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老说宝妈奶水不够 咋办?
婆婆老说宝妈奶水不够 咋办?
1、宝妈要保持心情舒畅
不管宝妈奶水是否充足,都不要把婆婆的唠叨往心里去,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因为情绪不好会直接影响奶量,甚至会导致回奶。上面案例中就有一位宝妈因为生气而回奶了。
2、告诉婆婆:用4个标准判断母乳是否充足
宝妈们除了自我感觉以为,还可以从下面4个标准来判断自己奶水是否充足。如果判断除了奶水是充足的,就可以直接讲给婆婆听,相信明事理的婆婆都能听得进去。
(1)看宝宝排便量和排尿量
1个月以内的宝宝经常有黄绿色大便,有的宝宝甚至每次吃完奶都会大便,每天要尿湿6-8次,小便的颜色呈淡黄色或无色,每次的尿量能浸透尿布。如果宝宝大小便的量正常,则母乳是足够的。
(2)看宝宝吃奶的状态
宝宝在吃奶时,可以听到“咕嘟、咕嘟”的吞咽声,吃奶后,宝宝表现出明显的满足感;宝宝不吃奶时,精神状态也很好,感觉很满足、很快乐;2个月以内的宝宝,在两次哺乳之间能安静而满足地入睡。这些都表明奶量是足够的。
(3)观察乳房状况
在喂奶之前,妈妈感觉乳房胀满,喂奶时有下乳感;喂奶后,乳房变得柔软,则妈妈的母乳基本足够。
(4)看宝宝生长情况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看看宝宝的体重是否按照正常规律增长。0-3个月的宝宝每周体重增加量应该在150克以上;3-6个月的宝宝,平均每周增加105克。如果宝宝体重增长在此范围内,则表示母乳足够。
3、争取宝爸的支持 让宝爸去和婆婆沟通
如果宝妈通过以上方法,仍然不能打消婆婆的担心,那么,不妨让宝爸去和婆婆沟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婆媳冲突升级,而且比较有说服效果。
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宝妈先把宝爸讲通了,让宝爸站在你这一边。宝爸要了解科学的喂养知识,同意宝妈的说法,否则,宝爸什么也不懂,觉得婆婆有经验说的都是对的,或者觉得吃母乳或奶粉都没什么大不了,那么就别指望他去跟婆婆沟通了,只能给你添堵。
月子没坐好落下月子病一辈子不好
月 子 病
经常能在老一辈里听到她们说: 月子没有坐好,腰不好使,下雨就会胳膊疼,老了眼睛视力模糊,要月子里别走动,睡好,别玩手机吧啦吧啦一大堆经验……
同样身边生过宝宝的姐妹们也亲身诉苦月子坐不好,各种苦水……
来听听各位宝妈的吐槽吧
月子就是不听婆婆话不能洗澡,出院回家就洗澡,隔几天洗一次,现在天气一变,头就会疼,婆婆说那是月子洗澡落下的偏头疼
坐月子正是夏天,不让我开空调,我就不听,家人一忙起来顾不上我,就偷偷开着,结果出了月子没多久,就感觉腰疼,后悔,晚了,唉,也没办法呢!
