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为患帕金森氏症之征兆
便秘为患帕金森氏症之征兆
研究人员报导指出,若将肠子蠕动较不频繁的男性与没有这种情形者相较,前者较易在晚年得到帕金森氏症。研究结果显示,对某些人而言,这种便秘的毛病可能是疾病发展初期内的一个部分,或是一容易得到帕金森氏症的警讯。
我们进行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找出能协助我们辨认已患有早期帕金森氏症或怀疑患有此病之民众的因子。
我们之所以认为便秘是这类因子之一的理由,是因为它实在太常发生在帕金森氏症的患者身上了,虽然便秘从未被证实能用来进行临床上的诊断。我们的研究,是迄今第一项对此加以观察者。
在这项针对了将近七千名男性、且为期廿四年的研究中,那些肠子蠕动之次数一天平均不到一次者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机会,是那些肠子一天平均蠕动一次者的三倍。
帕金森氏症是种进行性的神经疾病,它会使病患出现颤抖、肌肉僵硬等现象,并造成行动上的问题。研究的领导人指出,帕金森氏症患者中有高达八成的病患同时患有便秘,但这项研究却是第一项显示便秘可能会先于这种神经疾病之其它症状而出现者。
不过,正常的肠子蠕动在个人间存在着差异。虽然这项研究所定义的便秘,是指那些肠子蠕动次数一天不到一次者,但这样子的型态未必就表示一个人患有便秘。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仍旧找到了肠子蠕动型态与帕金森氏症之间的一项关联,或许有助于让我们了解这种神经失调进展时的早期阶段。
他报告中的重要结论,并不是要大家多注意便秘这个症状,而是打算协助研究人员了解帕金森氏症的进展过程。
资料显示,帕金森氏症的病理学并非只关大脑,而是它也可能牵涉了其它的系统。因此,唯有针对其它的系统来进行研究,方得以让我们多了解帕金森氏症的发展。
有些研究曾显示,影响帕金森氏症之过程里的某些部分,可能也会影响结肠的活动,而这发现或许为这项研究的结果带来了一线曙光。
研究人员并不清楚下一步应怎么做,若有人能结合其它如帕金森氏症家族病史等危险因子的话,那么便秘或许就能协助我们找出已经罹患帕金森氏症的初期患者或怀疑患有该病者,或甚至是那些属于高危险群的民众。
研究小组从6790名在研究一开始时平均为60岁之男性身上收集信息,因而获得了这项结论。廿四年过去后,共有96名男性被诊断出患有帕金森氏症。
与每天平均有一次肠子蠕动的男性相较,那些肠子一天之蠕动次数低于一次者患有帕金森氏症的机会,是前者的2.7倍。若再与那些肠子每天蠕动二次以上者相较,这些人患有帕金森氏症的机率便跃升为四倍了。
另外,研究人员即使考虑了年龄、吸烟、咖啡、泻药之使用、饮食与运动等会影响帕金森氏症之风险或肠胃健康的因子后,这种便秘与帕金森氏症间的关联仍旧存在。
男人胆固醇低易患帕金森病
男人胆固醇低易患帕金森
众所周知,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过高,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但在美国圣迭哥召开的美国神经学协会年会上,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黄学美教授(音译)却提出,胆固醇含量过低的人易得帕金森氏症,且男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黄教授及其同事对124名帕金森氏症患者和112名正常人进行了血脂测试。在综合了年龄、吸烟状况及使用降脂药物等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总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的男性,患帕金森氏症的几率较高。比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介于91和135之间的男性,患帕金森氏症的几率要比正常人高6倍。
据分析,有两种理由能解释胆固醇水平和帕金森氏症之间的关系:首先,胆固醇有助于清除体内可能引发帕金森氏症的毒素;其次,胆固醇作为调节激素分泌的前体,能以多种形式广泛参与神经中枢系统的活动。
黄教授还指出,对青年和中年人来说,其胆固醇含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到了晚年,胆固醇的含量开始减少。但与此同时,帕金森氏症的患病几率却开始增加。因此男性要充分考虑利弊,慎重使用药物,从而确保体内的胆固醇含量达到最佳水平。
防腐剂会引起帕金森综合症吗
经研究发现,碳酸饮料中常见的防腐剂能够破坏dna,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和帕金森等疾病。
