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防癌体检不能省 妇科主任吴令英:宫颈癌筛查
6个防癌体检不能省 妇科主任吴令英:宫颈癌筛查
我国最常见的妇科肿瘤是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其中宫颈癌尤其需要引起女性的重视。建议结婚1年以上,或者有性生活史两三年以上的年轻女性,以及中老年女性,最好能定期做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该检查是筛查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最简单的办法,而且操作简单、无痛,只需要用一个小刷子把宫颈脱落的细胞刷下来即可。同时,还推荐女性定期做妇科检查,如盆腔B超检查、相关肿瘤标记物检查等。这些方法结合起来,对几乎所有妇科肿瘤都能起到有效的筛查。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高脂肪饮食,洁身自好。出现月经不正常、绝经后出血等异常信号都要警惕。
来源:搜狐博客
中老年女性需要做哪些体检项目
1、“三高”检查:就是血压测量、空腹血糖检查和血脂检查这三项,特别是肥胖或者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更应该定期排查,体检是帮你远离“三高”的有效预防方法。
2、防癌检查:年纪越大,接触到的致癌物质就越多,患癌症的几率就越大,所以老年女性体检也要重视防癌检查,预防比治疗重要,更加有实际意义。
3、骨密度检查:女性在绝经后激素分泌会减少,体内钙物质也会急剧流失,骨质疏松症在老年女性中非常常见,因此做骨密度检查非常有必要。
4、眼底检查:这是一种检查全身动脉硬化和脑动脉硬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还能筛查白内障和青光眼等眼部疾病。
5、心脑血管检查:主要的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进行筛查,如筛查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和脑动脉供血是否正常等,主要采用血液检查、心电图、心肌酶检测、十二导联心电图、心脏彩超等项目来进行检查。
6、腹部彩超:主要是对心、肝、脾、肺、肾等重要内脏健康进行检查,可以对早期癌症或结石起到筛查作用,还可及时发现甲状腺、乳房、颈动脉等部位的早期病变。
7、妇科检查:无论年纪大小,女性都应该重视妇科检查,妇科检查能够对盆腔、宫颈、卵巢、阴道等私密位置的病变起到监测作用,而且现在乳腺癌、宫颈癌等常见女性疾病都需要妇科检查来辅助筛查。
女性体检需要检查些什么
A、女性常规体检检查啥?
妇科检查、白带常规:可发现各种病原菌感染导致的阴道炎,有否假丝酵母菌(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及细菌性阴道病;支原体、衣原体、淋菌检查:可知道有否感染支原体、衣原体等疾病。
子宫附件B超:检查有否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病变等子宫、卵巢、输卵管情况。
乳腺彩超:检查有否乳腺增生、乳腺肿瘤等乳腺病变。
乳腺三维彩超:利用三维成像原理,较之乳腺彩超更为清晰,能发现更细小的病变并对肿块进行分级,同时可以检查判断附近及腋窝淋巴结(乳腺专家对可疑患者建议首选乳腺三维彩超)。
宫颈防癌普查: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检查有否宫颈癌、癌前病变,是宫颈癌筛查最重要的手段;HPV检查: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HPV检查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已经作为宫颈癌筛查的常规检查。
B、女性防癌体检
刘娟指出,常规健康体检和防癌检查不是一个概念,防癌筛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一个部位进行检测;通过体检预防癌症,对于女性而言要将常规妇科检查和防癌筛查结合起来,取两者之长,才是保障健康的有效方式。
四种常见癌的筛查标准
●乳腺癌
20到39岁的女性至少每三年到医院进行一次门诊乳房检查;30岁以上的乳腺癌高危女性(具体年龄也可以听从医生的意见)应该进行乳腺三维彩超,必要时同时进行乳腺X光钼靶检查,甚至磁共振成像。40岁以上,属乳腺癌普通风险的女性应该进行由医生实施的门诊乳腺年检和乳腺三维彩超。
筛查手段:专业触诊、乳腺三维彩超、钼靶片、肿瘤标志物CEA、CA15-3
●宫颈癌
宫颈从炎症发展到恶性癌变大约需要5-10年的时间。所以有性生活的女性,只要定期做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便能早期发现。
筛查手段: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态检测
●子宫内膜癌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不孕不育、绝经延迟或长期使用雌激素、他莫昔芬者;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家族史者,或家族中有遗传性非息肉结直肠癌综合征;有人出现了大肠直肠癌基因突变;家族中存在可能的直肠癌常染色体主导的遗传易感性,但是没有进行基因检测,这些都属于危险因素。具备这些高危因素的妇女,应考虑在35岁之后每年进行一次早期子宫内膜癌检查。
筛查手段:阴道超声(TVS),或利用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采集宫腔细胞进行细胞学涂片筛查
●卵巢癌
卵巢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卵巢癌筛查的高危人群主要是遗传性卵巢癌家族的高危人群和50岁以上的绝经妇女。
筛查手段:妇科三合诊、阴式彩色B超和血清CA125的检测,专家建议三种方法联合应用
C、体检注意事项?
