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后这些饮食误区会影响宝宝健康 注重主食搭配不均
断奶后这些饮食误区会影响宝宝健康 注重主食搭配不均
宝宝断奶后爸妈只注重主食以烂饭、各种米粥、面条等变化花样给宝宝吃如鱼、肉、菜、豆制品则吃的较少,这样违反了营养的平衡摄取,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宝宝断奶后注意饮食3误区
误区一:只吃主食不吃菜
给宝宝添加辅食,有的父母只注重主食,烂饭、面条、各种米粥、面点变着花样给宝宝吃,但辅食(鱼肉、蔬菜、豆制品)吃得少,或是相反。这都违反了膳食平衡的科学原则,不利于宝宝的健康发育。
误区二:用汤泡饭
有的父母觉得汤水营养丰富,还能使饭变软一点,因此总给宝宝吃汤泡饭。这显然是个误区,首先汤里的营养只有5%-10%,更多的营养还是在肉里,事实是宝宝并没有吃到更多的营养。而且长期用汤泡饭,还会造成胃的负担,可能害得宝宝从小得胃病。
误区三:用水果代替蔬菜
有的父母发现宝宝不爱吃蔬菜,大便干燥,于是就用水果代替蔬菜,以为这样可以缓解宝宝的便秘,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水果是不能代替蔬菜的。蔬菜中,特别是绿叶状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可以保证大便的通畅,保证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入。
宝宝断母乳与辅食添加应平行进行。不是因为断母乳才开始吃辅食,而是在断母乳前辅食已经吃得很好了,所以断母乳前后辅食添加并没有明显变化,断奶也不该影响宝宝正常的辅食。
一岁宝宝全天的饮食安排是一日五餐,早、中、晚三顿正餐,二顿点心,强调平衡膳食和粗细、米面、荤素搭配,以碎、软、烂为原则。完全断母乳了,饮食也大部分固定为早、中、晚三餐,并由稀饭过渡到稠粥、软饭,由肉泥过渡到碎肉,由菜泥过渡到碎菜,到快一岁时,可训练宝宝自己吃饭,并必须断母乳。
儿童饮食误区
育儿误区一:给宝宝吃保健品有益健康
很多年轻妈妈认为蜂乳、人参等是高级营养品,为了使孩子更健康,在每日吃饭、饮水时都给他们喝一些,有的甚至以此代替牛奶给宝宝吃首先,天赋宝儿提醒大家保健品中所含的营养成分也并不完全,不能供给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天赋宝儿提醒若长期以这些保健品代替牛奶,容易出现营养缺乏症,更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此外,蜂乳、人参糖浆等通常含糖量较高,经常吃还会影响婴幼儿的食欲。天赋宝儿认为正常健康的宝宝,只要根据实际需要,按比例进食牛奶、鸡蛋、肉类、粮食、青菜、水果、豆制品等日常食品,已完全可以得到充分的营养。盲目进补,其结果只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育儿误区二:咀嚼过的食物易于消化吸收
有些家长认为,宝宝胃肠功能尚不成熟,给他们喂食咀嚼过的食物,更易于消化吸收,其实,这是一种不科学、不卫生的喂养方式。人体的口腔本身就是一个多菌的环境,给孩子们喂咀嚼过的食物,易将成人口腔中的细菌传给孩子,从而引起感染。实际上,当宝宝已具备较好的咀嚼和消化食物的能力,爸爸妈妈就应该让宝宝自己咀嚼食物,但天赋宝儿提醒要注意的是,应避免给宝宝喂食生硬、粗糙、油腻或过于刺激的食物。
育儿误区三:奶粉越浓,营养成分越多
给宝宝喂食奶制品时,很多年轻妈妈会认为:奶粉越浓,营养成分越多,就越有利于宝宝生长发育。于是,他们往往喜欢给宝宝喂食高浓度的奶粉。天赋宝儿提醒大家,虽然宝宝生长发育迅速,他们对能量及营养的需求特别高,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宝宝胃肠发育尚不成熟,他们对能量及营养的耐受性亦相对较差。配制过浓了,则可能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肠胀气等问题出现,这同样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因此,配置奶粉时,应按严格按照奶粉罐上的详细配制说明来进行配置。
