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眩晕症的症状有哪些

眩晕症的症状有哪些

1.大多数眩晕症患者会突然出现旋转性眩晕,就是会觉得周围的物体沿一定方向水平旋转或摇晃,只要闭目休息一定时间,症状便会减轻或消除。

2.部分眩晕症患者还会伴有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出冷汗或面色苍白等症状,这些症状在休息几分钟到数小时后就会消失,继而进入间歇期。在这间歇期间,有人只发作一次,也有人反复发作,而且间歇期有多长,因人而异。

3.眩晕症间歇期间会有耳鸣的现象,初期是低声调的吹风声,随着病情发展或加重就会变成高声调的持续性音调,当眩晕症发作时耳鸣加剧。

随着眩晕症反复发作,多次的耳鸣也会对耳朵造成一定的影响,听力受损,严重时会出现不自觉耳聋,多为单侧性耳聋。

4.除了耳鸣,不少眩晕症患者还反映说,眩晕症发作期间会觉得头胀眼震,而且耳内有沉重涨感和耳朵周围有灼热感。

眩晕症有哪些症状

一、眩晕症常见症状

眩晕、耳鸣

二、眩晕症临床表现

1、周围性眩晕

由内耳迷路或前庭部分、前庭神经颅外段(在内听道内)病变引起的眩晕为周围性眩晕,包括急性迷路炎、梅尼埃病等。其特点为: ①眩晕为剧烈旋转性,持续时间短,头位或体位改变可使眩晕加重明显。②眼球震颤:眼震与眩晕发作同时存在,多为水平性或水平加旋转性眼震。通常无垂直性眼震,振幅可以改变,数小时或数日后眼震可减退或消失,向健侧注视时眼震更明显。头位诱发眼震多为疲劳性,温度诱发眼震多见于半规管麻痹。③平衡障碍:多为旋转性或上下左右摇摆性运动感,站立不稳,自发倾倒,静态直立试验多向眼震慢相方向倾倒。④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等。⑤常伴耳鸣、听觉障碍,而无脑功能损害。

2、中枢性眩晕

是指前庭神经核、脑干、小脑和大脑颞叶病变引起的眩晕。特点:①眩晕程度相对地轻些,持续时间长,为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闭目后可减轻,与头部或体位改变无关。②眼球震颤粗大,可以为单一的垂直眼震和(或)水平、旋转型,可以长期存在而强度不变。眼震方向和病灶侧别不一致,自发倾倒和静态直立试验倾倒方向不一致。③平衡障碍:表现为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站立不稳,多数眩晕和平衡障碍程度不一致。④自主神经症状不如周围性明显。⑤无半规管麻痹、听觉障碍等。⑥可伴脑功能损害,如脑神经损害、眼外肌麻痹、面舌瘫、球麻痹、肢体瘫痪、高颅压等。

三、常见眩晕症

1、耳石症

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多就诊于耳鼻咽喉科。表现眩晕与头位有关,起病突然,开始为持续性眩晕,数天后缓解,转为发作性眩晕。但当头处于某一位置时即出现眩晕,可持续数十秒,转向或反向头位时眩晕可减轻或消失。可见显著眼震,其眩晕持续时间差别很大,发病后多数在几小时或数日内自行缓解或消失。

2、梅尼埃病

临床表现是眩晕呈间歇性反复发作,间歇数天、数月、数年不等。常突然发生,开始时眩晕即达到最严重程度,头部活动及睁眼时加剧,多伴有倾倒,因剧烈旋转感、运动感而呈惊恐状态,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搏缓慢、血压下降和眼球震颤。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至几小时不等,个别呈持续状态,连续数日。每次发作过后疲乏、思睡。间歇期平衡与听力恢复正常。多次发作后眩晕随患侧耳聋的加重反而减轻,发展到完全耳聋时眩晕也消失。

3、椎基底动脉VBA系统缺血性病变

有眼球震颤而不伴神经系统其他症状和体征。按临床表现分为:①短暂缺血发作型 发作无定时,可一日内数次或数日1次,一般数分钟至半小时缓解或消失。轻者仅有眩晕、不稳,重者频繁发作进展为完全性迷路卒中。②进展性卒中型 发病后眩晕、耳鸣、耳聋持续进展加重,数日后达高峰。③完全性卒中型 发病后数小时眩晕、不稳、耳鸣、耳聋达高峰,明显眼震。数周后症状可逐渐减轻。常遗有听力障碍头晕。