●体检前一晚10点后至体检前不要进食(包括不要喝水),保持空腹。
●体检前1-3天最好保持饮食清淡,多喝水。体检前一天不要剧烈运动,不要饮酒。
●女性月经期间不适合做妇科体检,建议在月经干净后3-7天。
●怀孕或可能已受孕,事先告知医护人员,勿做X光检查。
如何筛查宫颈癌
用人乳头癌病毒(HPV)检测方法筛查子宫颈癌,效果明显优于目前任何子宫颈癌普查使用的筛查手段。这是日前中美两国科研人员对“子宫颈癌诊断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1999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室与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协作,在我国子宫颈癌高发区山西襄垣县对1997例35岁至45岁的已婚妇女采取子宫颈染色肉眼观察、宫颈脱落细胞检查、阴道镜检查、荧光检测及用国际先进的杂交捕获二代的方法,及HPV进行检测,并依据病理学结果对上述检查手段的临床意义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筛查子宫颈癌高危人群,HPV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其它检查方法。HPV检测结果提示:宫颈正常而HPV阳性,或HPV阳性的上皮内瘤样病变应列为子宫颈癌的潜在危险人群。
HPV检测取材方便,受检者只需自取阴道分泌物送检即可,且这种方法阳性检测率高,有利于子宫颈癌的早防早治。
预防宫颈癌要盯紧三方面
一是定期查体。育龄期女性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间隔最长也不要超过三年。TCT检查等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重要方法。即便是在没有做TCT条件的基层医院,做普通刮片检查也比不做好。作为常年惠民的措施,笔者所在的医院每年都对适龄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今年历时三个多月,共筛查了一万多名妇女,查出包括肯定的癌及可疑癌、癌前病变近20例,而且年轻者居多。由此可见,经过多年的宣传,女性主动做妇科检查的人数的确比过去增加了,但整个女性群体主动到医院做筛查的比例还不尽如人意,宫颈癌防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从感染HPV病毒,到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自然病程,女性只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完全有可能及时发现疾病的“苗头”,并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目前,早期宫颈癌患者经治疗后,基本上都可以治愈。此疫苗可用于9到25岁女性接种,采取3剂免疫接种程序,并有望在明年年初正式上市。
二是改变不洁的性生活方式。尤其是以下宫颈癌的易发人群,更不可掉以轻心: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HPV病毒者;性行为不良者,包括开始性生活的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性卫生不良等都会使患宫颈癌的危险增加;早婚早育、多产多孕的女性;性病患者,无论男方或女方患有生殖道湿疣等都会增加女方患宫颈癌的几率;免疫功能低下、吸烟、营养不良者。
三是留心身体异常症状。宫颈癌在早期可能不会引起患者任何不适,有些症状也非常容易被忽视。育龄期女性应该学会关注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当有接触性出血或白带异常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
宫颈炎会引发宫颈癌吗
目前,宫颈癌已可以通过接种疫苗进行有效预防,由于宫颈癌疫苗尚未在内地上市,不少女性朋友更专程到香港、澳门等地接种,有网友还在论坛—妇科圈中分享了她在澳门接种疫苗的过程。一些女性朋友更认为接种宫颈癌疫苗即可100%预防宫颈癌。
事实上,目前宫颈癌疫苗主要针对最常见的两种HPV病毒:HPV16、HPV18所引发的宫颈癌,对其他类型HPV病毒感染的保护力很弱,注射疫苗后只能减少患宫颈癌的机会,并不能100%预防宫颈癌。邓主任建议宫颈癌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TCT检查以及早发现宫颈癌踪迹,若选择TCT检查、HPV检查两项都做,且检查结果均正常,则可以三年检查一次。
