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是什么
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是什么
高血压(成人):收缩压21。33kPa或以上,和(或)舒张压12。66kPa或以上。
正常成人血压:收缩压18。66kPa或以下,舒张压(以声音消失为准)11。99kPa或以下。
临界性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正常与高血压之间。
凡血压持续增高达到高血压标准,而又可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者,即可诊断为高血压病。对初次发现血压高的病人,宜多次复查血压特别是非同日血压,以免将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所引起的暂时性血压增高,误诊为早期高血压。对有疑问的病人,宜经一段时间的观察再下结论。
临床一般将缓进型高血压划分为三期,有助于掌握病情的发展和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第三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左心衰竭;肾功能衰竭;眼底出血或渗出,视神经乳头水肿可有可无。
第二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检查有左心室肥大;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变细;蛋白尿和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第一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并发症。
鉴别诊断时也需要考虑到其他的病症,像是急、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血管性高血压。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措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得到很大改善,与此同时高血压患者也越来越多,但是很多人对高血压的鉴别不是特别了解,那么就让专家来教您辨别一下高血压吧。希望您能够通过专家介绍辨别出您是否患有高血压。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 90mmHg(12kPa)。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 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 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根据血压升高的不同,高血压分为3级:
1级高血压(轻度) 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 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0mmHg。
高血压病分期:
第一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损害征象。
第二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
①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
②眼底检查,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
③蛋白尿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增高。
第三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
①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
②心力衰竭;
③肾功能衰竭;
④眼底出血或渗出,伴或不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
⑤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
高血压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鉴别诊断需考虑:
1、急,慢性肾炎;
2、慢性肾盂肾炎;
3、嗜铬细胞瘤;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5、肾血管性高血压。
中年人血压正常范围是多少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mmHg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常收缩压在100-140mmhg 舒张压在60-90mmhg 年轻人70-120mmhg 中年人会血管渐渐老化血压变高中年人在90-140以内算正常 偶尔高于90-140,也不要紧张血压会因为失眠,紧张等升高但是如果长期高于90-140mmhg 有可能是初期的高血压多注意睡眠和饮食,多喝水多做温和运动对降低血压有帮助。
不同种类的疾病最先影响的通常都是我们的血压,通常情况下,健康的人血压才是正常的,不健康的人,血压都会出现偏高或偏低的现象,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产生,我们就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多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高血压如何鉴别诊断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 90mmHg(12kPa)。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 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 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根据血压升高的不同,高血压分为3级:
1级高血压(轻度) 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 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0mmHg。
高血压病分期:
第一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损害征象。
第二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
①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
②眼底检查,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
③蛋白尿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增高。
第三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
①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
②心力衰竭;
③肾功能衰竭;
④眼底出血或渗出,伴或不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
⑤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
高血压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鉴别诊断需考虑:
1、急,慢性肾炎;
2、慢性肾盂肾炎;
3、嗜铬细胞瘤;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5、肾血管性高血压。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措施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 90mmHg12kPa。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 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 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根据血压升高的不同,高血压分为3级:
1级高血压轻度 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 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
高血压病分期:
第一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损害征象。
第二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
①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
②眼底检查,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
③蛋白尿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增高。
第三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
①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
②心力衰竭;
③肾功能衰竭;
④眼底出血或渗出,伴或不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
⑤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
高血压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鉴别诊断需考虑:
1、急,慢性肾炎;
2、慢性肾盂肾炎;
3、嗜铬细胞瘤;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5、肾血管性高血压。
血压升高诊断标准
病史及体格检查
如果血压急剧升高,迅速排除有无威胁生命的疾病,之后详细询同病史以及体格检查,明确患者有无心血管或脑血管疾病史、糖尿病史,肾病史、高血压家族史(可能有原发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多囊肾),然后询问发作情况,血压是否突然升高。如果在中老年血压突然升高患者中提示肾动脉狭窄,尽管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系良性的。35岁前难于确诊。嗜铬细胞瘤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通常见于40~60岁患者。如果怀疑上述疾病。检查有无直立性低血压,测量患者坐位、卧位以及直立的血压,一般站立时收结压降低,舒张压升高,但直立性低血压时两者均降低。
