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可以天天用艾灸灸腹部吗 行气通络
女人可以天天用艾灸灸腹部吗 行气通络
人体的经络是相互连接的,女性的腹部经络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是联接内外,调节肌体正常运行的关键,女性适当进行艾灸,可以起到很好的疏通经络以及调和气血的作用,有利于女性的身体健康。
教你看准艾灸穴位
了解艾灸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常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慢性虚寒性疾病有特效。艾灸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艾灸因其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养固脱、升阳举陷的作用,广泛地运用于疾病的治疗和家庭的保健。爱美的女士更通过艾灸来达到调整身体健康状态来延缓衰老、美容的目的。
艾灸可以分为“艾”和“灸”两个字。“艾”指的是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艾性温,其味芳香,善通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灸”指的是灸法。灸法是运用艾绒或者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艾灸的适应症:
寒凝血滞经脉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如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痛经、经闭、面瘫、腹痛等;风寒外袭之表证(如感冒);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腹泻等;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等;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脱肛、阴挺、崩漏等。
艾灸之后多久能洗澡 女士每天艾灸小腹的好处
小腹是人体穴位和经脉相对密集的区域,位于小腹的穴位包括天枢、关元、神阙等,经常进行艾灸可以刺激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起到通经活络、和血理气的功效,对于女性来说可以缓解经痛、宫寒等症状。
艾灸对于机来说具有一定调理脾胃的作用,女性艾灸小腹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排出多余的水分和缩减脂肪,能有效缓解气滞血瘀引起的腹部肿胀、小便不利等症状。
女性经常艾灸小腹,可以温暖小腹附近的器官,使体内的阳气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健脾和胃的功效,可以帮助缓解胃胀、胃痛、嗳气、恶心等胃肠道症状。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功效作用
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甚至元气虚陷,脉微欲脱,这时用艾灸法救治,用大艾炷灸关元、神阙等穴可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具有一定扶阳固脱的作用。
艾灸中艾叶性温,艾灸可以让身体里的热气和毒素排出体外,帮助人体散寒和清热,对机体能够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具有一定拨毒泄热的功效。
人体中的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的,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存在气血不足或者经络受阻的情况,身体会受到影响,通过艾灸可以调和气血和疏通经络,具有一定行气通络的作用。
禁忌症
艾灸是具有一定禁忌症的,暴露在外的部位,不要直接灸,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其次皮薄、肌少、肌肉结节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处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不也不要灸。
小贴士:要注意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者是妇女的经期忌灸;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情况下不要艾灸;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不要艾灸。
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艾叶性温,具有温经散寒、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经络、行气通络的功效,艾灸是将艾叶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将艾叶的药效和热力相结合,从而可以加深温筋通络、驱散寒邪的作用。
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而艾灸是利用了温热刺激,可以起到气血协调,营卫和畅,所以起到了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作用。
1.由于艾灸是以火灸身体的肌肤,在艾灸的时候不能够接近肌肤太近,一面引起局部肌肤的烫伤。
2.人体身体有很多的筋脉和穴位,有一些重要的部位是不能够进行艾灸的,例如关节部位、皮薄肌少处、下腹部以及一些关键部位。
艾灸后发痒正常吗
艾灸的4大养生作用
1.调和气血:气是生命之源,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目的。
2.温通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达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之效。
3.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就会发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4.扶正祛邪: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艾灸后出现这些症状正常吗?
1.出现皮疹,发痒
如体内湿气较重,灸治过程中面部或身体上会出现小皮疹,并且发痒,这是体内湿气外排的表现。此种情况可继续施灸以观察,如皮疹自行消退则罢,不退或加重则可加灸曲池、合谷。妇科问题严重的患者,施灸时就会在肚脐周围,腹股沟处出现这些症状。
2.有麻感、穴位冒寒气
灸后膝盖处有向外冒风感或发麻感;还有艾灸命门穴或肚脐是涌泉穴发凉,属风邪外排或寒湿气外排现象。
3.红白相间斑点
如果灸后皮肤潮红不均匀,潮红中间夹杂大小不一的浅白色斑点,有的甚至白色多红色少!这是由于局部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提示要继续进行艾灸治疗,直到灸处温热感增强,灸后皮肤白色斑点消失,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为一个疗程的充足剂量。
4.皮肤成片潮红、有水汽
在艾灸过程中,穴位周围皮肤还会出现成片的潮红,甚至有水汽,手摸起来有潮润的感觉(一般在用灸盒或灸罐施灸的情况下出现这种现象,艾灸悬灸较少出现这种反应),这种反应多是表明一次的灸量已经相对足够,可以停止本次施灸。
5.穴位深处出现响动
有时在施灸过程中,特别是在施灸一定疗程之后,灸友会感觉在穴位深处有响动,这是达到一定灸量之后,长久积滞的经络得以疏通的表现。久病和难治性疾病多在出现穴下深处有响动之后明显好转。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4.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5.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6.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产后多久可以艾灸呢
1.剖腹产后三个月便可以做艾灸,6个月后方可进行腹部经络疏通等调理。产后女性大伤元气大都气血虚弱,调补以补益脾肾为主,艾灸可灸腰肾部位+涌泉穴,腹部以肚脐一周+三阴交、足三里穴,每次选灸一个部位为宜,最好是交替部位来灸。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伤口愈合,另一方面可以补益气血,培补元气,活血化瘀。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一般建议在3-4周后,艾灸作为一种外治方法,能起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散寒除湿、补益气血的作用。应用艾灸方法进行产后调理,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的诸多不适症状!