育儿误区四:蛋类食品营养丰富,多吃无妨
鸡蛋绝对是个好东西。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而且对婴儿成长有一定的益处,但食之过多,会给宝宝带来不良的后果。天赋宝儿认为,1岁-1.5岁的孩子,最好只吃蛋黄,且每天不宜超过一个。当宝宝长到1.5岁-2岁时,可隔日吃一个蛋(包括蛋黄和蛋白)。年龄稍大一些后,才可以每天吃两个蛋。假如妈妈在宝宝的粪便中,发现有如蛋白状的物质,则说明婴儿的肠胃不大好,不能很好地吸收蛋白质,对于这些宝宝来说,最好把蛋黄加入其他食物中一起喂食。如果宝宝正在出疹,更要注意暂不要吃蛋,以免增加胃肠负担。
育儿误区五:喝高浓度糖水有助于补充体能
有的家长听说糖分能补充体内碳水化合物和热能的不足,于是,他们有空就给宝宝喝些糖水,或在牛奶中加糖,而且越甜越好。
实际上,糖水浓度过高,一方面,由于糖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长期食用,当其供给的热量超过机体需要时,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于体内,从而造成小儿体重增加,肌肉松弛,继而出现肥胖症。此外,糖分在口腔中溶解后还可能腐蚀牙齿,使宝宝易患龋齿。因此,天赋宝儿建议不要让小儿喝高浓度糖水。
蔬菜泥有营养价值吗
据一项权威的调查表明,月龄在6个月以前的中国婴幼儿与欧洲发达国家同样月龄的婴幼儿相比,体质各方面都不相上下,可当大于6个月后,中国宝宝与外国宝宝在体质、身高等各方面开始拉开距离,大多中国宝宝往往显得弱不禁风,外国宝宝却很强壮、健康。
小宝宝的换乳期是指从婴儿出生第4个月到一岁左右这段时期。
因为这一时期小宝宝的主要食物开始由液体(母乳、牛奶等)过渡到固体(饭菜等),中间约有半年左右,小宝宝要开始逐步添加糊状食物,比如多品种的菜泥、肉泥等等。
许多妈咪们喜欢称这样的食物为辅食,这里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必须指出。
所谓“辅”当然不是指小宝宝的主要食物,所以许多父母并不重视这类食物的均衡搭配与喂养,使小宝宝不能全面吸收营养,影响健康生长发育。
所以,宝宝换乳期所添加的食物不应称为辅食,因为它对宝宝的健康生长而言是必须的,不能可有可无。
断奶后宝宝饮食的误区
断奶后的宝宝饮食要特别注意,随着宝宝逐渐的长大,断奶后的宝宝饮食要调整均衡,这样才能更好的吸收各种营养成分,以便更好的成长发育。有些新手妈妈不太了解断奶后给宝宝的饮食规律,就可能会进入误区,造成宝宝身体不适,下面就来看看有哪些误区是值得妈妈们注意的。
1、饭菜摄入不均衡。
对于宝宝的饮食,有些爸妈认为米面类等主食宝宝容易消化,于是将面条、米粥、面点等弄给宝宝吃,但对于鱼肉、蔬菜、豆制品等副食却重视不够,让宝宝吃得很少,或者与此截然相反。这两种吃法都严重违背膳食平衡的科学原则,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
2、总用汤泡饭吃。
有些爸妈认为长时间煲的汤水营养更丰富,如果用汤来泡饭吃,不但能增加宝宝的营养,还能使饭变得软烂一点,方便宝宝食用消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实际上汤里的营养只有5-10%,更多营养仍是含在肉里,如果只喝汤不吃肉,宝宝是摄入不到什么营养的。更重要的是,如果长期进食用汤泡的饭,会大大加重胃的负担,极有可能使宝宝消化不良,患上胃病。
3、用水果代替蔬菜。
水果无法完全代替蔬菜的作用,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中富含植物纤维,可有效促进肠道蠕动,保证大便通畅。另外,蔬菜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宝宝摄入这些营养的有效途径。
4、饮食正常后,仍吃奶糕。
如果长期给宝宝吃奶糕,非常不利于宝宝的牙齿发育,也不利于提高宝宝的咀嚼能力。
断奶期宝宝饮食注意事项
这里所说的断奶是指断母乳。10至12月宝宝的饮食应该已基本过渡到肉、蛋、奶、粮食、蔬菜为主的混合饮食,并初具一日三餐的格局。为了宝宝获得身体发育的充足营养,应该给宝宝断母乳了。尽管如此,奶类仍是宝宝饮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天应保证摄入牛奶500毫升以上。
