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蕨麻的性状鉴别

蕨麻的性状鉴别

根纺锤形、圆球形、圆柱形或不规则形,微弯曲,长0.5-3.5cm,直径2-7mm;表面棕褐色,有纵皱纹。质坚硬而脆,断面平坦,类白色,有黄白相间的同心环纹,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3-5列细胞,棕黄色,栓内层明显,为2-3列类长方形细胞。

皮层宽广,占横切面的绝大部分,有环状裂隙,有的细胞含草酸钙簇晶。韧皮部狭窄,细胞多角形,排列紧密;韧皮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次生构迁不发达,初生构造发达,呈星角排列的导管群压缩在形成层内的两个角隅处,导管多角形;木薄壁细胞含黄棕色物。髓小,细胞多角形,排列疏松。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粉末为灰白色

。有以下特征:

①淀粉粒众多,多为单粒,卵圆形或圆球形,层纹不明显,脐点裂缝状、点状或叉状,直径10-25μm;复粒少,由2-10分粒组成。

②网纹、环纹和螺纹导管直径20-40μm。③草酸钙簇晶稀少,直径10-30μm。此外,有木栓细胞、薄壁细胞及少数韧型纤维。

海龙的性状鉴别

全身呈长形而略扁,中部略粗,尾端渐细而略弯曲,长20-40厘米,中部直径2-2.5厘米,头部具管状长嘴,嘴的上下两侧具细齿,有两只深陷的眼睛。表面黄白色或灰棕色,黄白色者则背棱两侧有两条灰棕色带。中部以上具5条突起的纵棱,中部以下则有4条纵棱,具圆形突起的花纹,并有细横棱。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以条大、色白、头尾整齐不碎者为佳。

大薯的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圆柱形,长7-14cm,直径2-4cm,表面浅棕黄色至棕黄色,有纵皱纹,常有未除尽的栓皮痕迹,质坚实,断面淡黄色,散有少量淡棕色小点。无臭,味甜微酸,有粘性。 显微鉴别 块茎横切面:外皮已除去,薄壁组织中散有含草酸钙针晶束的粘液细胞,以皮层为多,粘液细胞长径86-120μm,草酸钙针晶长约100μm,中柱鞘有石细胞组成的环层,石细胞直径13-34μm,内含草酸钙方晶。后生木质部导管直径约35μm。薄壁细胞内充满淀粉粒,淀粉粒类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大粒层纹明显。

原产印度,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贵 州,湖南等地。常有栽培。

白梅花的性状鉴别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Prumusmume(Sieb.)Seib.etZucc.的干燥花蕾。原植物系落叶乔木,野生与栽培均有。商品称家梅与野梅,均可入药。家梅为白花绿萼,花瓣多,故俗称“白梅花”或“绿萼梅”,其质量较佳。亦有为红衣、黄萼者,俗称“红梅花”,药用较少。野梅为白花黄萼花瓣少,质量较次。

花蕾呈圆球形如大黄豆,直径4~8mm,基部常带有花梗,苞片3~4层,褐色鳞片状,苞片5枚,灰绿色或淡黄褐色,卵圆形,复瓦状排列,基部与花托愈合。花瓣多数通常卷折皱缩,白色或黄白色,倒广卵形,有红棕色脉纹从基部射出。内有多数雄蕊着生于花托边缘,中心有长卵形子房,密生细毛,并有一细长花柱,质轻。气清香,味淡、微涩。

猪牙皂的性状鉴别

猪牙皂为豆科植物落叶乔木皂荚的干燥不育果实。栽培或野生。主产于山东、河南、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此外广西、甘肃等省亦产。

荚果扁圆条形,呈新月弯曲。全长5~12厘米,宽5~12毫米,厚2~10毫米。形如野猪獠牙,故名“猪牙皂”。顶端尖如鸟喙,基部有细长的子房柄,长1~3厘米。外果皮革质略光滑,或有细纵裂纹,棕红色或棕黑色。质坚脆易折断。中果皮纤维性,断面棕黄色,瓤心灰绿色,显疏松,内无种子。粉尘闻之使人发嚏。气微,味微苦辛而麻舌。

以荚果肥厚,皮光滑棕红色,内碴黄绿色者为佳。

茯苓的性状鉴别

完整的茯苓呈类圆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棕褐色或黑棕色,粗糙,具皱纹和缢缩,有时部分剥落。质坚实,破碎面颗粒状,近边缘淡红色,有细小蜂窝样孔洞,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习称“获神块”。气微,味淡,嚼之粘牙。以体重坚实、外皮色棕褐、皮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片状,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饮片:白茯苓:为不规则的片块,长1-2cm;表面白色至类白色,略粗糙或平坦。质坚硬。气微,味淡。

