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格发育指标
儿童体格发育指标
小儿生长发育总的特点为:出生后头2年身高、体重增长较快,2岁至青春期以前有较为稳定的增加,青春期快速增长,以后渐渐停止。体格发育有头尾规律,即:婴幼儿期头部发育领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增长不多而四肢、躯干增长速度加快。婴儿期头部高度占全身的1/4,成人头高占身高的1/8。 常用的小儿生长发育指标有:体重、身高、头围、胸围。
1.体重
体重是反映小儿生长发育的最重要也是最灵敏的指标。因为体重反映孩子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近期的营养状况。体重可以受多种因素如:营养、辅食添加、疾病等的影响。体重在出生头3个月增长最快,一般为月增长600~1000克,最好不低于600克。3~6个月次之,一般月增长600~800克。6~12个月平均每个月增长300克。1岁后小儿生长速度明显减慢,1~3岁小儿平均每个月体重增长150克。1岁后小儿的体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体重(kg)=年龄(岁)×2+7(或8)
2.身高
身高也是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但它反映的是长期营养状况,短期内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营养、疾病等)对身高影响不明显。它主要受遗传、种族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身高的增加同体重一样,也是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平均年增长25厘米。第二年平均增长10厘米,第三年平均增长4~7.5厘米。 幼儿期孩子的体型由婴儿期的肥墩型向瘦长型转变。这期间躯干稍长些,下肢稍短些。幼儿期后,四肢的增长逐渐快于躯干的增长。一岁以后平均身高的公式为:身高(cm)=年龄(岁)×5+80(cm)。小儿的身高与体重都可以用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来评价。
3.头围
头围是反映孩子脑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头围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出生时头围平均34cm;1岁时平均46cm;第二年增加2cm,第三年增长1~2cm。3岁时头围平均为48cm,已与成人相差不很多了。由此可看出,脑发育主要在生后头3年。 正常小儿后囟门3个月闭合,前囟门1岁~1岁半闭合。过迟闭合要考虑有无佝偻病的可能。有的孩子出生时囟门就较小,闭合也会早些。这与母亲孕期营养状况较好有关。因此要综合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没有超量服用鱼肝油或超量服用及注射维生素D,一般问题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孩子头越大约聪明,聪明与否和头围大小并不成正比。孩子的头围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了。头围过大则要考虑有无脑肿瘤、脑积水的可能。
4.胸围
孩子在出生时,胸围小于头围,随着月龄的增长,胸围逐渐赶上头围。一般在孩子1岁时,胸围与头围相等。但现在由于普遍营养状况较好,不少婴儿在未满1岁时胸围就赶上了头围。影响胸围增长的因素有:营养状况不好,缺乏体育活动及疾病造成胸廓畸形,如:鸡胸、漏斗胸等。孩子1岁后,胸围增长明显快于头围,胸围逐渐超过头围。到青春期胸廓发育很快,向成人体型转变。
11个月宝宝发育指标
11个月宝宝发育指标中,最重要的一项莫过于体格发育,接近一周岁的宝宝,体格上有怎样的成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体重:男婴平均体重为10.15公斤,女婴为9.54公斤。
身长:男婴平均为76.58厘米,女婴为75.15厘米。
头围:男婴为46.6厘米,女婴为45.4厘米。
胸围:男婴为46.4厘米,女婴为45.3厘米。
牙齿:陆续又长出2-4颗门牙。
3岁半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3岁半宝宝身高体重标准的依据是什么
3岁半宝宝身高体重标准的依据是:我国卫生部于于2009年6月2日正式公布的《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