专家提醒大家:碳酸饮料中用作防腐剂的苯甲酸纳可以破坏细胞的“能量站”——线粒体。这种化学物质能够严重损伤线粒体中的dna,令它们完全失去活性,线粒体能够将氧气转化成能量,一旦陷入瘫痪,人体细胞就将出现严重故障。帕金森病等许多神经性疾病都与线粒体损伤有关。
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经过研究宣布,用作防腐剂的苯甲酸纳是安全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该进行更严厉的测验。如果饮料中同时含有作为防腐剂的苯甲酸纳与作为抗氧化剂的维生素c,这两种成分相互作用将生成致癌物质——苯。
另外,夜间睡梦中大喊大叫或乱踢乱打的行为可能是帕金森氏症的前兆。
人在做梦时眼睛会快速跳动,在这一睡眠循环中人的肌肉通常处于放松状态,不受身体的运动控制中心支配。但是当该睡眠循环被中断时,肌肉就会与身体运动控制中心重新连接而受其支配,导致睡眠者说话、唱歌、喊叫或四肢乱踢乱打,甚至从床上摔下来。
这些剧烈行为与性格无关。这种睡眠障碍很可能是帕金森氏症发作的早期预警系统。因为经过长期研究发现,80%到90%的帕金森氏症患者有这样的睡眠障碍,往往5到10年后发展成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的特点是大脑神经细胞受损。据猜测,患者大脑中控制睡眠的中枢神经可能也受到了侵蚀。因此,一旦有帕金森综合症的发生应及早的接受治疗,避免病情恶化而至无法治愈。
帕金森综合症是怎么患上的?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病,病因尚不明确,表现有4大特征: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姿势不稳。 帕金森综合征相似但不同于帕金森病。说相似是因为其临床表现可部分甚至全部类似帕金森病,不同之处在于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明确,即任何直接或间接破坏多巴胺的原因。
常见的帕金森综合征有以下几种:一、药物性。临床上最常见,这些药物包括氟哌啶醇、氯丙嗪、胃复安、利血平、甲基多巴等,都可能引起帕金森综合征。二、血管性。脑梗塞或脑出血等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多巴胺系统功能。三、中毒。包括重金属、煤气等中毒;代谢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尿毒症的末期也可引起帕金森综合征。四、外伤和肿瘤。五、遗传变性疾病。 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的预后和治疗都不同。帕金森病对补充多巴胺类药物有效,帕金森综合征对多巴胺类药物治疗效果差。药物、肿瘤以及中毒等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解除致病病因即可治愈,外伤、血管性、严重中毒以及遗传变性疾病引起的则难以治愈 帕金森氏综合症的临床常识 帕金
森氏综合症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的锥体外系的慢性退行性病变,以肢体震颤、肌肉强直、寡动为主要征。 1、震颤:通常从一只手开始,以肢体远端部分显著,肢体静止时发生,随意运动时减轻,情绪激动时加重为特征,俗称“搓丸样动作”。 2、强直:其因是肌张力增高(强直),可累及四肢、躯干、颈部、面部等全身肌群,首先症状为肢体无力、发硬、不灵活,如不及时治疗,会进一步出现躯干前弯、头部前倾、膝关节屈曲、行走呈急速小步、向前冲击,越走越快,不能即时止步或转弯,俗称“慌张步态”或“齿轮样强直”。 3、寡动:患者一切运动都显现缓慢、减少、常呆坐、面部缺乏表情、不眨眼,形成所谓的“面具脸”。 4、除上述特征表现外,还会有便秘、排尿困难、流涎、多汗、抑郁、多疑、易激动、幻觉、失眠等症状。
帕金森综合征的分类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巴金森氏症或柏金逊症.该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
指外伤、中毒、药物、脑血管病、肿瘤、脑炎等原因造成的帕金森综合症
遗传变性型帕金森综合症
帕金森氏病起病缓慢,是逐渐发展的,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下子就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是一种缓慢的、进展性的发展过程.继发性帕金森综合症病人具有运动障碍、震颤、强直三大症状.
帕金森叠加综合症
指一组神经系统的变性疾患,在病理上属于多神经系统的变性疾患,病因不清.其症状类似帕金森病但症状和病变的范围都要比帕金森病广泛.