赤茯苓:形同白茯苓。表面淡棕红色至棕褐色。

茯苓皮:为不规则形的片块,长约至4cm。外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粗糙,具不规则皱纹及疣状突起。内表面类白色至淡棕色,质柔软,略具弹性。气微,味淡、微涩。

茯神:为方形的片块,边长4-5cm,厚0.5-0.7cm。表面白色至类白色,较平坦,中间或一侧有类圆形松根木。质硬,折断面较粗糙。气微,味淡。

花椒的性状鉴别

1.花椒:呈1~2个相连球形果,或开裂成只基部相连的两瓣状。直径4~5mm。果皮表面红色、紫红色或红棕色,极皱缩,有多数突起又凹下的油腺,内果皮光滑,淡黄色,有的残存黑色球形种子。香气浓厚,味麻辣而持久。

2.青椒:呈1~3个相连的球形果,或每果已开裂成两瓣状,果顶端早短小喙尖。直径3~4mm。果皮表面草绿色、黄绿色或棕绿色,有网纹及多数凹下的点状油腺,内果皮灰白色或淡黄色。味微甜而后辣。

砂仁的性状鉴别

1.阳春砂仁果实椭圆形、卵圆形或卵形,具不明显的3钝棱,长1.2-2.5cm,直径0.8-1.8cm,表面红棕色或褐棕色,密被弯曲的刺状突起,纵走棱线状的维管束隐约可见,先端具突起的花被残基,基部具果柄痕或果柄;果皮较薄,易纵向开裂,内表面淡棕色,可见明显纵行的维管束及菲薄的隔膜,中轴胎座,3室,每室含种子6-20颗,种子集结成团。种子不规则多角形,长2-5mm,直径1.5-4mm,表面红棕色至黑褐色,具不规则皱纹,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较小一端有凹陷的种脐,合点在较大一端,种脊凹陷成一纵沟。气芳香而浓烈,味辛凉、微苦。

2.绿壳砂仁,果实卵形、卵圆形或椭圆形,隐约呈现3钝棱,长1.2-2.2cm,直径1-1.6cm,表面棕色、黄棕色或褐棕色,密被略扁平的刺状突起;果皮内表面淡黄色或褐黄色;每室含种子8-22颗;种子不规则多角形,长2-4m ,直径2-4mm,表面淡棕色或棕色,具较规则的皱纹。气芳香,味辛凉、微苦。

3.海南砂仁果实卵圆形、椭圆形、梭状椭圆形或梨形,具有明显的3钝棱,长1-2cm,直径0.7-1.7cm,表成灰褐色或灰棕色,被片状、分枝的短刺;果皮厚而硬,内表面多红棕色;每室含种子4-24颗,种子多角形,长2.5-4mm,直径1.5-2mm,表面红棕色或深棕色,具不规则的皱纹。气味稍淡。以个大、坚实、仁饱满、气香浓者为佳。

中药苡仁的性状鉴别

种仁呈卵形—椭圆形,基部略平,顶端钝圆。表面乳白色。光滑。常有少量的淡棕色种皮残存,基部凹入,中央有点状种脐。侧面有腹沟,沟内淡棕色(有残留种皮)。依腹沟方向纵切可见胚乳较大,白色粉质,盾片狭长,淡黄色,油质,胚细长,位于腹沟一侧,上端为胚根,下端为胚芽。种仁横切肾形,质坚硬,味甘。以粒大、色白、完整,无碎粒,无粉屑杂质者为佳。

广枣的性状鉴别

果实呈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3cm,直径1.4-2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稍有光泽,具不规则的皱褶;基部有果梗痕。果肉棕褐色。核近卵形,红棕色或黄棕色,顶端有5个(偶有4或6个)明显的小孔。质坚硬。种子5颗,长圆形。无臭,味酸。以个大、肉厚、色黑褐色者为佳。

显微鉴别果实横切面:外果皮由表皮细胞和数列厚角细胞组成,表皮细胞外壁被有角质层,细胞内含有黄棕色色素块。中果皮宽广,最外方的数列细胞长圆形,排列整齐,从外向内细胞形状逐渐变大,切向延长,并呈不规则交错排列,细胞内含多数黄棕色的颗粒状物质,偶可见簇晶样物质,直径约为10-25μm;内侧有压缩的中果皮颓废组织。内果皮由纤维状石细胞和少数的石细胞群组成,呈镶嵌状交错排列;石细胞呈类方形、类圆形、不规则形、胞腔和纹孔明显,胞腔中常可见黄棕色色素块;内果皮组织中,可见细微的维管束组织,导管的直径稍大于其周围的纤维状石细胞,此外尚有压缩的颓废组织。