该标准是根据2005年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由卫生部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订的,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具有参考意义。
出现这些症状孩子营养不均衡
1.体格发育迟缓
婴幼儿体格发育指标包括生长速度、发育水平、身体匀称度等,其中,头围、体重和身高是很重要的参考指标。
孩子的生长发育受遗传、营养、睡眠、运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营养是非常重要的后天影响因素,如果孩子营养没跟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身高、体重不够。
因此,建议家长一定要定期给孩子做保健,如果发现发现孩子身高、体重发育滞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
2.体弱多病
如果孩子很容易生病(如感冒、牙龈炎、口角炎、角膜炎经常反复发作),则可能是免疫力低下,而引起孩子免疫力低下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营养不良,比如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维生素、铁、锌等。
学龄前宝宝每年一检很必要
学龄前宝宝每年一检很必要
儿童体检重在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生理和智力发育的异常。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应1~2周作一次检查;6月龄以内的婴儿每月1次;6月龄以上、1岁以下的婴儿每2个月1次;1~3岁幼儿半年1次;3~18岁每年1次。
很多家长认为,3岁以前的孩子是以保健为主,3岁以后的孩子是以教育为主,以为保健的问题不重要了。其实,孩子到了幼儿期,还有不少问题需要通过体格检查才能发现。特别是对三至四岁的儿童,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是十分重要的。
学龄前儿童体检的作用
1.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是否符合正常指标。
2.发现体格发育异常时,可以及时查明原因,进地矫正或治疗。
3.早期发现儿童的生理陷和某些疾病,以便及时进行矫治,如眼的弱视力,耳的听和低下,只有尽早发现,才能尽快治疗,又如语言不清和口吃”等,越早纠正,效果越好。
4.发现智力缺陷,可及早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治疗与教育。如果仅是由于环境影响或教育不当引起的智力低下(轻度),可让孩子与同年龄的正常儿童共同生活,给以适当的辅导,就能很快与正常儿童不相上下。
6个月宝宝体格发育指标
身长:比上个月平均增长2.2-2.3厘米。
男孩:约为63.4-73.8厘米,平均为68.6厘米。
女孩:约为62.0-72.0厘米,平均为67.0厘米。
* 体重:比上个月平均增长0.6千克。
男孩:约为6.5-10.3千克,平均为8.4千克。
女孩:约为6.0-9.6千克,平均为7.8千克。
* 头围:比上个月平均增长1.0-1.1厘米。
男孩:约为41.3-46.5厘米,平均为43.9厘米。
女孩:约为40.4-45.2厘米,平均为42.8厘米。
* 胸围:比上个月平均增长0.9-1.0厘米。
男孩:约为39.7-48.1厘米,平均为43.9厘米。
女孩:约为38.9-46.9厘米,平均为42.9厘米。
两岁半宝宝身高发育指标
两岁半宝宝身高多少?发育健全吗?这是很多爸妈都在关心的。下面,星宝宝育教网向你提供两岁半宝宝的体格发育指标,以及2岁半孩子的养育要点,以供参考:
体格发育
体重:男婴为13.87公斤,女婴为13.41公斤。
身长:男婴为94.44厘米,女婴为92.93厘米。
头围:男婴为49.31厘米,女婴为48.25厘米。
胸围:男婴为50.80厘米,女婴为49.67厘米。
牙齿:出牙20颗。
神经精神的发育;运动机能:跑得较稳,动作协调,姿势正确。能从一级台阶跳下来,会单脚试跳1-2步,能跳远。不用人扶会独自走平衡木。能拿铅笔,但不是握成拳状;会临摹画垂直线和水平线扔大皮球达一米左右;能叠八块方木。
5岁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5岁宝宝身高体重标准的依据是什么
5岁宝宝身高体重标准,是依据我国卫生部于2009年6月2日正式公布的《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整理而成的。
