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分泌增多诊断详述
唾液分泌增多诊断详述
1、生理性流涎
(1)食物刺激小儿生后4-6个月,多数以母乳为主要食物。这一时期的小儿口中没有牙齿,舌短而宽,两颊有较厚的脂肪层,面部肌肉发育良好,颌骨的粘膜增厚凸起,这些结构特点都对吃奶时捉住乳头和协调吸吮动作十分有利,此时唾液腺的功用不大,唾液分泌量少。4-6个月后,单纯母乳喂养已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开始添加辅食,食物对神经、唾液腺的刺激较强,使唾液腺分泌功能增强,唾液明显增多。
(2)乳牙萌生乳齿萌生时,会对牙龈感觉神经产生机械性刺激,使唾液腺分泌更多唾液,而此时小儿口腔较浅,吞咽反射不灵敏,不能及时将过多的唾液吞下,导致唾液在口腔内不断蓄积而外溢。随着乳牙的萌出,唾液的分泌量会逐渐转为正常,同时牙突也逐渐形成,腭部慢慢增高,口腔底部逐渐加深,能够容纳更多唾液,加之吞咽动作逐渐训练成熟,能够将唾液及时咽下,流涎自然止。
2、病理性流涎
(1)母乳喂养时间过长有些母亲错误地认为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越好,将母乳喂养延长至1岁以后,甚至在断奶以后再添加辅食。这种做法不利于小儿脾胃的正常发育,中医认为,涎为脾之液,脾胃虚弱,失于调摄,故而流涎,且常伴有消化不良。
(2)腮腺机械性损伤有些孩子的父母和亲友出于喜爱,经常捏压孩子的面颊部,这种做法容易造成腮腺的机械性损伤,导致唾液的分泌量大大超过正常小儿,从而出现流涎。
(3)口腔炎症很多口腔炎症,如卡他性口炎、细菌感染性口炎、疱疹病毒引起的口炎等,均可刺激唾液腺分泌旺盛而导致流涎,此时流出的唾液多为黄色或血色,气味臭秽,常伴发热、烦躁不安、拒食等症状。
唾液及汗液减少是急性全自主神经失调症的临床表现。急性全自主神经失调症多见于儿童和成年,表现为广泛自主神经完全或不全麻痹症状,如视力模糊,瞳孔对光及调节反应异常,瞳孔不等大,泪液、唾液及汗液分泌减少或消失,以及尿潴留、阳痿、胃肠功能障碍(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腹胀或腹泻)及体温调节异常等。
唾液腺肿大:唾液腺黏液囊肿,广义的川流黏液囊肿包括小川流腺黏液囊肿及舌下腺囊肿,是较为常见的唾液腺瘤样病变。腮腺囊肿分潴留性和先天性两大类,前者很少见。唾液腺良性肥大又称唾液腺肿大症或唾液退行性肿大,是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慢性、再发性、无痛性肿大的唾液腺疾病。
在中医看来,小儿流涎的原因有脾气虚寒、脾经蕴热两种情况。
一、脾气虚寒:这种原因流涎,口水清澈,色白不稠,大便不实,小便清长,舌质胖嫩,舌苔薄白。病机为脾阳不足,胃腑虚冷,脾寒则涎无约制而外溢。治疗当用温补脾阳之法,可服温脾散或六君子汤加木香。
二、脾经蕴热:这种原因造成的流涎,口水较稠,浸湿胸前,进食时更多,伴有面色潮红,大便偏干,小便短少,舌红,苔薄黄。其病机或由素体阳盛,或由食积化火,致使脾经积热,而廉泉不能约制而成。故治疗应用清泻脾热之法,可服用泻脾散。
当然,有些小儿症状不太典型,也缺乏全身症状的参考依据,对这样的病例,可以用益智仁、乌药各100克,石榴皮50克,酒煮山药150克,捣烂为丸,每日用4次,用淡盐水冲服。加外,也可在每晚临睡前用热水一盆,加入白矾10克,溶化后浸洗双脚。
老人口水增多要警惕疾病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腺体渐渐萎缩,唾液分泌会逐渐减少。但是,老年人也会发生唾液增多的现象,这往往是疾病的征兆。
老年人口水增多主要有4个原因:
一是异物反应,比如装假牙,会刺激腺体分泌唾液。
二是口腔溃疡,溃疡面会造成黏膜疼痛,刺激唾液分泌增多。
三是口腔肿瘤,如颊癌较常见,起病时一般表现为溃疡,发展较慢,早期不容易引起警觉,当溃疡向深层逐渐浸润,感觉疼痛时,就会刺激腮腺导管,导致口水增多。
四是精神、心理反应等,也会刺激唾液分泌。
唾液是口腔内的天然杀菌剂,如果老人的口水增多,可能是身体有疾病的征兆,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口腔肿瘤的可能。
帕金森病有什么症状 其他症状
帕金森患者还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问题,例如:唾液和皮脂腺分泌增多,汗液分泌增多或减少,大小便排泄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部分患者可合并痴呆或抑郁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乳腺囊性增生诊断详述
突出的表现有乳房胀痛和乳内肿块。
(一)乳房胀痛:常见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病程为2个月至数年不等,大多数患者具有周期性疼痛的特点,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必须注意的是,乳痛的周期性虽是本病的典型表现,但缺乏此特征者并不能否定病变的存在。
(二)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单侧或双侧性,以外上象限多见;且大小、质地亦常随月经呈周期性变化,月经前期肿块增大,质地较硬,月经后肿块缩小,质韧而不硬。扪查时可触及肿块呈节结构,大小不一,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多有触痛,与皮肤和深部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此外,尚有病程长、发展缓慢、有时可有乳头溢液等表现。乳房内大小不等的结节实质上是一些囊状扩张的大、小乳管,乳头溢液即来自这些囊肿,呈黄绿色、棕色或血性,偶为无色浆液性。
乳腺囊性增生需要做如下鉴别:
