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的位置和功效 公孙穴穴位层次解剖
公孙的位置和功效 公孙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隐神经的足内侧缘支分布。隐神经伴大隐静脉沿小腿内侧面下降达足的嘞侧缘。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4腰神经。
2,皮下组织:纤维结缔组织多,脂肪组织少,故较为致密。内有上述皮神经及大隐静脉的属支。
3.拇展肌:位于足底内侧缘皮下,由足底内侧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5腰神经和第1骶神经。
4.拇短屈肌:位于展肌的外侧,紧贴第1跖骨,由足底内侧神经支配。
5.拇长屈肌腱:该肌腱在此处位于短屈肌两头之间,由胫神经支配,针刺此腱有一定的韧性阻力。
若采用向前外侧透刺涌泉,尚可刺到收肌及趾底总神经,动脉,静脉等。
深层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足内侧神经的分支。
脚上痛风按什么穴位有用
1、脚上痛风按什么穴位有用
隐白穴:在我们大脚趾的内侧有一个穴位叫隐白穴。痛风病人可能很熟悉,它就在痛风石的位置,大脚趾肿胀了,鞋穿不进去、磨了的地方、疼痛的地方就是隐白穴。它在大脚趾的趾根底部的横缘和竖缘交叉点的位置,和我们趾甲缘的位置很近。
太白穴:再往下一点是太白穴,它也是痛风石经常会伤害到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最容易形成尿酸盐结晶。在我们第一跖骨小头的后面,大脚趾和脚连线的地方,脚背和脚心连线的地方,也就是赤白肉际的中间,就是太白穴。
公孙穴:对治疗痛风也非常有好处。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从这里通向胃经,奇经八脉的冲脉也与之相通,所以视为公孙。它在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的地方。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办法,用大拇指顺着脚弓弯曲的形状,向后斜上方的地方来推,刚好推到的这个位置就是公孙穴。实际上,公孙穴除了治疗痛风,对于胃溃疡病人的胃酸分泌减少也有特别大的好处。
公孙的位置图和作用 公孙穴穴名解析
公孙,即公之辈与孙之辈。指此处穴位内的气血物质与脾土之间的关系。在五行中,脾经物质属土,其父为火,其公为木,其子为金,其孙为水。此穴物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太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二是地部孔隙传来的冲脉高温经水。脾经与冲脉的气血在此穴相会后化成了天部的水湿风气。
公孙的位置和功效 公孙常用配伍疗法
1.配内关,行间,中脘,足三里,阳陵泉,针刺平补平泻法,调理脾胃,理气止痛,治疗脾胃气滞之胃脘疼痛,脘腹胀满。
2.配期门,阳陵泉,太冲,梁丘,神门,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呕吐,嗳气。
3.配下脘,梁门,足三里,天枢,内庭,针刺泻法,健脾化湿,和中消积,治疗食滞腹痛之饮食不下,腹胀,胃痛,吐酸。
4.配中脘,足三里,梁丘,胃俞,合谷,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温中散寒,治疗寒积胃疼,腹痛。
5.配大都,脾俞,章门,太白,足三里,针刺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并加灸,温阳健脾化湿,治疗脾胃虚寒之脘闷纳呆,腹胀便溏甚或完谷不化,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等。
6.配商丘,脾俞,章门,中脘,针刺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健脾和胃,理气化湿,治疗湿邪中阻之脘腹胀痛,嗳气食少,二便不利。
7.配内关,针刺平补平泻法,或用泻法,为八脉交汇八穴配穴法,宽胸理气,和胃降逆,治疗心,胸,胃部疾患,如心脉痹阻之胸闷,心痛等。
8.配膈俞,内关,公孙针刺补法,余穴针刺泻法,泻肝清胃宁血,治疗肝胃郁热之呕血,便血。
9.配天枢,合谷,阴陵泉,上巨虚,下巨虚,大肠俞,针刺泻法,清热利湿,治疗湿热泄泻,痢疾,霍乱吐泻。
10.配长强,次髎,承山,上巨虚,针刺泻法,清热利湿,止血,治疗大肠湿热便血。
11.配丰隆,中魁,膻中,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化痰,治疗痰湿壅盛之呕吐痰涎,眩晕。
12.配灵道,郄门,水沟,劳宫,丰隆,大陵,厉兑,针刺泻法,清热化痰,治疗痰火扰心之失眠,心烦,发狂妄言。
公孙的准确位置图图解 公孙穴的功效配伍
公孙穴既是足太阴脾经之络穴,能健脾开胃,主治食欲不振,消化不了,胃痛腹痛,呕吐泄泻等胃肠疾病,配中脘,内关治胃酸过多,胃痛;又是八脉交会之一,通于冲脉,能治疗女性痛经,月经过多,面色萎黄之症。
脚上痛风按什么穴位有用