粉末特征:棕黄色。①外果皮细胞为不规则多角形或类圆形,细胞内含黄棕色色素块,有时可见加厚的角质层纹理。②中果皮薄壁细胞浅黄色,细胞内含丰富的颗粒状物质,偶见簇晶样物质。③内果皮石细胞呈类方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为27-54(-108)μm,胞腔和纹孔明显,胞腔中常含有黄棕色色素块。④内果皮纤维细胞多成群散在,偶见有细微的维管束组织通过。⑤棕红色色素块众多,呈不规则形。

西洋参的性状鉴别

野生西洋参

呈圆柱形,长纺锤形。长2~6cm,直径0.5~1.1cm,无芦头、须根及支根。未去皮者,表面土黄色或类白色;去皮者则为白色,带粉。

进口西洋参

主根呈圆形或纺锤形,芦头残存或已除去,残存者,略偏向一侧;表面呈浅黄色或黄白色,皮纹细腻,具有突起的横长皮孔;质地饱满而结实。折断面略显角质,皮部与木部或中心常有小裂隙。断面呈粉白色,皮部可见一棕色形成层环,环内外散有红棕色小点;苦干味浓,透喉。

进口西洋参的皱纹不规则,显得粗而深,国产西洋参表面较光滑,皱纹细而浅;其次,进口产品手感较沉,国产的较轻;进口西洋参往往香气更浓,国产的则淡很多。进口栽培品称种参,一般枝条大,无芦头、须根,但有一二枝叉,身多直纹,切断面呈黄白色,心实,无菊花纹。进口西洋参口感好、香气足、苦中带甘醇,功效也最好。

国产西洋参

呈长圆柱形,枝条较粗壮,芦头较大;表面较光滑,颜色偏黑,纵纹明显;质地轻,似刚出窑的红砖,粉性差,少有裂开的隙缝;仅有苦味,甘味少或无,久嚼有棉絮感。

生晒参

根茎长圆柱形或纺锤形,芦头多已除去;表面呈土黄色或黄白色,皮纹粗糙。横长皮孔粗而短;质地较脆而疏松,有放射状裂隙,皮部红棕色小点不明显;味淡,有甜味或豆腥味。

生晒参为同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2] 经加工伪充西洋参。性状:呈圆柱形或纺锤形,有芦头及须状根,主根上部或全体有断续环状的横纹。断面菊花心不明显,淡棕黄色至淡灰棕色。长5~15cm,直径1~2cm。质地轻泡。气清淡,味初淡后稍苦。

劣质西洋参

劣质西洋参为同科属,但已人工提取了有效成分,再经干燥后伪充正品西洋参。

性状

外形同西洋参。折断面灰白色,形成层环扩散成暗棕红色,韧皮部仍可见红棕色小点,干枯不显油性。

质地僵硬。气味清淡,嚼之初先苦后甘,数咽后即淡而无味。

假冒伪劣西洋参主要包括生晒参(晒人参)或是已经提取过的西洋参仿冒,市场上的仿冒品足以以假乱真,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

相关推荐

浮萍草的鉴定

性状鉴别 浮萍草叶状体呈卵形、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直径3-6mm。单个散生或2-5片集生,上表面淡绿至灰绿色,下表面此绿至紫棕色,边缘整齐或微卷,上表面两侧有一小凹陷,下表面该处生有数条须根。质轻,易碎。气微,味淡。以色绿、背紫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状体表面观:浮萍草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下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无气孔。上表皮内侧的薄壁细胞类椭 圆形至类圆形,有胞间隙,有的含草酸钙簇晶,表皮内侧为通气组织,由薄壁细胞组 成,细胞民间隙较大。

如何挑选青葙子

生药材鉴定性状鉴别 种子扁圆形,中央微隆起,直径1-1.8mm。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于扩大镜下观察,可见网状纹理,侧边微凹处为种脐。 种子易粘手,种皮薄而脆,胚乳类白色。气无,味淡。 以粒饱满、色黑、光亮者为佳。 新鲜的食物吃起来口感更好营养也更加丰富,上面就是对什么样的挑选好的介绍,我们在购买的时候就能够更好的去选择了,另外平时在吃食物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口味和饮食习惯去制作。

