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尿液澄清是否可排除泌尿道感染

尿液澄清是否可排除泌尿道感染

目的:确定目测澄清的尿液与无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并将其与标准尿液进行对比。

方法:随机抽样对年龄小于21岁的儿童进行预期研究,用导管留取他们的尿液或取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临床所见包括有无发热、腹痛、排尿困难以及尿频,每位病人的急诊情况都被收集起来。2名独立的观察者运用标准技术对尿液的澄清程度进行视觉评估。所有标本都进行了标准实验室尿检和镜检。尿培养阳性的指标为导管取尿每毫升尿液104个菌群(104cfu/ml),中段尿为每毫升尿液105个菌群(104cfu/ml)。

结果:样本包括年龄从4周到19岁的159名病人。女性所占比例为77%。110个样本(69%)视觉观察为澄清。29个样本培养为阳性,而其中3例尿液澄清。视诊尿液澄清的阴性预期值为97.3%,这和由标准尿检得到的结果相似。

结论:尿液澄清并不能完全排除儿童尿路感染的可能,但是,这种方法具有简单、快速、价格低廉和可重复的优点。以视诊观察尿液的澄清程度来判断是否有尿路感染可以被认为是相对有效和可行的床边筛选方式。

卧床病人的泌尿道保健

为何长期卧床病人容易泌尿道感染?

正常人解小便时采取站立的姿势,或蹲坐方式,都可以帮助将尿液排空,但是卧床的病人可就不一样了。

大部分限制下床的病患,必须在床上使用便盆或包上尿布在床上解尿。这样的姿势容易解不干净,小便积存在膀胱内容易造成感染;如果是插上留置导尿管的病患,泌尿道感染的几率就更高。

长期卧床病人尿路感染的症状有

l 感染早期有频尿、尿急、解尿困难的现象出现

l 发烧、畏寒、排尿时疼痛(无法表达不适感的病人,在排尿时有痛苦表情)

l 尿液混浊、有臭味

治疗方式

卧床病人的泌尿道感染症状在初期往往不明显,有时是因为病患没有办法表达不舒服而被忽略,需要照顾的人特别留意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果是无留置导尿管的病患,应该经济积极治疗;而有插上留置导尿管的病患,则需与医师讨论是否应该接受治疗。

高血压或血管疾病会使流经肾脏的血液减少,也会加重泌尿道感染的程度。此外,泌尿道感染若没有及早医治容易波及肾脏,造成肾脏损伤,进而引起肾病性高血压。

预防卧床病患泌尿道感染的方法

如果没有特殊限制,尽早鼓励病患下床活动,就算是做轮椅也要多活动。

除非有水分限制,否则应大量喝水以淡化尿液,尽可能维持每日小便量有1500cc左右。

所使用的便盆或便盆椅能随时保持清洁,并放在方便病患随时取用的位置。

女性病患应每天会阴清洗,特别是大便过后,并注意如厕后的清洁方向要由前往后,以免将肛门口附近的病菌带到尿道。

洗澡用淋浴或擦澡,若需温水坐浴,必须加强坐盆的清洁

感染期间要配合医师嘱咐服药,抗生素一定要按时服用直到药物吃完或医师指示停药后才可停药,以免养出抗药性病菌。

多喝酸性果汁,例如蔓越莓汁或果醋,可以酸化尿液,减少泌尿道感染几率。

有留置导尿管的病患一定要每天清洁消毒,并更换胶带黏贴的位置,以不会被拉扯到并不影响正常活动的地方最好。

小儿尿路感染怎么治疗

原因

尿道感染多见于成年女性,所以很多家长都不敢相信会发生在孩子身上,但医生说,泌尿系统感染是儿童较常见的疾病。邓颖敏说,婴儿尿道感染是由于机体抗菌能力差,经常使用尿布,尿道口常受粪便污染,易引发感染;另一个原因是,有些家长为图方便,而让幼儿穿着开裆裤到处乱坐,或在孩子排便后很久也不更换尿布,仅仅给孩子揩擦大便而不清洗等,都是发病的常见原因。邓颖敏强调,尤其是女婴,由于女婴的尿道比男婴短,因此,尿道口极易遭到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的污染,细菌沿尿道逆行而上,进入膀胱、输尿管、肾脏等部位,所以会更易被感染。