宫颈炎与宫颈癌,仅一字之差,不少宫颈炎的病友都向专家咨询过这样的一个疑惑:宫颈炎会不会发展成宫颈癌呢?邓主任介绍,宫颈癌的发生与一种特定的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有关,持续的HPV感染导致宫颈上皮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医学上称之为癌前病变,不治疗就有可能会发展成宫颈癌,这个过程平均为8-10年的时间。非HPV感染所引起的宫颈炎,如衣原体、淋球菌引起的宫颈炎不会发展成宫颈癌。邓主任指出过早性生活、有多个性伴侣、有多次流产或分娩史、有性传播疾病等人群更容易感染HPV病毒,建议定期接受宫颈癌筛查,筛查项目包括: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DNA)检测(简称HPV检查)、阴道镜检测等。
6个防癌体检不能省 内科主任徐兵河:乳腺癌筛查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女性恶性肿瘤的16.8%,在一些沿海城市、大城市的发病率更高。由于乳腺癌的疗效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通常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因此建议中老年女性要重视乳腺癌的筛查。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对乳腺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比较高,而且受X线照射的剂量也更低,副作用更小,是目前最成熟筛查早期乳腺癌的方法。因此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都应定期做此项检查。
乳腺癌日趋年轻化 坏情绪与肿瘤息息相关
宫颈癌患者也愈来愈年轻
正在烟台山医院接受化疗的小丽,今年24岁,日前被检测出患有宫颈癌。来自单亲家庭的她,接触社会比较早,18岁之前就开始了性生活,三年前出现子宫出血症状。因年纪小,她原以为是月经不调所致,去了多家医院,但治疗不见效果,直到近期进行TCT基因筛查才确诊是宫颈癌。
“一般女性如果到了30岁以上才会考虑预防宫颈癌,但是最近一项针对宫颈癌患者的调查显示,这种癌症正在向年轻人群蔓延,其中最小的患者年仅18岁,二十几岁的患者并不罕见。”烟台山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吴丽杰接受采访时表示,“少女宫颈癌”的发病大多和初次性生活年龄过早有关。
吴主任表示,宫颈癌原本多发于中老年女性,现在渐渐年轻化、低龄化,这与初次性生活年龄过早、早育、性紊乱等因素有关。“以往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的宫颈癌,正悄悄逼近30岁甚至20岁左右的女性,98%以上的宫颈癌患者体内存在人乳头状瘤病毒,即HPV病毒。该病毒是引起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主要因素。目前医学上普遍认为,宫颈癌的发生与社会开放程度有着密切关系,性伴侣增多可能是引发HPV感染的潜在因素。
坏情绪与妇科肿瘤息息相关
“最近很烦,看到东西就想砸,对家人经常发无名火。”今年48岁的谭女士昨日来到烟台山医院妇科就诊,经检查她患了宫颈癌。谭女士说,最近一两年自己的脾气很不好,心情也不好,常常动不动就发火。
烟台山医院妇科张永欣主任介绍,大约有九成女性在患上宫颈癌等器质性病变之前,都伴有心理、情绪的变化,比如易烦易怒、啼笑异常。如果女性心理、情绪发生异常波动,将导致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引发雌激素分泌紊乱,从而成为众多妇科疾病的根源。而这部分女性的年龄大多在30多岁到50岁之间,正是处在事业和家庭中的角色转型期,由于不适应自己在各种关系中的应对而产生不良情绪,之后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处理,一直憋在心里。在这样的亚健康状态下,患上妇科疾病的几率也明显上升。
提高体检意识,防患于未然
采访中,妇科疾病专家们都有一个共识:不仅是乳腺癌、宫颈癌,对于所有人体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来说,早防、早查、早治,都显得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提高自查和定期体检的意识。
“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发现、早治疗得以治愈,还有1/3的癌症可以通过积极治疗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专家表示,要控制或治愈乳腺癌、宫颈癌,必须早发现。对于育龄期的女性来说,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宫颈癌筛查,早期发现可以通过药物、手术治愈。如果错过这个最佳的治疗时机,小病变成癌症时后悔莫及。