产后多久可以艾灸呢还需要依据我们每个妈妈们的身体状况来确定,产后艾灸就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妈妈们摆脱体内的毒素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增强体质的效果,妈妈们也一定要补充各种营养,多吃一些肉蛋奶等食物
伏天艾灸的好处与禁忌
疏通筋络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的疏通有利于体内营养的运输,三伏天的时候进行艾灸,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从而温暖机体,达到一定疏通经络的作用。
调和气血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的生命之源,而血是人体的基本物质,伏天的时候进行艾灸,可以起到一定补气血的作用,对于缓解女性痛经、闭经等效果是很明显的。
驱散湿寒
人体血气在热作用下通行,遇寒气通行可能受阻;艾灸可以通过热气帮助人体血气的运行,帮助人体祛散湿气、寒气,适用于湿气重、体寒的人群。
1、对于伤口处、皮肤较薄、肌肉较少的部位不建议直接灸,如颜面部、关节、会阴部等部位。
2、极度疲劳、过饿、过饱、醉酒等人体状态不佳的情况不宜艾灸,其次没有自制能力者可能引发烫伤等不良情况,也不建议进行艾灸。
3、妇女经期、妊娠期、传染病、人体衰竭等疾病状态均不建议进行艾灸。
4、从中医角度看,实热证的人群也不适合艾灸,艾灸过程中以及治疗后,不建议进食凉食,以及皮肤接触冰冷的水,以免影响疗效。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甚至元气虚陷,脉微欲脱,这时用艾灸法救治,用大艾炷灸关元、神阙等穴可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具有一定扶阳固脱的作用。
艾灸中艾叶性温,艾灸可以让身体里的热气和毒素排出体外,帮助人体散寒和清热,对机体能够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具有一定拨毒泄热的功效。
人体中的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的,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存在气血不足或者经络受阻的情况,身体会受到影响,通过艾灸可以调和气血和疏通经络,具有一定行气通络的作用。
艾灸是具有一定禁忌症的,暴露在外的部位,不要直接灸,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其次皮薄、肌少、肌肉结节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处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不也不要灸。
小贴士:要注意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者是妇女的经期忌灸;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情况下不要艾灸;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不要艾灸。
每天艾灸小腹能减肥吗 每天坚持艾灸肚脐的好处
艾灸主要是由艾叶制成的,利用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的穴位,从而帮助调理人体的生理系统,女性艾灸腹部,可以促进女性的血液循环,驱散其体内的寒气,保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具有一定温经散寒的作用。
人体的经络是相互连接的,女性的腹部经络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是联接内外,调节肌体正常运行的关键,女性适当进行艾灸,可以起到很好的疏通经络以及调和气血的作用,有利于女性的身体健康。
女性进行腹部艾灸的时候,可以加速腹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女性的胃肠道蠕动,加快女性排出体内多余的毒素以及废物,具有一定排毒养颜的作用。
艾灸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艾灸?
