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怎么确诊
儿童抽动症怎么确诊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男性多见,大部分患者于4~12岁之间起病。患者常存在多种共病情况,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障碍(OCD)、行为问题等。
小儿抽动症的检查方法:
1、智力测验,这个诸位家长应该很熟悉了,抽动症患儿一般无智力低下表现。
2、运动持久试验:查抽动症患儿自我控制能力。
3、默画试验:可粗略判断抽动症患儿的智能状态。
4、翻手试验:阳性率53.7%,可疑36.6%,10%为正常。
5、空间位置障碍检查:观察抽动症患儿视觉、听觉,有联系的知觉综合功能有无异常,50%阳性及可疑。
6、联带运动试验:联带运动是观察抽动症患儿大脑对抑制和兴奋转换的共济协调功能的一种检查,83.3 %阳性及可疑。
7、穿针试验:在一定照明度下,用统一线长和针型观察抽动症患儿1分钟穿针引线的次数。可了解抽动症患儿视觉力、注意力集中及精细动作的灵敏度,以及心理竞争状态如何。试验证明,抽动症患儿穿针引线次数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
孩子为什么容易患上抽动症
儿童抽动症是一直以不自主的、反复抽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儿童或者青少年时期,对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作为孩子的家长,在生活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引起抽动症的病因,从而避免疾病的出现。
孩子患上抽动症的病因如下:
1、体质因素:某些神经精神类型的儿童易发生抽动症,比如神经质、胆怯、多动、情绪不稳定、对人对事敏感及有固执倾向者。而且本症常伴有不明原因的头痛、腹痛及便秘、遗尿等,因此推测儿童抽动症与儿童本身的体质因素有关。
2、精神因素:某些精神刺激可诱发抽动症,例如对学习要求过度、责备过多、家庭不和、感情上受到忽视或环境中某些紧张气氛等,这些因素均可使小儿产生矛盾心理,抽动行为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另外,过分限制儿童的活动也可成为抽动症的诱因。
3、遗传因素:短暂性抽动障碍可有家庭聚集性,抽动症患儿家庭成员中患抽动障碍着较为多见,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抽动症与多巴胺—D4受体之间有一定相关性,额叶和基底神经节在调控运动活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脑部这些区域的机能障碍可使其抑制机能降低,从而可导致小儿抽动症,故认为儿童抽动症的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小儿抽动症与多动症的区别
儿童抽动症是因神经椎体外系功能缺陷引起的一种行为障碍综合征。春季万物复苏,人的大脑神经细胞相对比较活跃,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提高,在各种诱因下很容易诱发儿童抽动症和多动症。但是由于很多人对于儿童抽动症不了解,发现孩子挤眉弄眼就认为是多动症,以致不少患儿误诊。那么儿童抽动症与多动症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儿童抽动症患儿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刻板的动作,即快速、反复、单一、复合的肌群收缩。这种表现通常先从眼肌、面肌部开始,出现眨眼,摇头,挤眉,继则耸肩,甩胳膊,踢腿,鼓肚子,肢体、躯干扭动,喊叫声等,严重时出现污秽言语。这些动作反复发作,无法自控,若失治误治,呈渐进性加重,出现心理障碍,有的继发性精神异常、强迫症等,或有行凶、自杀行为。
儿童多动症又称为儿童学习技能发育障碍,是一种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比儿童抽动症发病率要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仅在学习和行为及性情方面有缺陷,多数患儿自婴幼儿期即出现症状,表现为易兴奋、夜睡不安、喂养不合作等。
随着患儿年龄逐渐增长,症状会逐渐明显,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专心,好走神,动作过多,上课好做小动作,好说话,任性冲动,情绪不稳,自控能力差,做事拖拉,缺乏时间和任务观念,动作不协调,精细动作如穿针、扣纽扣等有困难,不服管教,我行我素,严重者有偷窃,说谎,打架行为。
其自愈率极低,且在所谓的自愈的人中 ,只是多动症状好转,多数人遗留有人格或行为障碍,如急躁、冲动、做事不顾后果等,犯罪率较高。一般不能自愈,只有极少数到青春期才有缓解。
