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投诉建议我要投稿

婴儿佝偻病推拿有用吗 捏脊5遍

婴儿佝偻病推拿有用吗 捏脊5遍

定位:大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家长将食指,中指两指在上,拇指在下,从孩子的尾骨一直向上捏至大椎穴,每交替捻动3次,便轻轻向上提1次。


推拿可以治愈厌食症吗

推拿按摩可以消食导滞,益气健脾,从而提高人们的食欲。但在进行推拿按摩时,一定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还需要专业的操作手法。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了解按摩疗法吧。

按摩能消食导滞、燥湿运脾、益气健脾,从而增进食欲,强壮身体,一般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每天1次,7天为1疗程,3天后可再进行第2个疗程,患急性传染病期间可暂停。

【按摩疗法】

1.乳食积滞

(1)取坐位,用拇指桡侧端清脾经、清大肠各100次,推四横纹100次;再用拇指指腹面退六腑100次;最后用拇指指腹端揉板门2分钟,揉合谷穴1分钟,运水入土50次。

(2)取仰卧位,用掌摩法摩腹3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揉天枢穴2分钟。

(3)取俯卧位,用双手拇指、示(食)指自下而上捏脊5遍,再用禅推法推两侧脾俞、胃俞穴各1分钟。

2.痰湿困脾

(1)取坐位,用拇指桡侧端补脾经、补肾经各100次,推四横纹1O0次;再用示(食)指、中指指腹面清天河水100次,用两拇指指腹端分推大横纹50次;最后用中指指腹端按外劳宫50次,揉一窝风50次。

(2)取仰卧位,用拇、示(食)指捏神阙穴1分钟,以脐周皮肤微红为度;再用拇指指端持续按压足三里、丰隆穴各2分钟。

(3)取俯卧位,用双手拇、示(食)指自下而上捏脊5遍。

小孩食积推拿图解 捏脊5遍

位置:大椎至尾骨端呈一直线。

推拿手法:捏法常用于脊背部,又称捏脊法。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三指同时用力拿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缓缓前移。注意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以接触孩子紧张的情绪,从尾骨端一直捏到颈部大椎,每交替捻动三次便轻轻用力上提1次,捏3-5遍。

推拿要领:操作时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不可拧转,捏得太紧不易向前捻动推进,捏少了则不易捏起皮肤,捻动向前时需做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好处:促进小儿脾胃消化,防治肠胃食积。


儿童泄泻怎么办 脾胃虚弱所致泄泻推拿手法

小儿若是脾胃虚弱导致的泄泻,可选择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各1分钟,摩腹(逆时针),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分钟,捏脊5遍。

推拿好处:补脾经,补大肠,捏脊有助于健脾益气,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龟尾有助于温补脾胃而止泻。


婴儿佝偻病推拿有用吗

婴儿佝偻病推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婴儿佝偻病,俗称“软骨病”,是一种以骨骼生长发育障碍和肌肉为主的慢性营养缺乏疾病,以3岁以下的小儿多见,防治佝偻病以补钙,补贴为主,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肾主骨,推拿相关穴位,可调补脾肾,缓解小儿佝偻病。婴儿佝偻病主要采用以下推拿手法。


婴儿佝偻病推拿有用吗

婴儿佝偻病推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婴儿佝偻病,俗称“软骨病”,是一种以骨骼生长发育障碍和肌肉为主的慢性营养缺乏疾病,以3岁以下的小儿多见,防治佝偻病以补钙,补贴为主,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肾主骨,推拿相关穴位,可调补脾肾,缓解小儿佝偻病。婴儿佝偻病主要采用以下推拿手法。

补脾经100-300次

定位:拇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家长用拇指在孩子的拇指螺纹面旋推,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补肾经100-300次

定位:小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家长将孩子的小指伸直,由螺纹面向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揉小天心1-3分钟

定位:手掌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操作:家长用拇指或中指指腹置于孩子的小天心做环状旋转揉动1-3分钟。

捏脊5遍

定位:大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

揉足三里1-3分钟

定位:小腿外膝眼下四横指(孩子的手 ),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将孩子双腿微屈,家长用拇指指端在孩子足三里处按揉,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小儿不爱吃饭推拿 捏脊5遍

位置:大椎至尾骨端呈一直线。

手法:捏法常用于脊背部,又称捏脊法,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三指同时用力拿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缓缓前移,

操作:从尾骨端一直捏到颈部大椎穴,每交替捻动3次便轻轻用力上提1次,有时可听到“叭,叭”的响声,捏3-5遍,至皮肤红润微充血而止,捏第一遍及最后一遍的时候不要做上提的动作。

要领:操作是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不可拧转,捏得太紧不容易向前捻动推进,捏少了则不易捏起皮肤,捻动向前时需做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颈椎病推拿有用吗