月子我经常抱着小孩喂奶,不听他们劝躺着休息,现在晚了,胳膊拿不了重物,哎!一定要听老人的话啊。
我是剖的,生完动弹不了,伤口疼。月子闷得慌就拿手机玩,看新闻,好啦,现在视力感觉不如以前
宝宝半岁了奶水不够怎么办 添加辅食
宝宝半岁妈妈奶水不够时,会影响宝宝营养的补充,所以半岁的宝宝妈妈可以适当添加辅食,以补充宝宝身体所需营养,辅食的添加宜少量添加,让宝宝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
婆媳关系VS宝宝情商
现在已经是文明社会,旧的婆媳之间不平等的家庭关系已经没有存在的土壤,但是,婆媳之间在心理上“明争暗斗”的“拉锯战”还是存在的,并反映到对宝宝的养育态度和行为上,进而影响宝宝的心理发育。
薛女士做了妈妈以后,婆婆就来照顾她和小孙子。婆婆是从农村来的,身体好,能干也能说,一开始俩人相处还挺好。但半个月以后,薛女士的母乳就很少了,不够宝宝吃的,需要添加牛奶。白天还没关系,到了夜里,人累了一天,睡得迷迷糊糊的,宝宝半夜饿了要吃奶,婆婆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便起床热奶,薛女士身体虚弱,很不适应半夜起来“工作”。于是,面对宝宝的哭声,有时婆媳俩都木木的,迟迟不愿起床给宝宝喂奶,慢慢的,俩人心里开始有一种心照不宣的推诿和责备。
有一天中午,婆婆哄宝宝玩的时候,似有意似无意地说了几句话,让薛女士心里很难受。婆婆对着宝宝说:“你看你这个妈妈呀,连奶水都没有了,算什么妈妈,奶奶年轻的时候,奶水多得你爸爸都吃不完!”有时候,婆婆还会边喂边对宝宝说:“我的小孙子好命苦呀,连奶水都吃不上!”虽然婆婆说的都是事实,但薛女士还是有一种针扎般的心痛:自己怎么就那么无能呢,母乳不够遭婆婆的奚落,一向没输过的薛女士不得不服输。因此,有时她对婆婆和宝宝,甚至丈夫都有一种无名的恼火。
更为关键的是,宝宝属于难养型气质,特别爱哭,白天不睡长觉,醒了就哭,夜里是个“吵夜郎”,把大人搞得筋疲力尽。婆媳俩常常会等待对方先做出反应,这时候,宝宝就会一声高过一声地哭,有时候,薛女士气得对宝宝大声嚷:“哭什么哭,烦死人了!”宝宝仿佛理解了妈妈的怨气,哭得声音更大了。结果,两个月以后,发现宝宝两侧腹股沟疝气,其他发展也有一点麻烦,比如他对陌生环境的适应非常缓慢,薛女士非常着急,简直觉得宝宝是“孺子不可教”。
婆媳失和,宝宝遭罪
很多大人都认为,小婴儿只有生理需要,饿了就哭,吃饱就笑,有尿就撒,困了就睡,哪里还有什么心理需要?所以,我们时常能听到“小宝宝是最幸福的,整天无忧无虑”之类的话。其实,对儿童心理有过深入了解以后,你就会发现,小宝宝不但“有忧有虑”,有时他还会付出整个身心去排遣自己的不安和烦恼,尤其能对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发出敏锐的反应。
目前已经有研究发现,婴幼儿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建立起“内部工作模型”(IWM),这是宝宝对自我、重要他人(如父母或其他看护者)及自我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的稳定的认知模式。婴幼儿在IWM的运行下,依据自己对人际关系的“洞察”,最终形成自己行为的组织化和整体化。如果成人之间对待宝宝的态度和行为是矛盾的,他就无法建立稳定的认知模式,他的情绪、态度和行为也就常常显得难以预料。假如再遇上心急不耐烦的家长,宝宝与家长之间的行为与情绪就形成互为因果的不良循环链,导致宝宝的心情很累,当然家长的心情也很累,而且彼此之间还累得不明不白。
在家庭关系中,婆媳之间的心理矛盾是潜在的、隐晦的,同时也是持久的、深刻的,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它不可能像夫妻矛盾那样简洁明朗,处理起来比较容易挑明,把话说在明处。薛女士就陷入这样的关系困境中,婆媳之间认为彼此都应承担照顾宝宝的责任,而责任一旦扩散,就等于谁都有责任,谁也都没有责任,这种“心理拉锯”影响了她们及时识别宝宝的心理信号,宝宝在无望的等待和莫名的吵骂中建立不了稳定的“内部工作模型”。疝气是宝宝付出的身体代价,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困难,则是宝宝付出的心理代价。