还有其他病变也可导致眩晕,都属于眩晕症的范畴,如:小脑出血、颈部病变、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药物或毒物中毒、炎性脱髓鞘疾病等。

眩晕症有哪些症状

1、周围性眩晕

由内耳迷路或前庭部分、前庭神经颅外段(在内听道内)病变引起的眩晕为周围性眩晕,包括急性迷路炎、梅尼埃病等。其特点为: ①眩晕为剧烈旋转性,持续时间短,头位或体位改变可使眩晕加重明显。②眼球震颤:眼震与眩晕发作同时存在,多为水平性或水平加旋转性眼震。通常无垂直性眼震,振幅可以改变,数小时或数日后眼震可减退或消失,向健侧注视时眼震更明显。头位诱发眼震多为疲劳性,温度诱发眼震多见于半规管麻痹。③平衡障碍:多为旋转性或上下左右摇摆性运动感,站立不稳,自发倾倒,静态直立试验多向眼震慢相方向倾倒。④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等。⑤常伴耳鸣、听觉障碍,而无脑功能损害。

2、中枢性眩晕

是指前庭神经核、脑干、小脑和大脑颞叶病变引起的眩晕。特点:①眩晕程度相对地轻些,持续时间长,为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闭目后可减轻,与头部或体位改变无关。②眼球震颤粗大,可以为单一的垂直眼震和(或)水平、旋转型,可以长期存在而强度不变。眼震方向和病灶侧别不一致,自发倾倒和静态直立试验倾倒方向不一致。③平衡障碍:表现为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站立不稳,多数眩晕和平衡障碍程度不一致。④自主神经症状不如周围性明显。⑤无半规管麻痹、听觉障碍等。⑥可伴脑功能损害,如脑神经损害、眼外肌麻痹、面舌瘫、球麻痹、肢体瘫痪、高颅压等。

眩晕症的症状

1、耳聋

早期会不自觉的出现耳聋现象,多次眩晕发作后开始有明显的感觉。一般是单侧耳聋,偶尔也会出现双耳耳聋。耳聋在眩晕发作的时侯会加重,间歇期的时候会好转。

2、耳鸣

病人初期的时候,会觉得耳朵边有低调的吹风声耳鸣,时间长了就会变成高音调持续性耳鸣。眩晕发作时,耳鸣情况会突然加剧,间歇期耳鸣程度自然减轻或消失。

3、头胀满感

眩晕发作期间,部分患者有患侧头部或耳内胀满感、沉重、压迫感,或耳周围灼热感。眼震在发作高潮时观察患者的眼球,一般可见到有快慢相的不自主的颤动。

4、眩晕多呈突发性旋转性眩晕

睁眼的时候会感觉周围的物体沿一定方向与平面旋转,或者产生左右摇晃的感觉。闭目的时候上述症状会减轻。因此发作时病人经常会采取一定的体位闭目静卧,不敢转动。尽管有时会因为惊吓而倒地,但是病人的神志却是完全清楚的。病人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及血压下降的现象,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情况会缓解。症状消失,转入间歇期。间歇期的长短因人而异,有终生只发作一次的人,也有反复多次发作的人。

眩晕症什么症状 其他

(1)眩晕发作多较快,逐渐缓解;

(2)发作时定向力紊乱,平衡失调,不能行走;

(3)眩晕时畏声、光的刺激,头部活动可引起各种症状加重。患者多闭眼静卧,拒绝转动头部。

(4)反复发作的外周性眩晕两次发作之间有明确的缓解时间;

(5)可伴有耳鸣及感音性听力减退,无意识丧失,不伴发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眩晕有什么症状

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

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少华或萎黄,唇甲色淡,心悸不寐,神倦懒言,纳呆乏味,舌质淡,脉细弱。

眩晕目花,健忘少寐,精神萎靡,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偏阴虚者,兼有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偏阳虚者,兼有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舌质淡、脉沉细弱。

