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游泳小心这种传染病
夏季游泳小心这种传染病
一、急性中耳炎
中耳炎就是一个耳部疾病。轻则听力下降,过几天后才感觉耳痛,并伴随发烧、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急性中耳炎若不及时治疗,会转换成慢性中耳炎,严重的话会导致鼓膜穿孔、听力永久受损,甚至可能发展成脑炎。
“呛水”是导致耳道积水的元凶之一,对于刚学游泳的男士来说,很容易呛水而吸入大量的水进耳朵。因此,可以配备专业的耳塞和鼻夹,防止呛水。
游完泳之后,要立即处理耳朵的积水,不要用力掏耳朵。可用棉棒放在耳朵口将水吸出,或者歪头将耳朵向下,并向后外方单脚蹦跳几下,直到感觉耳朵没有积水为止。
二、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就是俗称的“红眼病”,也是游泳病之一。除了在游泳后,平日如果用脏手频繁揉眼睛,也会导致眼睛的结膜组织急性发炎。一旦发炎,眼睛将会变得红肿,感觉眼睛有异物感、烧灼感,并伴随着发痒以及分泌物(眼屎)异常增多。
想要预防红眼病,一是佩戴好泳镜,隔绝水对安静的刺激;二是选择水质好,污染少的游泳池。一定要选择依法经营的游泳池。好的游泳池一般是清澈见底的,捧起来闻时,有淡淡的消毒味道。此外,还可以观察泳池池壁有无藻类生长和污垢,来判断泳池的洁净程度。最后,可以观察泳池底部或出水口,是否有水源源不断流出,这样才说明水循环消毒装置在运作。
三、皮肤病
一旦身上有外伤伤口,或者在游泳的时候弄伤,那么很可能感染皮肤类疾病。如果水里氯浓度过高,对消毒剂过敏的人就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出现潮红、荨麻疹等症状。一些人群在接触到不干净的水源后,也会出现皮肤瘙痒的问题。
平时要小心注意,一旦皮肤出现破损,就不要下水游泳。如果本身对消毒剂过敏,就不应到泳池游泳了。没有破损再加上选择良心经营的游泳池,才可以玩耍。
夏天为何容易患上脚气
1、美甲
夏季是炫美的季节,穿凉鞋的女性都喜欢自己的脚趾露出来晶莹剔透,因此美甲店的“手、脚指(趾)甲”美容服务已成热门。虽然很多美甲店脚趾甲美容工具与手指甲美容工具是分开的,并且每次指甲服务后都会采取酒精消毒,但酒精一般是不能杀死脚气真菌的,因此脚气传染的威胁依然存在。
2、游泳
夏季,几乎每一家游泳馆都是爆棚。很多游泳馆都会提供拖鞋等公共用品,在这些重复、循环的“一穿一脱”之间,已经埋下了脚气隐患。脚气是一种真菌感染性皮肤病,一般的清洁很难把真菌完全杀死。脚气患者穿过的鞋子上有大量真菌存在,如果拖鞋没有经过认真的清洗和消毒,下一个穿上这双鞋子的人很有可能被传染上脚气。
3、足疗
足疗并非只有冬季受欢迎,夏季易疲劳,很多朋友都喜欢用足疗来进行缓解。而随着近些年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对“人体第二心脏”足部的保健也越来越重视,各种足疗店像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同时“拔地而起”的还有脚气隐患。现在很多足疗店都会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以避免顾客之间的交叉感染。
这就是“夏天为何容易患上脚气”的介绍,真菌、角质化等的问题,都可能引发脚气病出现,而且,在脚气病出现时,其传染性也比较大,我们除了要注意照顾好自己以外,也要避免把脚气病传染给其他人,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冬天游泳对身体有什么伤害 什么季节学游泳比较好
建议夏季游泳比较好。
一般从养生来说四季都适合游泳,春秋皮肤干燥,游泳可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养生效果;夏季炎热,温度高,游泳能达到降温作用,并且保持身体健康;冬季游泳馆游泳可以使你在温暖的水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帮助身心发展,所以游泳是一项对身体有益无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最佳养身运动。
游泳越久易得皮肤病
游泳时间越久,越容易得皮肤病?YES!
