发也因此被弄得不成样子。这时正做饭的妈妈出来,看到了此情此景非常生气,立即打了宝宝的手,还教训了一通。
虽然宝宝哇哇大哭,但是妈妈也没有理会继续做饭了。过了一会,妈妈再出来,发现小宝宝没有再哭了,反倒是趴在沙发上嘀咕些什么。靠近一听,发现他在说:“小蚂蚁,你们喝饱了没,喝饱了就要乖乖睡觉嗷!”听到这里,妈妈也是一阵内疚。
♥ 摔翡翠的小孩子
爸爸是个翡翠控,家里收藏了很多翡翠,而且都价值不菲。其中最宝贵的就是那颗翡翠白菜,它被爸爸放在玻璃柜子,经常观赏。而家里四岁的孩子对其也很有兴趣,好几次都搬个板凳想仔细看看,但是都被爸爸发现并及时抱下来,并且告诫他这很贵,小孩子不能乱碰。
但是毕竟防不胜防,一天爸爸在书房工作,就听到客厅哐当一声,出来一看那颗翡翠白菜被摔成两半,而肇事者还站在一旁,似乎再找些什么。爸爸很心疼,把小孩子也大骂一通。妈妈回来后,安慰孩子一番,并问他为什么要摔坏。小孩子说到:“那个里面住着一个小天使,我想看看他长什么样样子。”妈妈瞬间哑然。
♥ 孩子犯错别忙着责备
如果你的孩子犯了错,请不要急着责备他们,因为你可能错怪了他们。孩子是非常单纯的,他们做事情的理由往往非常单纯和美好,因此无论是多了幼稚或者不可理喻,请先听听孩子的心声,尝试去理解他们,让后再做正确引导。事实上总是责备孩子,会让他失去那份纯真,丢掉珍贵的探索精神。
宝宝一岁半只会叫爸爸妈妈怎么办 引导宝宝多指
宝宝一岁半时还难以掌握的某些词、某些说不出的话,可以在接触事物时让他用手指。
如到公园去散步,可以问:“红花在哪里?”“蓝天呢?”“大树呢?”给宝宝穿衣袜时,可以要他指出“哪是衣服”,当给宝宝洗脸时,可以问他,眼、鼻、耳、嘴各在何处。宝宝能指出,表示他已理解。他在听成人说的名称时,还可以模仿发音。
宝宝一岁半只会叫爸爸妈妈怎么办 教宝宝多认
宝宝一岁半只会叫爸爸妈妈,,父母应经常教宝宝看图形和符号学说话可以通过图书、标签、照片、广告画等不同的图形、符号来认识事物。
如故事书上的人和物、马路上的红绿灯、公用厕所门上的男女符号,照片中的家人留影形象以及各种鲜艳的广告画等都可与实物结合反复辨认和反复学说。
宝宝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
语言发展的起步年龄较晚
一般宝宝1岁左右开始说话,喊"爸爸、妈妈",但语言发展迟缓的宝宝可能要到二三岁才开始开口说话,确实,由于语言学习需要较好的注意,而一些活泼、好动的孩子难以在一件事情上注意较长时间,因此“开口”的时间相对要晚。民间也常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孩子先会走路,那么说话就晚;而先学会说话的,学会走路则要晚。所以每个宝宝的发育不一致,做完妈妈不要太着急,让宝宝自己慢慢来。
语言发展的速度很慢
有的宝宝开始说话比较早,但是词汇量发展比较慢。我家豆豆,7个月会叫爸爸,8个月会叫妈妈,1岁会叫奶奶。但是现在2岁半了,词汇量也还是不多,经常说单字,一句话不超过5个字。所以每个宝宝的发展不一样。不能认为这样的宝宝,就有问题,他只是对语言的发展比较迟缓,尤其是男宝宝,普遍说话晚些。
宝宝语言发展慢,跟接触的语种有关系
看到别同龄的宝宝说很多话的时候,我家豆豆还只是停留在爸爸妈妈的阶段时,我分析了我家宝宝说话慢的原因。豆豆平时是由姥姥带的,姥姥说的是家乡话,周末是由爸爸妈妈带的,爸爸妈妈说普通话,上早教的时候,早教老师说的是英语。在这样的情况下,宝宝接触的语言种类太多了,他不知道他该选择说那种话了,所以就表现出语言发展缓慢了。
宝宝语言发展慢,跟环境有关系
宝宝词汇量的发展,跟带宝宝的人有非常大的关系,如果妈妈经常跟宝宝说话,聊天,跟他互动,那么这个宝宝肯定说话会早一点,而且,掌握的词汇量也会多一些。而如果带宝宝的人,比较内向,不爱说话,那么宝宝接触到,听到的语言有限,所以就极大的限制了宝宝的语言发展,人为的影响到了宝宝的语言发展。
改善措施:经常跟孩子说话
随时随地要有耐心地与宝宝说话,不管自己有多忙,尽量与孩子谈生活中、身边能见到的事情。每天尽量抽时间给孩子念童话故事,选择宝宝喜欢的童话或故事,对于宝宝要求反复讲相同的童话与故事,则应尽量地满足。
倾听宝宝,让宝宝自由表达