眩晕而头重昏蒙,胸脘满闷,纳呆恶心,体倦多寐,苔白腻,脉濡滑。

眩晕头痛,或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面或唇色紫暗,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或细涩。

眩晕的症状

临床特点

(1)前庭性眩晕(真性眩晕):病人自觉外物或本身呈阵发性旋转、晃动或自身浮沉、翻滚,方向明确,常伴有明显的眼球震颤、平衡障碍和自主神经症状。发作无定期,每次发作持续数十秒至数小时不等,很少超过数天者。多见于内耳迷路、前庭神经和前庭神经核等部位病变。临床症状一般较重。

(2)非前庭性眩晕(假性眩晕):病人仅表现为头重脚轻、头昏眼花、轻微的站立不稳,无明显的眼球震颤和明确的外物或自身旋转等感觉,少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多由视觉、本体觉感受器或神经症等疾病所致。

2. 病因诊断

(1)耳源性眩晕:眩晕严重,多表现为真性眩晕。常有耳病既往史,并伴有耳病症状和体征,但无其他脑神经和脑实质受损症状。常由外耳疾病(如盯聍或异物阻塞外耳道),中耳疾病(如严重的鼓膜内陷、中耳炎、鼓膜钙化、耳硬化症、耳咽管阻塞等),内耳疾病(如迷路积水、迷路炎、耳毒药物中毒、动晕病、迷路外伤、前庭迷路卒中和内耳手术等)所引起。

(2)神经源性眩晕:眩晕症状随病变部位和病因的不同而异,但常伴有相应的脑神经或(和)脑实质受损症状。前庭神经或其核受损多呈真性眩晕。常由炎性疾病(如前庭神经元炎、脑干脑炎、小脑炎及其脓肿、脑膜炎(尤其是小脑-脑桥角部位炎症),血管性疾病(如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颈椎增生等所致椎动脉压迫综合征、锁骨下动脉盗血症、小脑出血、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肿瘤(小脑-脑桥角、小脑、脑干和第四脑室部位肿瘤)以及颞叶前庭投射区病变等引起。

(3)眼源性眩晕:眩晕持续时间较短,且无前庭性眩晕特点,睁眼看外界运动着的物体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常伴有视力模糊、视力减退或眼外肌麻痹,视力、屈光间质、眼底、眼肌功能或隐斜等检查的异常,无其他神经系统异常所见。常由屈光不正(最常见)、视网膜黄斑病变和各种先天性眼病,以及眼外肌麻痹等引起。

(4)本体觉性眩晕:呈假性眩晕特点,闭眼加重,睁眼减轻或消失。伴有肢体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明显的深感觉障碍。常见于脊髓后索或周围感觉神经病变。

(5)其他躯体疾病性眩晕:眩晕持续时间较短,或仅有头晕或不同程度的站立不稳,其病情随躯体原发病的轻重而缓解或加剧,且常伴有相应的躯体性疾病症状。常见病因有:①心血管性疾病。如高血压病、低血压病、颈动脉窦反射过敏综合征、多动脉炎、无脉症等。②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如高脂血症、糖尿病、低血糖症(自发性或药物性)、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嗜铬细胞瘤伴发的阵发性高血压等。③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高氨血症、高渗或低渗透压血症、贫血等。④全身感染中毒和高热性疾病。⑤严重缺氧症。⑥反射性眩晕。

(6)神经症性眩晕:常表现为头重头昏、头脑不清醒和轻微站立不稳,无外物或自身旋转、晃动感,常伴有其他神经症症状,且无明确的神经系统器质性受损体征,常由神经衰弱症等所致。

老年眩晕的症状

老年眩晕的症状对于很多人虽然陌生,但是老人出现的一些明显的症状还是可以看出来的,但是老年眩晕的种类有哪些就不是所有人都了解的了。下面就介绍一些老年眩晕的症状。

老年性眩晕通常表现为眩晕感、平衡紊乱及失衡感。患者睁眼时感觉自身旋转、晃动,犹如坐车船一般。发作时不能站立,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出汗、心动过缓及血压下降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有时达数天上当内耳的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及位于关节的本体感受器传入到位与前庭神经节的信号不对称时,可使位于小脑和大脑皮质的控制中枢产生眩晕感。

