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口服避孕药时要注意什么
使用口服避孕药时要注意什么
1.选择这种方法避孕之前,应该找医生做健康检查,凡是有急、慢性肝病、心脏病、肾病、高血压、乳腺增生症、乳腺癌、子宫肿瘤、血液病和血栓性疾病者最好不用或按医生意见慎用。
2.用药方法必须按医生规定要求服用,不得随意改变时间和剂量,不得漏服,如果漏服,次日晨加服1次。
3.根据自己情况,请医生帮助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特点的口服避孕药,一般不要随便更换。
4.应定期做健康检查,尤其注意肝功能变化,如果连续3个月不来月经,应立即停药,请医生诊治。
5.当你患病需要用胍乙啶、胰岛素、巴比妥、苯巴比妥药时,这些药可能影响避孕效果,应改用其他方法避孕。
6.服药过程发生不规则出血,称为突破性出血,多数发生在漏服药以后,也有少数人虽未漏服也可发生。若在月经前半期出血,多为雌激素不足,可每晚加服炔雌醇0.005—0.015毫克,至第22日停药。若在月经的后半期出血,多为孕激素不足,可每晚加服安宫黄体酮4毫克至第22日停药。若出血量似月经量,即停药,于出血第5日起开始下周期用药。
7.欲想怀孕,受孕时间最好在停药5—6个月,在这个期间最好用避孕套避孕。
8.口服长效避孕药,不可突然停药,要想停药时,应在月经周期第5日起服短效避孕药,连续3个月,作为停用长效避孕药的过渡。
9.放药品抽屉或衣柜要上锁,以防孩子当糖果误服。不要和其他药品混放,以免拿错。
10.哺乳期不宜服用,可抑制乳汁分泌,产后未满半年或月经来潮前,不宜服用。
避孕药为何有时会避孕失败呢
口服避孕药方法避孕是一种常见的避孕形式。口服避孕药的方法不但安全而且避孕率高,但是口服避孕药有一些“克星”,会导致避孕效果严重降低甚至无效,从而造成女性避孕失败,并且不得不选择对身体伤害较大的人工流产,也给女性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那么,避孕药又是因为什么克星导致避孕失败呢?近来人们发现,很多药物能够干扰口服避孕药的作用。
1运用口服避孕药进行避孕,简便易行。据报告,世界上现有五六千万妇女在采用此方法避孕。然而,少为人知的是,服避孕药妇女如果服用了某些特殊药物,仍可导致避孕效果失败。安定即属其中一种。该药属于肝脏微粒体酶的诱导剂,可加快口服避孕药在体内的代谢,从而递减其避孕的效果以及作用。如果有人较长期服用安定来助眠,无疑是干扰了避孕药的作用。
2另外,除安定外,近年来人们又发现,可干扰口服避孕药作用的药物有许多种,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痫酮、利眠宁等,如果在服用避孕药前服用这些药物,都是能够直接影响服避孕药妇女的避孕效果。
3此外,较长期使用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以及抗结核药物利福平等,也可能影响避孕效果。其原因在于: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口服避孕药借助于肠道细菌释放出一种水解酶,在肝肠循环中被反复稀释。一旦阻断了这种肝肠循环,就可能导致避孕失败。
注意事项:因此,育龄妇女口服避孕药期间,如果生病需长期服用其它药时,应向医生说明服用避孕药的状况,以供医生参考。停止口服避孕药,改换其它有效的避孕措施更安全可行。
避孕药你知道多少
口服避孕药是一种可靠性极高的避孕方法。它可以抑制排卵、使子宫颈粘液变得更粘稠,使子宫内膜变得不适于胚胎着床,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如果按照说明服用口服避孕药,有效率几乎可以达到100%。
(1) 口服避孕药不可靠。
并非如此。口服避孕药是一种可靠性极高的避孕方法。它可以抑制排卵、使子宫颈粘液变得更粘稠,使子宫内膜变得不适于胚胎着床,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如果按照说明服用口服避孕药,有效率几乎可以达到100%。
(2) 口服避孕药会导致体重增加。
并非如此。对于绝大多数的女性来说,新型的低剂量口服避孕药并不会导致体重增加。只有少数女性(大约15%)可能会因服用新型的低剂量口服避孕药而导致体重略微增加。在服用口服避孕药期间体重增加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体液潴留,使体内存留多余水份。通常情况下,体重增加不会超过2公斤,而且这只是暂时现象,停药后体重就会下降。体重增加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食欲增加,尤其是在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前三个月内。因此,如果使用者可以控制她们的食物摄入量,这将有助于控制体重的增加 。