每年夏季都是泌尿系统感染的高发季节。由于夏季天气热,有的小孩喝水少,排尿少;有的小孩,尤其是不少女童喜欢去游泳,易造成一些特殊病原体的上行感染;有的幼儿园小朋友患肠道蛲虫感染时,蛲虫可在夜间爬出肛门口周围产卵,引起会阴部瘙痒,同样会导致尿道感染。也有部分小儿,因患肺炎、脓疱病、败血症等疾病,细菌可通过血液播散而引起尿路感染。专家强调,如果小朋友反复出现尿路感染,应往医院检查排除先天性尿路畸形或尿路梗阻。据统计,小儿反复出现尿路感染者25%~50%伴有先天性尿路畸形或尿路梗阻,尿返流也是泌尿系统反复感染的常见原因。

症状

多数婴幼儿发生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后症状不典型,不易察觉,故家长要多观察。通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突发高热、食欲差、呕吐、腹泻、睡眠不安、排尿哭闹,哺乳期婴儿出现吸吮无力或拒绝吸乳,如果婴幼儿出现上述情况要警惕患尿道感染。

年长儿童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症状通常比较明显。排尿时会感到尿道口灼热感、排尿次数频繁、背部下方或腹部疼痛、发生尿床、血尿(尿液颜色可能是红色、粉红或暗红色)。

专家提醒,父母一旦发现自己的小孩出现泌尿道感染的症状,应尽早带患儿去医院就诊。医生会收集患儿的尿液样本检查,一旦证实是尿道感染,应多饮开水,以增加尿量、冲洗尿路。同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抗菌药物治疗。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要在医院接受抗生素注射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家长在给孩子治病时,一旦孩子的症状消失,就认为病治好了,而对医生的建议或制定的治疗方案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这往往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因为疗程足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条件。 所以,在临床症状消失,尿液检查正常后,仍应遵照医嘱用药,经2~3次尿液检查正常,才算是治愈。因为治疗不彻底的泌尿系统感染,可能由急性转为慢性过程,进一步发展可以损害孩子的肾脏组织。

治疗淋菌性尿道炎注意事项

淋菌性尿道炎又称特异性尿道炎,是淋病双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也可感染眼、咽、直肠、盆腔、淋菌进入血液导致播散性淋菌感染。淋病是淋菌性尿道炎的简称,我国性传播疾病中淋病占首位,其潜伏期短,感染性强。

1、治愈后应洁身自爱,杜绝冶游,以防重新感染。

2、诊疗中切莫听信游医的偏方或“祖传秘方”而乱用药,以防延误病情。

3、淋菌性尿道炎诊疗要彻底,即症状全部消失、尿液澄清,前列腺液或宫颈分泌物涂片淋菌阴性。

4、由于目前有多达45%的淋病患者在感染淋球菌的同时也感染衣原体和支原体,因此,在治疗淋病时,可采取同时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联合方案。

5、治疗期间不能饮酒。

6、性伴侣如有感染应同时治疗。经治疗,病人的症状持续存在,或症状消失后又复发,最可能的原因是性伴侣未经治疗。未经治愈与性伴侣性交,病菌由未经治疗的性伴侣再次传给患者,所以不但患者本身要治疗,其性伴侣也应接受预防性的药物治疗。方法与患者相同,如为孕妇,可用红霉素或阿莫西林治疗。

尿泡沫的检查事项

①有泡沫:尿中泡沫长时间不消失,提示可能为蛋白尿,这是由于尿中有蛋白质,表面张力减小,而使尿中泡沫不易消失,另外肝脏病患者的尿液,常冒出黄色泡沫,残留时间很长。

②看透明度:正常尿液澄清透明,如排出的尿呈混浊状,静止后均匀沉淀多半为盐类尿,除与饮食有关外,注意是否伴有砂粒状物,如有的话,就是结石。尿呈脓样混浊,多伴有絮状物,称脓尿,是泌尿系统感染的征象。

③闻气味:正常新鲜尿液有特异的气味,静止一段时间后,尿分解而放出氨,故有氨臭味、为慢性膀胱炎及尿潴留的表现。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可呈苹果样气味。此外,有些食物和药品,如蒜、葱、缬草等,亦可使尿液呈特殊气味。