注意有无头痛、心悸、视物横糊和出汗,询问有无酒色尿或尿量降低,这些提示肾小球肾炎,它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询问用药史包括既往和目前的处方药及非处方药应用史,尤其是解热镇痛药的应用,包括中药,如患者已用抗高血压药物,明确其用药的依存性,询问血压升高时的感觉有多严重,是否需要用药。注意引起血压升高的心理杜会及环境因素,接着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用眼底镜观察有无肉眼出血、渗液及视盘水肿,进行心血管系统检查,有无颈动脉杂音和颈静脉充盈,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和有无水肿触诊外周动脉搏动。上腹部或肋脊角杂音提示肾动脉狭窄,可触及肿大的肾及肝脏提示多囊肾,注意尿检有无镜下血尿。听诊心音(奔马律,第二心音亢进,杂音)心率(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心律、听诊呼吸音(湿哕音和干哕音),呼吸频率(呼吸过快或呼吸过缓)和呼吸节律,触诊腹部有无压痛、肿块或肝肿大,听诊肠鸣音。
高血压标准是什么呢
“最佳血压”只是相对的 常看到有“最佳血压”120/80mmHg(左右)的提法。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伴随高血压的卒中、冠心病、心衰等并发症的危险,对血压较低的人而 言同样存在。因此,人们不可因自己的血压处于“最佳”而掉以轻心。
舒张压不是危险血压的决定因素 长期以来,舒张压升高被认为是评价高血压危险的主要因素。而大量研究表明,这类危险因素(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并不起决定作用,目前收缩压和脉压已经取 代舒张压而上升为评估危险血压的主要决定因素。
作为血压三个测定值之一的舒张压,只对年龄小些的人有意义,比如对50岁以下的人,舒张压仍是心血管事件的 最强预测因素。对60岁以下的人,舒张压的预测意义与收缩压和脉压相同。对60岁以上的人,脉压增大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即便收缩压并不很高,而当舒张压过 低使脉压增大时,同样有危险。
早期干预高血压 预防和处置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把握干预血压的时机。现在认为,只要血压高于正常高限(收缩压130~139mmHg,舒张压为85~89mmHg)时就 应采取对策。因为在这种血压水平的人群中,约41%的人会在4年内发展为长期持久的高血压。早期干预血压可以防患于未然。 生活方式影响血压 研究发现,I期高血压(140~159mmHg/90~99mmHg),通过经常运动(至少每周3次,每次30分钟),进低脂肪、高纤维膳食,特别是多吃 水果和蔬菜,可使收缩压降低8mmHg、舒张压降低3mmHg。每天减少钠的摄入量,可使收缩压降1.7mmHg、舒张压降低0.9mmHg。减轻体重也 有降血压作用。
老年人高血压标准是什么
1.症状
包括:
①高血压本身的症状;
②需要排除的继发性高血压有关疾病的特殊症状(如嗜铬细胞瘤的阵发性高血压伴头痛,心悸,皮肤苍白及多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多饮,多尿,乏力或阵发性肌无力及肌麻痹等症状);
③有无心脑血管受损器官并发症相应的各器官的症状。原发性高血压起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46.5%无任何早期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偶然发现高血压,有相当部分病人,直到病情进展至相当程度,才在某些诱因(如工作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下出现典型症状而就医,此时病程已非早期,一旦知道高血压后,患者可产生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头胀,恶心,呕吐,耳鸣,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神经质,失眠,烦闷,乏力,四肢麻木,颈部僵硬不适,心悸等,其中,头晕占63.5%,头痛占55.4%,心悸占39.8%,这些症状并不都是高血压直接引起,部分是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无临床特异性,有的还可出现身体不同部位的反复出血,常见有眼结膜出血,鼻出血,少数可有咯血,这些症状与血压水平未必一致,后期的症状常为心,脑,肾功能不全或严重并发症所引起(表4)。
2.体征
可闻及主动脉瓣第2音亢进,年龄大者可呈金属音,可有第4心音,主动脉收缩早期喷射音,高血压持续时间长时,有左心肥厚征象,到晚期,可有心,脑,肾等脏器功能衰竭的体征。另外,全面的体格检查应包括下列各项内容:
(1)血压的测定:老年人测血压时应特别注意:A.老年人易出现直立性血压下降和低血压,因此须加测立位血压,立位2min后,测量血压,血压计应与心脏同一水平(第4肋间),B.假性高血压:老年人因为肱动脉硬化,难以被水银柱式的袖套血压计的气囊压迫阻断血流,而出现虚假的收缩压增高,此时应高度怀疑是否为“假性高血压”,可用简单的Osler试验辅助诊断,即将袖套充气,使其压力超过患者收缩压(2.6kPa)以上,若此时仍能触及僵硬的桡动脉及其搏动时,表示Osler试验阳性,可能存在“假性高血压”,这时可通过动脉穿刺直接测动脉血压,其值明显小于袖带测压读数时即可得到证实。
(2)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3)心血管系统检查,特别注意心脏大小,颈动脉,肾动脉,周围动脉及主动脉病变,心力衰竭表现。
(4)肺部检查有无音和支气管痉挛征象。
(5)腹部检查有无血管杂音,肾脏增大和肿块。
(6)眼底检查有无高血压视网膜病,即动脉变窄,动静脉交叉压迹,视网膜出血,渗出及视盘水肿。
(7)神经系统检查有无脑血管损害的证据,如意识障碍,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等。
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均将高血压定义为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8.6kPa(140mmHg)和(或)舒张压≥12kPa(90mmHg),3次非同天测血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方能确诊,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服用降压药,血压虽低于18.6kPa(140/90mmHg),亦诊断为高血压,同时,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如何确定的
其一:正确确诊血压值。诊断高血压时确诊血压值,通常是用三次非同日同时的平均血压,也就是说测三天不同时辰的三个血压值,取其平均值。量血压时要注意在安静状态下,室温不要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在20C。左右,要以右手为准,取坐位,当然必要时可以测立位,甚至下肢血压。
其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目前采用1999年WHO定的标准,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时,为理想血压。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5mmHg时,为正常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时,为高血压。Ⅰ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Ⅱ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80mmHg,舒张压100—109mmHg;Ⅲ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单纯收缩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
血压升高,达到高血压标准,不能就认定为高血压病。
血压升高的病人中,90%为高血压病,也叫原发性高血压。10%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称为症状性高血压或继发性高血压。在10%的症状性高血压中,90%是由肾脏疾病引起的,还有10%由甲状腺疾病、内分泌疾病、服用某些药物等引起的。
因此,发现自己血压升高了,要由医师作仔细检查,比如肾功能测试、B超、肾动脉造影、甲状腺外形及功能检查,内分泌方面相关指标的检查等,以排除他的血压升高是由上面所讲的几方面疾病引起的。如果排除了上述一些疾病引起,那么他的高血压就是原发性高血压,也就是高血压病。如是症状性高血压,必须治疗引起高血压的相关疾病。
高血压的诊断鉴别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根据血压升高的不同,高血压分为3级: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0mmHg。
高血压病分期:
第一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损害征象。
第二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
1、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
2、眼底检查,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
3、蛋白尿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增高。
第三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
1、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
2、心力衰竭;
3、肾功能衰竭;
4、眼底出血或渗出,伴或不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
5、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
鉴别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妊娠高血压疾病这几种疾病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