(3) 口服避孕药含有激素,对人体有害。
并非如此。口服避孕药是历史上研究最多的药物。多数研究表明,对于绝大多数的女性来说,口服避孕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避孕方法。只要你不属于复方口服避孕药禁忌人群,就可以长期使用。如果你不吸烟,那么只要你愿意,就可以一直服用口服避孕药直到绝经期。另外,研究还表明,口服避孕药不仅安全,而且对健康还有许多好处。复方口服避孕药中的激素不能与皮质激素(消炎药)混为一谈。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激素。
(4) 口服避孕药可能会影响将来生育的宝宝。
并非如此。口服避孕药是一种可复原的短期避孕方法。停药几天之后,所有残余物都会排出体外。有证据表明,服用口服避孕药并不会影响将来生育的宝宝的健康。为从容起见,建议你等到停药后第一次月经来潮之后再怀孕。这有助于你更加轻松地准备分娩事宜。
(5) 口服避孕药会抑制将来的生育。
并非如此。口服避孕药是一种可靠的避孕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可复原的避孕方法。 也就是说,如果你停止服药或者未按照说明服药,生育能力很快就会恢复。如果你哪次忘记服药,就极有可能已经怀孕。这就表明生育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恢复。但是长期服用有可能增加患妊娠高血压的危险。
(6) 在服用口服避孕药期间,需要每几个月就休息一下。
间歇性停药通常弊大于利,而且正常服药也可以给你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每四周可休息一周)。如果你在服药期间断药,就会增加意外怀孕的危险。某些使用者可能在恢复服药后再次出现副作用(例如恶心、乳胀、点滴出血等)。这些症状通常在服药后的一至三个月内消失,但会给你带来诸多不便。只要你需要,最好是持续服药。
哪些药物会使避孕失败
影响避孕药效果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抗生素:利福平、四环素及其他四环素类、氨苄青霉素及其他青霉素类;
抗惊厥药:巴比妥、苯巴比妥、扑痫酮、卡巴咪嗪、乙琥胺等;
抗霉菌药:灰黄霉素等。
这些药物降低甾体避孕药功效的机制主要通过以下环节:影响肝酶代谢;提高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活性;降低肠内细菌水平。
如果使用甾体避孕药的同时,又需要使用上述药物,应当如何处理呢?
如果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同时,短期使用上述药物,可以加量服避孕药,每次加服2片;如短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发生阴道点滴出血,也应加服避孕药。
避孕药效果减弱,有时还与服用其他药物的时间及使用的避孕药是高剂量还是低剂量有关。若在使用口服避孕药前半周期用其他药物或使用低剂量口服避孕药时,更有可能使避孕失败。
一般来说,低剂量口服避孕药更易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目前的趋向是口服避孕药减低剂量,或使用小剂量的缓释系统,如皮下埋植剂或单纯孕激素低剂量口服避孕片,而我国生产的口服避孕药早属于低剂量片。所以,口服避孕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应引起广大育龄妇女的高度重视。
怎样改变避孕方法
目前使用的避孕方法很多,有男用的,也有女用的;有临时性的,也有永久性的;有避孕工具,也有避孕药物;有口服或注射避孕药,也有外用避孕药等等。
各种避孕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也各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许多育龄夫妇在使用某种避孕方法后,常常因身体情况、副作用、避孕效果以及女方所处的不同时期等问题,需要调换其他避孕方法,或者选择多种避孕方法交替使用,以减轻副作用。那么什么时候改换以及怎样改换避孕方法呢?