5大技巧,婆媳和谐养育宝宝
1.对家庭关系的新变化有心理准备
“家有老人是个宝。”这是现代许多工薪家庭发出的感慨。为了下一代,祖辈义无返顾,又走到子辈家庭来抚养孙辈,让年轻的父母们没有后顾之忧,专心干事业,这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的一条亮丽风景线。同时,一个小家庭变成一个大家庭,家庭关系复杂起来,尤其是婆媳之间,缺乏长期相处的理解和沟通基础,心理关系具有复杂、微妙、隐晦的特点,会折射到对宝宝的养育态度和行为上。如果3岁前的宝宝生活在安全、安定、温馨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中,他将获得对世界的信任感,身心茁壮成长,否则,宝宝的身心将受到不良影响。
2.以“家和万事兴”为婆媳共处的基础
隔代家教需要娴熟的家庭成员相处技巧,一些古训是千锤百炼出来的精品,比如“明着敬老,暗着爱小”、“当面教子,背后教妻”、“当面教子,背后劝老”等。仔细品味,这些话浓缩的内涵相当丰富,而且确实效益显著,因为它具有调节“家和万事兴”的功效。由于隔代教育涉及的家庭成员比较多,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复杂,如果心理上有隔阂,便不利于对宝宝采取一致、和谐的家庭教育。所以,做好隔代养育,需要以“家和万事兴”为基础,整个家庭温馨、协调的“人气”有利于宝宝情绪和心理的健康发育。
3.新爸爸要善于“和稀泥”
婆媳关系是隐晦和持久的,因养育宝宝而发生家庭矛盾是常有的事,但是处理起来不如夫妻关系方便。因此,新爸爸要“隆重登场”,要主动承担周旋家庭关系的责任,善于“和稀泥”,用自己的智慧把她们都“摆平”了。平时再忙,也要抽时间与宝宝的妈妈、奶奶交谈,听听她们在观念和态度上的分歧到底在哪里,并且灵活调节好她们的关系,不让她们在心理上产生疙瘩,因为大家都是为了宝宝好。如果爸爸把教育宝宝看成是女人们做的“家务事”,不闻不问,那么隔代养育矛盾得不到顺利的沟通和化解,不但家庭关系受影响,宝宝的健康发展也受影响。
4.采纳对方的可取之处
婆媳两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教育和文化背景,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有不同的理解,而且都有过成功的教育经验,婆婆成功地养育了自己的儿子,媳妇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教育经历。所以,过去成功的记忆模式会影响两人对宝宝的教育。但是,该教育宝宝什么、怎样教育宝宝,对两代人来说都是个新课题,谁也不能太自信,需要两代家长共同学习科学的早教知识,平等地商讨和尝试,善于吸取对方的可取之处,这样才能给宝宝最好的教育。
5.顺应宝宝自身发展
宝宝的气质具有先天性的差异,如果宝宝天生属于易养型气质,那么新妈妈就很有福气了,宝宝的生理节律比较有规律,适应性强;而造成家长身心都很劳累的天生难养型宝宝,其生活没有规律,容易激动,经常啼哭,难以安抚,常常把家长也折腾得很情绪化。因此,难养型宝宝就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抚养要求,他要求看护者要锻炼忍耐心、保持敏感心,慢慢适应他的需要,他才会平稳地适应外部世界。如果看护者按照书本上说的条条框框,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而安排时间表来训练宝宝,那么得到的结果必然是“孺子不可教”。可见,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对于新生宝宝,应该先顺应他的“自身发展大纲”。
当然,老年人所谓“随便宝宝哭,不妨大碍”的经验之谈也是很危险的,她们不知道宝宝从零岁开始就是一个“人”了,他们不但有生理需求,也有心理需要,放任宝宝的求救信号而不回应,会让宝宝建立不良的IWM,最终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导致回奶的原因