泌尿道感染

尿道是我们身体上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就是尿道口为啥老有热热的感觉,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记得早点去医院看看,可能是尿道感染了,如果还伴随着尿道口发痒,尿道口疼痛,那么更要小心了,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尿道口有点热热的感觉?”小心,如果有这些症状,可能是泌尿道发炎的征兆!夏天是泌尿科的旺季,门诊求诊人数就会激增2~3成,多半都是泌尿道感染上身。

泌尿道感染虽是一个常见的细菌感染症,但是不容轻忽,临床表现从轻微频尿、尿急,至严重发烧及畏寒皆可发生,严重的病人,也可能造成肾脏化脓,甚至造成致命的败血性休克,不可不慎。

所谓泌尿道感染就是细菌侵犯到肾脏、膀胱或其它尿路而造成发炎现象,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及副睪炎。在正常的泌尿道中,细菌是无菌的,但是在肛门一带的细菌,很容易经由尿道逆行到膀胱。

小心大肠杆菌逆行性感染

虽然在正常情况下,膀胱可自行将细菌清除;但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细菌会停留在泌尿道内,造成感染。这种逆行性的感染是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

研究发现,大约80%至90%的泌尿道感染,是一种经常出现在直肠的大肠杆菌所造成的。

一般而言,女性比男性容易罹患泌尿道感染,主要是因为女性的尿道口离膀胱只有约3到4公分,而男性尿道口离膀胱却有15到20公分的长度。

由于女性的尿道口离隐秘部位和肛门相当近,因此很容易透过夫妻行为或不当的卫生习惯,将病菌经由尿道进入膀胱,造成感染。

尿道保健的4个“秘密武器”

聪明女人绝不会把隐秘部位健康完全托付给医生,因为隐秘部位自备有4大防御系统,这4大防御系统就是女性4个“秘密武器”,用好它们,隐秘部位健康不是问题。

秘密武器之一:隐秘部位

平时大、隐秘部位自然闭合,遮盖尿道口,细菌和灰尘被挡在重门之外,泌尿及生殖系统的安全得以保障。

它需要:适度清洁、充足营养。

它喜欢:清洁

有的人觉得隐秘部位沾染尿液,是污浊之地,每晚用肥皂、热水、洗液烫洗。其实隐秘部位并不比口鼻更脏,过分清洁反而会使隐秘部位的菌群失调,出现局部发炎,门户不保,细菌可以长驱直入。

每天清洁用温水就可以了,而且只需洗净隐秘部位,不用做深入清洗。

尿液浑浊是怎么回事

正常的尿液是什么样?

尿液混浊是人的肉眼易于观察到的,正常孕妇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占96%~97%,固体成分占3%~4%。正常成人每天排出固体物质约60克,固体物质中无机盐约25克,其中一半是钠、氯离子。有机物约35克,其中尿素约30克,其余是少量的糖类、蛋白及体内多种代谢产物。

正常新鲜尿液是透明的,尿液排出后不久会变混浊,主要是由于盐类结晶析出或细菌生长繁殖所致,放置时间较长或气温较高时,尿液混浊更为明显。

如何判断尿液是否浑浊?

1、初排出时澄清,放置后浑浊

正常人的尿在新鲜时是澄清透明的,颜色淡黄或无色。但当尿液放置一段不长的时间后,尿中的各种盐类(例如尿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等)便会结晶析出来,使尿的下部分呈浑浊的白色。这是一种生理现象而不是病态。

初排出的尿液澄清,稍微停留,发现尿底有一些细小的黑褐色沙粒,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鱼子(卵)样小沙粒,这是一种尿酸结晶,往往是患痛风病者大量尿酸在尿中排出,结晶沉淀而成。

2、排出浑浊

①乳糜尿

尿一排出如牛奶般的乳白色,有时还有冻胶状小凝块,这多见于淋巴系统疾病。

②脓尿

当尿中混有大量的白细胞和炎症组织碎片时,整个尿液呈污白而浑浊。这多为细菌感染所致,常伴有较明显的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症状。

③排尿澄清,最后几滴为浑浊尿

这种现象只见于男性排尿时膀胱肌肉收缩,特别在排尿终期,易于“牵动”或挤压到前列腺和精囊,因而分泌的前列腺液或精液也被挤出一点点,尿后的几滴浑浊液体就是尿液、前列腺液和精液的混合物。

尿液浑浊是怎么回事?