应仔细倾听宝宝所说的话,不能有丝毫的不耐烦,语言发展迟缓的宝宝往往需要鼓足勇气才会说话,因此,不管宝宝说什么,怎么难以理解,爸爸妈妈却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仔细地倾听。教宝宝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宝宝有时可能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妈妈可教给宝宝一些打招呼的,交朋友的词汇。
宝宝一岁一个月了还不会说话怎么办 多听
宝宝的成长环境、语言环境等都需要家人的陪同的,如果宝宝一岁一个月了还不会说话,那么家人在平常一定要多和宝宝说话、交流,在平常要有意识的教导宝宝短词,让宝宝听成人重复又重复讲的某个词或某句话,加强他听力的灵敏度和对语言的理解。
如妈妈讲话、爸爸念儿歌、小鸟叫声、电话铃声、汽车响声等,在听这些声音的同时,大人边要宝宝注意观察,边讲这些简单的词:“妈妈”、“爸爸”、“小鸟”、“电话”、“汽车”等,让宝宝理解并学说。
只要三招有效教育任性宝宝
1周岁的宝宝已经有很强的任性行为,一有不满意之处就会发脾气,哭闹不停,有的宝宝发起火来,还会动小手打人。
遇到宝宝任性情况,大人首先要耐心劝阻。如果宝宝不肯罢休,爸爸妈妈可以采取冷处理,让宝宝自己去哭一阵, 待发泄完毕后,再和他讲清道理。爸爸妈妈可以用以下几个小办法:
一、暂时回避
有时让宝宝先哭闹一会也好,就当做呼吸操和运动体操,它既可以增加肺活量,又可增加血液循环,还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进宝宝的生长和发育。其实,大哭大闹往往是1岁左右宝宝逼迫大人“就范”的主要手段。如果宝宝一哭,就无条件地满足他的任何要求,就会使宝宝认为只要自己一发脾气,一切都会如愿以偿。因此,爸爸妈妈切不能因为宝宝一哭闹就轻易迁就,要耐心等待宝宝冷静下来,然后再予以教育,但也要切忌用“武力”来解决。
二、转移注意力
在宝宝任性发脾气时,爸爸妈妈也可以说:“你听,那边是什么声音,快去看看。”把宝宝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以摆脱眼前的困境。
三、正确引导
在宝宝任性时,爸爸妈妈要引导宝宝的个性向着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于宝宝不好的行为爸爸妈妈要明确表示禁止。对于宝宝好的行为,爸爸妈妈要加以鼓励,加强与宝宝的交流,保持愉快的家庭气氛,使宝宝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宝宝学习语言的年龄阶段有哪些
0-1岁:是咿呀学语和语言辞汇的储备阶段。到孩子8个月时这种发声练习达到高峰,并会改变音量和音词以模仿真正的语言,比如:BABA'MAMA….. 如何帮助宝宝:爸爸妈妈可以读书给宝宝听,平时做事的时候也可以告诉他,如“妈妈在给你洗衣服”,总之给他储备多多的语言信息,宝宝会逐渐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1-2岁:这时期的语言特色是说单字句,能用手势、表情辅助语言来表达需要;会学小羊“咩咩”叫,还喜欢问:“这叫什么?那是什么?”如何帮助宝宝:爸爸妈妈要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多和他交流,和他做一些语言游戏,比如:向宝宝提问卡片上图画的名字是什么。
2-3岁:由能说短句逐渐变为会使用复杂句,喜欢提问。如何帮助宝宝:这时应该给孩子一个交流的语言环境,鼓励孩子用长句表达自己。当他想要饼干时,你可以放慢语速问他:“你要吃饼干吗?”宝宝也会模仿爸爸妈妈,逐渐使用完整的句子。但不要经常打断孩子,或者使用“你是想说……”来抢孩子的话头。
3-6岁:说话流利,会用非常丰富的词类,并能从成人的言谈中发现语法关系,修正自己错误的暂时性的语法,逐渐形成真正的语言。如何帮助宝宝:这时可以丰富宝宝的语言环境,让宝宝学习外语或方言,扩展他的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