颈椎病推拿有用。

颈椎病属中医学之“痹证”,“眩晕”范畴,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损伤或退变,而致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椎骨,关节及周围韧带,肌肉等场所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从而刺激或压迫脊神经,脊髓,交感神经及椎动脉等,出现颈肩臂疼痛,头晕,心悸,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相应的临床表现。

推拿有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理筋整复等效果,对颈椎病有治疗作用,尤其治疗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利用推拿手法可以治疗佝偻病吗

佝偻病是婴儿时期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临床上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其中6-12个月之内的乳儿发病率较高。推拿治疗佝偻病的原则是脾胃虚弱宜健脾和胃,肾气不足宜补肾益气。其操作方法如下:

1、脾胃虚弱

①患儿取仰卧位,术者位于一侧,补脾经,运八卦,推三关,运水人土,按摩腹部,揉中脘。取俯卧位,按揉脾俞、胃俞,捏脊。

②方解:补脾经、推三关、揉中脘、捏脊温中健脾,益气补血;运八卦、揉外劳温阳助

运,理气和血;按揉脾俞、胃俞、运水入土健脾助运。

2、随症加减

易受惊惕加揉小天心,揉五指节镇惊安神;形体瘦弱加按揉足三里以调中理气;大便稀加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气;鸡胸,脊柱畸形可在局部加按法、拿法,以疏理筋脉。

3、肾气不足

①患儿取仰卧位,术者位于一侧,补肺经,补肾经,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揉百会。取俯卧位,揉肾俞、脾俞,捏脊。

②方解:补肺经、推三关益气补肺;补脾经、摩腹、按揉脾俞补脾和胃;补脾经、揉肾俞、捏脊补肾培元;揉百会升提阳气以助诸穴。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推拿法对治疗佝偻病的操作方法。其实对于这种推拿法还是建议到正规的医院推拿中心进行,因为家中可能掌握的穴位不是很准确。

小儿推拿是治疗腹泻首选的治疗方法

秋季是婴幼儿腹泻的高发季节,这个时期以病毒性消化道感染造成的肠炎多见,其中以轮状病毒所致的最为典型,最喜欢侵犯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中医认为腹泻主要是由感受外泄、内伤乳食、脾胃虚弱和脾肾阳虚而引起的,对于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月),小儿推拿是治疗腹泻首选的治疗方法。

“四部推拿法通过缓柔手法刺激可以达到健脾温阳,增强肠道分清别浊功能,促进大肠对水分的吸收而止泻,适合家庭自学操作。”许教授说,轻度腹泻,每天推拿1—2次,5天为一个疗程;重度腹泻,应以药物治疗为主,配合推拿治疗,每天2次。“对宝宝做推拿一定要动作轻柔,被推拿时宝宝应该是很舒服、很开心的。”

具体操作手法

第一部:手部操作

补脾:小儿正坐或仰卧,用食、中指夹住小儿拇指,在拇指末节的螺纹面处进行环行推摩约300次。推动时,着力面呈螺旋形,动作要均匀,不要左右不稳;

补大肠:从小儿食指尖沿其食指桡侧向食指根直线推动约200次;

第二部:腹部操作

揉脐及天枢:小儿仰卧位,腿微曲,用食、中、无名三指分别放在三个穴位上,做环旋揉动200次。顺时针、逆时针方向都可以,手法应由轻到重,力度要适中,不要在表面摩擦;

摩腹:用手掌或四指在小儿整个腹部做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摩动5分钟。动作应和缓轻柔,协调放松,在体表着力;

第三部:下肢部操作

一手扶住小儿小腿下部,一手用拇指端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第四部:背部操作

揉龟尾:小儿俯卧,用一手中指指端着力,尾椎骨端斜向上方向揉200次。指甲应剪去,动作柔和,避开肛门;

推上七节骨: 用拇指桡侧从小儿尾椎骨端沿脊柱向上直线推至第4腰椎下200次。推动时,着力面呈直线单方向,动作要快;

捏脊:捏拿小儿脊背部皮肤,从龟尾向上沿脊柱中线直捏到颈部,边捏边向上移动,每捏拿三次再向上提捏一次,重复操作10遍。动作要连贯,用力要均匀,不可拧转。

相关推荐

推拿加中药治疗格林巴利综合症

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恢复期),证属脾肾两虚、筋骨失养,取主穴:推补脾土5分钟,推补肾水10分钟,推上三关5分钟,揉小天心5分钟,揉二人上马5分钟,掐列缺、曲池穴5次,掐风市穴3次。配穴: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揉合谷1分钟,捏脊5遍。上述穴位,每日推拿1次,15次为1疗程。第1个疗程结束时,患儿已能站立,手指能分开,饮食增进,精神转佳但尚不能迈步行走,故继续施以推拿。第2个疗程结束则可迈