1、尿酸盐沉淀

浓缩的酸性尿液冷却后,可有淡红色尿酸盐析出,加热、加碱时皆可溶解。此种情形在天气寒冷时多见。不属病变。

2、磷酸盐和碳酸盐沉淀

若尿液呈碱性时,可有磷酸盐或碳酸盐析出,呈白色,加酸可溶解。碳酸盐遇酸可产生气泡。不属病变。若新鲜尿液中经常出现尿酸、磷酸盐等结晶析出,并伴有较多的红细胞时,应怀疑泌尿系结石的可能。

3、尿路感染

主要与尿路细菌繁殖,出现脓尿、白细胞有关。尿液呈乳白色。

尿路感染是因细菌经由尿道侵入人体内而造成的疾病,也可能会造成尿液混浊。女性因尿道较短,尿道口到肛门口的距离较近,大肠杆菌很容易侵入尿道造成发炎感染。男性则多因结石、前列腺肥大、神经性膀胱排空不良等造成。糖尿病、尿路结石、甲状腺肥大患者等易导致尿路感染疾病,应小心并接受适当的治疗。

4、乳糜尿

为白色乳糜样尿液,见于丝虫病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肾周围淋巴管阻塞。这在肉眼下容易鉴别。

乳糜尿的特征是小便混浊如乳汁,或似泔水、豆浆。乳糜尿发病年龄以30~60岁为最高。乳糜尿的发病原因,目前认为是胸导管阻塞,局部淋巴管炎症损害,致淋巴动力学的改变,淋巴液进入尿路,发生乳糜尿。

小便气味大怎么回事

正常人尿液澄清透明,因含有挥发性酸类常带特殊的芳香性气味。但有时进食较多的葱蒜类可嗅及蒜味,若尿放置过久未排出,则有细菌繁殖使尿素分解则呈氨臭味。

新鲜尿而有腐败性臭味,往往是由生殖泌尿道细菌感染所致,如膀航炎、肾盂炎并发脓肿等。

当发现尿液是呈苹果香时,是因为糖尿病酸中毒或饥饿时,尿中可能含有丙酮,人体在尽力排出葡萄糖时,这种酸性物质会释放出这种水果香味。

正常尿液内的挥发酸,放置后由于细菌分解尿素或出现氨臭味,若新鲜尿有氨臭味,常见于尿毒症患者,或者膀胱炎,以及尿潴留。

尿液中含有粪臭味,可能时尿液中含有粪便,这种情况常见于尿路或膀胱与肠道相通者,大肠杆菌滋生时也可有粪臭味。

尿液气味恶臭难闻,90%的可能是受到细菌感染的信号,多见于恶肿性肿瘤溃烂、坏死性膀肮炎等。

若你的小便气味有很重的焦糖味,那就要密切注意自己是不是患上了“槭糖尿病”,这种遗传性疾病,出现几率极低,因为患者身体不能正常代谢蛋白质,所以会有焦糖的味道。

孩子泌尿感染要避免憋尿

家长朋友们注意:孩子也会泌尿感染。泌尿感染并非成年人的专利,在婴幼儿、儿童阶段亦相当常见。马偕纪念医院小儿急救加护医学科主治医师王淑美表示,泌尿道感染是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及肠胃炎的儿科常见疾病。小儿泌尿道感染可经由血行性或上行性细菌感染。这些泌尿道感染的小朋友,常合并泌尿道畸形,若没有进一步详细检查,而重复感染,很容易造成肾脏受伤。小儿泌尿道感染症状多样化,和其他疾病有时不容易区分,所以家长应提高警觉,尽早就医,以便快速诊断出来并予以适当治疗。

1.养成正常的饮食习惯;

2.避免憋尿;

孩子泌尿感染

3.勤换尿布有肋减少泌尿道感染;

4.小男生包皮应确实清洁,如有包皮过长或过紧的问题,应遵照医师的指示护理;