隐白穴:在我们大脚趾的内侧有一个穴位叫隐白穴。痛风病人可能很熟悉,它就在痛风石的位置,大脚趾肿胀了,鞋穿不进去、磨了的地方、疼痛的地方就是隐白穴。它在大脚趾的趾根底部的横缘和竖缘交叉点的位置,和我们趾甲缘的位置很近。
太白穴:再往下一点是太白穴,它也是痛风石经常会伤害到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最容易形成尿酸盐结晶。在我们第一跖骨小头的后面,大脚趾和脚连线的地方,脚背和脚心连线的地方,也就是赤白肉际的中间,就是太白穴。
公孙穴:对治疗痛风也非常有好处。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从这里通向胃经,奇经八脉的冲脉也与之相通,所以视为公孙。它在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的地方。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办法,用大拇指顺着脚弓弯曲的形状,向后斜上方的地方来推,刚好推到的这个位置就是公孙穴。实际上,公孙穴除了治疗痛风,对于胃溃疡病人的胃酸分泌减少也有特别大的好处。
脾经的按摩最佳时间 按摩保养脾经要穴
隐白位于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1寸。
按摩方法:将三四根牙签用橡皮筋或绳子捆在一起,然后用牙签头点按隐白穴,每侧穴位按60下。
功效:隐白是脾经井穴,能有效调动整条脾经的功能,主治食欲不佳,腹胀,呕吐,腹泻,月经不止,带下,流鼻血等症。
三阴交位于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按揉,每次3分钟,每天1次。
功效:三阴交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要穴,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佳,腹胀肠鸣,腹痛腹泻,便秘,头晕头痛,四肢无力,身体沉重,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遗精,阳痿,阴茎痛等症疗效奇佳。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膝盖上2寸处。
按摩方法:坐在椅子上,膝关节弯曲,手掌伸开,先将大拇指按在穴位上,其他四指向后抓住腿部,然后拇指用力按揉,可以用两手同时按两条腿上的穴位,每天1次,每次5分钟。
功效:血海统管人体一切有关血的问题,不管是贫血还是女性的月经问题(如月经不调,痛经崩漏,闭经等)以及荨麻疹,湿疹,脚气等,此穴都能帮助解决。
公孙为脾经络穴,丰隆为胃经络穴,络穴既可治疗本经病变,还能治疗相表里经的疾病,公孙和丰隆两穴可兼脾和胃。
公孙穴位置:该穴位于人的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按摩方法:按住公孙穴,用力按下去,如果嫌力度不够,可以用一只脚的脚跟去踩或者顶这个位置,适可而止,有酸胀感即可,每天早晚各做1次。
丰隆穴位置:丰隆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两横指(中指)。
按摩方法:将左(右)下肢平放在对侧膝关节上,用右(左)手中指尖放在丰隆穴上,拇指附在对侧,用力掐30秒至1分钟,每天早晚各作做1次。
上班族常按这养生穴位
肠胃不适—按压公孙穴
白领吃饭常常不规律,十有八九有肠胃病。有空多按摩公孙穴,对脾胃有帮助。
穴位位置:公孙穴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足三里位于外膝眼向下量四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一横指。
按摩方法:在办公室取坐姿,两手拇指分别按住该养生穴位,深呼吸渐渐用力揉按20~30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
颈椎酸胀—揉捏风池穴
颈椎病可以称之为办公族最无言的痛,缓解颈椎不适的穴位是风池穴。
穴位位置: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按摩方法:揉穴的同时轻轻旋转头颈部,再做些耸肩动作。每天晚上睡前按摩此养生穴位后可以做局部热敷,能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解除疲劳的作用。另外,在办公室每隔1~2小时可扭动颈部。
眼睛干涩—刺激明眼穴
眼睛干涩时,可以动动手指上的明眼穴。
穴位位置:左右手的大拇指中间的骨节上。
按摩方法: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以拇指的指甲分别对这个养生穴位进行刺激,以稍微感觉到疼痛即可。可以在工作的休息时间,或是等车的空档期自行按摩。
公孙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公孙穴的作用机制
公孙穴是脾经的络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所以这个穴位有兼治脾胃与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