对于“游泳时间越久,得皮肤病风险越高”的传言,专家表示,皮肤浸泡在水中的时间越久,作为皮肤屏障的角质层越容 易出现松懈,从而降低对外来病原的屏障作用,理论上感染皮肤病的机会就会增高。如果游泳时发现手脚皮肤泡得发软起皱,甚至发白,说明皮肤屏障功能已经下降,这时最保险的选择是上岸。
在游泳池最容易感染的皮肤病主要是手足癣。此外,细菌感染引发的毛囊炎、疥疮,也有可能在 游泳池里传播。他建议,皮肤病患者应讲究公德,不要到公共泳池游泳。手足癣患者特别是手脚正在脱皮、起疱的人,最好不要到公共泳池游泳,普通人游泳前一定 要去洗脚池浸脚消毒。
泳者应尽量去水质合格的游泳池,有些泳池氯超标,或者尿碱超标,都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尤其是皮肤敏感的人、老人和小孩,应慎选游泳池。
游泳时可传染性病?NO!
“游泳时究竟会不会感染性病?”这个传言在公众中已经流传了很久。专家表示,没有证据显示正常情况下游泳会感染性病。
绝大部分性病病原体离体几个小时就会自然死亡。游泳池水通常采用加氯的方法消毒,氯的浓度高,会加速病原体的死亡。常见的性病主要有淋病、梅毒和尖锐湿疣,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经血液、精液传播,淋病还可通过尿液传播。皮肤黏膜没有破损的普通人,接触病人的汗液、唾液等,是不会有感染风险的。
如果去泡温泉,或者去温泉泳池,需要警惕尖锐湿疣的传播可能。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以肛门生殖器部位增生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约有三成病人属于非性途径的间接传染。有病人反映,发病前没有性行为,也没有去游泳,但是曾经泡过温泉。HPV病毒在温湿环境下有一定传播力,在泡温泉时如果皮肤破损,或者刚好和尖锐湿疣患者同时下水,就有感染的风险。有些酒店游泳池和温 泉会提供拖鞋和浴巾,如果消毒不过关,也可为病毒和真菌传播制造条件。如果皮肤擦伤、破损、过敏等状态下,最好不要下水畅游,尽量不要使用公用的浴巾擦身,尤其不能用其擦拭私处。
滴眼药水防红眼病没用?YES!
每年夏天,医院眼科门诊红眼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都会增加,一是因为夏季气温高,病菌最活跃;二是游泳 的人多了,受污染的泳池水直接接触眼部会快速传播,增加感染机会。滴眼药水可以起到“洗眼睛”的效果,可以稀释病菌,但对预防红眼病的效果不大。
有时候游泳时眼睛觉得涩痛,有可能是泳池的水余氯过高。杨为中说,余氯过高有可能使角膜上皮损伤。戴游泳镜隔绝眼睛和池水直接接触,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感染几率或受余氯刺激,但难以100%避免。
常常游泳对防治骨质疏松有很好的作用,但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建议游泳。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则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并做好充分的运动前准备再下水,如果自己对病情评估不准,不妨听听医生的建议。
尿路感染患者能游泳吗
游泳池是一个环境复杂的地方,人员过度噪杂,各种病原菌可以通过池水污染人体,所以夏季游泳导致患者尿道感染的情况很多,尤其是女性和儿童,所以凡是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人,都不适宜游泳,即使不考虑自己是否感染,也容易造成他人感染,以免交叉感染。
为大家提示几点避免感染的基本常识:
1、应去清洁的游泳场所游泳。标准的游泳池一般都经过消毒和水处理,可有效地防止传染病传播。一定不要在不清洁甚至污浊的水中游泳。
2、宜自备游泳衣,租借游泳衣容易引起性病传染,当然也容易导致尿路感染。
3、月经期妇女抵抗力偏低,游泳、受凉易引起尿路感染或导致尿路感染复发。因此,应避免在此期间游泳。
4、游泳后宜淋浴冲洗。
通过上文的介绍,您对相关的知识已经有多了解了吧,因此,建议时刻注意卫生,要时刻在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
哪些疾病人群不宜游泳运动
夏季正是游泳的好季节。但为了自己和他人身体健康,有些人不宜参加游泳。
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和精神失常的人,下水容易突然晕倒或失去知觉。