该标准是根据2005年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由卫生部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订的,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具有参考意义。
一岁三个月宝宝身高体重 一岁三个月宝宝身高体重有什么依据吗
一岁三个月宝宝身高体重是依据我国卫生部于2009年6月2日正式公布的《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整理而成的。
该标准是根据2005年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由卫生部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订的,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具有参考意义。
宝宝营养不良的症状 体格发育迟缓
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指标包括生长速度、发育水平、身体匀称度等等,其中头围、体重和身高是最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孩子的生长发育受到遗传因素、营养补充、睡眠、运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营养补充是非常重要的后天影响因素,如果孩子营养没跟上,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身材矮小,体重低于平均水平。
温馨提示:建议家长一定要定期给孩子进行生长监测,如果发现孩子身高、体重发育滞后,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措施。
四个月宝宝的体格发育指标
体格发育
·体型
由于父母体格的遗传关系,每个婴儿的胖瘦和个子大小的差距会逐渐拉大。尽管如此,每个婴儿都长得胖乎乎的,面部的皮下脂肪进一步增加,看上去,越发可爱了。
·体重
到4月末时,男婴的平均体重达到7.58公斤,女婴达到7.14公斤。
·身长
男婴的平均身长达到65.05厘米,女婴的平均身长达到63.98厘米。
·头围
男婴为42.14厘米,女婴为41.39厘米。
·胸围
男婴为42.51厘米,女婴为41.58厘米。
神经精神的发育
·运动机能
此时的婴儿头部稳定居中,转动灵活,俯卧时能用手撑起头和胸。
会翻身,能灵活变动姿势;扶着他能坐稳。
会用手抓碰到的东西,能扶着奶瓶自喂;
喜欢用手触摸看到的东西,进行探索。
·视觉
他开始慢慢会区别颜色,偏爱的颜色依次为:红、黄、绿、橙、蓝。对远近目标聚焦的能力接近成人,会跟踪室内走动的人。
·听觉
能辨别不同音色,区分男声女声,对语言中表达的感情已很敏感,能出现不同反应。
·情绪
斥责或感到寂寞时会哭,安慰或逗弄时会笑。能笑出声,有意识的哭和笑。
·语言
和他讲话时他会咕咕地发声来回应。
养育要点
·喂养
4个月的婴儿,食欲很旺盛,常会把乳房吸空。可以开始添加米糊或烂粥,继续给予蛋黄、水果泥和菜汤。
·护理
如果婴儿的消化器官功能良好,他会常常流口水,这时可以给他戴一个围嘴。此时带孩子散步的时间可适当延长,抱不动可用婴儿车推。每天至少要出去半小时至一小时。日光浴还可以坚持。
可以给孩子用婴儿枕头了。
4个月的婴儿对周围环境更感兴趣了,所以不仅床单、衣服、小床周围的玩具、物品,就是墙壁四周和天花板上的色块,小动物头像,图案都要经常变换。为了让孩子的注意力能集中,可以给他多看、多听、多摸玩具的机会,玩具要软,有声有色、无毒、无棱角、卫生、不怕啃、不怕吞吃,易于抓握玩耍。最好用橡皮筋悬挂玩具,使他能将抓到的玩具拉到自己眼前仔细观察摆弄,但要注意安全,防止孩子误吞小东西。
婴儿体操还可以坚持做,不要间断。
·活动
父母应该创造条件让婴儿衣着单薄甚至光着身子自由地伸展身体,练习技能。最好在洗澡前配合空气浴进行。要经常让他俯卧,练习抬头、支撑全身,从仰卧翻到俯卧,并将身体从一侧转向另一侧。要经常变换孩子小床的位置或变换睡的方向,以免把头睡偏。
可以在婴儿的胸腹部悬挂一些大的玩具,一端用松紧带套在婴儿的手腕或足踝上,另一端系在玩具上,诱导他只运动一个肢体来牵动玩具,并用手抓、摸、撞击、翘起两脚蹬踢。要注意大人离开时一定要解开松紧带,免得缠住婴儿手脚。
·沟通
父母应经常变换语调、语音、动作和表情来与孩子对话、游戏;对于孩子的咿呀发声,要给予热情的回应。
跟他讲你的所见所为。鼓励孩子的幽默感,认同孩子认为有趣的事,和他一起开怀欢笑。
诊断发育迟缓时体格生长评价有哪些依据
发育迟缓是婴儿期到青少年期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指患者在生长过程中发育异常,如体格、运动、语言等方面出现缓慢现象,要诊断患者是发育迟缓就要综合各方面的发育情况判断,而体格生长评价是诊断疾病重要的依据之一,那么诊断发育迟缓时体格生长评价有哪些依据?