抑郁症很可能发展成为帕金森病
根据美国神经病学学会的医学杂志《神经学》上的一项发表在2015年5月20日的大型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可能更容易患上帕金森症。
“我们用二十多年的时间观察到了抑郁症和帕金森病之间的联系,因此抑郁症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或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Peter Nordstrm博士说,该项研究内容发表在瑞典于默奥大学期刊上。
研究人员还研究了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关联,没有发现,一个孩子有抑郁症,其他孩子会有帕金森病这样的联系。“这个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证据表明这两种疾病是相关联的,” Nordstrm说。“如果这两种疾病相互独立,但都是由早期相同的遗传或环境因素造成的,那么我们会看到这两种疾病会在同胞兄妹之间发生,但事实上这种情况没有发生。”
2005年底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年龄在50岁及50岁以上的所有瑞典公民。他们找出来在1987年到2012年间被诊断为患有抑郁症的140688人作为实验组。这些人与三个对照组进行配对观察,对照组中参与者的性别和出生年份与实验组相同且没有被诊断为抑郁症,一共有421718位参与者作为对照组。
之后对这项研究进行了长达26年的跟踪调查。在此期间,1485名抑郁症患者并发了帕金森病,约占1.1%,而有1775人未患抑郁症而患了帕金森病,约占0.4%。
研究开始后平均4.5年就有被诊断为帕金森病的病人。随时间的延长患帕金森氏症的可能性逐渐降低。与没有抑郁症的人相比,研究开始后的一年之内抑郁症患者有3.2倍的可能性患上帕金森病。在研究开始后的15到25年间,抑郁症患者约有50%的可能性患上帕金森症。
更严重的抑郁患者也更容易患帕金森病。相比因抑郁症住院只有一次的患者,因抑郁症住院五次以上的患者有40%的可能性患上帕金森症。与门诊治疗抑郁症的人相比,因抑郁症住院的患者有3.5倍的可能性患帕金森病。
当研究人员调整与抑郁症相关的其他条件时,抑郁症和帕金森病之间的关联并没有因此改变,比如创伤性脑损伤、中风、酒精和药物滥用等。
男人的寿命短日常九种表现
嗅觉差
存在风险:易得帕金森氏症 《神经学年鉴》刊登一项研究发现,难以辨别香蕉、柠檬、桂皮或其他气味的老人4年内患帕金森氏症的危险比正常老人高5倍。嗅觉损伤通常比帕金森氏症确诊早2—7年。 预防措施:服用鱼油补剂有助于预防帕金森氏症。
臂短
存在风险:老年痴呆危险大 《神经学》杂志刊登一项研究称,臂展不到1.52米的女性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险是臂展更长女性的1.5倍。 预防措施:绘画或陶艺等业余爱好有助于更好地锻炼手臂的灵活性,降低老年痴呆症危险。
帕金森病是什么病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震颤是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麻痹是指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其得名是因为一个名为帕金森的英国医生首先描述了这些症状,包括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僵直。
帕金森病,一般在50~65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60岁发病率约为1‰,70岁发病率达3‰~5‰。我国目前大概有170多万人患帕金森综合症有这种疾病,全球有超过400万患者。资料显示,帕金森氏病发病人群中男性稍高于女性,迄今为止对本病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但尚无根治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
根据发病原因,可把震颤麻痹症状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原发性震颤麻痹,即找不到明确的原因或者发病原因可能跟遗传有关系,我们将它叫做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病。另一类叫做继发性震颤麻痹,即因某种脑炎、中毒(如一氧化碳、锰、氰化物、利血平中毒、吩噻嗪类和丁酰酞苯类药物以及三环类抗抑郁等药物中毒等)、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脑肿瘤,等引起,我们又把它叫做帕金森氏综合征或帕金森综合征、震颤麻痹综合征。
帕金森更容易接近哪些人
一、睡眠过多的人
一个人睡眠过多,患帕金森病的机会便愈高,每晚睡至少9小时的人,患上此病的机会,比睡6小时以下的人高80%,睡8小时的人高60%,睡7小时的人则高10%。
二、焦虑的人
焦虑的人患帕金森症有明显增长。研究人员分析了在1962年到1965年间参加明尼苏达多重个性测试的4741人的资料,其中128人患上帕金森症。伯维尔和他的同事发现,明尼苏达多重个性测试中焦虑和悲观水平在25%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帕金森症。
三、房间潮湿的人
霉菌容易散发出一种名为“1-octen-3-ol”(也称“蘑菇醇”)的挥发性有机复合物,该物质与大脑中多巴胺相关的两种基因的失常关系密切。在帕金森病患者中,这两种基因的功能处于缺失状态。早期研究发现,这种情况与患者接触某些毒素有关,而新研究发现,霉菌散发的物质也会增加帕金森病危险。
四、常接触杀虫剂的人
从事与杀虫剂有关职业的人,其帕金森氏发病率也会增高。有三种物质,有机氯化物(2,4-二氯苯氧乙酸)、除草剂(百草枯)和杀虫剂(苄氯菊脂)会使帕金森氏病发病率增加三倍。试验室证明,所有这三种物质能影响多巴胺能神经元,而这类神经元受影响与帕金森氏病有关。
常吃辣椒预防帕金森氏病