综上可见,两种疾病是截然不同的。虽然一部分抽动症患者可能同时表现出一些多动症患者的症状,但是多动症的患者绝对不可能表现出抽动症患者的症状。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上症状还是不要盲目的下结论,及时去正规医院检查待医生确诊之后再做合理治疗,对症下药。
如何避免儿童得抽动症
儿童抽动症的预防方法:
一、在家庭环境里,应避免直接用敏感语言明示患儿症状,这是儿童抽动症的预防方法。
二、在患儿抽动时应给予忽视,视而不见状,这也是儿童抽动症的预防方法之一。
三、给予患儿更多的鼓励,培养孩子建立自信,缓解压力,这是儿童抽动症的预防方法。
四、儿童抽动症的预防方法:应与学校老师沟通,避免给予患儿敏感性语言批评教育,要很好的配合治疗期患儿的教育工作;
五、季节交换期,尤其是春、秋季为感冒高发期,应注意患儿的脱、穿衣,谨防感冒,因为感冒极易引起患儿复发或症状复发、加重,这也是儿童抽动症的预防方法。
应该怎么区别儿童抽动症与癫痫
说到小儿抽动症这个疾病的出现,我们很多人都辨认不出,一些人都误认为是癫痫,对于此病,千万不可以走入误区,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儿童抽动症与癫痫该怎么样来区别的问题吧:
儿童抽动症是因患儿神经椎体外系功能缺陷引起的一种行为障碍综合征,患儿主要表现为动作和行为的异常,如挤眉弄眼、摇头耸肩、甩手点头、踢腿扭动身体等,某些症状严重的患儿还会伴有喉头作响,不由自主地会发出“哼”、“啊”等声音。
儿童抽动症的临床表现与小儿癫痫小发作的症状极为相似,加上很多家长对儿童抽动症了解较少,遇到孩子头抽动,就会误以为是癫痫发作。即时治疗又不到正规医疗机构,导致了患儿的长期误诊误治,结果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那么儿童抽动症和小儿颠痫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专家指出,儿童有头抽动的症状不一定都是颠痫发作。小儿癫痫俗称羊癫疯,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在癫痫发作前通常有大声喊叫,然后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及倒地,伴随肌肉强直和背部弓起。有些严重的患儿有惊厥运动,口周青紫和大小便失禁。部分患儿出现牙关紧咬,流涎。发作1 分钟后,抽搐会停止,意识会缓慢恢复(患者会感觉非常疲倦并且深睡)。癫痫发作后,患者会感觉头晕和精神混乱。癫痫急救措施:保护患者,避免受伤:将旁观者疏散,保证患者周边有一定空间,移开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物体,如热饮。用柔软的物体(如工作服或上衣)垫在患者的头下,或用双手捧住患者的头部以防损伤。
小儿癫痫与儿童抽动症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由于小儿癫痫小发作时也会出现面部肌肉抽动,所以家长才会误把抽动症当癫痫治疗这种现象。两者的区别在于:癫痫是因大脑皮层受到抑制,出现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知觉恢复后患儿无法正确描述,多在夜间发作。而儿童抽动症属于运动神经问题,晚上没事,绝对不会昏迷,也不倒地。
通过脑电图检查一般可将两者鉴别开来,抽动症患儿绝大多数脑电图正常,而癫痫儿童则会出现脑电图异常。
阅读了以上介绍的文章内容,相信朋友们现在对于儿童抽动症与癫痫就很清楚了,我们要注意,不可以把这两种疾病混为一谈,防止出现了误诊的情况,以免给孩子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局面,造成更大的伤害。
喝可乐会造成抽动症的原因
很多的小朋友都喜欢喝可乐,为此很多的家长很是担心,而且有研究发现,长期喝可乐的小朋友患上抽动症的几率比其它不喝可乐的小朋友要明显的高很多,针对这个问题,专家做出了以下的解释,希望可以解答大家心中的疑惑。
长期喝可乐的儿童,抽动症的患病几率明显比其他孩子要高,可能是因下面几个原因造成的:
1、长期喝可乐的儿童,其血液中的钾含量明显降低,如果人体血液中的钾含量过于低下,就可能造成身体虚弱乏力,消化功能障碍,脾气焦躁,瘫痪等症状表现。所以抽动症的出现可能与此有关。
2、长期喝可乐的儿童,骨头软化,口腔疾病,新陈代谢障碍等疾病的患病率也有了明显提升,而新陈代谢的紊乱,已被证实是引发儿童抽动症的主要病因之一。因此对于“喝可乐会造成儿童抽动症吗”这一问题,大家都有了清楚的认识吧。
3、摄入过量的食品添加剂也是导致抽动症发作的原因之一,而可乐中所含大量的食品添加剂、人工色素,所以并不适合儿童长期饮用。
以上就是关于喝可乐会造成儿童抽动症的原因解释,希望大家可以意识到长期喝可乐的危害性,尽量少让自己的孩子喝可乐,让孩子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多吃水果和蔬菜,最后,祝愿每一位抽动症儿童都可以摆脱抽动症的困扰。
抽动症的发病病因复杂
1.模仿也是儿童抽动症的原因之一,儿童开始的抽动表现可能是由于条件性的逃避反应,比如眼中有异物而眨眼,或模仿他人的儿童抽动症状,日久形成了习惯。
