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上火怎么办 这个部位竟会提醒
宝宝上火怎么办 这个部位竟会提醒
一言不合就发脾气的小祖宗,自己不睡,也不让别人睡觉的小妖精,拉臭费半天劲儿,甚至“长”在马桶上的“磨蹭鬼”……
你以为这是孩子调皮捣蛋,其实你可能冤枉他了,因为这些也是孩子上火的表现。
冬天天气干燥,宝宝很容易上火。虽然小宝宝不会说话,但一些身体部位会发生明显变化,它们其实是宝宝上火的“代言人”。
舌头发红
心火
中医讲“五部配五脏”,而舌对应心。心火上炎或心经积热会导致舌尖发红甚至溃疡、生疮。
心火旺的宝宝一般还伴有喜流口水、睡眠不安、口渴、大便干、小便短黄、苔黄等。
食疗:食物应以新鲜、清洁为主。
不宜食用辛辣、肥腻的食物,餐具定期消毒;
可以取甘草、银花、连翘、薄荷、荆芥,煎水漱口;
也可用莲子心泡水当茶饮。
眼屎现身
肝火
眼屎一般与肝火上亢、肝阴虚有关,宝宝可能伴有打嗝、腹胀、发脾气等肝气郁结的表现。
食疗:应食用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
如鸭肉、鸭蛋,绿豆、藕、荸荠、冬瓜、苦瓜、茭白等肉类和蔬菜;
多吃香蕉、梨、柿子、桑椹等水果;
也可用竹叶等泡水喝。
嘴角“白茬”
脾火
脾火旺盛,宝宝的口颊、上腭、齿龈、口角处多会出现疱疹;或为疱疹转为溃疡,周围鲜红疼痛,孩子出现拒食、烦躁不安等。
如果是外感风热引起的脾热,一般还兼有发热、咽红、舌红、苔薄黄;
如果是饮食积滞导致的脾热,一般会兼有口臭、流口水、小便短黄、大便秘结等。
食疗:推荐两种自制粥。
石膏粥:取生石膏、粳米适量,用水煮至米烂,滤出汤水,每日2次,每次30~60毫升口服;
竹叶地黄粥:淡竹叶、生地黄,中火熬30分钟后去渣,再放入粳米煮至汤稠,每日1~2次口服。
大便干硬
胃火
如果大便比较硬、排出困难,甚至排时哭吵,或几天一次,说明宝宝便秘了。
胃肠结热是常见的上火证型,除了大便干外,一般还伴随有小便黄、口干舌燥、腹胀、口臭、舌红等表现。
食疗:用得比较多的应属香蕉和蜂蜜,香蕉要选择熟透了的。
香蕉粥:香蕉2个,大米50克,白糖适量;
将香蕉去皮,捣泥备用;
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香蕉、白糖,再煮沸即成。
每日1剂,连续3~5天。
酥蜜粥:酥油、蜂蜜各30克,大米100克;
将大米淘净,煮粥,熟后调入蜂蜜、酥油,再煮沸即可。
每日1剂,连续3~5天。
手心干热出汗
阴虚内热
宝宝手心正常应是凉凉的、潮潮的,如果总是干热出汗,多由于阴虚内热所致。
常表现为手足心发热、形体消瘦、精神萎靡、口干舌燥、舌红少津、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小便频数、大便秘结等。
食疗:这样的宝宝,应少吃寒性大的食物。
可选百合、鸭肉、藕、金针菇、荸荠、梨等,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的供给;
多饮水,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及粗粮;
用生地、麦冬、玉竹、银耳等泡水喝,也可与粳米煮粥食用,一日2次,连服3~5日。
肛门变色
体内温热
肛门本身的颜色为粉红色,如果孩子受温热邪毒侵袭,肛门颜色会变为红色,甚至深红色,颜色越深,代表孩子上火越厉害。
食疗:多食用梨、荸荠、菱角、黄瓜、番茄等果蔬。
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选天冬、玄参、银翘、菊花、板蓝根等中药泡水喝。
或选用抗病毒口服液、银翘清热颗粒等清热解毒的中成药。
孩子火气大应该怎么看
眼角的眼屎
身体是聪明的,哪里不舒服都会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体现出来,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会发现,而且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哦。妈妈们发现宝宝的眼角有眼屎的话,这一定是宝宝上火了症状,肝火就会造成宝宝容易发脾气,不听话,这样也会气到妈妈们;
