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得了乳腺癌怎么办? 调准心态
科普:得了乳腺癌怎么办? 调准心态
最重要的是自己应该调整好心态,坚强面对,做好与癌症斗争的决心,积极配合医生,一起攻克乳癌难关。
乳腺癌患者必知的三个常识
生存率
医学科学技术是在进步的,对乳腺癌的治疗技术也是不断改进和完善的,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有一套完整的系统,包括了全身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和局部治疗(手术、放疗),早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达98%,10年生存率达95%,乳腺癌根治生存率也是很高的。只要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是可以长期存活或者治愈的。
进一步确诊
第一尽可能确诊。乳腺癌检查项目包括验血、超声、钼靶、磁共振等,最精准的确诊是指细胞或者组织学的病理诊断,通常由肿块穿刺或者肿块切除活检得到。第二需要及时住院治疗,由医生判断病情早晚及能否手术,因为有些病情适合直接手术,而有些术前需要先辅助治疗,尽早确定治疗方案。
调准心态
最重要的是自己应该调整好心态,坚强面对,做好与癌症斗争的决心,积极配合医生,一起攻克乳癌难关。
科普:得了乳腺癌怎么办? 进一步确诊
第一尽可能确诊。乳腺癌检查项目包括验血、超声、钼靶、磁共振等,最精准的确诊是指细胞或者组织学的病理诊断,通常由肿块穿刺或者肿块切除活检得到。第二需要及时住院治疗,由医生判断病情早晚及能否手术,因为有些病情适合直接手术,而有些术前需要先辅助治疗,尽早确定治疗方案。
内分泌不调易引发乳腺疾病
现代女性由于本身有经、带、胎、产等特殊生理过程,日常生活中又肩负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往往容易受到风、寒、暑、湿、热等外邪的侵害。月经失调、妇科疾病、黄褐斑、失眠等,其一生中会遇到身体上的很多烦恼都与内分泌有关!
魔杖击: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症的实质是由于女性内分泌失调——也就是雌激素绝对或相对增高,孕激素绝对或相对降低所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但它既不是肿瘤,也不是炎症。
专家提醒:人体内激素平衡最重要。女性在30~50岁时,是体内分泌雌激素的高峰期,许多妇科疾病,如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等,有相当部分是内分泌失调、雌激素水平过高、代谢废物淤积体内所导致。人的身体各个系统讲究协调作战,一枝独秀时往往会出问题。
乳房的呵护很重要,特别是现在的白领女性,生活、工作压力大,心情的不畅是乳腺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做好半年一次的定期检查,是将乳腺恶性疾病拒之门外的好办法。目前,最好的乳腺检查技术是钼靶X线,这种无创性的乳腺检查手段,能够较全面准确地反应出整个乳房的结构,分辨率高,不受年龄、体形的限制。钼靶X线可以观察各种生理因素(如月经周期、妊娠、哺乳、经产情况及内分泌改变等)对乳腺结构的影响,并可靠地鉴别出乳腺的良性病变和恶性肿瘤。这样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癌,甚至能够检查出临床上未能触到的隐匿性乳癌。
如果有幸升级为准妈妈,科学、规律的乳房按摩保健能使乳房内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状态,既能保证宝宝充足营养的奶水,还能保持产后乳房的挺拔俏丽。按摩可以从怀孕满5个月起至授乳期间,天天都做。由于按摩的手法正确与否非常重要,准爸爸可以到专业妇婴医院接受培训后再协助准妈妈来做,有条件的准妈妈可以直接到妇婴医院由专业的保健人员完成。
晚期乳腺癌还能活多久
晚期乳腺癌还能活多久?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非常关心。和其它癌症一样,进入晚期一般是没有治愈的希望了,所有的治疗只能最大限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中华康网的专家说,晚期乳腺癌的存活期与患者的身体机能是密切相关的,身体机能好的患者对于癌肿的抵抗作用强,存活的时间也相对长一些。