5.清洁孩子的小屁屁时,须避免沾染至尿道附近。

婴幼儿泌尿道感染不一定以频尿、尿急、小便痛来表现,而可能是发烧并畏寒、食欲不佳、呕吐、哭闹不安、延长或晚发性黄疸等,刚开始常以为是一般感冒来治疗;但有些婴幼儿也会以血尿或脓尿表现,所以若在尿布上出现血或黄绿色的脓尿,家长应紧急送医检查。已具表达能力的大孩子,多是下泌尿道(膀胱或尿道)感染,较少会发烧,常以解尿疼痛、频尿或腰痛表现。

而针对口语能力欠佳的小小孩,家长则可由下列几点观察:没有明显感冒症状(如咳嗽、流鼻水等),或肠胃炎症状(如呕吐以及拉肚子等)的不明原因的发烧,且多日高烧不退,这时应验尿检查,以排除泌尿道感染的可能。

儿童神经性尿频是心理病

儿童神经性尿频并不少见,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和幼童。确诊前必须做详细的泌尿系统检查,排除泌尿道感染。另外,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心理治疗。

儿童神经性尿频主要症状是:孩子在白天频频感到有尿意,不时上厕所解尿,1日可10余次,尿量可多可少,排尿时无尿痛、尿急症状,也不会溺尿于衣裤上,晚上睡眠无尿频、遗尿症状,清晨起床解尿量多。当孩子在精神紧张或有其他心理压力时,易引起尿频加剧,而当转移注意力或做有兴趣游戏时,尿频现象可减少甚至消失。

某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孩子,受到惊吓或受到别人影响时,大脑皮质直接对膀胱括约肌进行有意识的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减低,出现副交感神经功能兴奋,当膀胱内积存少量尿液,便会刺激膀胱平滑肌引起排尿,产生日间尿频现象。

此类患者在确诊前,必须进行详细的泌尿系统检查,排除泌尿道感染、肾炎、糖尿病、尿崩症等器质性疾病。该症没有特效疗法,可试用消炎痛或阿托品等药物,减轻症状,但最重要的是采取心理治疗。

当发现孩子在白天频繁解尿时,首先要问清孩子有没有尿痛等情况,且观看尿颜色,带上尿液标本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一般情况是尿液检查无异常,这时家长就应成为治疗孩子神经性尿频的主要人员了,除了按医生嘱咐按时服药外,对孩子心理治疗很重要。

在孩子白天频繁上厕所小便时,不要给予理睬,可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往往可明显减少小便次数。当孩子有很长时间控制未排尿时,可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不要把孩子经常关在家里,不要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隔离开而长期单独活动,不要打骂和体罚孩子,以免造成孩子精神紧张。

女性尿液有白色沉淀物是怎么回事

现在尿液中有白色沉淀物是最常见的尿液异常的表现,人天天排尿,尿色会通知咱们人体有没有发生病变,肉眼可以直接看到,还因为女性尿道短直的这个特殊构造,似乎更容易比男性朋友发生泌尿系统问题,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是感觉不到症状的,那白色沉淀物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女性尿液中正常的情况是没有沉淀物的,更没有颗粒状的沉淀物。一般出先白色颗粒状的沉淀物,常常是由于尿液碱性过高,可能是尿路感染或者是蛋白尿过多引起的。

正常的尿液是无色或淡黄色透明的。如果出现尿白———淘米水样、石灰水样或牛奶样白色混浊的尿液,应该追究其发生的原因。临床上常见的尿白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结晶尿:尿色白,好像石灰水样,常在尿末出现。尿白者尿道略有不适,偶然有肾绞痛发生。

正常的尿液中含有许多有机或无机物质,一般呈溶解状态,所以尿液是澄清透明的。如果这些物质含量较多,呈饱和状态,就会沉淀下来,形成结晶尿。

结晶尿不是疾病,平时只要注意多喝水,保持足够的尿量,就不会出现。

二、脓尿:尿色白,好像淘米水一样。

常悬浮有絮状物,静置后有较多白色沉淀物。此类尿白者常常伴有尿急、尿频、尿痛、排尿不畅、腰痛、发烧等症状。可能出现脓尿的疾病有肾结核、肾积脓或因梗阻、异物引起的尿路感染。此时,患者应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定感染部位和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三、乳糜尿:尿色白,好像牛奶一样,有时混有白色凝块或血液。劳累或吃高脂肪食物时尿白明显,休息或吃低脂肪性食物时,尿白变浅或尿液澄清。