宝宝肝门的颜色
妈妈们给宝宝洗澡或是别的看到宝宝肝门颜色不是呈粉粉的颜色,而是红色或者更深,妈妈们就要注意力,颜色越深,宝宝的火气越大,这时就应该调理宝宝的隐身,以免上火过重,但是不能给宝宝吃大寒的食物,这样也不好
手心的温度
妈妈们注意过宝宝的手心温度吗?手心有没有出汗,如果宝宝的手心潮潮的湿湿的,凉凉的这种是正常情况,如果发现干热干热的并且夜晚还出汗,说明宝宝上火了,身体又虚火,这样的宝宝身体比较虚,不能吃大寒的食物,饮食需要合理的调理
舌苔的颜色
中医看病也时常从舌苔观察,宝宝的舌苔颜色也是可以体现它的身体状况的,如果舌头舌边发红,说明宝宝上火了,心火,有心火的宝宝白天容易口渴晚上不睡觉,爱折腾,促使妈妈们也不能好好休息
宝宝大便的软硬
每到宝宝拉臭臭的时候,妈妈们不但要观察臭臭的软硬,还要观察宝宝的表情,看是艰难还是顺利,很费力而且比较硬,并且会有口臭的话,说明宝宝胃上火了,清理下肠胃,饮食宜清淡
宝宝的嘴角
如果宝宝的嘴角有白茬儿,说明宝宝脾上火了,有了脾火,宝宝会更淘气,妈妈就更头疼了
新生儿眼屎多怎么办
1、正常的孩子,2-3个月大时,早上醒来眼睛上可能有些眼屎,这是因为这个时期眼睫毛容易向内生长,眼球受到摩擦刺激就产生了眼屎。一般1岁左右,睫毛自然会向外生长,眼屎便渐渐少了,所以用不着治疗,可以用温毛巾擦干净,也可以用棉签沾2%硼酸溶液,从内眼角向外眼角轻轻擦拭干净。
2、如果孩子一出生,眼睛上就有一层灰白色东西,可不是眼屎,这层灰白色的东西医学上称为“胎脂”,胎脂有保护皮肤和防止散热的作用,可以自行吸收,所以不能随便擦除。眼屎多的另一个原因是孩子内有积热,即通常所说的“上火”。
3、宝宝上火所引起的,因平时喜食鱼、虾、肉等热量高的食物,较少食用水果、蔬菜,这时除了眼屎多外,还常伴有、大便干燥、舌苔厚等上火症状。治疗的最好办法是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多喝水,必要时服一些清热泻火、消食导滞的中药。三公仔小儿七星茶,之前我家宝宝上火的时候就用的这个,去火效果还不错,纯中药的,其中山楂、稻牙、甘草等都是我们平常使用的一些草药,对于宝宝来说没有伤害。
4、如果孩子突然有很多眼屎,同时还伴有眼睛刺痒、发红,那就要去医院检查,看是否得了“红眼病”。这种病除了局部用氯霉素眼药水和红霉素软膏外,还要强调个人卫生,提醒孩子不要用脏手擦揉眼睛,不与别人混用脸盆、毛巾等洗浴物品,以防引起交叉感染。 5、婴儿鼻泪管发育不全。婴儿鼻泪管较短,发育不全,开口部的瓣膜发育不全,位于眼的内眦。使眼泪无法顺利排出,导致眼屎累积
宝宝喝牛奶上火的原因
过早给宝宝添加奶粉
生活中很多宝妈担心奶水不够而盲目给宝宝添加奶粉,事实上这样做也会给宝宝增加上火的机会的。还有一些人,特别是奶奶辈的,担心孙儿吃不饱,因此在冲泡牛奶的时候往往不按常规,而是多增加奶粉量,而减少水量。事实上应该说任何一个品牌的配方奶粉对奶粉、水比例都是会有一定的要求的。
宝宝上火并非都是喝牛奶惹的祸
生活中一些宝妈,如果发现宝宝上火,就会认为是喝了牛奶的缘故,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在医学上将宝宝称为“纯阳之体”也就是说因为这个时候的宝宝的生长发育速度特别快,因此其新陈代谢较为旺盛,一般情况下可以维持平衡状态,但是如果外部的平衡被打破了的话,就很容易引起内热上火。
吃得过甜
一些老人家,喜欢在给宝宝冲泡奶粉的时候多加糖,事实上这一点也是非常不可取的。一般情况下购买回来的奶粉的糖份就完全够了,因此完全不需要另外加糖,如果另外加糖则有点画蛇添足之嫌易引起宝宝上火。
宝宝爱上火要注意科学选择奶粉
目前市面上拥有各种各样的奶粉,而不同的奶粉,其实其配方都是不一样的。特别是水解蛋白质配方奶粉的水解蛋白如果过多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加重宝宝上火的症状的。因此这个时候,建议先观察一段时间,判断是否是由于奶粉问题而引起的宝宝上火的,然后在及时更换更换更适合宝宝的奶粉。
最后提醒所有的宝妈们,宝宝上火还要特别注意三大误区:
1、即拖延用药,认为宝宝上火是正常现象,加之根深蒂固的是药三分毒的影响,使得很多宝妈干脆不采取任何措施,事实上这样是很有可能会加大宝宝上火的问题的,甚至有可能会引起腮腺炎、扁桃体炎等问题的;
2、随便喝凉茶解决,还有一些宝妈只要看到宝宝上火了,也不管宝宝是什么体质,就是给宝宝喝凉茶,事实上宝宝的免疫力本身就比成年人要差,发育不完全,滥用药物会给宝宝的肠道造成影响的。
3、还有人认为中药就不会有任何危害,因此随便抓些中药给小孩吃事实上这样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的。
哺乳期上火几天能好
一般来说,哺乳期上火一个星期左右就会好。
原因:
哺乳期的妈妈出现上火的情况时候,是没有办法通过吃药的方式来下火的。因为药性会通过乳汁进入到宝宝的身体中,对于宝宝的健康有所影响。所以哺乳期的妈妈上火必须要通过其他的护理方式来下火,时间就会长一些。通常要一周左右。
注意:哺乳期上火不要吃清火药
1、因为妈妈要给宝宝喂奶,所以一些清火的药最好不要吃,性寒凉的食物也不能多吃。
2、哺乳期上火吃药,最好是找医生确诊属于何种病情,以便确定是否用药。
需要提醒妈妈们的是:
哺乳期的妈妈们需要注意,一定不能随意的自己服用一些牛黄解毒片等药物来下火,因为这些泻火的药物中含有了大量的大黄、人工牛黄等成分。对宝宝非常的不好。
女人多摸摸这个部位会更健康
胸部按摩方法
首先,一般在晚上21时至23时熄灯睡觉的时候可以试试胸部的按摩的,人的一天生是存在五个睡眠的佳时间的,第一个就是在晚上的十一点的时候。
错过后,只能在第2个高峰———凌晨2时熟睡,更重要的是,睡眠高峰到来时,免疫系统自我修复的能力强。如不能在23时前入睡,易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诱发疾病。
第二,晨起赤脚穿草鞋在草地或黄土地上走15分钟至30分钟。人每天因接触大量电器,身体内摄入电磁波。赤脚或穿草鞋走路,电磁波可以通过人体脚板传导排出体外。
后,就是用自己的双手按摩自己的胸部的胸腺出至少200下。人的胸腺是在人的颈下锁骨间凹陷的地方再往下大概是四个手指的下距离。您可以自己握空心拳在胸腺两侧来回按摩,这样是可以让您的身体增强免疫力哦。
女人自摸胸部还有什么好处
其实大多数女性都有纤维囊肿,但往往就是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囊肿是个常见问题,所以即便感觉到了自己的囊肿也不那么上心了,可是纤维囊肿有良性、恶性之分,也非常容易和乳腺炎、乳腺癌混淆,再加上因为常见、多见,慢慢就会视而不见了;
所以说,纤维囊肿决不是个可以忽视的情况,关爱自己,就应该有勇气去正视它们的问题,别因为羞涩而讳疾忌医。
孩子上火的日常疗法
宝宝上火就成为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这种常见病,跑医院似乎就有些小题大做了,但为了不耽误宝宝病情,做父母的学会一些居家疗法就成为了一种必要。
宝宝上火的饮食禁忌
病从口入,父母首先要知道宝宝上火的一些饮食禁忌,在宝宝上火后给宝宝做必要的饮食调整。宝宝平时饮食宜清淡,多给孩子吃一些绿色蔬菜。如:卷心菜、菠菜、青菜、芹菜等,可以做成菜粥。另外,全麦面包、玉米粥等粗粮也要常吃,这些蔬菜和粗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蠕动,使大便顺畅。多吃西瓜、草莓等时令水果。
培养宝宝喝白开水的习惯。
宝宝早上起来就喝白开水,这样可以补充晚上丢失的水分,清理肠道,排除废物,唤醒消化系统及整体机能的恢复,清洁口腔等。半小时后再喝奶或吃主食,吃完后再喝几口水以清洁口腔。有些宝宝不爱喝白开水,也可以喝些果汁。
上火的宝宝要忌辛辣、油腻、高热量的食物,妈妈们要注意给宝宝少吃大葱、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肉类、巧克力以及油炸类等热量高的食物;芒果、荔枝、桃子、龙眼、红毛丹、水蜜桃等热性水果。
保证宝宝足够睡眠
除了饮食,在起居上要保证宝宝足够的睡眠,因为睡眠不够或是睡眠质量不好,会造成肝火上升。培养宝宝午睡的习惯。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的环境清新,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此外在外出旅游或者玩耍时,需家长考虑到劳逸结合,切不可让孩子过度疲劳,从而引发虚火上身。