虽然晚期乳腺癌治愈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患者也不能放弃治疗等死。病人应该树立信心,明确自己的病情,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法。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良,中医中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乳腺癌晚期的治疗中来,使得乳腺癌晚期病人的生存期明显高于以前。
另外,乳腺癌患者还要进食调整饮食,多吃具有抗癌作用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乳腺癌晚期化疗时易出现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现象,可食用甘蔗汁、鲜果汁、佛手等;应减少脂肪类食物,少食肥肉,少吃辛辣食物。
温馨提示,只有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乳腺癌,才能取得更多的生存时间。因此,患者不要过多纠结于晚期乳腺癌还能活多久这个问题,而应该坚持进行乳腺癌的治疗,尽最大可能延长生存期。
预防炎性乳腺癌的方法
炎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乳腺癌,和其他类型乳腺癌一样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炎性乳腺癌的预防同一般乳腺癌。值得一提的是炎性乳腺癌的患者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可能有关。
由于乳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所以还没有确切的预防乳腺癌的方法。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乳腺癌的预防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好生活节奏,保持心情舒畅。
2.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避免和减少精神、心理紧张因素,保持心态平和。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积极治疗乳腺疾病。
5.不乱用外源性雌激素。
6.不长期过量饮酒。
建议女性朋友:了解一些乳腺疾病的科普知识,如乳腺出现类似炎症改变,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掌握乳腺自我检查方法,养成定期乳腺自查习惯。积极参加乳腺癌筛查。
乳腺癌是怎么得来的
与多数的癌症一样,乳腺癌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乳腺癌在20岁以前比较少见(但不是绝对20岁前不得乳腺癌,只是20岁之前得乳腺癌的可能性较小,但仍要注意),25-30岁以后乳腺癌得病的可能性逐渐升高,到40-50岁以后得乳腺癌的可能性明显升高,绝经后则继续进一步升高,大约80%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超过50岁。但乳腺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趋向年轻化,要提高警惕。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癌症与身高有什么关系,但研究确实提示身高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度相关,北欧的一项研究结论认为身高每增加5CM或8CM,危险度增加1.1或2.0倍。为什么身高与乳腺癌发生会有关系?主要是如果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摄入热量和蛋白质不足,由此会导致发育迟缓和成年后身高减低,而高热量摄入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乳腺癌是一种“富”癌,生活条件越好,发病率越高。
体重与乳腺癌的关系也是一样的道理。肥胖和超重与乳腺癌相关,特别是绝经后50岁左右的女性。不同的是,肥胖是一个可以部分改变的因素,而身高是无法改变的因素,不可能为了减少成年后得乳腺癌的可能性而减少青少年摄入热量蛋白,更何况身高还与遗传有关,所以要正确理性看待,高者不必恐慌,矮者不必窃喜。
如上所述,所谓身高、体重与乳腺癌关系,最终仍归于饮食营养因素。饮食因素是影响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但最终研究结果似乎并不完全一致,不过这丝毫不影响饮食因素是乳腺癌发病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关于热量和碳水化合物,多数研究并不支持其是危险因素,但不可否认,热量摄入过多脂肪沉积和体重相关,因此可能起间接或协同的作用。