常吃辣椒预防帕金森氏病?帕金森氏病是一类危害严重的疾病,因此中老年人都希望可以远离帕金森氏病的困扰,但是预防帕金森氏病也要讲究方法,不要轻信偏方,或者是以讹传讹的一些方法,常吃辣椒对促进中老年人血液循环有所帮助,而且常吃辣椒还可以抗衰老,但是一定要注意对度的把握,千万不要过量。
辣椒预防帕金森氏病效果比较轻微,要想做好预防帕金森氏病的工作,还需要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做起:
一、重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脑动脉硬化等的防治,增强体质,延缓衰老,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帕金森均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有帕金森家族史及有关基因携带者,有毒化学物品接触者,均应视为高危人群,须密切监护随访,定期体检,并加强健康教育,重视自我防护,这种方法对预防帕金森氏病效果较好。
二、预防帕金森氏病需避免或减少接触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毒的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锰、汞等。这些都是会导致帕金森的发生的因素。发现老年人有上肢震颤、手抖、动作迟缓等帕金森病先期征兆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三、预防帕金森氏病需加大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的力度,减少有害气体、污水、污物的排放,对有害作业人员应加强劳动防护。改善广大农村及城镇的饮水设施,保护水资源,减少河水、库水、塘水及井水的污染,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四、预防帕金森氏病需要老年人适当的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不但有益身心还能延缓脑神经组织衰老。例如跳舞、下棋、打太极拳等。
常吃辣椒预防帕金森氏病?相信大家现在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非常清楚了,帕金森氏病一旦发作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所以说为了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帕金森氏病预防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对于我们来说,只有做好预防帕金森氏病才能有效的减少疾病的侵害,希望以上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年人手抖什么原因
很多人到了老年以后,上肢有可能出现发抖的现象。因此有人说,人老了,手发抖,这是常事。但是从医学角度看,老年人手发抖可能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该引起重视。
颈椎病由于局部的神经受到压迫,往往出现手指发麻和发抖的症状;老人甲亢病,一般表现为食欲亢进而形体消瘦,两眼微突而炯炯有神,但少数人只表现为两上肢平伸时抖动;手发抖还可能是脑中风的先兆。
最烦人的恐怕要算是帕金森氏病,又称为震颤麻痹症。帕金森氏病是因为脑部黑质——苍白球系统中有一种叫做“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含量不足引起。肢体抖动得很规则,每秒钟约抖4-8次,往往在不活动的时候抖得厉害。除了抖动以外,还会出现四肢僵硬、活动不便等症状。如不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严重时甚至躺在床上不会翻身,坐下不能站起,站了迈不开步子。
还有一类疾病酷似帕金森氏病,是由某些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如脑炎、脑血管并脑肿瘤、颅脑外伤等,统称为帕金森氏综合征。患者除了具有帕金森氏病的特征外,还有各种原发病的症状。如脑炎可有发烧,脑血管病有肢体瘫痪,脑肿瘤有头痛、呕吐,颅脑外伤有外伤史、意识障碍等。对于帕金森氏综合征,只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其症状便会减轻或消失。
老人手抖最常见的要算是老年性震颤。患者不但手、脚会发抖,连头部、面部、口唇、舌头以及下颌都可能不由自主地抖动。活动时抖得明显,疲劳、寒冷或情绪紧张、激动时加重,安静时常减轻甚至消失。此病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疾病,病情稳定。除了抖动以外,并没有什么其它变化,所以有人叫它“良性震颤”。不过应到医院确诊,是否治疗由医生来决定。
为什么吃草莓有助预防帕金森氏症
据新华社洛杉矶2月14日电美国哈佛医学院14日公布最新研究成果称,常吃草莓类浆果有助预防帕金森氏症。
研究人员说,浆果类水果富含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类黄酮化合物,而这种物质对预防包括帕金森氏症在内的某些疾病具有特殊功效,但不同的浆果类水果对男性和女性的作用有差异。研究人员因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项研究涉及4.9万名男子及8万名女子。被调查对象首先要详细填写有关他们日常饮食的问卷,然后研究人员对问卷进行分析,计算出每人平时从不同食物中所摄取的类黄酮化合物总量。在为期22年的跟踪调查中,有805人患帕金森氏症。
研究显示,摄取类黄酮化合物最多的男性,患帕金森氏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要比摄取类黄酮化合物最少的男性低40%。尽管没有足够证据表明类黄酮类化合物的摄取量与女性患帕金森氏症存在直接关联,但研究人员发现,类黄酮化合物中的一个种类花青素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都有降低患帕金森氏症风险的作用,而草莓类浆果富含花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