错误1. 有些宝宝因为黄疸或者其他各种病的原因住进了保温箱,妈妈这个时候在家里很着急了,奶也开始在产后第三天就涨了,可是宝宝吃不到,大多数新妈妈什么也不懂,涨着就涨着,也不吸也不排,更不做热敷按摩处理,就这样,涨了两天,后边奶就很少了,这就开始很着急了,想知道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反倒少了?结果等宝宝住院回来,新妈妈也没有准备好充足的母乳,只有给点母乳给点奶粉,然后又着急想办法追奶。同时还存在一种情况就是涨后有硬块没处理,就开始发烧,高烧后奶水就回掉了。
错误2. 月子里奶水本来挺好的,就是头大奶牛呀,可是后来跟婆婆,或者老公闹矛盾了,生气后奶水悄悄溜走了。然后开始坚持不懈的追奶,好不容易追回来了,唉,又和婆婆吵架了,奶水又少了。
错误3. 最不能忽视的乳房硬块,也是回奶杀手之一。经常有妈妈因为涨奶后奶水堵塞淤积成块,硬块结成两三天还
没处理掉就开始演变成疼痛加乳腺炎加发烧,进医院,打点滴,退烧,一系列搞完后,奶水一下子少了,甚至根本就快没有了。有些妈妈半夜奶涨但是因为瞌睡而不想起来挤排也造成了这样的后果。
错误4. 开始奶水很多,自豪的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大奶牛,所以平时不注意,酸冷回奶的东西一一吃个遍,觉得貌似也没回奶,
结果最后慢慢的越来越少,宝宝月份大后吃的更多后根本供应不足。甚至有妈妈觉得,奶牛就是天生奶就多,吃啥都不回奶,吃啥都有奶,
其实很多时候一些肆意的做法究竟回不回奶每个妈妈自己最后在漫长的哺乳期间都会找到答案,可是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为时过晚。
错误5.家人的阻挠,尤其是老一辈觉得奶粉最好,奶牛妈妈自己也不坚定立场也因为老人老说奶少宝宝吃不饱,结果奶粉添的是越来越多,奶水是吃的越来越少。
错误6.奶少的妈妈喜欢攒奶,给宝宝吃完后,宝宝睡了,结果奶又涨了的时候舍不得挤排,想等宝宝醒了吃,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身体收不到要产更多奶的信心,越攒越少,甚至有些妈妈攒奶的时候也发生高烧,退烧后奶水就回掉了。
孕期活动真的挺重要的
整个孕期都在婆婆卖衣服的店里帮忙,没事就出去走,几乎很少坐下,只有很累才会休息一会,直到生产前一天也是如此。
我的顺产经历,预产期是三月十八号,宝宝在三月十⑥查出羊水偏少,因为是第一次当妈妈所以心里会害怕,怕孩子缺氧,所以我果断要求滴催产针,就这样我们当天就办理了住院,我老公,婆婆,公公还有妹妹都聚齐了。
做完各项检查是中午的十二点三十六,十二点五十开始滴水,没想到滴水不久我就有感觉了,
先是不规律的五六分钟一次,再后来宫缩规律到两三分钟一次,护士检查宫口说开了两指了[啊]我都不敢相信,因为同病房的有滴水两天还没反应的,心想这下有希望了,
这时候的疼痛还是可以忍受的,我还吃了蛋糕,跟我婆婆有说有笑的,
后面疼痛加重了,我婆婆就叫护士检查一下,宫口开到三指,七指,十指。。。我被叫去产房时间是晚上七点四十,宝宝出生时间是八点零二分,二十二分钟顺利生下我家宝宝。
老人总袒护孩子怎么办
柠檬妈说,每次正规教育孩子的时候,婆婆总是袒护,这次本想坚持自己的态度,想要借此给儿子点颜色看看。没想到婆婆撂下狠话:“不许打我孙子,否则我跟你拼命!”看到婆婆如此溺爱儿子,做妈的简直气得咬牙切齿。
你家有没有这种情况?
思涵妈妈说:由于工作繁忙,带孩子的工作主要由公婆帮忙。可现在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却发现孩子养成了一身的坏毛病。有时候看到孩子明明做错了,赶忙教育纠正,可婆婆却不干了。
馨子妈妈说:最近婆婆来了,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好管教了,现在女儿对奶奶的亲热度,远远的超过我这个当妈的。晚上非要喊着跟奶奶睡,本来挺独立的一个小姑娘,感觉越长越倒退,万事都要奶奶张罗。
嘉嘉妈妈说:从孩子生下来大部分都是婆婆在带,可是孩子现在虽然5岁了,还是跟同龄的小朋友比起来,各方面表现的都好差。有时候想做个严厉的妈妈管教孩子,家里的老人总是护着孩子,发现在孩子面前再也没有了威严。
梓鑫妈妈:我现在超级受不了家里的老人,每次我都不给孩子吃零食,喝碳酸饮料,可是老人总是背着我给孩子吃这些。有时候我不在家的时候,孩子能看一天的动画片,都说了这样对眼睛不好,可老人总是惯着孩子,感觉自己要疯了!