短效避孕药在一个月经周期必须连服22天不能间断,否则会引起阴道出血。因此,由服短效避孕药需要改换其他避孕方法时,也必须在服完22天避孕药后。如在服药期间采用其他避孕方法,也要待服完22天后才能停药。
服用长效避孕药需要改换其他避孕方法时,应在停服长效避孕药前先改用短效避孕药1号或2号,连服2、3个月经周期作为过渡,这样可以避免月经紊乱。
使用口服避孕药后要改作输卵营结扎时,可在停药以后按时手术,或在手术后停药。如男方要作输精管绝育手术,可在女方服药期间手术,手术后女方继服3个月经周期,或者在手术后女方停服避孕药,但要采取其他避孕方法3个月,以防残余精子造成女方怀孕。
使用节育环的妇女如要改作绝育手术时,可在手术同时,或手术后将节育环取出。如果是男方作绝育手术,最好在手术后3个月女方再取环。如要改用口服避孕药时,必须在开始服药时或服药后再取环。
服长效避孕药讲究多
你所说的很实在。虽然口服避孕药经过严格筛选,并经临床严密观察,通过鉴定,确实安全可靠,不影响服药妇女的生育能力。但在使用长效避孕药时还是有讲究的,希望你能注意如下几点:
1、在一般情况下,建议没有生育过的新婚妇女最好不要采用口服长效避孕药的方法避孕。
2、口服避孕药是否会影响胎儿的发育或致畸形,至今尚无定论,所以,如果想生孩子,应当在停用此药3个月至半年,同时改换其它避孕方法后再受孕。
3、由于长效避孕药是由长效的雌激素与孕激素配合制成的,服药后雌激素会被吸收并储存在脂肪组织中再缓慢释放出来发挥作用。长期服用后体内会存留一定量的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殖与不规则脱落导致阴道出血。故停药时最好在月经来潮的第5天换服短效避孕药,共用2~3个周期,以防阴道不规则出血
长期服用避孕药是否会致癌
有不少人担心,长期服用避孕药是否会致癌。据国内外大量调查研究资料表明,长期服用避孕药不但不会致癌,还有预防某些癌症的作用。
口服避孕药能预防卵巢癌。卵巢癌的发生与排卵有关,卵巢排卵后局部形成囊肿,排卵次数越多,形成的囊肿也越多,而这种囊肿有可能发生恶性变。服用避孕药能抑制排卵,减少了囊肿的形成,所以也就减少了卵巢癌的发生。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研究表明,美国每年使用口服避孕药可以免除1700名妇女患卵巢癌而死亡。我国对服用长效避孕药的2600名妇女进行了5-13年的随访,结果无一例患卵巢癌。上述情况足以说明口服避孕药有预防卵巢癌的作用。
口服避孕药还能减少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这两种肿瘤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的含量较高有一定关系。避孕药中含有孕激素,服用后可以抑制雌激素分泌,因而有预防作用。据有关资料统计,连续服用避孕药达5年的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生率可减少17%。服药时间越久,患子宫肌瘤的可能性越小。另一项研究表明,连续服用避孕药1年以上的妇女,患子宫内膜癌的机会可减少一半;即使停药后,其预防作用仍可维持5年之久。服药时间越长,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也越小。
口服避孕药与子宫颈癌、乳腺癌的关系尚未肯定。但多数学者认为,导致这两种癌的发病因素很多,目前国内外资料均没有证据证实它与服避孕药有关。
由此可知,长期服用避孕药不会引起癌症。当然,对于已经患有各种肿瘤的妇女来说,为了慎重起见,最好不要服用避孕药。
女服避孕药竟可抗癌
口服避孕药是许多人常用的一种避孕方法,其实避孕药不但能避孕,适量服用更能抑制卵巢癌的发生。
女人适量服避孕药降低妇科肿瘤发生率
英国皇家全科医学院:避孕药是安全的
“目前很多年轻女性过多地依赖紧急避孕药,但紧急避孕药效果不如常规避孕药,并且对月经有一定影响,只可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不可作为常规避孕措施”,这是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主任委员范光升教授对女性做出的提示。同时她指出,所有女性应该选择最低有效剂量的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在中国的接受度一直比较低,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仅有1.69%的妇女在使用口服避孕药。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研究员吴尚纯教授指出,目前中国消费者对口服避孕药的恐惧主要来源于对口服避孕药普遍存在误解,如误认为体重会增加,误认为会对生育产生影响等。
其实现代的口服避孕药已经不是当年的口服避孕药了。与其他避孕方式相比,如果能够坚持和正确使用现代口服避孕药,避孕可靠性更高。除了具备避孕可靠性,它还能够有效调整妇女月经周期,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减少妇科肿瘤的发生率(如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改善痤疮和预防骨质疏松。
现代口服避孕药的雌激素含量已经从1960年的150微克降到了目前的30微克左右,因此更安全。而中国市场上也即将迎来仅含20微克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美欣乐,其每片药物中雌激素的含量比目前市场上一般的口服避孕药低10—15微克,可进一步降低由于雌激素产生的副反应。专家建议,初次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年轻女性可以从最低剂量的开始。