机制:公孙穴属脾经,为脾之络穴,别走足阳明胃经,可直接通达两经经气,故健脾和胃之功较强,为治疗脾胃疾患之要穴;通过健运脾胃,可利水消肿,针刺本穴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另外本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与阴维脉合于胃心胸,故可治疗冲脉疾患;冲脉与女子月经有关,本穴还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的治疗;其疏通经络的作用还可用于治疗足跗部疾患。
脾胃不好怎么按摩 公孙穴健脾和胃
公孙穴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由于这个穴位可以运通十二经脉,四通八达,周行脏腑经络,端坐贵如王孙,所以名为“公孙”。
按摩功效主治:公孙穴具有健脾理气,和胃化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刺激公孙穴能减少胃酸的分泌,因此可以辅助治疗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心痛,心悸,失眠,嗜睡等疾患。
补脾艾灸哪里 艾灸公孙穴补脾安神
公孙位于人体脚内侧,第1跖骨基地前下方的凹陷中,赤白肉际处。
艾灸方法:将艾条点燃后悬灸公孙穴,离皮肤2-3厘米,每次灸5-7分钟,以穴位感觉不烫,胃部有暖和感为宜。经常胃胀的人每周可以灸2-3次
艾灸功效:公孙穴位于脾经上,且联络足阳明胃经,通冲脉,是八脉交会的要穴。具有补脾和胃,调心安神的作用,同时对舒筋,引血,行瘀有重要作用。
公孙的作用与好处
公孙位于人体足部,在地球重力下,冲脉流至公孙穴的物质为下行的水液,流行的通道是冲脉的体内经脉,所以冲脉气血出公孙穴后就会快速气化。公孙也是足太阴络穴,因为此穴物质为天部水湿风气,并横行疏散至脾胃二经,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按摩公孙有健脾和胃,调理冲任之功,能有效调理脾胃,冲脉,主要用于治疗胃痛,腹痛,呕吐,腹泻,痢疾等疾病;对女性生理性疼痛,月经不调,足踝痛,颜面浮肿,食欲不振,胸闷,腹胀都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作用。
公孙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公孙穴保健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尖垂直揉按本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能够温补阳气,健脾益胃,消除腹胀,改善肠胃消化功能。
公孙的准确位置在哪
公孙的位置图
公孙属足太阴脾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快速取穴法
1.在足大趾与足掌所构成的关节(第一趾跖关节)内侧,往后用手推有一弓形骨(足弓),在弓形骨后端下缘可以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
2.正坐位,在足大趾内侧后方,正当第一跖骨基地内侧的前下方,距太白1寸,按压有酸胀感。
公孙的作用与好处
公孙位于人体足部,在地球重力下,冲脉流至公孙穴的物质为下行的水液,流行的通道是冲脉的体内经脉,所以冲脉气血出公孙穴后就会快速气化。公孙也是足太阴络穴,因为此穴物质为天部水湿风气,并横行疏散至脾胃二经,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按摩公孙有健脾和胃,调理冲任之功,能有效调理脾胃,冲脉,主要用于治疗胃痛,腹痛,呕吐,腹泻,痢疾等疾病;对女性生理性疼痛,月经不调,足踝痛,颜面浮肿,食欲不振,胸闷,腹胀都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作用。
公孙的保健按摩方法
1、正坐,将左足翘起放在右腿上。
2、用右手轻握左足背,大拇指弯曲。
3、指尖垂直按揉穴位,有酸,麻,痛的感觉。
4、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揉按1-3分钟。
胸闷按摩哪个地方缓解
灵台穴
位置:取穴方法:伏卧,于第六胸椎棘突下取之。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垂直按揉灵台穴3-5分钟,边按揉边配合深呼吸。
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按两侧心俞穴各约20-30次。
膻中穴
位置: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大鱼际上下反复推擦膻中穴3-5穴。
公孙穴
位置: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揉两侧公孙穴各20-30次,以感觉酸胀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