1)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纤维腺瘤: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单发或多发,质地韧实。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双侧多发,肿块大小不一,呈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质地一般较软,亦可呈硬韧,偶有单侧单发者,但多伴有经前乳房胀痛,触之亦感疼痛,且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可随月经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多;乳腺纤维腺瘤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质地一般韧实,亦有多发者,但一般无乳房胀痛,或仅有轻度经期乳房不适感,无触痛,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不因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下,以20~25岁最多见。此外,在乳房的钼靶X线片上,乳腺纤维腺瘤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及其特有的环形透明晕,亦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2)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但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软,或中等硬度,肿块多为双侧多发,大小不一,可为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活动,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肿块的大小性状常随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且肿块生长缓慢,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硬,有的坚硬如石,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可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可长到很大,活动度差,易与皮肤及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无关,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由于对本病发生的机理和病因尚无确切了解,目前治疗上基本为对症治疗。症状较明显,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病人,可以胸罩托起乳房;口服中药小金丹或消遥散,或5%碘化钾均可缓解症状。近年来类似的药物产品较多,如乳块消、乳癖消、天冬素片、平消片、囊癖灵、三苯氧胺等等,治疗效果不一。
此外,尚有激素疗法,有人采用雄激素治疗本病,藉以抑制雌激素效应,软化结节,减轻症状;但这种治疗有可能加剧人体激素间失衡,不宜常规应用。仅在症状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时,才考虑采用。
对患者的随访观察中,一但发现有短期内迅速生长或质地变硬的肿块,应高度怀疑其癌变可能,必要时行活检或患乳单纯切除,术中冰冻切片查到癌细胞者,应按乳癌处理。
辣椒的功效与作用 助消化
辣椒对口腔和肠胃产生刺激,导致口腔内唾液分泌增多,肠胃蠕动增强,胃液分泌也会增多,因此有助于改善食欲,增强消化,并且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
宝宝一睡觉流口水是怎么回事
一般6个月~3岁流口水较常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新生儿流口水是很少见的。因为新生儿的唾液腺不发达,唾液分泌很少,3~4个月开始唾液分泌增多,6个月后由于饮食转变,刺激神经引起唾液分泌增加,才开始发生流口水现象。且婴儿口腔浅,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液体,因而就发生流口水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以吞咽来凋节过多的唾液,这种流口水现象就逐渐消失。以上流口水是正常现象。但有的小儿流口水同时哭闹不安,拒食,进食时哭闹加重,或伴有发热现象,这时应仔细检查一下口腔粘膜即舌尖部,颊部、唇部有无溃疡。溃疡可引起疼痛及唾液分泌增加以致流口水,应抓紧治疗。有的流口水是由脑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及呆小病而致调节唾液分泌功能、吞咽功能失调引起的,则应去医院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3个月的宝宝流口水怎么了
流口水,一般属于正常生理表现,不需医治。
流口水异常的,称流涎症或唾液增多,常见于婴儿时期。少数属溃疡或唾液调节和分泌功能失调。异常流口水的原因:口腔溃疡、咬伤、喉咙发炎、神经障碍。
一般6个月~3岁流口水较常见,大部分是正常现象。新生儿流口水是很少见的。因为新生儿的唾液腺不发达,唾液分泌很少,3~4个月开始唾液分泌增多,6个月后由于饮食转变,刺激神经引起唾液分泌增加,才开始发生流口水现象。且婴儿口腔浅,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液体,因而就发生流口水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萌出,口腔深度增加,婴幼儿逐渐学会以吞咽来凋节过多的唾液,这种流口水现象就逐渐消失。
以上流口水是正常现象。但有的小儿流口水同时哭闹不安,拒食,进食时哭闹加重,或伴有发热现象,这时应仔细检查一下口腔粘膜即舌尖部,颊部、唇部有无溃疡。溃疡可引起疼痛及唾液分泌增加以致流口水,应抓紧治疗。有的流口水是由脑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及呆小病而致调节唾液分泌功能、吞咽功能失调引起的,则应去医院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口水多的原因
1.初戴假牙时不习惯,异物感明显,刺激唾液分泌增多;唾液滞留其间刺激粘膜引起恶心;粘膜疼痛、红肿及溃疡,都可引起口水增多。
2.龋齿、急慢性炎症、牙周疾病等口腔疾病。
3.口腔粘膜病,如复发性口疮患者、疱疹性口炎、慢性复发性阿弗他口炎。口腔内缺失的牙齿太多,说话时,口水增多,嘴唇兜不住。
4.老年性痴呆、脑萎缩,以及其它脑部疾病。
5.对食管和胃等消化道粘膜的刺激,都可以反射性导致唾液分泌。
6.嗅觉、视觉和听觉可以感受到食物的色、香、味,吃酸甜苦辣等食物,形成条件刺激,通过相应的中枢和大脑皮质诱发唾液分泌中枢的兴奋,引起唾液大量分泌。
7.光线可以刺激唾液分泌,而黑暗和恐惧可以减少唾液的分泌。
8.任何刺激物均可引起唾液分泌增加。
实际上,唾液分泌旺盛并非坏事,在正常情况下,口腔中应保持0.5~1毫升的唾液。唾液具有较强的抗龋作用,但每天都流很多口水,而且自身无任何察觉,是一种不正常现象,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切莫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