据《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们发现,避孕药可以在妇女停药之后保护她在至少20年内不患卵巢癌。这项同类中规模最大的研究发现,女性服用避孕药的时间越长,患卵巢癌的风险就越低。科学家们表示,服用避孕药5到10年可以在女性停药后给予她最好的保护。
与那些从未吃过口服避孕药的女性相比,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即使在停药20年后其患卵巢癌的可能性也减少了差不多一半。在英国,每年有7000名妇女被诊断出患有卵巢癌,但早期的症状不明显意味着它经常在癌细胞扩散后才被发现。因为该病的症状常常发现得太迟,它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每年大约有4600名妇女死于卵巢癌。
先前的研究已经认可,避孕药能预防卵巢癌。不过,专家们表示,这项有关避孕方法与卵巢癌的长达28年的研究对10万多名女性进行了调查,研究人员让她们观察不同避孕方法的长期效果。令人吃惊的是,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广泛使用的宫内避孕器或宫内节育器使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增加了76%。研究还发现,与有生育能力的妇女相比,不孕妇女患卵巢癌的风险增加了36%。
波士顿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绝育可保护女性不患卵巢癌。与没有绝育的女性相比,绝育妇女患卵巢癌的风险减少了34%。但最为惊人的发现还属口服避孕药的长期保护作用。
它表明,女性服用口服避孕药时间越长,当她最后停药时所得到的保护也就越多。由于它的好处,这种保护需要延续较长的一段时间,正因为如此,多数卵巢癌病例发生在50岁以上。产生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因为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不排卵。正常的排卵过程引起细胞的受损和修复,从而增加了卵巢癌的发生几率。
可使避孕药失效的药物
简便易用的口服短效避孕药的避孕率较高,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主要避孕方式之一。但是有些药物却能让口服避孕药失灵,要注意避孕药不能与下列药物同服:
利福平:利福平可使口服避孕药的主要成分代谢加快,降低血液中的药浓度,还有可能使子宫内膜部分脱落而点滴出血或淋沥不尽,同时使避孕药物药效降低而致避孕失败。
抗生素:服用抗菌素可抑制肠道内细菌群,从而影响避孕药大肠道内的吸收,使血液中避孕药浓度下降。
抗癫痫药:主要包括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扑癫酮等。当患有癫痫病的女性服用这类药物时,均能促使肝细胞内药物代谢酶的增加,加速对口服避孕药的破坏,同时也会增加孕激素的结合率,使游离的药物浓度大大降低,导致避孕失败。
酶促进剂:如眠尔通等镇静安眠药、保泰松等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这些药物有酶促作用,可促进肝微粒体酶催化药物的代谢活性,加速对口服避孕药的代谢,降低避孕效果。若必须使用安眠药时,可选用安定代替。
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在同时服用避孕药时能延缓皮质激素的代谢,使其副作用大为增加。
此外,服用口服避孕药期间,若经常饮酒,也可增加其代谢,使作用下降而致孕。长期吸烟者也可能使口服避孕药的效果降低。
糖尿病患者服避孕药会加重病情
现实生活中,一些患糖尿病的女性害怕或不愿怀孕,于是就服用避孕药。殊不知,避孕药可以促进糖尿病的恶化,提高病人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同时患糖尿病的妇女,她们血液粘滞度本来就比一般人高,再加上口服避孕药,可增加血液的凝固性,而使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加大。所以当妇女患有糖尿病时,最好不服避孕药,而应改用其他避孕方法为宜。
研究报告称,服用口服避孕药以及伴随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研究人员表示,ras和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启发了他们进行糖尿病肾病和口服避孕药之间关系的研究。
最初的研究对象是12名患糖尿病的口服避孕药使用者和10名非糖尿病的口服避孕药使用者。研究组还包括了没有服用口服避孕药的29名糖尿病和41名非糖尿病受试者。将服用卡托普利后的肾血浆流量作为ras活性的指标。
没有服用口服避孕药的非糖尿病受试者肾血浆流量“轻度”升高,相比之下,服用了口服避孕药的非糖尿病受试者的肾血浆流量显著升高。另外,正如所期望的那样,没有服用口服避孕药的糖尿病患者肾血浆流量升高程度更显著,但服用避孕药的糖尿病患者对血管扩张剂的反应是最明显的。
研究者说,亚组受试者中肾血浆流量对卡托普利的反应,及对ace抑制剂的反应,与糖尿病的发病都是“高度相关的”,这说明“ras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研究者继续测量了含114名女性的队列中口服避孕药对新诊断的i型糖尿病的影响。
经过平均20.7年的随访发现,18%的口服避孕药使用者出现显著蛋白尿,而没有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受试者中仅2%出现显著蛋白尿。经过发病年龄和血压校正后,口服避孕药的使用仍然是这一情况出现的强力指示因子(相对危险度8.9)。
研究者希望能有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同时建议“糖尿病患者服用口服避孕药时应小心谨慎并及时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