按照原卫生部建议采用1995年中国九大城市儿童的体格生长数据为中国儿童参照人群值。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包括发育水平、生长速度以及匀称程度三个方面。
(1)发育水平将某一年龄时点所获得的某一项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值(横断面测量)与参考人群值比较,得到该儿童在同质人群中所处的位置,即为此儿童该项体格生长指标在此年龄的生长水平,通常以等级表示其结果。生长水平包括所有单项体格生长指标,如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等,可用于个体或群体儿童的评价。
有些单项测量,如骨龄代表发育成熟度,也反映发育水平。同样,体格测量值也可以生长的年龄来代表发育水平或成熟度。如一个2岁男孩身高76cm,身高生长水平为下等,其身高的生长年龄相当1岁。
(2)生长速度是对某一单项体格生长指标定期连续测量(纵向观察),将获得的该项指标在某一年龄阶段的增长值与参照人群值比较,得到该儿童该项体格生长指标的生长速度。以生长曲线表示生长速度最简单、直观,定期体检是生长速度评价的关键。儿童年龄小,生长较快,定期检查间隔时间不宜太长。生长速度的评价较发育水平更能真实了解儿童生长状况。生长速度正常的儿童生长基本正常。
(3)匀称程度是对体格生长指标之间关系的评价。①体型匀称度表示体型(形态)生长的比例关系。实际工作中常选用身高的体重表示一定身高的相应体重增长范围,间接反映身体的密度与充实度。将实际测量与参照人群值比较,结果常以等级表示。②身材匀称以坐高(顶臀高)/身高(长)的比值反映下肢生长状况。按实际测量计算结果与参照人群值计算结果比较。结果以匀称、不匀称表示。
患者通过体格生长评价能诊断出体格发育迟缓,但是发育迟缓有多方面,患者还要做其它方面的检查,如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语言评价等。综合各方面的检查结果,才能准确判断哪方面出现发育迟缓,才能对症采取治疗。
四岁半宝宝身高体重标准 四岁半宝宝身高体重标准的依据是什么
四岁半宝宝身高体重标准,是依据我国卫生部于2009年6月2日正式公布的《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整理而成的。
该标准是根据2005年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由卫生部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订的,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具有参考意义。
贫血的症状表现 营养不良
长期贫血的儿童体格发育差,身材矮小,不爱玩,易疲倦;因营养不良导致皮肤弹性较差,指甲发育不好、质脆、有横纹及毛发干燥、颜色发黄、无无泽。
体格发育指标的特点是什么
小儿生长发育总的特点为:出生后头2年身高、体重增长较快,2岁至青春期以前有较为稳定的增加,青春期快速增长,以后渐渐停止。
体格发育有头尾规律,即:婴幼儿期头部发育领先,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增长不多而四肢、躯干增长速度加快。婴儿期头部高度占全身的1/4,成人头高占身高的1/8。常用的小儿生长发育指标有:体重、身高、头围、胸围。
1、体重
体重是反映小儿生长发育的最重要也是最灵敏的指标。因为体重反映孩子的营养状况,尤其是近期的营养状况。体重可以受多种因素如:营养、辅食添加、疾病等的影响。
体重在出生头3个月增长最快,一般为月增长600—1000克,最好不低于600克。1岁后小儿的体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体重(kg)=年龄(岁)×2+7(或8)
2、身高
身高也是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但它反映的是长期营养状况。它主要受遗传、种族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
身高的增加同体重一样,也是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平均年增长25厘米。一岁以后平均身高的公式为:身高(cm)=年龄(岁)×5+80(cm)。小儿的身高与体重都可以用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来评价。
3、头围
头围是反映孩子脑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头围在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
出生时头围平均34cm;1岁时平均46cm;第二年增加2cm,第三年增长1—2cm。3岁时头围平均为48cm,已与成人相差不很多了。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象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孩子头越大约聪明,聪明与否和头围大小并不成正比。孩子的头围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了。头围过大则要考虑有无脑肿瘤、脑积水的可能。
4、胸围
孩子在出生时,胸围小于头围,随着月龄的增长,胸围逐渐赶上头围。一般在孩子1岁时,胸围与头围相等。但现在由于普遍营养状况较好,不少婴儿在未满1岁时胸围就赶上了头围。
影响胸围增长的因素有:营养状况不好,缺乏体育活动及疾病造成胸廓畸形,如:鸡胸、漏斗胸等。孩子1岁后,胸围增长明显快于头围,胸围逐渐超过头围。到青春期胸廓发育很快,向成人体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