宝宝上火要科学用药
至此,妈妈们不要认为只要做好饮食起居就可以治疗上火了,要知道上火是内在病因导致,宝宝一旦有上火症状发生,最重要也最有效的还是科学用药。目前一些父母在宝宝上火用药方面存在很多不科学之处,比如宝宝上火可用成人下火药,只要份量减少一些。专家提醒,儿童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直接用成人药会严重伤害儿童的肠胃功能;而且儿童使用成人用药的份量难以科学掌握、科学定量;成人药品中的部分成份不一定适合儿童,儿童必须慎用。
因此,宝宝上火妈妈用药必须科学,不但要选择药性温和的儿童专用药,而且在品牌上也要选用正规厂家的大品牌。目前妈妈们用的比较多的是三公仔小儿七星茶,就是很不错的选择。三公仔小儿七星茶,作为百年验方的老字号,针对宝宝体质配方科学,是国家专门批复用于“小儿”的去火专用OTC,去火效果好且无副作用,安全有保证。而且口味适中,宝宝乐于服用,因此很多妈妈将其作为宝宝去火的家庭常备药。
相信妈妈们学习了这么多宝宝上火的居家疗法在以后处理宝宝上火过程中会顺利很多,但还要提醒妈妈们注意,万一宝宝上火症状没有得到及时缓解,要尽快就医。
一岁宝宝睡觉突然大哭怎么办呢
晚上老是哭可能是他那里不舒服, 吃多了吃少了, 口渴了, 身上痒等等,也有可能是宝宝做梦了。 都有可能让宝宝在睡着时突然哭醒。
睡觉前应该好好检查宝宝 。 维生素D缺乏导致小儿缺钙,神经兴奋性提高,睡眠不稳,也会夜里爱哭闹。如果宝宝没有其他不适的原因,夜里常醒的原因很大一部份是习惯了,如果他每次醒来你都立刻抱他或给他喂东西的话,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建议宝宝夜里醒来时(应该都是迷迷糊糊的),不要立刻抱他,更不要逗他,应该立刻拍拍他,安抚着想办法让他睡去。一般如果处在迷糊状态的宝宝都会慢慢睡去。大家常说的“怕生”,这个在宝宝9-18个月最严重,除了表现在依恋/不愿分开父母和非常熟悉的人,怕见生人,在陌生环境中自我保护意识强(常常表现为:在家里活跃的很,一刻不停,又笑又叫,是个小霸王;一到外边就表情严肃,不苟言笑,陌生人一逗就撇嘴要哭)外,就表现在晚上睡眠醒得多,睡得轻,对外界警醒。书上也没说什么有效的办法,因为这是宝宝成长发育的一个阶段(当然宝宝都有个体差异,有的宝宝就没什么问题),只是提了一些建议,希望有帮助:睡前哄,拍宝宝不要时间太长,在宝宝睡着之前离开,让宝宝自己睡着。不要大人抱着睡着。白天要有一定长的时间和宝宝亲密得玩,让他(她)意识到爸爸妈妈很爱她,会给他充足的关爱。和宝宝玩捉迷藏,让宝宝意识到即便宝宝看不到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其实也在宝宝周围。经常带到外边看看,不要天天闷在家里,只熟悉家里的环境。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如何才能够处理好1岁宝宝睡觉的时候突然大哭这件事,希望这些能够给各位家长们提供一些有用的经验。
宝宝动作如何发育
婴儿几个大小动作的引导
1大动作:移动与转位的结合
这时的宝宝在面对想要的东西时,更会想办法藉由「转位」能力去获得,如小狗爬动作,同时运用到趴、支撑和手脚移动。所谓「七坐八爬」,张慧敏治疗师建议,应多鼓励他横冲直撞,练习有效率转位与爬行移动。
引导小提醒
在宝宝眼前放些可滚动的球或圆柱体,让他一碰就会往后滚,接着去追,进而训练到各种动作转换和有效率的移动能力。
2小动作:双手肌肉的精细协调
8个月宝宝开始会敲敲打打,父母忍受噪音之余,会发现宝宝有「一手稳定固定东西,另一手敲东西」的动作。张慧敏治疗师表示,这代表其肩关节的稳定度足够,再来就能引导他玩一些更需要手部肌肉协调的物品。
引导小提醒
堆栈积木是很好的训练。这代表宝宝的身体需先稳住,然后一手固定某块积木,另一手拿另一块积木往上迭高。这需要更精细的动作,有赖稳定和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