患有癫痫病的易抽搐的人不宜游泳,以防因突然发病而失去游泳技能发生危险。
患有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红眼病、性病、体癣等传染性皮肤病患者,不可参加游泳,以防止传染病传播。
耳聋者不宜参加游泳,因耳聋者中耳内调节平衡的器官也会受到损伤,从而削弱了身体平衡能力,常因失去平衡而发生溺水事故。
鼓膜干性穿孔者下水后,水就会经鼓膜的穿孔部位进入中耳腔而引起急性中耳炎,故不宜游泳。
患化脓性中耳炎者也不能游泳,因为中耳腔内带病菌的脓液可能流入泳池水里,污染其他游泳者,并使自己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
妇女月经期、孕妇、产后两个月内、人工流产或结扎输卵管一个月内、上环后半个月内均不能游泳。
患有肺结核、肺气肿、肾炎、沙眼、急性结膜炎、角膜溃疡、高度近视、急性鼻窦炎的人不宜游泳;剧烈活动后的人和酗酒者,不要马上进行游泳。
女性游泳可能得阴道炎
夏季是阴道炎的高发期
专家表示,夏季是婴幼儿阴道炎的高发期。女童之所以会感染阴道炎,很可能是在游泳馆游泳时,因泳池的水质不干净,水中的致病细菌透过泳衣接触到阴道所致。
近几年来,每到夏季,因感染阴道炎而来就诊的女性就会呈季节性增长,其病因多是在公共泳池游泳所致。感染病人主要以滴虫性阴道炎和霉菌性阴道炎为主。如果阴道炎患者将病原体带入池水中,就很容易传染给健康的游泳者。
哪些人不适合游泳锻炼
夏季正是游泳的好季节。游泳既可消暑,又可增强体质,磨练意志,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但为了自己和他人身体健康,有些人不宜参加游泳:
▲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和精神失常的人,下水容易突然晕倒或失去知觉。
▲患有癫痫病的易抽搐的人不宜游泳,以防因突然发病而失去游泳技能发生危险。
▲患有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红眼病、性病、体癣等传染性皮肤病患者,不可参加游泳,以防止传染病传播。
▲耳聋者不宜参加游泳,因耳聋者中耳内调节平衡的器官也会受到损伤,从而削弱了身体平衡能力,常因失去平衡而发生溺水事故。鼓膜干性穿孔者下水后,水就会经鼓膜的穿孔部位进入中耳腔而引起急性中耳炎,故不宜游泳。患化脓性中耳炎者也不能游泳,因为中耳腔内带病菌的脓液可能流入泳池水里,污染其他游泳者,并使自己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
▲妇女月经期、孕妇、产后两个月内、人工流产或结扎输卵管一个月内、上环后半个月内均不能游泳。
▲患有肺结核、肺气肿、肾炎、沙眼、急性结膜炎、角膜溃疡、高度近视、急性鼻窦炎的人不宜游泳;剧烈活动后的人和酗酒者,不要马上进行游泳。
夏季儿童保健八大注意事项
1、防御“红眼病”:
不要混用毛巾,到游泳馆游泳时要注重馆内卫生。
2、小心食用熟食:
夏季蚊蝇较多,细菌容易繁殖。食用熟食一定要倍加小心,尽量不食用熟食,熟食要经过高温后再给孩子吃。
3、不要食用剩饭:
即使是放在冰箱中,也要加热后再吃。冰箱不是消毒箱,躲藏其中的细菌会在剩饭中滋生。
4、制止肠道传染病: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如细菌痢疾、大肠杆菌肠炎等,注重饮食卫生,是阻断肠道疾病的重要要领。
5、制止蚊虫叮咬:
小儿被咬后由于毒素作用,局部会出现严重的红肿。以致发热。另外,蚊虫也是传染病的散播媒介,没有接种过乙脑疫苗的小儿,更易被散播上,即使是接种了乙脑疫苗也有被传染的可能。
6、防御日光皮炎:
夏季日光中紫外线指数大,应注重避光。特别是对小儿眼睛的掩护。配戴太阳镜一定要注重太阳镜的质量,劣质的太阳镜不但没有有效防御紫外线的辐射,反而会损伤眼睛。涂抹防晒霜时也要注重质量和防晒系数。
7、生瓜果,生菜中可能附有虫卵:
吃进后可正在人体中生长、繁殖,到秋季时,虫卵酿成成虫,是小儿罹患肠虫症、胆道蛔虫症等的主要缘由。小儿不宜食半生食品,如涮海鲜产品、肉等,吃半生的淡水海螺、螃蟹等可传染上肺吸虫病。小儿手上和指甲缝中可存正在蛲虫卵,经过口腔进进肠道使小儿患肠蛲虫症。
8、夏季透风:
开窗睡觉时注重不要有对流风,空调的冷风口和电扇不要直接对着小儿吹,特别正在小儿出汗时更应远离风口。因夏季炎热,小儿食欲差,但耗费不少,要摄进富含卵白质的食品,以保证小儿生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