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呕吐最有效方法 按摩疗法
风寒呕吐最有效方法 按摩疗法
可用单手拳击上背部(有人帮忙才行),力量从重而且要快速,以5-10次为节奏,直至呕吐症状缓解为止。
坐端正后,以拇指揉按在鸠尾上(两只手都需要),逐渐加重力道,当该穴位有酸涨感时即可。
小儿呕吐怎么推拿 胃寒呕吐按摩
主要症状:进食后经过一段时间才呕吐或朝食暮吐,吐出物不酸不臭,不消化或吐清稀粘液,伴随面色苍白,倦怠无力,四肢不温,腹痛绵绵,喜暖喜按,大便堂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指纹淡。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止呕。
按摩处方:清补脾经,横纹推向板门,揉外劳宫,推三关,推天柱骨。
按摩方法:
清补脾经:用拇指来回推拇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
横纹推向板门:用拇指自腕横纹推向拇指根100-300次。
揉外劳宫:用拇指揉掌背上与内劳宫相对的外劳宫100-300次。
推三关:用食指,中指推前臂桡侧100-300次,自腕推向肘。
推天柱骨:用食指,中指自颈后发际正中向下直推至大椎100-500次。
小孩止呕吐最有效方法 阴虚呕吐
临床表现:病伤气阴,热耗胃津,胃不得濡,不能润降,厌食,呃逆干呕。得食则胃燥不受,反见呕吐,胃阴更耗,必生内热,又称虚火呕吐。
治则:清补脾胃,降逆止呕。
治法:揉二人上马10分钟,揉板门15分钟,清胃10分钟,运八卦15分钟,清补牌15分钟。
对症加减:生虚热者加推天河水10分钟。
厉兑的位置作用 厉兑的治疗用法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甲尖垂直掐按厉兑穴,有刺痛感,每次左右各掐按1—3分钟,可以有效的治呕吐症状。用手指关节夹按厉兑穴2—3分钟,长期按摩,可以改善咽喉肿痛、癫狂等。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厉兑穴5—10分钟,可以治腹胀、腹痛、多梦、热证等。
针刺疗法:厉兑穴斜刺0.1—0.2寸(点刺出血)。
治疗宝宝呕吐的按摩手法
1.寒吐:喜热恶寒,神疲肢冷,面色苍白,食入不化,吐次多而吐出物少,无酸臭气,朝食暮吐。
(1)推前臂(推三关)
(2) 揉足三里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手法:以拇指端作按、揉法。
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下肢萎软乏力等。
(3) 摩中脘
位置: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脐上约4寸)。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端或掌根按揉叫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叫摩中脘;用食、中二指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下向下推至中脘,称推胃脘。
主治:腹胀,呕吐,泄泻,食欲不振,嗳气,腹痛等。
(4)掐右端正
位置: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际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为右端正。
手法:以左手固定患儿中指,用右手拇指指甲掐或拇指指腹揉右端正。
主治:惊风,呕吐,泄泻,痢疾等。
2.热吐:面赤唇红,发热烦躁,口渴饮冷,吐次少而吐出物多,并有酸馊气味,小便色赤,大便干。
(1)推六腑
(2)清板门:其中从板门推向腕横纹能止泻;从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
(3)运手掌心
(4)推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第七颈椎下方的空隙处)成一直线。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10~20次。
主治:呕吐,项强(脖子发硬),发热、惊风等。
(5)揉涌泉
位置:屈趾足掌心正前方凹陷中。
手法:以左手托住患儿足跟,再以右手拇指向足趾方向推,或用食、中指端揉。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指两手心,两足心与心胸处)烦热。
(6)分推腹阴阳
位置:腹部。
手法: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
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
3.伤食吐:嗳(打嗝)气吞酸,厌食,脘腹胀满,烦躁不安,呕吐之物有酸馊之气味,吐后得安。
(1) 分手阴阳
位置:腕背横纹近小指端为阳池,靠拇指端称阴池。
手法:以两手食指固定患儿掌根之两侧,中指托住患儿手,用两拇指自腕背横纹中间,向两旁分推到阳池、阴池穴,为分手阴阳;自两旁(阳池、阴池)向中间合推到掌横纹处,称合推阴阳。
主治:寒热往来,呕吐食积,腹泻腹胀,痢疾等。
(2)清板门
(3)揉中脘
(4)分推腹阴阳
(5)按揉足三里
隐白是什么经络 隐白穴的治疗用法
1、经穴用法:推拿:点按法、掐法。
2、特效按摩: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足大趾末节两侧,按压时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五分钟,每日按摩2次。
3、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治疗呕吐、流涎、昏厥、下肢寒痹。
风寒呕吐最有效方法 口含姜片
材料:生姜片。
做法:这一方法也是最简单的,但对于不习惯姜的辛味的患者,可能会有不适应。早晨起来就可将姜片含入口中,这招对风寒呕吐效果不错。
功效:生姜能刺激胃黏膜,促进血液循环,引起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兴奋,增强胃液的分泌和肠壁的揉动,达到止呕降逆的功效。
头一下一下的疼是怎么回事
这样的头痛特点就是血管神经性头疼了。如果反复发作,伴有恶心呕吐,就是偏头疼了。受风寒饮食不当,休息不好,都有可能诱发这种病。
可以口服正天丸治疗,再加上氨咖黄敏胶囊,结合按摩疗法。
小孩止呕吐最有效方法 胃寒呕吐
临床表现:小儿素体脾胃虚弱,中阳不足,又因恣食生冷瓜果,寒滞中院,或感冷邪,容于胃肠,滞阻升降之机,以致胃寒上逆,食后移食方呕,可朝食暮吐,吐物无腐气,腹多寒痛,或泻或否,舌淡苔白,脉弦迟或沉紧。
治则:温中降逆,驱除寒积。
治法:揉外劳宫15分钟,揉板门15分钟,平肝10分钟,清胃10分钟,运八卦15分钟。
对症加减:外中寒邪兼腹痛,加揉一窝风15分钟;有形寒积加清大肠15分钟;寒伤脾胃加清补脾10分钟,兼冷泻亦同。
小孩止呕吐最有效方法 伤食呕吐
临床表现:乳儿喂乳过量,或过食甜腻食物以及难消化食物,食滞积于中脘,每见食乳中间忽然呕吐,或见喷溢状呕吐,往往无呕恶之声,故有时不名呕而称吐乳吐食,古称有物无声曰吐,即指此种。舌苔厚,脉弦滑。
治则:消积,降逆止吐。
治法:揉板门15分钟,运八卦15分钟,清胃10分钟,清补脾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