小儿推拿法能增强免疫力

推拿对于提高免疫力、保健防病是非常有效的,日常我们该如何给儿童进行推拿,增强儿童免疫力呢?1.健脾胃法作用:主要是增强食欲,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并能更好的抵抗消化道的一些相关病原体。具体操作:让孩子取仰卧位,家长得掌心或四指并拢于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整个腹部500次。再让孩子俯卧,暴露脊背,用食、中两指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轻轻按揉2-3遍,再捏脊(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

手足口病推拿管用吗 手足口病厌食推拿图解

手足口病的患儿会因病情或是口里疱疹疼痛而产生厌食症状,此时可以通过以下推拿方法调理脾胃,帮助健脾消食,和胃开胃。1、运八卦10分钟,清胃10分钟,推天河水10分钟,推大四横纹10分钟。如图所示。2、对症加减,如患者本身属于脾胃虚弱者,可去清胃,改用清补脾10分钟,加捏脊5—7遍。如图所示。备注:捏脊背手法——用拇指与食指、中指自下而上相对提捏脊背正中肌肉,从大椎至长强。一般捏5—7遍即可。

烦燥是佝偻病的表现吗

烦燥是佝偻病的表现吗?小儿佝偻病的症状,所以要及时知道小儿佝偻病的症状,才能更及时的发现病情。骨科医院给我们一个比较细致的阐述,药物治疗很重要,医患携手,共同对付疾病,尽早让机体恢复健康。给自己一个健康生活。小儿佝偻病的症状有:1、烦燥不安:易兴奋、爱哭闹、好发脾气,失去正常小儿的活泼性。这种小儿佝偻病的症状是比较常见的。2、方颅:额骨、顶骨向双侧对称性隆起,头颅似方形或鞍形;这也是小儿佝偻病的症

佝偻病对患者的危害

佝偻病俗称软骨病,是婴幼儿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尤其是一岁以内的婴儿更为多见,不仅仅是婴儿、成人也可患病称之为骨质软化病。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是目前检查和诊断佝偻病的常用指标,具有灵敏特异简便快速的优点,目前已经代替了传统的“佝偻病三项”(血钙,血磷和血碱性磷酸酶),成为早期诊断佝偻病主要辅助检查。佝偻病虽是可治之症,但是不及时治疗,病情会加重,甚至发展成身体畸形,会影响孩子各方面的正常发育。常见的危害如

小孩睡觉出汗是什么原因 佝偻病引起出汗多

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儿安静状态下出现的,如佝偻病的出汗,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小儿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头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是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只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会自止。

好胃口捏出来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为“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小孩偏食、厌食、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易感冒等问题较普遍,一直以来都是令家长头痛的事;另外,小儿先天、后天不足引起的一些慢性疾病也给家庭带来许多麻烦。捏脊可以帮助孩子祛病强身,是一种简单易学、效果明显,适于家庭操作的推拿法。你准备好了吗?捏脊其实很简单,对场地和操作者

枕秃不一定是佝偻病

宝宝枕秃一定得了佝偻病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在肠道内吸收不良,使钙、磷无法沉着在骨头上导致骨骼变形。除了枕秃以外,佝偻病还表现在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睡眠易醒,夜啼,多汗,颅骨软化,囟门闭合过晚,出牙迟,牙齿形状细小无光泽。严重者除上述症状外,出现鸡胸、下肢畸形呈O型或X型腿、脊柱弯曲等都是佝偻病的表现。

小儿推拿治腹泻常见手法

1、推法:用拇指面(正侧两面均可)或食、中指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直推法;用双手拇指面从同一穴位起,向两端分开推,称分推法。2、揉法:用指端(食、中、拇指均可)或掌根在选定的穴位上贴住皮肤,带动皮肉筋脉作旋转回环活动,称揉法。治疗部位小者用指端揉,大者用掌根揉。3、捏脊法: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病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起皮肉。自

厌食症的推拿疗法

1.乳食积滞(1)取坐位,用拇指桡侧端清脾经、清大肠各100次,推四横纹100次;再用拇指指腹面退六腑100次;最后用拇指指腹端揉板门2分钟,揉合谷穴1分钟,运水入土50次。(2)取仰卧位,用掌摩法摩腹3分钟;再用拇指指腹端揉天枢穴2分钟。(3)取俯卧位,用双手拇指、示(食)指自下而上捏脊5遍,再用禅推法推两侧脾俞、胃俞穴各1分钟。2.痰湿困脾(1)取坐位,用拇指桡侧端补脾经、补肾经各100次,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