生姜的显微特征

性状鉴别,根茎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4-18cm,厚1-3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木柱层为多列扁平木柱细胞。皮层散列多数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可见凯氏带。中柱占根茎的大部分,散列多数外韧型维管束,近中往鞘处维管束形小,排列较紧密,木质部内侧或周围有非木化的纤维束。该品薄壁组织中散有油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西洋参及其伪劣品的性状鉴别

西洋参也叫花旗参,这种参的营养价值是很高的,吃了可以补身子,价格也比较贵,所以,为了不要买到假的西洋参,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下要怎么样分辨西洋参的真假,这样就不会上当了。 1西洋参没有去皮的时候,表面上是土黄色的,把皮去掉了以后是白色的,还带了粉。整根参都有很密集的灰横纹,在顶部的地方是最密的,纹路是环纹,而且比较深,如果把它切开,里面是黄白色的。气味很香,吃起来有点苦还有点甘,含在嘴巴里生津。这种参是野生的,形状是圆柱形的,或者是长纺锤形。 2进口的参须,枝条都会比较大,没有芦头,也没有须根。但是有一两个枝

红曲鉴别

性状鉴别:红曲呈长卵形、类椭圆柱形或不规则形,略扁,长5-8mm,宽2-3.5mm,厚1.5-3mm。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凹凸不平,有的具浅纵、横纹理。质脆,易沿横纹理断开,断面平齐,边缘红色至暗红色,中部略凹,白色至浅红色。气特异,味淡、微甘,以红透质酥、陈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淡红色。菌丝有隔、多核,有分枝,紫红色。枝端可见单个或成串的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球形、椭圆形或梨形,褐色,(9-11)μm×(6-9)μm。枝端还可见单个类球形的橙红色子囊壳(闭囊壳),内有多数子囊,子囊内含8个子囊孢

川贝和白贝的区别

川贝为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为“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产于四川、甘肃等地。松贝的最大形态特征就是“怀中抱月”。怀中抱月的特点:此药材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白贝:贝壳略呈扁圆形,表面光滑;灰黄色或黄白色,背部

马兰的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根茎呈细长圆柱形,着生多数浅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柱形,直径2-3mm,表面黄绿色,有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白色髓。叶互生,叶片皱缩卷曲,多已碎落,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形、椭圆形或披针表,被短毛,有的于枝顶可见关状花序,花淡紫色或已结果。瘦果倒卵状长圆形、扁平,有毛。气微,味淡微涩。

石耳的鉴别

性状鉴别 地衣体多干裂皱缩,呈片状,平展后完整者呈不规则圆 形,直径12cm左右,边缘有时碎裂,小穿孔较大。脐背突起。上表面灰棕色较光滑;下表面棕黑色至灰黑色,较粗糙,有由多数珊瑚状黑色假根组成的羝毡层。干时质脆,易碎。折断面可见明显的黑白二层。气微,味淡。以片大、完整者为佳。 应用鉴别 石耳与木耳,地耳形态略似,功用相近。然石耳以止血为优;地耳以明目为长,木耳以养阴为佳。《粤志》曰:凡香蕈感阴湿之根而成,善发冷气,多和生姜食以良、惟石耳味甘腴,性平无毒,多食,人能润肌童颜,在木耳、地耳之上。[2

牛尾菜鉴别与功效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横走,有分枝,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每节具凹陷的茎痕或短而坚硬的残基。根着生于根茎一侧,圆柱状,细长而扭曲,长20-30cm,直径约2mm,少数有细小支根;表面灰黄色至浅褐色,具细纵纹和横裂纹,皮部常横裂露出木部。质韧,断面中央有黄色木心。气微,味微苦、涩。以根多而长、质韧者为佳。 【牛尾菜性味】甘;苦;平。 【牛尾菜归经】肝;肺经。 【牛尾菜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祛痰止咳搜集整理。主风湿痹证;劳伤腰痛;跌打损伤;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大量

石耳的鉴别诊断

性状鉴别 地衣体多干裂皱缩,呈片状,平展后完整者呈不规则圆 形,直径12cm左右,边缘有时碎裂,小穿孔较大。脐背突起。上表面灰棕色较光滑;下表面棕黑色至灰黑色,较粗糙,有由多数珊瑚状黑色假根组成的羝毡层。干时质脆,易碎。折断面可见明显的黑白二层。气微,味淡。以片大、完整者为佳。 应用鉴别 石耳与木耳,地耳形态略似,功用相近。然石耳以止血为优;地耳以明目为长,木耳以养阴为佳。《粤志》曰:凡香蕈感阴湿之根而成,善发冷气,多和生姜食以良、惟石耳味甘腴,性平无毒,多食,人能润肌童颜,在木耳、地耳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