艾灸可以分为“艾”和“灸”两个字。“艾”指的是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艾性温,其味芳香,善通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灸”指的是灸法。灸法是运用艾绒或者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艾灸的适应症:
寒凝血滞经脉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如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痛经、经闭、面瘫、腹痛等;风寒外袭之表证(如感冒);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腹泻等;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等;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脱肛、阴挺、崩漏等。
艾灸的禁忌症: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小心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会耗伤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6.高血压病人头部不宜灸,糖尿病病人艾灸时一定要特别小心,不可灸伤皮肤,更不可实施疤痕灸。
7.从中医角度来说,还有一些证候是不合适艾灸的。如:外感或者阴虚内热证,凡脉象数、急者禁灸;高热、抽搐、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不宜灸。
艾灸因其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养固脱、升阳举陷的作用,广泛地运用于疾病的治疗和家庭的保健。爱美的女士更通过艾灸来达到调整身体健康状态来延缓衰老、美容的目的。庄礼兴教授建议,家庭艾灸可以选择艾条灸或者是隔姜灸,专业的艾灸疗法,应该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不可盲目自医或者是选择一些小美容院、养生馆来进行治疗。
经期艾灸肚脐眼可以吗
1、因人而异看是否经期可以艾灸肚脐眼
经期是否艾灸,我感觉就要因人而异了,这些治疗都不能给一个死套路。艾灸治疗疾病是具有双向调整的功能,比如治疗妇科病,如果你有功血用艾灸治疗他可以调整使功血正常,如果你经量太少,用艾灸还可以调整经量逐渐增多。至于经期是否可以艾灸,专家的观点也各有不同,我以前也是赞成经期艾灸的,可是有很多人会有不同的意见,只好告诉她们,经期过后再艾灸,这样也免去了很多麻烦。我个人认为经期艾灸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如果你经量比较大,那么你经期就停一停,免得你自己因经期艾灸了,使经量更多或经期延长,心存疑虑。
2、经期可以艾灸肚脐眼
通经活络,行气止痛:脐通百脉,温热药贴脐后,能够通经活络,理气和血,达到“通则不痛”。适用于肠麻痹、痹症,手足麻木及诸酸痛证。敛汗固表,涩精补虚:艾灸肚脐能收敛人体的精、气、神、津,调节脏腑阴阳平衡,调整体质,使气血调畅,营卫通利,帮助入睡。临床常用于治疗自汗、盗汗、带下、久泄、梦遗、滑精、惊悸、失眠等。
3、经期艾灸肚脐眼可以调理月经不调
肚脐是最怕着凉的地方。肚脐和腹部的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作为腹壁的最后闭合处,皮肤较薄,敏感度高,具有渗透性强、吸收力快等特点。因屏障功能较差,在人体又属相对虚弱之地,易受凉而染风寒。睡眠时更要注意脐部的保暖,以免引起腹泻或感冒。尤其对于年轻女性而言,特别是经期女性,血管处于充血状态,穿露脐装最易因受凉而使盆腔血管收缩,导致月经血流不畅,时间长了会引起痛经、经期延长、月经不调等。
腹部艾灸一次多长时间 腹部艾灸后放屁怎么回事
由于消化道正常菌群的作用,人体的消化道内本来就含有较多的气体,而艾灸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的作用,所以艾灸腹部也可以促进胃肠蠕动,从而导致消化道内的气体随着胃肠蠕动向下运行由肛门排出,所以艾灸后放屁是肠道正常运行的一种表现,不需过于担心,也不需做任何处理。
痛经如何艾灸
一、艾灸痛经原理
相关专家介绍,艾灸是治疗痛经很常用的一种方法,艾灸痛经原理为:艾叶具有特殊的气味与温热,这种特殊的气味与温热能起到调整人体体内机能的功能,这样就可以起到缓解女性子宫肌肉反射性痉挛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达到帮助女性朋友月经期间缓痉活血通络止痛的目的。即人们常说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就是艾灸痛经原理。需要女性朋友们注意的是,要想通常艾灸治疗痛经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选择艾条时一定要注意,最好选择治疗好的艾灸,但是,现如今,市面上的劣质艾条非常多,因此,痛经患者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二、怎么用艾灸来治疗痛经
有很多痛经的女性朋友会通过艾灸这种方法来治疗痛经,这种方法主要是治疗那些没有器官病变引起的痛经,妇科专家提醒,女性朋友在做艾灸之前,一定要先明确痛经的原因,然后再找准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从而达到对症治疗艾灸治疗痛经的目的,通常取中极穴(在脐上一寸左右的位置)和关元、三阴交等穴位进行艾灸,在腹部取穴的时候,女性患者可以呈仰卧姿势,把3毫米大小的姜片放在痛经患者的腹部穴位上面,这时再取少量艾绒放在姜片上面,将其点燃以后施灸。
大家一定要注意,如果感觉温度有些高,要移动一下位置,否则会烫伤皮肤,如果采取三阴交穴位,那么可以采用悬灸的方法来进行施灸,通常在痛经患者月经开始的前几天开始做艾灸,一直到月经停止以后再持续灸数日,大家要注意,每个穴位灸20分钟到30分钟。
艾灸的作用及禁忌
温筋通络
艾灸主要是由艾叶制成的,而艾叶性温,具有一定温经散寒、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经络、行气通络的功效,艾叶点燃熏灸,可以使热力深达肌层,将艾叶的药效和热力相结合,从而可以起到很好的深温筋通络、驱散寒邪等作用。
行气活血
艾灸的时候,一般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艾灸一般利用了温热刺激,可以起到气血协调,营卫和畅,所以艾灸可以起到一定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功效,对人体的健康具有好处。
要知道艾灸是以火灸身体的肌肤,在艾灸的时候不能够接近肌肤太近,一面引起局部肌肤的烫伤;其次人体身体有很多的筋脉和穴位,有一些重要的部位是不能够进行艾灸的,例如关节部位、皮薄肌少处、下腹部以及一些关键部位,否则很容易导致烫伤,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