关于脂肪,高脂肪摄入与乳腺癌的关系基本可以肯定,但多数认为脂肪的类型比总脂肪量更要重要,也就是说,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危险度较低,比如橄榄油,甚至还有保护作用,而动物脂肪的摄入则增加危险度。因此,保持合理体重、阴制脂肪摄入特别是动物来源的脂肪非常有必要。
关于纤维素,谷物纤维蔬菜水果摄入太少可能增加患乳腺癌概率,原因可能是当肠道中纤维素较少时,内源性的雌激素(目前已经知晓,雌激素是造成乳腺癌的主要内在因素)从胆汁中分泌后易于从肠道中再吸收,从而增加血中的雌激素水平,低纤维素饮食的女性要比高纤维素饮食的女性更易暴露于更高的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之中。
关于蛋白质,植物蛋白(比如大豆蛋白)的摄入似乎能降低乳腺癌危险度,但结论尚不明确。
关于维生素,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抗氧化作用,对乳腺癌发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仍需深入研究。
关于酒精,研究证实饮酒可增加乳腺癌发生的危险,且与饮酒量有一定相关性,国外有报道,每日饮酒3次以上的人患乳腺癌的危险度增加,所以如果不能戒酒,那就限制酒精饮用量。
关于咖啡因,目前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
有人会想,吸烟不是与肺癌有关系么,跟乳腺癌有毛关系?确实,吸烟与乳腺癌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密切,但仍有弱的相关性,且与吸烟量与吸烟时间有关,被动吸烟(被动吸周围环境中的烟,比如丈夫吸烟)也与乳腺癌之间有弱的关系。
体力活动也与乳腺癌有关,研究显示年轻时经常参加较剧烈运动可以起到终身预防乳腺癌作用(可以降低得癌概率,不是一定不得癌),也有报道表明,成年人轻微运动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得乳腺癌的风险。但总体上,青少年时期的动运量与将来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度有更强的相关性。
这可挺新鲜,难道受教育也有错,还别说,有时候真的如此,有时候学历越高,可能麻烦越多,可不,爱想东想西瞎折腾神经衰弱的多数还是那些高学历的人,没知识的人反而活得简单快乐。确有研究显示,高学历人群患乳腺癌的危险度增大,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患乳腺癌危险性增高。
每个职业有每个职业的难处,从事不同的工作,其得乳腺癌的概率还真存在差别,当然这里面的差别可能会受其他因素干扰,比如与职业相关的受教育程度、饮食作息习惯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等等。一般说来,容易接触有害物质的职业(比如木才加工行业、化学工业、纺织行业等、白领脑力劳动者(比如文教卫生从业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等)得乳腺癌的可能性相对增加。
包括既往胸部过多的放射线暴露,比如幼时或年轻时因为其他肿瘤接受过胸部放疗的人,其成年后得乳腺癌的可能性增加;环境中的污染物也可能与乳腺癌相关,但不尚十分明确。
月经初潮年龄早、停经年龄晚、月经周期短、从未生育、未育不育或第一胎足月生育年龄晚(初产年龄晚)、生育次数少、不哺乳或哺乳月数少等,增加女性得乳腺癌的可能性。这些因素主要是因为导致女性更多地暴露于高雌激素中,雌激素在乳腺癌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上是导致内源性雌激素暴露,外源性的雌激素比如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样可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但仅为轻微。
如果女性既往有其他良性乳腺疾病史,则可能会增加得乳腺癌的可能性,比如诊断为非典型乳腺增生;另外,一侧乳腺得过癌,另一侧乳腺得癌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好些研究均证实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有一级亲属(父母姐妹女儿)得乳腺癌的家族史的女性得乳腺癌的风险更高,且血缘亲属得乳腺癌的人数越多、年龄越小,你得乳腺癌的风险也会越高。这其中的原因既可能是共同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有关,更可能是与遗传有关,也就是说,具有遗传易感性。
