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脱肛的六种治疗方法
小儿脱肛的六种治疗方法
1.去除病因
婴幼儿发生脱肛,家长应首先寻找原因,如果是便秘、腹泻或百日咳所致,可采取通便、止泻和止咳等处理方法,以减轻腹内压,消除引起脱肛的外力。其次,应改善病儿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营养,纠正营养不良等,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2.锻炼疗法
脱肛的发生与腹肌和肛周肌肉的松弛有关,故应注意加强这两部分肌肉的锻炼,增加其收缩力。在家庭中可采用起坐法,即在家长的看护下,将孩子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伸直,然后让孩子由平卧位慢慢坐起。若孩子不能完全靠自己坐起,则家长可助其一臂之力。让孩子坐起后再躺下,连续3~6次,每天做2~3次。也可采用爬行法,要求两手臂放开,腹部着床,臀部及大腿、小腿用力夹紧,伸直,利用腹部和臀部肌肉的收缩,一起一伏,蠕动向前,引导孩子向前面爬行,以提高腹肌和肛周肌肉的收缩力量,达到治疗脱肛的目的。
3.改变大便时的体位
反复发作且又能便后自动回纳的脱肛病儿,关键在于改变大便时的体位,避免蹲式排便。孩子可取直着大腿的姿势由家长抱着排便,也可卧位排便。稍大的孩子可让其坐高脚痰盂或将痰盂放置在板凳上排便,这样直肠就不易脱出。如此坚持1~2个月,大多能痊愈。
4.手法复位与压迫疗法
排便后直肠脱出而不能自行回纳的严重脱肛病儿,家长可用右手拇指轻轻地按压住脱出的直肠表面,然后稍稍用力将其回纳。对于复位后又立即脱出者可在复位后用纱布叠成厚垫压住肛门,然后再用胶布将两侧臀部横向拉紧粘固,并让病儿卧床休息。1~2个月后,大部分病儿都能康复。
5.坐浴疗法
取五倍子、地榆和土黄连各50克(五倍子具有收敛消炎作用,地榆具有凉血解毒作用,土黄连具有清热去湿作用),水煎外洗,趁热坐浴20分钟,使药力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一般洗几次就可见效。
6.推拿疗法
让患儿取仰卧位,家长用右手掌根部按顺时针方向,揉丹田穴(脐下3指)300次。揉时掌根不要在皮肤上滑动,以免损伤皮肤。患儿取俯卧位,家长用右手食指罗纹面揉长强穴(尾骨尖与肛门间的凹陷处),顺时针方向揉200次,7~10天为一疗程。经1个疗程的推拿,即可见效。
宝宝脱肛小妙招 熏洗法
用苦参30克,五倍子30克,石榴皮30克,明矾20克,黄柏20克,黄芩20克。
将上述材料加水煎煮至700毫升,带药液温度适宜后,坐浴20-30分钟,每日1-2次。
功效:本方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收涩,固脱之功效,治疗小儿脱肛效果较好。
怎么避免小儿脱肛
1、要使小儿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切忌坐便盆时间过长。
2、有便秘小儿,平时应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3、有咳嗽及反复腹泻的病儿,积极治疗原发病为主,以预防脱肛的发生。
对经常脱肛不能自行回复的,必须去医院进行治疗。如果一般的保守治疗仍然没有效果,那就必须进行手术。
怎么避免小儿脱肛
1、要使小儿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切忌坐便盆时间过长。
2、有便秘小儿,平时应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3、有咳嗽及反复腹泻的病儿,积极治疗原发病为主,以预防脱肛的发生。
儿童脱肛怎么处理
帮助复位首先,当宝宝出现脱肛后,家长可用手按揉帮助复位,遇到有肛门周围肿痛时,可用热水坐浴,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使脱肛复原。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小儿脱肛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咳嗽、腹泻、便秘等引起。对此,首先要积极治疗这些容易引起脱肛的疾病,以减少腹腔内的压力,缓解脱肛的发生。一般在疾病治愈后,脱肛也会随之自愈。