2.儿童抽动症病因,精神因素某些精神刺激可诱发本病,例如对学习要求过度、责备过多、家庭不和、感情上受到忽视或环境中某些紧张气氛等,这些因素均可使小儿产生矛盾心理,抽动行为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另外,过分限制儿童的活动也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3.体质因素某些神经精神类型的儿童易发生本病,比如神经质、胆怯、多动、情绪不稳定、对人对事敏感及有固执倾向者。而且本症常伴有不明原因的头痛、腹痛及便秘、遗尿等,因此推测儿童抽动症与儿童本身的体质因素有关,我们发现了儿童抽动症的原因,就可以预防儿童抽动症的产生。
4.其他儿童抽动症病因,某些突发的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及脑部的轻微损伤也可成为诱因之一。有人认为该症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一过性不良习惯。
5.环境因素:精神过度紧张、疲劳、过度兴奋、刺激的活动,如看紧张、激烈、恐怖的电视,在灯光色彩变化迅速的电子游戏。考试前后,患儿症状愈加明显;另外,如不良的家庭环境或意外的事件均可诱发或加重抽动。
6.遗传因素:患儿家族成员中本病发生率较高,尤其双生于、同胞患病的一致率也较高,提示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临床观察发现家族中若有类似疾病者其发病年龄较早,症状较为明显,治疗效果比无家族史者差。
7.生物学异常发现:包括母孕期疾病。产伤或窒息造成的脑缺氧等也是诱发儿童抽动症的原因。
多动症和抽动症应如何辨别
抽动症儿童抽动症又叫多发性抽动症。这种病和儿童多动症都属于儿童心理和行为异常,都与儿童心理素质不稳定有关。因为两者名字类似,表现也有某些相似之处,故容易混淆。但仔细鉴别,这两种疾病不能等同,治疗也不尽相同。
与多动症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据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显示,抽动症与基底神经节病理性改变有关。多动症则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引起神经递质传递信息失调所致。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多发性语言、行为障碍综合征,是以面部、四肢、躯干部肌肉不由自主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秽语为特征的综合征,表现为频繁眨眼、皱额、吸鼻、撅嘴、伸舌、摇头、点头、耸肩、动臂等。病情加重后,抽动动作呈多样化,喉中不自主发出异常声音,少数患儿有控制不住的骂人、说脏话,所以抽动症也叫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性格上则多急躁、任性、易怒。
儿童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和行为及性情方面有缺陷,表现为坐不住,小动作多(也可以表现频繁眨眼、耸肩、点头、摇头等),且动作不协调,精细动作如穿针、扣纽扣等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冲动。
据有关资料报告,这两种病可同时出现,儿童抽动症的25%~50合并有多动症。多动症的症状通常出现在抽动之前,较之早2~3年,并且是重度抽动患儿常见的症状。虽然这两种病有某些类似之处,并且可以同时伴发,但是单纯多动症儿童绝无肌群抽动现象,这一点是抽动症和多动症鉴别的关键。
从你所叙述的孩子的表现看,你孩子是抽动症的可能性大,也有可能是抽动症合并多动症,需要有经验的小儿神经科医生进一步检查明确。如果诊断明确,眼睛无需特殊治疗,主要应该从心理和行为方面加以矫正,并配合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应等患儿的诊断明确后才能确定。建议带孩子到当地较大一点的医院,找有经验的小儿神经科医生确诊。
儿童抽动症可以自愈吗
儿童抽动症主要是脸部,五官,和四肢不听使唤的抽动,发出异常的声音和猥秽语言,都是儿童抽动症的特征,并且都发生在4到七岁时,病情容易反复,少数的人到了成年会自愈。
步骤/方法:
1建议用中药治疗,因为抽动症的孩子年龄较小,而且西药的副作用比较大,所以中医治疗才是治疗抽动症的最有效途径,且疗效显著。没有过多的副作用,治愈率比较高。
2 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是,集中注意力,比如弹钢琴,看动画片,玩游戏,睡觉等,孩子在注意力集中,心情放松,其中睡觉能让孩子的抽动明显减轻,甚至还有可能会消失。
3 如果觉得症状已经严重影响生活,可以根据病症进行手术,针灸等治疗方法,手术可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儿童抽动症,可以尽早的的到缓解和治愈,多孩子的成长发展有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