目前认为,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增加乳腺癌危险,对于经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检测阳性的女性,不是要你恐慌,而是要你比别人更重视,更高频次的普查和找专科医生接受专业的咨询指导。
小结一下,乳腺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很多,有些还存在争议,但目前比较得到认可的乳腺癌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不育或未育、生育次数少、第一胎足月产年龄晚(大于30岁)、月经初潮年龄小、绝经年龄晚、有良性乳腺疾病(乳腺囊性增生病等)、乳腺癌家族史、一侧乳腺癌病史、放射线暴露(包括既往胸壁放疗史)、从未哺乳或哺乳时间短、外源性雌激素过多摄入(雌激素替代疗法)、肥胖超重过多的脂肪和热量摄入(高脂和高热量饮食)、纤维素、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摄入不足等等。
乳腺癌10大误解
误解1:乳房任何肿块都是乳腺癌。女性触摸到的乳房肿块中,80%以上为良性。但是发现乳房肿块应及时看医生,通过超声波检查、乳房X光片检查以及必要时的组织切片检查,做进一步诊断。不过女性务必记住,并非每一个肿块都是癌。
误解2:40岁以下女性不会得乳腺癌。乳腺癌危险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但是任何年龄组女性都可能会患乳腺癌。研究数据显示,25岁以下女性中也有乳腺癌病例。
误解3:乳房X光片检查可发现所有乳腺癌。乳房X光片检查只能查出85%的乳房肿瘤,较难查出致密性乳腺组织中的肿瘤。医生通常会增加超声波检查或结合核磁共振成像扫描进一步诊查。
误解4:乳腺癌只是女人病。事实上,男人也会得乳腺癌。男女乳腺癌发病率之比大概为1:100。
误解5:有家族乳腺癌病史的女性,只要积极锻炼、正确饮食和不吸烟,就不会得乳腺癌。研究发现,70%的女性没有可识别的乳腺癌风险因素。健康生活方式毫无疑问有益总体健康,但是却无法避免乳腺癌。
误解6:使用止汗剂和除臭剂会导致乳腺癌。这是10年前的一种常见观点,但却是误解。然而,多项研究已经证实,止汗剂和除臭剂的中化学成分可能会产生轻微刺激,但却不会导致乳腺癌。
误解7:乳房X光片检查会导致乳腺癌扩散,甚至会诱发乳腺癌。近30年来,十多项实验研究不约而同地得出结论:乳房X光检查产生的辐射量极小,与该项检查给女性带来的益处相比,其副作用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导致乳腺癌扩散,更不会诱发乳腺癌。
误解8:穿有钢托的胸罩会得乳腺癌。几年前有人提出,“穿有钢托的胸罩会导致淋巴流动受阻,进而增加乳腺癌危险”。研究发现这种说法纯属误传。
误解9:母亲患有乳腺癌,女儿一定会得乳腺癌。乳腺癌具有遗传性。如果乳腺癌的基准发病率为1.5%,假设你的家族中有人得乳腺癌,那么你的乳腺癌危险会增加两倍多,即3%~4%。如果母亲遗传给女儿BRCA1或BRCA2基因,那么女儿罹患乳腺癌的危险就会增加50%~80%。
误解10:乳房切除术是乳腺癌的唯一治疗方法。除了乳房切除术之外,乳腺癌还有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措施。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医生往往会尽力保留乳房外形。但保乳手术并非适合所有乳腺癌病例。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
护理乳腺癌时的常见误区
1、乳腺癌只是女人病。事实上,男人也会得乳腺癌。男女乳腺癌发病率之比大概为1:100。
2、40岁以下女性不会得乳腺癌。乳腺癌危险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但是任何年龄组女性都可能会患乳腺癌。研究数据显示,25岁以下女性中也有乳腺癌病例。
3、乳房任何肿块都是乳腺癌。女性触摸到的乳房肿块中,80%以上为良性。但是发现乳房肿块应及时看医生,通过超声波检查、乳房X光片检查以及必要时的组织切片检查,做进一步诊断。不过女性务必记住,并非每一个肿块都是癌。
4、母亲患有乳腺癌,女儿一定会得乳腺癌。乳腺癌具有遗传性。如果乳腺癌的基准发病率为1.5%,假设你的家族中有人得乳腺癌,那么你的乳腺癌危险会增加两倍多,即3%~4%。如果母亲遗传给女儿BRCA1或BRCA2基因,那么女儿罹患乳腺癌的危险就会增加50%~80%。
5、有家族乳腺癌病史的女性,只要积极锻炼、正确饮食和不吸烟,就不会得乳腺癌。研究发现,70%的女性没有可识别的乳腺癌风险因素。健康生活方式毫无疑问有益总体健康,但是却无法避免乳腺癌。