和老人一起住的烦恼
和老人一起住,年轻的小夫妻的确很享福。每天有人帮忙打扫卫生带孩子,连一日三餐都能变着花样来提供。且不说日子过的像小姐少爷一般,至少下班之后再也不用围着灶台手忙脚乱。
可是,但凡和老人一起住的年轻父母几乎都有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老人实在是太护着孙子了。不少妈妈反应,明明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家务,老人总要帮忙代替。有时候孩子做错事情了,做妈妈的想树立威严好好教育一番,可孩子就会跑到爷爷奶奶的怀里,装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这时候,老人总是说,孩子还小,等以后长大了自然能分清是非。最要命的是,还把当年教育老公的模式拿出来——不教育自然成才。
平时与公婆关系还不错,但是对于公婆的“护短”常让妈妈抓狂。想大吵一架摆明自己立场吧,又怕伤了和气;力度不够,孩子把你的话当成耳旁风。当然,除此之外让年轻妈妈郁闷的是,明明自己狠心扮演坏人是为了教育孩子,可最后爷爷奶奶倒变成了好人。年纪稍微大一些的宝宝觉得妈妈对自己凶狠恶煞,更因此不理妈妈,反而和爷爷奶奶关系更亲密,这让当妈的情何以堪啊。
孩子谁带问题纠结
婆媳之间很多的分歧和矛盾都是来自于育儿问题。两代人的育儿观念如何并轨,是一个很难的问题。老一代人根深蒂固的育儿观与现代人的育儿观很难形成统一。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怀孕快生产的时候就提前做起了功课。当时各大医院都有免费的孕妈妈课堂。我会经常带婆婆去听课,因为有免费奶粉可以蹭,婆婆也乐意去。在课上一起听听科学的育儿观念,对我和婆婆来说都会有很大收益。
在日常的育儿过程中,我也会举一反三的给婆婆讲一些育儿经验,婆婆接收能力很快,虽然不识字,但是情商还是很高的。当然也有些习惯是根深蒂固改变不了的。只要无伤大局,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毕竟,一个老人这么用心的给自己带孩子已经很不容易了。
婆婆养,我来育,共同呵护宝宝身心成长
很多妈妈都觉得,如果时间允许,还是自己带孩子最好。毕竟年轻人的育儿观念更加先进更加科学。可是我觉得如果有一个好的婆婆,孩子交给婆婆带也是很完美的事情。因为孩子不但可以从爸爸妈妈身上学到新鲜生活观,也可以从老人那儿得到传统的教育,两者结合不冲突又互补。当然这要建立在父母也要多点时间陪孩子。
有个朋友,她的孩子也是由奶奶来带的。这个奶奶是从早上5点孩子起床,一直带到晚上9点孩子睡觉。奶奶还无奈的戏称:这个孩子我承包了。暂且不评论这个儿子和媳妇只顾忙自己的把孩子当包袱甩给老人,只是每次孩子看见我抱着维尼那个羡慕的眼神,都很让人心酸。
我的婆婆养孩子细心没的说,小区很多人都竖大拇指。但是有点遗憾的是,婆婆不识字,宝宝学习的很多方面就不能及时的跟上。养育养育,只有养没有育一样是不行的。养可以把宝宝的身体养的棒棒的。育则可以让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为此,我哺乳期结束后,换了一家比较清闲的工作,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陪孩子。让孩子在奶奶和妈妈共同的养育下长大。这样她的身心都能够很茁壮的成长。
黄疸是罪魁祸首
在民间也有这一种说法,假定给孩子喝一些黄莲水的话,能够有效地防止黄疸。所以有不少人信任这种说法,给孩子喂了一些黄连水,小刘的孩子也用了这种办法。