此症状意味着体内淋巴管有病变,通过淋巴管造影检查,可以确定病变部位。

一般采用中药或手术方法治疗。

小便频繁的生活调理

(1)按摩前,应检查小儿尿道口是否红肿,小便常规有无改变,以排除泌尿系感染所致的尿频。

(2)患儿应适当卧床休息,防止过度劳累和兴奋,并要注意预防感冒和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毛巾每天给病儿擦一次澡。

(3)小儿在小便时,不要突然惊吓或开玩笑,以免引起大脑皮质功能紊乱,而出现尿频甚至尿失禁。

(4)对肾气虚弱所致的尿频症,可配合具有补肾益气的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等,以提高疗效。

从尿液的颜色看是否患有尿道感染

治疗尿路感染、降低复发率的重要环节,在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并未因新型高效抗菌素的不断问世而降低的情况下,多饮水,勤排尿,注意休息,增加营养更为必要。

注意休息。急性感染期,病人尿路刺激症状明显,或伴发热,应卧床休息,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可下床活动。一般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休息3~5天,肾盂肾炎休息7~10天,症状消失的可恢复工作。慢性患者亦应根据病情适当地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后,机体免疫力低下而造成再感染。

饮食与饮水。根据病人身体情况,给予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高热、消化道症状明显者应静脉补液以保证足够热量。增加饮水量,保证体液平衡并排出足够尿量,每日尿量应该在1500ml以上,必要时静脉输液以补充水液。入液多排尿多,使尿路得到冲洗,促进细菌及炎性分泌物加速排出,而且可以降低肾髓质及乳头部的高渗状态,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对症治疗。诊断明确,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后,对高热、头痛、腰痛、便秘等症给予对症处理,如给予清热镇痛,通便缓泻药。小腹有痉挛性疼痛时可给予阿托品、普鲁本辛等抗胆碱药物解痉止痛;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枸橼酸钠等,也能减轻尿路刺激症状。对贫血、体弱的慢性患者可考虑小量多次输血,以纠正贫血,改善机体状态。

尿路感染可引起尿液的异常改变,常见的有细菌尿、脓尿、血尿和气尿等。

细菌尿细菌尿即尿中存在细菌。多数妇女阴道前庭部及尿道口内1~2厘米处有来自直肠的潜在致病菌,排尿时,可将细菌混于尿中;性交或导尿时,易将尿道内细菌带入膀胱,引起感染。非特异性感染的致病菌70%~80%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副大肠杆菌、产气杆菌与绿脓杆菌。其余 20%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脓尿脓尿即尿中有脓细胞。常见原因有特异性感染与非特异性感染两类。非特异性感染包括肾盂肾炎、肾积脓、周围脓肿破溃与肾脏相通、膀胱炎、尿道炎及附件器官炎症(如盆腔脓肿、前列腺炎或脓肿)。常见细菌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其它感染,如支原体、真菌、滴虫、疱疹病毒也可见到。特异性感染主要为结核病与淋病。此外,泌尿系肿瘤、结石、损伤、前列腺增生、神经原性膀胱、尿道狭窄及泌尿系先天性异常等继发感染或造成梗阻均可引起脓尿。

泌尿道感染是怎么回事 何谓泌尿道感染

任何关于尿道的感染都可以称为泌尿道感染,因此了解泌尿道感染之前,必须先认识身体的尿路系统。

所谓的尿路系统,是指身体会将不需要的废弃物质经过血流传送到肾脏,肾脏的功能就如同饮水机的滤网,可过滤出人体不需要的代谢物和水分。

接着将废弃物质从肾脏出口(称为肾盂)经过输尿管到膀胱,而膀胱就像是个储存室,当储存一定水量时就会产生尿意,最后经由尿道解尿。

而上述系统的感染,包括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都可以称为泌尿道感染。

有关泌尿道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其中最关心的莫过于可能对孕妇及胎儿造成哪些影响?

