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武单抗的用法
纳武单抗的用法
推荐剂量:每次3mg/kg,每2周一次 "
纳豆正确吃法 纳豆的功效作用
纳豆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k2、纤维蛋白以及菌群,食用之后有利于人体胃肠道的健康,加快人体消化食物的速度,保持人体营养均衡,所以纳豆具有一定促进消化的作用。
纳豆主要是黄豆发酵而来的,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以及钙、铁、磷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延缓人体的衰老的速度,其次维生素可以促进人体排出体内多余的毒素物质,而铁元素则可以促进人体血液蛋白形成,所以纳豆具有一定美容护肤的作用。
纳豆中含有大量的粘液物质,进入人体之后可以与人体发生反应,可以生成一种抑制血管转化的物质,帮助就控制人体的血压,所以具有一定降血压的作用。
肠癌出现腹胀后如何治疗效果最好
1、综合治疗肠癌
(1)辅助化学治疗肠癌,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5-氟尿嘧啶)的方案是目前III期结直肠癌和部分具有高危因素结直肠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时间为6个月。适用于术前未接受新辅助放射治疗的肠癌患者,术后需要进行辅助放射治疗者。
(2)IV结直肠癌的治疗肠癌,主要是以化学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化疗药物包括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奥沙利铂、伊立替康、贝伐单抗、西妥希单抗、帕尼单抗等多种药物,常用化疗方案有:FOLFOX、XELOX、FOLFIRI等,在化疗基础上酌情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贝伐单抗、西妥希单抗、帕尼单抗)。
2、手术治疗肠癌
(1)治疗肠癌的方案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I、II和III期患者常采用根治性的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根据癌肿所在部位确定根治切除范围及其手术方式。IV期患者若出现肠梗阻、严重肠出血时,暂不做根治手术,可行姑息性切除,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肠癌根治性治疗的基础是手术。直肠手术较结肠困难。常见手术方式有:经肛门切除术(极早期近肛缘)、直肠全系膜切除手术、低位前切术、经腹肛门括约肌腹会阴联合切除。对于II、III期直肠癌,建议术前行放射、化学治疗,缩小肿瘤,降低局部肿瘤期别,再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纳豆的食用方法
是日本发酵食品,源自中国的咸豆豉,但并非中国豆豉,而是由黄豆通过纳豆菌(枯草杆菌)发酵制成豆制品,具有黏性,气味较臭,味道较甜,不仅保有黄豆的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K2、提高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更重要的是发酵过程产生了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溶解体内纤维蛋白及其他调节生理机能的保健作用。
调查指出日本人食用纳豆的历史已超过一千年。动画《哆啦A梦》胖虎最爱吃的食物之一。那么纳豆的作用,下面大家来了解一下。
纳武单抗能治疗癌症么
纳武单抗已批准的适应症包括: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肾细胞癌、头颈鳞状细胞癌、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尿路上皮细胞癌、肝癌、携带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dMMR)的成人和儿童实体瘤。"
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用法用量
请按‘输液准备’的要求对复溶后药品进行充分稀释后使用。
请勿静推或静脉快速注射。
转移性乳腺癌
初次负荷剂量:建议本品的初次负荷量为4mg/kg。静脉输注90 分钟以上。应观察病人是
否出现发热,寒战或其它输注相关症状(见不良反应)。停止输注可控制这些症状,待症状消失后可继续输注。
维持剂量:建议本品每周用量为2mg/kg。如初次负荷量可耐受,则此剂量可静脉输注30分钟。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
乳腺癌辅助治疗
在完成所有化疗后开始曲妥珠单抗治疗。曲妥珠单抗的给药方案为:8 mg/kg 初始负荷量后接着每 3 周 6 mg/kg 维持量,静脉滴注约 90 分钟。共使用17剂(疗程52周)。
防治肿瘤从抑制肿瘤血管开始
基础研究揭示贝伐单抗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功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卡比纳瓦尔(Kabbinavar)在指出,持续表达的VEGF是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进展的关键介导因子,而贝伐单抗可通过精确抑制VEGF,持续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研究者早就发现,肿瘤血管生成对于肿瘤进展至关重要,因为2 mm以上的肿瘤就需要独立的血供才能生长,更大的肿瘤更是依赖其脉管系统才能存活和进一步生长。肿瘤血管生成非常复杂,涉及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其中 VEGF作为促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因子,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全程表达。
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对VEGF有精确的抑制作用。当贝伐单抗作用于肿瘤,在初期会引起肿瘤血管退化,从而使肿瘤缩小;继而可使存活的肿瘤血管正常化,改善化疗药物的传送效果,使肿瘤细胞对细胞毒化疗的敏感性增强;进一步则抑制新生和再生血管的生长。另外,贝伐单抗还有可能阻遏休眠的肿瘤微转移灶向血管化形态的转换。因此,贝伐单抗可持续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结直肠癌怎么办
手术治疗