“年轻女孩乳房发育的时候,可能比较关注自己的胸围和身材,但别忘了每月月经以后7—10天进行一次自我检查,看是否有肿块。”巩主任说,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建议30岁以上的女性每半年到医院检查一次,发现有乳腺增生者应3个月检查一次。
6个防癌体检不能省 腹部外科副主任蔡建强:结直肠癌筛查
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结直肠癌发病率已经上升到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肥胖、习惯性便秘、有家族性息肉的人群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检查。现在,显微结直肠镜检查非常方便,可以在无痛状态下进行。如果发现早期息肉样病变,就要及时地在镜下切除,防止癌变。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早期胃癌的发生跟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如果在筛查中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一定要积极治疗。
防癌体检真有用吗
“最重要的不是怎么查,而是谁给你查”
一滴血究竟能否查出癌症?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告诉记者,如果血液中肿瘤标志物数值升高,确实表示健康出现一定的问题,但并不能确定是患了癌,需要再次做针对性的检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张青云也认为,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如果有异常,可能有很多原因,不能光靠几项检查就说明一定患了癌症。“事实上,在临床上,通过血液检查肿瘤标志物大多用于对已经患有恶性肿瘤的人进行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而不是早期肿瘤的筛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明说。
防癌体检是一个由大到小筛查肿瘤的过程,和普通体检相比,它更具有针对性,发现问题后将范围一步步缩小。李明认为,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医生。在防癌体检中,专业的医生会仔细询问被检查者的身体状况、既往病史和家族遗传史等,针对具体情况做相应检查。进行防癌检查的医生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比如简单的肛门指诊,很多体检都会做。实际上一半以上的结直肠癌和前列腺异常都能通过手指摸出来。可惜,即使是在防癌体检中,也不是所有医生都具有‘摸出癌’的丰富经验。”
“可现在很多体检机构都走形式、走过场,以牟利为主。”何裕民说,上海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某银行老总在某私人体检机构检查完,结论是完全健康,但一个月后,他死于肝癌晚期。“这就是明显的体检医生不专业、不敬业的结果。”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袁凤兰教授也强调,对于有家族肿瘤史的癌症高危人群,更需要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进行专业检查。
选适合自己的防癌检查
“90%的癌症早期没有症状,90%的早期癌症靠专业普查来发现,90%的癌症患者有了自觉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已经是中晚期,失去了治愈的最佳时期。”因此,袁凤兰认为,进行定期专业的癌症检查,现在仍是人类抵御癌症的最佳方法,关键是要选择具有检查、诊断、治疗系列服务的体检中心或医院进行筛查。35岁—60岁的人,每年应做一次防癌体检,有肿瘤家族史的特定高危人群则应每年做1—2次。
防癌检查并不是项目越多越好。关键要有针对性。袁凤兰指出,男性要特别注意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大肠癌和胰腺癌的征兆;女性则要注意检查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张青云也提醒,女性第一次性生活两年后,最好进行宫颈癌筛查,并坚持一年一次;月经异常、过晚婚育、有家族史、滥用雌激素、精神压力过大的女性,则应重点进行乳腺癌检查;中老年人、嗜烟者,则是肺癌筛查的重点人群,应每半年至一年查次胸部X线或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