小刘生完孩子后,她的婆婆就特意从老家赶过来给她坐月子,一开始坐月子做的还挺不错的,可是宝宝在出院几天后,就分外的喜爱哭,并且怎么哄都没用。小刘没有任何的育儿经历,所以就讨教婆婆。希望婆婆用自个的经历帮助自个。
婆婆看了宝宝的表现后,说宝宝或许患了黄疸,舌苔也比较重,所以能适当地给孩子喝一些黄连水。并且婆婆还说在自个老家,孩子出生的话,都会给宝宝喂一些黄连水,能够有效地去胎毒,并且也能起到防止黄疸的效果。所以婆婆立马去厨房给孩子煮了一些黄连水,喂给孩子后,宝宝也没呈现任何不良的景象,仅仅不愿意吃奶,小刘也没太介意。
新生儿晚上需不需要喂奶
1关于给孩子喂奶的问题,婆婆跟妈妈两个人说的都不是完全对的,给孩子喂奶应该是按需喂养,什么时候孩子想要吃奶的时候什么时候再喂给他,刚刚出生的宝宝,吸允能力较差,而且刚刚当上妈妈的奶水质量也不是很好,所以新生宝宝有时候会吃不饱,这个时候晚上他就会有需要,妈妈就应该给他喂奶。
2但是如果宝宝晚上睡得好好的,就不用将宝宝给叫起来喂奶了,宝宝饿了自然就会醒来,然后妈妈就知道宝宝需要喂奶了,他在安稳的睡觉,说明宝宝现在很舒服,尿布没有湿,肚子也不饿,所以如果宝宝睡的很安稳就不需要给宝宝喂奶了。
坐月子生气会怎么样
在女人生完孩子之后,子宫会进入一个自我恢复的过程,而新妈咪体内的激素也不断进行调整,慢慢恢复到正常的水平。我们都知道,孕期的时候女性的雌激素分泌较高,女性会变得更加感性、更加有母爱,相反,在雌激素急剧下降之后,女性在情绪上会变得更加易怒,甚至是暴躁。当她体内的激素水平趋于平稳之后,也就不会喜怒无常了。
1、产后多休息。
生孩子毕竟是一个力气活,生完孩子之后妈咪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时间,这是新妈咪保证身体恢复的关键,同时,休息不够也会造成新妈咪脾气暴躁。在月子里的休息中,准爸爸及家人除了要照顾好小宝宝之外,还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打扰,特别是亲朋好友的探视。比如有些地方在月子里是不适合探望产妇的,这也是出于保护新妈咪的考虑。
2、尽快认同自己母亲的角色。
有一些新妈咪曾经分享,在宝宝出生的第一个星期,由于自己没有力气照顾,所以都是婆婆在照顾,所以宝宝一哭就觉得心烦,根本不想看到孩子。但后来自己照顾宝宝之后,越看越舍不得放手。
这其实是对母亲角色的一种培养,新妈妈可以通过多和宝宝接触,多与婆婆或者母亲讨论初为人母的心情,积极采取母乳喂养,这些都有助于新妈妈消除自认为无能的心态。
生气会让奶水变少
因为母亲的奶水其实是血,人生气后气滞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因此奶水少了。不太好恢复。如果出于对新妈咪的体谅,最好让她在自己母亲身边坐月子。坦白说,不论婆婆再怎么好,毕竟不如自己的亲妈熟悉。
自己的妈妈对女儿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喜好了如指掌,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发点脾气偶尔吼几句,亲妈都能无限包容,可以无所顾忌地沟通。在心理舒畅的情况下,新妈咪也会更有耐心和责任心去照料小宝贝,这些都可以降低其患上产后抑郁的概率。
婆媳关系不好会影响宝宝成长
一、婆媳关系与宝宝喂养
在喂养宝宝方面,相信许多新妈妈已经做足了功课,买来各种教材、上网查看各种成功案例,从怀胎十月开始就精心为宝宝准备一切了。等到孩子生下来,奶奶越看越喜欢,也按照自己的抚养方式去喂养宝宝。