(1)治疗大肠癌的方案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I、II和III期患者常采用根治性的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根据癌肿所在部位确定根治切除范围及其手术方式。IV期患者若出现肠梗阻、严重肠出血时,暂不做根治手术,可行姑息性切除,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直肠癌根治性治疗的基础是手术。直肠手术较结肠困难。常见手术方式有:经肛门切除术(极早期近肛缘)、直肠全系膜切除手术、低位前切术、经腹肛门括约肌腹会阴联合切除。对于II、III期直肠癌,建议术前行放射、化学治疗,缩小肿瘤,降低局部肿瘤期别,再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综合治疗
(1)辅助化学治疗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5-氟尿嘧啶)的方案是目前III期结直肠癌和部分具有高危因素结直肠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时间为6个月。适用于术前未接受新辅助放射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术后需要进行辅助放射治疗者。
(2)IV结直肠癌的治疗 主要是以化学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化疗药物包括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奥沙利铂、伊立替康、贝伐单抗、西妥希单抗、帕尼单抗等多种药物,常用化疗方案有:FOLFOX、XELOX、FOLFIRI等,在化疗基础上酌情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贝伐单抗、西妥希单抗、帕尼单抗)。
强直性脊柱炎打针方法
1、依那西普
作用:控制炎症、阻断病情进展。
用法:皮下注射,25mg,每周2次,或者皮下注射,50mg,每周1次。关节腔内注射25mg可有效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的外周关节炎症状,起效迅速,疗效持续时间较长,
副作用:无明显局部不良反应。
2、英夫利西单抗
作用:改善身体机能,缓解症状。
用法:静脉滴注,5mg/kg,首次注射后于第2、6周重复注射相同剂量,之后每隔6周注射相同剂量。
副作用:呼吸困难、面色潮红、头痛和皮疹等。
3、阿达木单抗
作用:用于缓解中重度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体征与症状,适用于抗风湿性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用法:皮下注射40mg,每2周1次。
副作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反应,大多数注射部位反应轻微,无需停药;严重不良反应为重度感染以及神经功能影响。
类风湿病哪里治疗最好
(1)非甾类抗炎药有抗炎、止痛、解热作用,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最为常用的药物,适用于活动期等各个时期的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双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
(2)抗风湿药(DMARDs)又被称为二线药物或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常用的有甲氨蝶呤,口服或静注;柳氮磺吡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以及羟氯喹、来氟米特、环孢素、金诺芬、白芍总苷等。
(3)云克即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是一种非激发状态的同位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缓解症状的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小。静脉用药,10天为一疗程。
(4)糖皮质激素激素不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但在下述四种情况可选用激素:①伴随类风湿血管炎包括多发性单神经炎、类风湿肺及浆膜炎、虹膜炎等。②过渡治疗在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用小量激素快速缓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应首先减少或缓慢停用激素。③经正规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加用小剂量激素。④局部应用如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缓解关节的炎症。总原则为短期小剂量(10mg/d以下)应用。
(5)生物制剂目前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上,已经有几种生物制剂被批准上市,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尤其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几种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①Infliximab(英夫利昔单抗)也称TNF-α嵌合性单克隆抗体,临床试验已证明对甲氨蝶呤等治疗无效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Infliximab可取得满意疗效。近年来强调早期应用的效果更好。用法静点,3mg/kg,分别于0,2,6周注射一次,以后每8周静注一次,通常使用3~6次为1个疗程。需与MTX联合应用,抑制抗抗体的产生。②Etanercept(依那西普)或人重组TNF受体p75和IgGFc段的融合蛋白,Etanercept及人重组TNF受体p75和IgGFc段的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AS疗效肯定,耐受性好。目前国内有恩利及益塞普两种商品剂型。③adalimumab(阿达木单抗)是针对TNF-的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推荐的治疗剂量为40mg,每2周1次,皮下注射。④Tocilizumab(妥珠单抗),IL-6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中重度RA,对TNF-α拮抗剂反应欠佳的患者可能有效。推荐的用法是4~10mg/kg,静脉输注,每4周给药1次。⑤抗CD20单抗Rituximab(利妥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Rituximab也可与环磷酰胺或甲氨蝶呤联合用药。
(6)植物药目前,已有多种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植物药,如雷公藤、白芍总甙、青藤碱等。部分药物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