加强营养对于营养不良,身体虚弱引起的脱肛要给予宝宝充足的营养物质,如鸡蛋、虾仁、鱼类、瘦肉、豆类、蔬菜、水果等,以增加营养,增强肛门周围收缩力,使脱肛好转。同时也要注意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防止大便干结。
防止引起腹压增大的因素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定时进餐、排便。注意排便时的坐盆姿势,避免排便时间过长。此外还需注意尽量避免大声哭闹、咳嗽、呕吐、腹泻等可以引起腹压增加的因素。
加强体育锻炼
家长要注意让孩子进行适量体育锻炼,增强腹肌和肛门的收缩功能,着对防治小儿脱肛有益。
遇到下列情况需及时就医1、每逢大便时直肠粘膜脱出肛门外,需要用手揉托方能复位。
2、直肠粘膜不仅大便时脱出,而且平时哭啼、咳嗽、打喷嚏、稍用力等均可脱出。
小儿脱肛推拿 《千金》脱肛方
组成:横骨(脐下5寸,耻骨联合上际,前正中线旁开0.5寸),长强(尾骨尖下0.5寸,约当尾骨尖端与肛门的中点)。
推拿功效:益元荣督,健中举陷,束肠固脱。
推拿方解:横骨,足少阴肾经之穴,又为肾经与冲脉交会穴,故有益肾元,调冲任,司气化之功;长强有益肾束肛之效;故《千金方》治“脱肛历年不愈”,“灸横骨百壮”,“灸龟尾百壮”。龟尾即长强穴。对二穴施以按摩术,名“《千金》脱肛方”,以其益肾建中,束肠固脱之功,可治“脱肛历年不愈”之候。
若加摩百会,大肠俞,气海,膻中,则益气举陷,束肠固脱之功倍增。
脱肛的危害都有哪些呢
脱肛的危害具体包括:
一、粘液刺激:由于直肠脱出,肠液流溢,容易刺激肛周皮肤导致肛门瘙痒,可造成肛门湿疹等疾病的发病这是常见的脱肛的危害;
二、粘膜充血水肿:脱肛的危害还包括直肠反复脱出、回缩,容易造成粘膜充血、水肿,导致大便带血;
三、感染是常见的脱肛的危害:直肠脱出后病菌容易侵入肠道,引发肠道炎症、肛周皮下脓肿等等;
四、肠套叠、绞窄、坏死:直肠脱出后无法复位或者不能恢复原位,可能造成肠套叠等情况,严重者不排除肠梗阻的可能;
五、影响身体发育:对于小儿脱肛患者来说,脱肛可严重影响小儿身体发育。
以上是详细的脱肛的危害介绍,所以治疗脱肛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越早越好。
直肠脱垂偏方大全
五倍子熏洗治脱肛
【功能主治】升提中气,主治脱肛。
【偏方组成】五倍子30~60克。
【用法用量】将五倍子打碎,加水适量,煎沸30分钟,于脱肛时先熏后洗患部。
【病例验证】刘某,24岁。因产后努挣大便而脱肛。遂以五倍子60克,打碎,加水煎沸30分钟,脱肛时先熏后洗,仅用1剂即见效,继用3剂痊愈。
石榴皮治小儿脱肛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脱肛。
【偏方组成】石榴皮90克,五倍子30克,明矾15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沸30分钟,滤去药渣,趁热先熏后洗,同时,将脱出的部分轻轻托回。早、晚各熏洗1次,直至痊愈。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2~10岁小儿脱肛患者24例,经5~7天治愈者15例,8~10天治愈者6例,另3例病程超过2年,经熏洗1个月后痊愈。
煅龙骨治脱肛
【功能主治】主治脱肛。
【偏方组成】煅龙骨40克,蝉衣20克,白僵蚕15克,冰片3克,生甘草10克,凡士林150克。
【用法用量】将前5味中药分别研为极细末,混合均匀后过100目筛,凡士林加热后,再将上药末徐徐加入凡士林中,装人干净瓶内密封备用。用时,先将患处用淡盐水洗净,涂以本药膏,再将脱出直肠缓缓上托,压进肛门内,外盖消毒敷料,贴胶布,最后用丁字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脱肛患者21例,经用药5~10剂,均获痊愈。
黄芪党参治脱肛
【功能主治】益气升提,清热燥湿,收敛固脱,主治小儿脱肛。
【偏方组成】黄芪、党参、赤石脂各6克,黄芩、黄连、升麻各4.5克,当归、柴胡、枳壳、白芷、陈皮、甘草各3克。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韩某,男,6岁。因患痢疾十多天,每日大便数10次,以致直肠脱出,从此半年来饮食少进,形体消瘦,每次大便时都脱出直肠寸许,托进时啼哭异常。诊查其面色不荣,肛周赤紫,有轻度糜烂,舌质红,苔微黄,脉细数有力。证属虚中有实,因痢后余热未清所致。治宜益气升提,清热燥湿,收敛固脱。用本方配合外治:便后用甘草10克煎汤洗肛门,待收后或托收后,用棉球蘸5%明矾溶液,使之着于肛门内直肠壁。治疗一周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