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骨质疏松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骨质疏松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骨密度降低,骨骼的强度减弱,因而易发生骨折。最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脊椎,骨盆、股骨上段、桡骨远端、肋骨等部位亦较常发生。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常为多发性,常发生于第12胸椎与第2腰椎之间。急性胸腰椎骨折可由轻微外伤引起,但有许多病例是自发性,甚至在卧床时亦可发生骨折。由骨折产生的疼痛常向侧方和前方放射,患者可有肋间神经痛或有类似心绞痛的胸骨后疼痛。

也可引起上腹部疼痛、恶心及轻度肠麻痹。腰椎骨折可致双侧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或影响膀胱、直肠的正常功能,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骨折愈合后,由于胸椎生理性后凸增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致使肋弓和髂嵴间距缩短,甚至相互接触或重叠,致躯干短缩,驼背畸形及活动受限。严重者胸廓发生畸形并引起呼吸运动受限。由此可影响心肺功能并可导致肺部反复感染。

骨质疏松的主要危害

(1)骨折发生率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咳嗽可发生肋骨骨折。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并发骨折者高达12%。轻者可使活动受限,重者须长期卧床,给社会和家人造成很大负担。

(2)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10%~20%。

(3)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它常常是默默无声、悄悄的发生。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加,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常常丢失达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奏效。

(4)发病率高。我国现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骨质疏松发生率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56%,在绝经后妇女发生率更高,约为60%~70%。

(5)经济负担大。在美国骨质疏松治疗费用每年至少上百亿美元,并且,由于其防治费用及患者对家庭成员的依赖,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6)骨质疏松症的表现主要为疼痛,身材变矮,骨折。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常使病人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茶饭不思,痛苦异常。

喝醋会导致骨质疏松吗 骨质疏松的危害有哪些

1、疼痛严重,骨质疏松疾病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较大的不适感,周身的骨骼会出现较为严重的不适感,严重时会对老年人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

2、骨折几率大,患了骨质疏松以后,骨折的几率会直线上升,导致患者发生骨折的概率明显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并发骨折者高达12%.

3、经济负担较重,因为患有骨质疏松疾病,所以每年患了骨质疏松后,就会产生较大的一笔治疗费用,包括补钙和治疗,为了能更好的节约费用,患病后要第一时间治愈疾病,阻断后续费用的产生。

4、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由于骨质疏松疾病的产生导致肺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10%~20%。

骨质疏松的危害

1、发病率高。我国现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骨质疏松发生率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56%,在绝经后妇女发生率更高,约为60%~70%。

2、经济负担大。在美国骨质疏松治疗费用每年至少上百亿美元,并且,由于其防治费用及患者对家庭成员的依赖,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3、骨质疏松症的表现主要为疼痛,身材变矮,骨折。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常使病人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茶饭不思,痛苦异常。

4、骨折发生率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咳嗽可发生肋骨骨折。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并发骨折者高达12%。轻者可使活动受限,重者须长期卧床,给社会和家人造成很大负担。

5、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10%~20%。

6、骨质疏松的危害性还在于它常常是默默无声、悄悄的发生。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加,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常常丢失达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奏效。

骨质疏松会有什么并发症

1、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骨质疏松患者的疼痛是沿脊柱向两侧扩散,在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而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一般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这些都是属于骨质疏松的并发症。

2、很多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都有呼吸功能下降的症状,这是因为骨质疏松患者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骨质疏松的并发症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所以患者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是需要骨质疏松患者一定要注意的。

3、另外,因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其骨质丢失较多,所以很容易发生骨折,骨质也是骨质疏松症的症状之一,并且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骨质疏松的并发症。

以上所讲述的就是患有了骨质疏松的并发症具体的讲述,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了解到这方面的骨质疏松的知识,及时去治愈好骨质疏松。如果您还有其它的骨质疏松的问题想咨询的话,可以联系我们的在线专家为您解答。

骨质疏松易引起什么

(1)、发病率高是骨质疏松的明显危害。我国现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骨质疏松发生率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56%,在绝经后妇女发生率更高,约为60%~70%。

(2)、经济负担大也是骨质疏松的明显危害。在美国骨质疏松治疗费用每年至少上百亿美元,,由于其防治费用及患者对家庭成员的依赖,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3)、骨质疏松的明显危害主要为疼痛,身材变矮,骨折。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常使病人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茶饭不思,痛苦异常。

(4)、骨折发生率高。较好常见的骨质疏松的明显危害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咳嗽可发生肋骨骨折。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并发骨折者高达12%。轻者可使活动受限,重者须长期卧床,给社会和家人造成很大负担。

(5)、老年人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明显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10%~20%。

(6)、骨质疏松的明显危害性还在于它常常是默默无声、悄悄的发生。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而随着年龄增加,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症状,骨钙常常丢失达50%以上,短期治疗难以奏效。

骨质疏松的并发症

1、骨折: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多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等室内日常活动中,即使没有明显较大的外力作用,便可发生骨折。骨折发生部位为胸、腰椎椎体、桡骨远端及股骨上端。

2、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3、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老人腹泻容易导致并发症

病毒性心肌炎有一些病毒可以引起腹泻,如轮状病毒、流感病毒等。它们都是嗜血心肌性病毒,不仅会引起腹泻,而且直接影响心肌细胞的血液供应,导致心肌变性,还会累及心包、心内膜,若侵犯心脏起搏系统则将危及生命,医学上称之为病毒性心肌炎,是腹泻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