(1)前庭性眩晕:存在前庭系统受损表现:眼球来回规律性颤动,步态不稳,双足踩棉花感,身体向一侧倾倒以及指物偏向,特别是并足站立,沿直线行走困难,但指鼻和跟膝、胫试验基本正常。 ①前庭周围性眩晕:在眩晕发作前,后或同时出现耳蜗症状、自主神经症状。

②前庭中枢性眩晕:在眩晕发作前、后或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血管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唯一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wallenberg综合症、基底偏头痛、过度换气综合症。肿瘤、外伤、变性疾患:小脑脑桥角外肿瘤,小脑损害(变性或肿瘤),颞叶肿瘤,后颈肿瘤、感染、前庭性癫痫,脑外伤、多发性硬化,遗传性共济失调,颅底凹入正,中枢性位置性眩晕。

(2)非前庭性眩晕:全身疾病引起的眩晕,有眼性、颈性、循环系疾病,血液病,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精神性眩晕等。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老年眩晕是老年人比较多发的一种疾病,常见的症状是不会站立、甚至还会有恶心、耳鸣、出汗等症状,看起来非常让人后怕。老年眩晕的种类也比较多,发病的原因不同症状也会有一些差异。

眩晕症的分类及症状

真性眩晕:有明显的自身或他物旋转感、倾倒感或视物摇晃不稳。症状发作呈阵发性,伴有眼震、平衡失调、站立不稳、指物偏斜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脉搏血压改变等植物神经症状。头昏常为头重脚轻、眼花等,并无外境或自身旋转的运动幻觉,可由心血管系统疾病、全身中毒、代谢性疾病、眼病、贫血等疾患引起。

中枢性或外周性眩晕:症状表现有差别,一般前庭外周性眩晕的植物神经症状明显、眼震多为水平性眼震、无神经系统体征,而中枢性的植物神经症状轻或不明显,多有脑干、小脑或顶颞叶损害的症状。

头晕多伴发其他症状,如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耳源性眩晕常伴有耳鸣和听力减退,常见于美尼埃病、急性迷路炎、内耳损伤、鼓膜内陷或受压及耳石和前庭终末感受器病变(如颅脑外伤、噪音性损伤、药物中毒及椎一基底动脉缺血引起的半规管壶腹的退行性变等);小脑桥脑角病变伴有Ⅴ、Ⅶ、Ⅸ、Ⅹ脑神经和锥体束等症状;前庭神经元炎多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诱因,而无听力改变;椎一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多因头位改变诱发,同时伴有复视、视物变形、头面和肢体麻木感、晕厥、猝倒等症状;眩晕性癫痫发作时,可伴有意识丧失、癫痫大发作或其它癫痫症状占位病变、炎症、变性和脱髓鞘病变所致中枢性眩晕,常伴有脑干、小脑或顶颞叶损害体征。

眩晕症的症状原因 眩晕症的发生机制

眩晕的发生机制依病因不同而异,但有些疾患所致的眩晕至今机制不明。在此仅作简单介绍。

为梅尼埃病的基本病理改变,引起积水的病因至今末明。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内耳血管痉挛,血流量减少,局部缺氧,内淋巴分泌减少,蜗管内通透性增加,使内耳膜迷路积水,导致膜迷路压力增加,半规管壶腹端膜破裂,内淋巴中大量钾离子流人外淋巴,引起前庭神经纤维急性钾中毒,半规管急性麻痹,发生眩晕。

一般多认为椎动脉供血不足是引起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当颈椎椎体病变或推问关节病变致椎动脉受压、血流障碍、前庭缺血而山现眩晕。

(1)耵聍及外耳道异物刺激:耵聍或异物压迫鼓膜,经听骨链使内耳受到刺激,导致两侧前庭发生不对称反应。

(2)鼓膜穿孔:冷空气或滴耳药刺激迷路窗内耳受到激惹。

(3)迷路震荡:内耳受到外力冲击后,内耳结构充血、出血或水肿,耳石膜创伤、耳石结构离断等变化,导致前庭功能障碍。

​眩晕病中医疗法

首先,中药治疗眩晕体现了整体治疗的优势:

在治疗眩晕原则方面,考虑到"平肝潜阳,健脾益气,化痰降逆,益气养阴"中医原理,从中药组方来说,强调什么是标?什么是本?标本缓急,熟重孰轻,考虑得相当全面。在治法上,追求标本兼治,阴阳平衡。在减轻发作症状、控制发作的同时,同时改善血管弹性及微循环,改善脑部新陈代谢,彻底治愈,杜绝复发。

第二,中药在缓解期的治疗眩晕症上有明显优势:

西药在缓解期治疗阶段,只强调止吐止晕,忽视了对整体性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恢复,此外药物品种的变化不大。中药则不同,调节平衡体内微循环,改善脑部新陈代谢,消除水肿,强力渗透药物,充分弥散、吸收,深层次碎解,隔离淤毒,对病灶进行全面、彻底的清除修复前庭组织神经细胞损伤,增强机体免疫,激活FLD神经介质,提高免疫,抑制病灶感染,促进人体平衡,恢复健康本能。

第三,中药毒副作用小:

西医西药在眩晕的治疗过程中,有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毒副作用较大。应该指出;控制眩晕发作,西药有它的优势,但过强的抑制作用会使大脑神经功能受到影响,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容易影响眩晕症患者的内分泌、心脏及肝肾功能。因此在治疗眩晕症时,可以先用西药治疗,控制急性症状发作,同时加上中药以巩固疗效。一旦眩晕症症状得到控制,应尽早停服西药,继续服用中药,以巩固疗效,杜绝复发。

眩晕症的症状表现

1、周围性眩晕

其特点为: ①眩晕为剧烈旋转性,持续时间短,头位或体位改变可使眩晕加重明显。②眼球震颤:眼震与眩晕发作同时存在,数小时或数日后眼震可减退或消失。头位诱发眼震多为疲劳性,③平衡障碍:多为旋转性或上下左右摇摆性运动感,站立不稳,自发倾倒,静态直立试验多向眼震慢相方向倾倒。④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等。⑤常伴耳鸣、听觉障碍,而无脑功能损害。

2、中枢性眩晕

特点:①眩晕程度相对地轻些,持续时间长,为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闭目后可减轻,与头部或体位改变无关。②眼球震颤粗大,可以为单一的垂直眼震和(或)水平、旋转型。③平衡障碍: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站立不稳,多数眩晕和平衡障碍程度不一致。④自主神经症状不如周围性明显。⑤无半规管麻痹、听觉障碍等。⑥伴脑功能损害,如脑神经损害、眼外肌麻痹、面舌瘫、球麻痹、高颅压等。

常见眩晕症:

1、耳石症

表现眩晕与头位有关,起病突然,开始为持续性眩晕,数天后缓解,转为发作性眩晕。但当头处于某一位置时即出现眩晕,可持续数十秒,转向或反向头位时眩晕可减轻或消失。可见显著眼震,其眩晕持续时间差别很大,发病后多数在几小时或数日内自行缓解或消失。

2、梅尼埃病

临床表现是眩晕呈间歇性反复发作,间歇数天、数月、数年不等。常突然发生,开始时眩晕即达到最严重程度,头部活动及睁眼时加剧,多伴有倾倒,因剧烈旋转感、运动感而呈惊恐状态,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搏缓慢、血压下降和眼球震颤。每次持续时间数分钟至几小时不等,个别呈持续状态,连续数日。每次发作过后疲乏、思睡。间歇期平衡与听力恢复正常。多次发作后眩晕随患侧耳聋的加重反而减轻,发展到完全耳聋时眩晕也消失。

3、椎基底动脉VBA系统缺血性病变

有眼球震颤而不伴神经系统其他症状和体征。按临床表现分为:①短暂缺血发作型 发作无定时,可一日内数次或数日1次,一般数分钟至半小时缓解或消失。轻者仅有眩晕、不稳,重者频繁发作进展为完全性迷路卒中。②进展性卒中型 发病后眩晕、耳鸣、耳聋持续进展加重,数日后达高峰。③完全性卒中型 发病后数小时眩晕、不稳、耳鸣、耳聋达高峰,明显眼震。数周后症状可逐渐减轻。常遗有听力障碍头晕。