正常来说,除了肾盂肾炎和尿路败血症以外,大部分泌尿道感染所引发的疾病,并不会危害孕妇及胎儿健康,只要接受治疗都能获得良好的改善。

1、肾盂肾炎,是指肾脏和肾盂因为细菌感染产生发炎,症状有腰酸、血尿、发烧等,严重时会引起败血症甚至是休克,进而导致胎儿早产,建议妈咪若有不适应该尽速就医。

2、尿路败血症:是指严重的泌尿道感染所引发的败血症,造成尿路感染的原因,最主要是病菌经尿道口逆行而上侵入肾脏(肾盂肾炎)、膀胱和尿道所引起的发炎反应。

如果病患本身有结石、神经性膀胱、先天性泌尿道异常或糖尿病等病变,则更容易有尿路感染发生。此外,在怀孕期间更应注意尿路败血症引发的并发症,可能危害孕妇及胎儿健康。

不少人认为孕妇比较容易有泌尿道感染问题,女性并不会因为怀孕而增加泌尿道感染机率,但怀孕时会有频尿或类似尿道炎的情况发生,尤其进入怀孕中后期,子宫明显压迫膀胱,导致膀胱容量变小而产生频尿现象,因此才会被误认为是尿道炎作祟。

然而,产后确实较容易有尿道炎发生,产后妈妈因为哺喂母乳的缘故,生理机制出现假性停经,并且抑制雌激素分泌。

当身体缺少荷尔蒙作用,肌肤变得干燥、缺乏弹性,所以像是阴道壁、尿道壁都会变薄和干涩,一旦皮肤的保护能力下降,便容易有泌尿道感染问题。

除了个人习惯以及生理因素之外,如肾结石、肾肿瘤、膀胱结石、尿管结石等,也都会引起尿道发炎现象,假如有反覆感染尿道炎的情况出现,应该寻求专业医师进行治疗。

相关推荐

泌尿系感染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 无症状性菌尿:亦称隐匿性菌尿,指病人有真性细菌尿,而无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症状。无症状性菌尿常见于女性,临床上常无泌尿系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尿常规检查改变不明显,仅有细菌尿。此病由症状性泌尿系感染演变而来。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其细菌来自肾脏或膀胱,故对有持续性细菌尿的病例需进一步定位,并检查是否有泌尿系解剖上的异常,给以恰当的治疗。 2 尿道综合症:又称无菌性尿频―排尿不适综合症。病人间歇或持续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症状,常以尿频为主要表现。多为女性,但多次尿培养均无细菌。其病因尚不明确,但是有人认为

尿液呈现白色怎么回事

原因: 1)脓尿:尿液乳白色,好比淘米水。这种现象常悬浮有絮状物,静置后有较多白色沉淀物。患者还同时伴有尿急、尿频、尿痛、排尿不畅等多种症状。能出现脓尿的疾病有肾结核、肾积脓或因梗阻、异物引起的尿路感染。此时,患者应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定感染部位和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2)乳糜尿:颜色更加浓郁,好像牛奶一样,有时混有白色凝块或血液。劳累或吃高脂肪食物时尿白明显,休息或吃低脂肪性食物时,尿白变浅或尿液澄清。 3)结晶尿:尿色白,好像石灰水样,常在尿末出现。尿白者尿道略有不适,偶然有肾绞痛发生。正常

小便时尿道有灼热感

1、小便时尿道有灼热感是怎么回事 小便时尿道有灼热感的症状,能是泌尿道发炎的征兆!夏天是泌尿科的旺季,门诊求诊人数就会激增2~3成,多半都是泌尿道感染上身。医师指出,泌尿道感染虽是一个常见的细菌感染症,但是不容轻忽,临床表现从轻微频尿、尿急,至严重发烧及畏寒皆发生,严重的病人,也能造成肾脏化脓,甚至造成致命的败血性休克,不不慎。 小便时尿道有灼热感 所谓泌尿道感染就是细菌侵犯到肾脏、膀胱或其它尿路而造成发炎现象,包括: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及副睾炎。在正常的泌尿道中,细菌是无菌的,但是在肛门一

婴儿泌尿道感染的症状 婴幼儿泌尿道感染的原因

婴幼儿时期,宝宝几乎24小时都包覆尿布,因此,尿液与粪便直接接触会阴部的时间相对较长,若清洁不当或尿布更换次数少,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下,细菌滋生速度快,也较容易从尿道口进入而产生逆行性感染。一般而言,女性尿道较短,相较于男性易有泌尿道感染问题,但由于0~1岁大的男宝宝,较容易有先天性泌尿构造、功能异常的状况,加上男宝宝的阴茎与包皮几乎是紧紧黏着,若是无正确清洁则容易藏污纳垢,临床上男宝宝罹患泌尿道感染的机率比女宝宝高出4~5倍。因此,除了卫生清洁的问题之外,若是容易有反复性的泌尿道感染,找出潜在性的泌尿系