妈妈说自己的喂养方式是最科学的,奶奶说自己的方式养大了自己的子子孙孙……于是,孩子的夜奶、辅食、把尿等问题就成了婆媳大战的焦点,最受伤的还是宝宝,有可能因为习惯没有养成或者辅食喂养不当而造成以后偏食、挑食、爱哭、多动等不良影响。
解决办法:在这里,爱宝贝360建议,新妈妈应该和奶奶进行一次深入谈话,用最科学的例子说服奶奶,奶奶也可以提供自己的养育经验,两人共同商定出一套标准来喂养宝宝是最好不过的了。
二、婆媳关系与宝宝行为习惯
“你喜欢奶奶还是妈妈?”、“不要听你奶奶乱说!”如果婆媳关系不和,宝宝耳边总是会充斥着这些声音吧,二选一,宝宝也相当为难。
如果长此以往,宝宝很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某一方更加偏好,喜好奶奶的,不听从妈妈的教育;听妈妈话的,对奶奶态度很恶劣。不仅对家庭关系不利,还容易养成宝宝目中无人、不尊老爱幼的缺点。
解决办法:就算是婆媳之间有一些观点不和或者有一些矛盾,双方也要达成共识:自己的事与宝宝无关,对奶奶和妈妈,应该教育宝宝一视同仁。
三、婆媳关系与宝宝性格
幼儿园里,很多老师会深有感触,总有那么几个小鬼头脾气暴躁,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跟其他小朋友发火。后来经过家访才发现,这些孩子的家里几乎每天都是战火纷飞的,奶奶和妈妈动不动就吵架斗嘴,宝宝的模仿能力又特别强,很容易就学会了吵架的“功夫”。
而另一些宝宝则胆小怕人,而且敏感爱哭,经过家访也发现,这些孩子的家庭环境也不是很好,奶奶和妈妈经常冷战、大吵,甚至还会拿宝宝当出气筒。这样下来,孩子怎么能不敏感、爱哭、性格内向呢?
解决办法:妈妈和奶奶最好采用温和的方式交谈,将自己内心的不快一吐为快,不要冷战也不要大吵,尽量用两人都能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就算是有问题需要争论,也要等孩子离开时再说。
哪些催奶方式是错误的
1、产后提前让宝宝吸吮乳头
为何很多准妈妈的奶水会不足呢?其实很大原因就是不如方式不正确而造成的。一般来说,女性在产后需要提前下奶,给宝宝及时吮吸乳头,即便没有奶水也要这样做。这是因为如果宝宝吮吸的越早,就可以促使准妈妈的乳管畅通,还能够刺激准妈妈身体分泌催乳素,保证充足的奶水。因此刚生完宝宝就直接喂奶粉,这个做法是不正确的。
2、保持愉快的心情
也有的准妈妈在生完孩子之后,由于和婆婆之间没有协调好,于是就产生了矛盾,经常心情低落,爱发脾气,这样长期下去也会影响到奶水的正常分泌。因此在生宝宝之前最好和家里人协商一下相关的宝宝照看问题,这样才可以减少生宝宝之后的各种矛盾。
3、适当喝催奶汤
在生完宝宝之后,可以适当的喝一些催乳汤,这样能够使得准妈妈更好的补充气血、通乳腺,保证母乳的正常分泌。常见的催乳汤主要有这几种:鱼头豆腐汤、黄豆汤和鲫鱼汤等,在喝的时候要注意不可太早,否则可能会引起乳管堵塞,出现乳房胀痛的症状。一般来说,最佳的喝催奶汤时间是生完孩子3天后。
宝宝睡觉都在笑是什么原因
1、梦婆婆在教宝宝学本领
宝宝睡着后,梦婆婆会教宝宝学本领。如果学会了,梦婆婆会表扬,宝宝就笑;如果学不会,梦婆婆会骂,宝宝就哭。
(有的宝宝睡觉后的确会皱眉头哭几声,难不成真被梦婆婆批评了?)
2、送子娘娘在逗宝宝玩
宝宝睡着后,送子娘娘会来逗他玩。娘娘说妈妈走了,宝宝就会哭;说你妈妈回来了,宝宝就会笑。
(窝心,妈妈果真是宝宝的心头挚爱……)
3、抢花抢赢了
宝宝睡着后会常常梦到自己在跟一群小孩抢花,抢到了就笑,抢不到就哭。
(“抢花”是朵妈老家那边的解释,有妈妈听过这种说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