心脑血管意外很多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而腹泻时大量水分丧失,会使人体处于脱水状态,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并堵塞血管。同时,腹泻会造成钠、钾、钙、镁等元素的缺乏和流失,可能影响到老人的血液酸碱平衡、神经传导功能和心跳节律,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尤为不利。

低血糖腹泻时食欲下降,摄人食物不足,此时就需要分解体内贮藏的肝糖原以维持血糖稳定。而老年人没有足够的肝糖原贮藏,容易出现疲乏、出汗、心悸、面色苍白及晕厥等低血糖症状。正常血糖浓度为3、9~6、1毫摩尔,升,当血糖浓度低于3、0毫摩尔,升时,就会出现精神症状甚至昏迷,常引起猝死。

营养不良腹泻时,人体对营养的吸收发生严重障碍,能量供给不足,使人感到头昏眼花、口干舌燥、四肢疲乏、心慌气短,甚至出现营养不良表现。

维生素缺乏严重腹泻可直接影响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引起维生素缺乏。有些人腹泻数日后出现皮肤、头发干燥,头发失去正常光泽和滋润,间有散在性脱落,产生早秃等现象,就是缺乏维生素A所致:有些人出现舌炎、口角炎、多发性神经炎,是缺乏维生素B的结果。

胃病复发腹泻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会减弱,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会导致胃病复发。

贫血由于消化吸收障碍,蛋白质及其他造血原料的吸收减少,可引起贫血,出现指甲、手掌、皮肤以及口唇和眼睑等处颜色苍白、疲倦乏力、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贫血症状,甚至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脱水和酸中毒是急性腹泻的主要致命原因。脱水时尿量因机体内水分损失而减少,严重时甚至无尿,使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减少而在体内蓄积,发生中毒症状。其临床表现除呼吸改变外,还可出现疲乏无力及神经系统症状等。

因此,对老年人腹泻切不可掉以轻心,要及时补充水、糖、盐,这是预防致命并发症的关键。平时可备一些口服补液盐,发生腹泻后在去看医生前即可冲服。不想进食或因腹泻严重而禁食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由静脉补充足够的水和电解质,以防出现严重并发症。

骨质疏松的危害性有多大

骨质疏松在中老年群中发病率非常高,患有骨质疏松病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预防疾病的发作,做好预防措施。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加所致。发病多迟缓个别较快,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生化检查根本正常。

1、骨折发生率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咳嗽可发生肋骨骨折。6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并发骨折者高达12%。轻者可使活动受限,重者须长期卧床,给社会和家人造成很大负担。

2、发病率高,我国现约有9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骨质疏松发生率占60岁以上老年的56%,在绝经后妇女发生率更高,约为60%~70%。

3、骨质疏松症的表现主要为疼痛,身材变矮,骨折。严重骨痛可影响老年的日常生活、饮食和睡眠等,常使病人生活无规律,牙齿过早脱落,茶饭不思,痛苦异常。

4、老年骨折可引发或加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肺感染和褥疮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危害老年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可达10%~20%。

骨质疏松要怎么办 骨质疏松的发生往往伴有2大风险

死亡率高。据资料显示,骨质疏松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由多种并发症引起的死亡率达到20%以上。致残率高。骨质疏松患者即便不出现死亡,骨质疏松患者中也存在50%以上不同程度的残疾。此外,在引起骨质疏松的因素中,还包括药物的滥用、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胃肠道功能差、风湿性关节炎等。

相关推荐

老人补钙的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量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

老人补钙有哪些误区

1、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 专家建议:,老人们根本没有必要每天服用钙剂,日常生活中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豆类食品、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除此以外,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都是安全的补钙方法。 2、不辨病因治疗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两类。女性绝经期后以及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因素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

骨质疏松的危害有哪些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无声杀手”,是因为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早期无症状,到妇女绝经后及中老年人感到腰酸背痛、腰弯驼背、身高变矮时,都认为是人到中年,人老骨脆是自然发展规律,不象对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立即危及生命,不象恶性肿瘤来去匆匆凶险可怕而受到重视。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性有以下几点: (1)骨折发生率高。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折,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如咳嗽可发生肋骨骨折。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并发骨折者高达12%。轻者可使活动受限,重者须长期卧床,给社会和家人造成很大负担。 (2)老年人骨折

补钙能治疗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除了骨痛、抽筋等症状以外,还有一点需要值得注意。骨质疏松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所以骨质疏松症应该积极诊断与治疗,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任其发展。如果您出现上述不舒服后,应该去医院就诊治疗。 骨质疏松症不仅带来全身骨痛,并容易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从而致残甚至致死。由此许多老年人开始盲目补钙。最近,一些保健专家指出,老年人补钙过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在认识上存在着3个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

骨质疏松的治疗常常存在哪些误区

1、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 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

老年人补钙误区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补钙对治疗骨质疏松有效果吗

骨质疏松症不仅带来全身骨痛,并容易引发骨质疏松性骨折,从而致残甚至致死。由此许多老年开始盲目补钙。最近,一些保健专家指出,老年补钙过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老年在认识上存在着3个误区。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许多老年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量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

补钙有什么误区

1、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看看老人补钙的误区都有哪些

1、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 专家建议:老人每天坚持喝两杯牛奶,多吃奶制品、虾皮、黄豆、青豆、豆腐、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除此以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这些都是安全的补钙方法,老人们根本没有必要每天服用钙剂。 2、 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

中老年人补钙误区

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 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 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钙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