6、使用止汗剂和除臭剂会导致乳腺癌。这是10年前的一种常见观点,但却是误解。然而,多项研究已经证实,止汗剂和除臭剂的中化学成分可能会产生轻微刺激,但却不会导致乳腺癌。
7、穿有钢托的胸罩会得乳腺癌。几年前有人提出,“穿有钢托的胸罩会导致淋巴流动受阻,进而增加乳腺癌危险”。研究发现这种说法纯属误传。
8、乳房切除术是乳腺癌的唯一治疗方法。除了乳房切除术之外,乳腺癌还有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措施。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医生往往会尽力保留乳房外形。但保乳手术并非适合所有乳腺癌病例。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
内分泌失调有可能导致乳腺增生
魔杖击: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症的实质是由于女性内分泌失调——也就是雌激素绝对或相对增高,孕激素绝对或相对降低所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但它既不是肿瘤,也不是炎症。
专家提醒:人体内激素平衡最重要。女性在30~50岁时,是体内分泌雌激素的高峰期,许多妇科疾病,如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等,有相当部分是内分泌失调、雌激素水平过高、代谢废物淤积体内所导致。人的身体各个系统讲究协调作战,一枝独秀时往往会出问题。
乳房的呵护很重要,特别是现在的白领女性,生活、工作压力大,心情的不畅是乳腺疾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做好半年一次的定期检查,是将乳腺恶性疾病拒之门外的好办法。目前,最好的乳腺检查技术是钼靶X线,这种无创性的乳腺检查手段,能够较全面准确地反应出整个乳房的结构,分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率高,不受年龄、体形的限制。钼靶X线可以观察各种生理因素(如月经周期、妊娠、哺乳、经产情况及内分泌改变等)对乳腺结构的影响,并可靠地鉴别出乳腺的良性病变和恶性肿瘤。这样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癌,甚至能够检查出临床上未能触到的隐匿性乳癌。
如果有幸升级为准妈妈,科学、规律的乳房按摩保健能使乳房内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状态,既能保证宝宝充足营养的奶水,还能保持产后乳房的挺拔俏丽。按摩可以从怀孕满5个月起至授乳期间,天天都做。由于按摩的手法正确与否非常重要,准爸爸可以到专业妇婴医院接受培训后再协助准妈妈来做,有条件的准妈妈可以直接到妇婴医院由专业的保健人员完成。
夏天女人爱美刮腋毛会得乳腺癌吗
夏日炎炎,着装清凉,为了美不少女性常选择刮腋毛以避免不雅。然而网上流传的一则“刮腋毛易导致乳腺癌”的说法,令她们不知所措。
网上流传“刮腋毛易导致乳腺癌”的帖子,让关注健康的女性心有余悸。这个帖子说的是:腋窝是人体排除毒素的主要区域之一,排除毒素的主要方式是流汗,腋毛可帮助汗水流出体外。如果剃掉或拔掉腋毛,会阻止身体内的毒素从腋窝排出。这些毒素因无法排汗而储存在腋下的淋巴结,几乎所有的乳腺癌都发生在乳房外侧上方的区域,那里正是淋巴结集中的地方。
男人之所以比女人得乳腺癌几率小的原因是,他们从不剃腋毛,毒素通过腋毛被排出体外。
说法不科学
对于“刮腋毛易导致乳腺癌”这一说辞,科普作家、果壳网博主“竹林萧萧”在他的博文中指出:“淋巴结负责消灭体内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同时也能清除部分对身体健康有危害的物质。但淋巴结清除毒素的机制不是出汗而是免疫介导。实际上,淋巴结根本不与汗腺直接连接,汗腺存在于皮肤之中,而非淋巴结内。”而且,“竹林萧萧”提出,流汗的排毒作用十分有限,因为汗液99%以上都是水,剩余极少部分溶质包括矿物质、乳酸、尿素及其他极微量的代谢产物。
“竹林萧萧”认为,刮腋毛并不会影响汗腺的结构,也不会阻碍排汗。刮腋毛只是剃除了毛发在体表的部分,并不破坏毛囊深层结构,因此对汗腺的分泌影响十分有限。
针对帖子中声称的“几乎所有的乳腺癌都是发生在乳房外侧上方的区域,因为这里是排毒淋巴集中的地方。”美国癌症协会曾解释说,“这很可能只是因为该区域的乳腺组织多而已,和淋巴无关。”
“竹林萧萧”指出,乳腺癌的发生受到遗传、外部环境、乳腺组织含量、雌激素等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因素对男女都有作用。至于男人比女人得乳腺癌几率小的原因,他认为,那是因为男性乳腺组织含量远小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