还有其他病变也可导致眩晕,都属于眩晕症的范畴,如:小脑出血、颈部病变、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药物或毒物中毒、炎性脱髓鞘疾病等。

有眩晕症的人可以多运动吗

其实眩晕症患者是不建议进行剧烈运动的,但是眩晕症患者可以做一些适合的运动锻炼身体,增强自身抵抗力。但是处在治疗中或者没有治疗的眩晕症患者,可以进行头部运动或者体位训练(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让患者头向患侧侧转45度,仰卧后,头与床成30度,悬于床头外。头转向健侧呈45度。保持头与躯干的关系不变,向健侧转135度,使脸朝下45度。保持体位,扶患者做起,头转向正前方同时头前倾20度,头部直立。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部分患者会随体位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医生要告诉患者不要紧张。这其中每个体位保持1~2分钟至眩晕及眼震消失。待眩晕症状消失,缓慢坐起,正视前方。

眩晕症患者在运动后要保证睡眠、多休息,向左侧卧或者向右侧卧都可以,这是因为平卧时已经复位的耳石有可能再次脱落而导致再发眩晕。清淡饮食、忌烟酒。睡眠不足、过度劳累、过食辛辣肥腻煎炸等上火食物及吸烟酗酒都容易诱发眩晕症症状加重。

2.除了专业的前庭康复操,患者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寻找一种安全、有兴趣的活动,建议做以下前庭康复性活动(原则上,应在头、身体活动时也有眼的活动):掷球练习、高尔夫、保龄球、网球运动、绕房子行走并环顾四周、跳舞、武术。太极、瑜伽有放松的功能,对于伴有焦虑的头晕与平衡障碍是有益的。只要眩晕持续存在,训练就必须每天坚持,这大概需要1-3个月,训练的越努力,越规律,眩晕症状就会消失的越快。

3.目前比较流行使用仪器进行康复,如动态平衡仪、平衡训练仪等,这些仪器可以提供不同的支持条件,使患者能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定量的练习,简便易行,还可以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价。训练期间,我们推荐尽量能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较早回到工作及运动中有助于复原。在训练中,病人需要勤奋及坚持练习,越早、越规范的制定平衡训练制度,就能恢复的越快越好。

人体能保持正常的平衡功能需要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和本体感觉系统三者共同协调完成,其中前庭系统对维持身体平衡至关重要。当前庭系统发生病变时则会使平衡功能出现问题,临床上就会表现为眩晕感和平衡障碍。值得庆幸的是:一方面前庭的修复能力非常强,而运动可以促进前庭功能的自我修复,缓解或解除眩晕症状。另一方面运动使大脑克服前庭功能丧失的影响,帮助大脑重建良好的平衡状态。所以积极活动比静卧在床者眩晕症状好转更快。

相关推荐

体位性眩晕症状起因

问题,特别是不要在饭后立即洗澡。 如果是大脑缺氧 应该在洗前多补水 洗时发现不舒服 就不要动马上躺下休息 马上喝水洗澡是一件十分舒服的事,它可以消除疲劳,增进健康。但是,有的人在洗澡时常会出现心慌、头晕、四肢乏力等现象。严重时会跌倒在浴堂,产生外伤。这种现象也叫“晕塘”。“晕塘”者多有贫血症状,洗澡时水蒸汽使皮肤和毛细血管开放,血液集中到皮肤,影响全身血液循环引起的。 也可因洗澡前数小时未进餐、血糖过低引起。 急救措施: 1.出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只要立即离开浴室躺下,并喝一杯热水慢慢就会恢复正常。 2.

缺钾的症状 头晕目眩

钾是人体水盐代谢重要的电解质,缺钾会引起电解质紊乱,从而导致头晕、全身无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钾水平的大幅降低还会使心率减缓、让人昏倒,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眩晕的日常生活调理

人们一旦有眩晕,将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所以人们要及时治疗眩晕, 而且眩晕的生活调理很关键。那么,眩晕怎么调理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眩晕的日常生活调理。 眩晕的日常生活调理 1.要进行饮食调养 眩晕症病人的饮食应以富有营养和新鲜清淡为原则。要多食蛋类、瘦肉、青菜及水果。忌食肥甘辛辣之物,如肥肉、油炸物、酒类、辣椒等。营养丰厚的食物,可补充身体之虚,使气血旺盛,脑髓充实。对因贫血、白细胞减少症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所引起的眩晕症,尤应以营养调理为主。肥甘辛辣之品,能生痰助火,会使眩晕加重。 因此,患高血压病的人应当