孕妇吃蔓越莓有什么作用吗

在怀孕过程因为体内荷尔蒙的变化导致黄体激素的改变,使得膀胱尿液滞留的情况比一般人严重,因此,泌尿道感染的机率也相对较高。在这样的状态下,不妨选喝蔓越莓汁,因为蔓越莓含有许多营养物质,不仅以补充孕妈咪在怀孕期间需要的养分,其中,丰富的初花青素能帮助泌尿道内的细菌排出体外,降低泌尿道感染的机会。

夏季儿童发烧不要轻易退热

对于夏季热的治疗,基本上不需借助药物,退烧药仅是以备不时之需。若孩子高烧病确定是夏季热,最简易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吹冷气”。把室内温度调至合宜,即有效解除小儿夏季发热症状。 要诊断为夏季热之前,一定要请医师检查,排除其它各种能引起宝宝发烧的病理性原因,如泌尿道感染、中耳炎、恶性肿瘤、自体免疫疾病等。若单从体温的表现形式就诊断宝宝是夏季热,并不恰当。 表情、活动力、相伴症状发烧评估三指标 面对还不懂得表达身体不舒服的小Baby,是不是让初为人父母的您手忙脚乱呢?医师建议,新手爸妈除了透过体温量测,了解孩

婴儿泌尿道感染的症状 何谓泌尿道感染

人类的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这四个器官的感染,统称为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多为会阴处的细菌(以大肠杆菌最常见),从尿道进入,再感染至膀胱、输尿管和肾脏,其顺序和尿流方向相反,因此称为「逆行性」或「上行性」感染;除此之外,若泌尿系统先天或后天性构造或功能异常,如膀胱输尿管逆流、双条输尿、输尿管肾盂交界处狭窄、尿道阻塞、神经性膀胱等,也是造成泌尿道感染的原因之一。

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途径有哪些

一、婴儿为啥易“尿感” 这主要是婴儿的生理解剖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婴幼儿的尿路容易发生逆行感染,由于经常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尿道口常受粪便和其它不洁物的污染,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副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粪链球菌及金葡萄菌等多种病菌就堆积在尿道口周围,寻找乘之机;婴儿,特别是女孩尿道短,括约肌功能差,细菌容易沿着尿道上行至膀胱;另外婴幼儿输尿管末段在膀胱肌层走行的较短,膀胱膨胀时不能将其压紧关闭,膀胱憋尿时易经输尿管逆行而上造成肾盂感染;再加上婴幼儿自身免疫力不健全,防御能力差,不仅易引起上行感染,还

孕妇尿液中有这物绝对是大病

初排出时澄清,放置后浑浊。正常人的尿在新鲜时是澄清透明的,颜色淡黄或无色。但当尿液放置一段不长的时间后,尿中的各种盐类(例如尿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等)便会结晶析出来,使尿的下部分呈浑浊的白色。这是一种生理现象而不是病态。另一种情况,初排出的尿液澄清,稍微停留,发现尿底有一些细小的黑褐色沙粒,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鱼子(卵)样小沙粒,这是一种尿酸结晶,往往是患痛风病者大量尿酸在尿中排出,结晶沉淀而成。 正常人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占96%~97%,固体成分占3%~4%。正常成人每天排出固体物质约60克,固体物质中无

蔓越莓适合什么人吃 孕妇:抗发炎、降低泌尿道感染的最佳选择

对于身怀六甲的孕妇来说,在怀孕过程因为体内荷尔蒙的变化导致黄体激素的改变,使得膀胱尿液滞留的情况比一般人严重,因此,泌尿道感染的机率也相对较高。在这样的状态下,不妨选喝蔓越莓汁,因为蔓越莓含有许多营养物质,不仅以补充孕妈咪在怀孕期间需要的养分,其中,丰富的初花青素能帮助泌尿道内的细菌排出体外,降低泌尿道感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