眩晕症的原因 眩晕的分类

眩晕分为外周性眩晕和非耳源性眩晕两大类。外周性眩晕亦称耳源性眩晕,主要指内耳前庭感觉器官、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经理病所致眩晕。非耳源性眩晕是指除耳部以外的疾病所引起的眩晕,涉及的范围很广,几乎包括全身各系统、器官,与神经科、脑外科、内科、儿科、眼科等都有密切关系。

突发性耳聋症状 眩晕

很多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持续一段时间后缓解,不反覆发作。

周围性眩晕症状有哪些

眩晕为突发性旋转性,持续时间短暂,可自然缓解或恢复,但常反复发作。 (2)眩晕程度较剧烈,伴波动性的耳鸣、耳聋,以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症状,而无一时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3)自发性眼震为旋转性或旋转水平性,Ⅰ-Ⅱ°,发病初期眼震向患侧,稍后转向健侧。各项前庭反应协调,眼震与眩晕的方向一致,倾倒与自示偏斜方向一致,前、后两者方向相反。自发反应与诱发反应以及植物神经反应的程度大体相仿。 (4)变温试验可出现前庭重振现象(一侧前庭功能减弱,稍加强刺激则反应正常),很少有优势偏

老人眩晕症的真假性眩晕

进入老年后,各种症状便不断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等。而老年人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症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广泛重视。 Smith(1993)报道眩晕是门诊常见症状的第三位。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晕症,占老年门诊的81-91%;其中65岁以上老人眩晕发病率女性占57%,男性占39%。 什么是眩晕?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

耳源性眩晕症症状是什么

本病病理变化:膜迷路积水膨大,蜗管和球囊积水扩张显著,膨大的球囊占据整个前庭,而椭圆囊和壶腹膨大不明显,每内淋巴囊和膜半规管无膨大现象。由于内淋巴压力增高,首先使前庭膜破裂,内淋巴液相混,裂孔不愈或反复破裂,则出现血管纹、盖膜、毛细血管及周围的支持细胞发生退变。 耳源性眩晕的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听力减退及耳鸣,重症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迷走神经刺激现象,可发生水平性或水平兼旋转性眼球震颤。一次发作的时间较短,病人常感物体旋转 或自身旋转,行走可出现偏斜或倾倒,发作中神志清醒。 根据眩晕、耳聋

老年人颈性眩晕的症状

其实,对于老年人颈性眩晕这一病症,大家应该不陌生。而且老年人颈性眩晕是比较常见的老年病,经常困扰着患者家属。老年人颈性眩晕多为后枕痛或偏头痛,可为隐痛、跳痛或放散痛。有人常年服用止痛药或疑为颅内有占位性病变。 1、老年人颈性眩晕的症状表现为患者感觉异常、恶心呕吐,肢体麻木、这是由于患者的颈椎病变或者高血压引起的一种疾病。骨刺可以刺激或压迫椎动脉,致血流减少。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多见,容易发生椎动脉供血不足。偏头痛,可为隐痛、跳痛或放散痛。 2、颈椎旋转复位法用颈椎旋转复位手法拨正偏歪棘突,使患椎恢复原解剖位

眩晕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造成眩晕症的原因一、良性阵发性的眩晕 这种眩晕症在门诊十分常见,好发于老年人,常有特殊的诱发体位,发作数分钟后,若停止不动,眩晕症停止,但是若位置再度改变,则眩晕症又会发作。不予任何治疗,六个月症状也会自行缓解。关于这种疾病的成因,目前流行的说法是内耳掌管平衡的耳石退化脱落,形成游离状的小颗粒,当姿势改变时,就会影响内淋巴的流动,造成眩晕症。另外一种说法是,中耳长出一条小通路达到内耳,影响左右两边的压力差,造成眩晕症。 造成眩晕症的原因二、梅尼尔氏症 至今仍是一个充满迷样般的疾病,由解剖学的证据已知梅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