母乳可减为每晚一次,直至完全停止,代之以牛奶。
此时宝宝能吃的食物已经很多,但由于臼齿还没有长出来,不能把食物嚼得很细,所以宝宝的饭菜还是要做得软烂一些,以利于宝宝消化吸收。主食可以吃粥、软饭、面条、馒头、包子、饺子、馄饨等。副食可以吃新鲜蔬菜(特别是橙绿色蔬菜)、鱼、肉、蛋、动物内脏及豆制品,还应经常吃一些海带、紫菜等海产品。总之,完全断奶后,宝宝每日的饮食中应包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这6大营养素,避免饮食单一化,多种食物合理搭配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此时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养成挑食、偏食和爱吃零食的习惯。
有些宝宝会因为恋母奶而一时不肯接受牛奶,需要给他一个适应过程,母奶和牛奶混合喂养一段时间,逐步让他接受牛奶和其他食物,从而断掉母奶。同时要注意这类宝宝断奶期的营养补充,防止宝宝因断母奶而影响宝宝健康。
宝宝饮食观的误区
误区1:早餐食谱单一
早餐是儿童摄取所需能量和营养(营养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日三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关调查显示,每天吃早餐的儿童中,男生的比例高于女生,且年龄越小,比例越高。在食用早餐的儿童(儿童食品)中,有一半存在安排不科学、食品种类单一、营养成分不均衡的现象,只有3成左右的父母在准备早餐时,注意了营养搭配。
误区2:孩子不喜欢吃这个,我就给他吃那个
孩子对新的食物会有拒绝,年轻妈妈要不断地尝试给他吃。如果宝宝今天不吃鸡蛋,明天你就不给他吃了,那样的话,宝宝就以为这是拒绝的最好办法,以后,他不但如此对待鸡蛋,而且还会拒绝其它食物。正确的做法是,今天宝宝(宝宝食品)不想吃炒鸡蛋,明天年轻妈妈(妈妈食品)就变换着蒸鸡蛋羹给他吃,要不断地进行尝试,直到他接受。
误区3:不好好吃饭就吃开胃药
孩子不吃饭,带他去医院,医生总是给开胃药。医生是不是常常建议妈妈给孩子服用开胃药?的确常常开出处方。但是,调整好孩子的饮食主要应从进食习惯入手,而不能单纯地依赖开胃药。饮食习惯是一种行为,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对宝宝有非常大的影响。
误区4:饮料成生活必需品
碳酸饮料、果汁、果冻、酸奶等已成为儿童消费的主流。不少儿童从一两岁开始就养成偏爱饮料的习惯。专家发现,过多地摄入果汁、碳酸饮料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儿童的肥胖与无节制地饮用饮料有关。专家提醒父母切莫掉以轻心。
避免断奶六大误区
误区一:断奶前不做辅食添加准备
有的妈妈在给宝宝断奶前,事先并没有做好准备,也没有提前为宝宝添加辅食。这样,不仅在身体上让宝宝缺少一个适应其他食物的过程,容易生病,还会对宝宝的心理造成很大的打击,甚至使之认为自己被妈妈抛弃了,从而情绪极不稳定,更加影响进食。
误区二:断奶时让母乳变“刺激”
有的妈妈断奶时,往乳头上涂墨汁、辣椒水、万金油之类的刺激物,以为这样会让宝宝对母乳产生反感从而放弃母乳。然后,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不仅让宝宝产生惧怕心理,而且还会因恐惧而拒绝吃东西,从而影响了身体的健康。这样,母乳没断,反而可能把其他该吃的食物给断了。
误区三:断奶期妈妈玩“失踪”
有的妈妈把宝宝送到亲戚家,几天甚至好久不见宝宝。其实,断奶不需要母婴分离。对宝宝来说,妈妈的奶水吃不到了,可不能没有妈妈呀!
在断奶期间强行把母子隔离,不但不能顺利断奶,还会影响宝宝的生理、心理健康。宝宝自从生下来一直依赖妈妈温暖的怀抱,突然长时间的分离,会使宝宝缺乏安全感,特别是对母乳依赖较强的宝宝,还易产生焦虑情绪,不吃东西不喝水,不愿让别人抱,不与大人交流,情绪烦躁,哭闹剧烈,觉也睡不好,甚至还会生病。
误区四:反复断奶
在断奶的过程中,妈妈既要让宝宝逐步适应饮食的改变,又要态度果断坚决,不可因宝宝一时哭闹,就下不了决心,从而拖延断奶时间。也不可突然断一次,让他吃几天,再突然断一次,反反复复带给宝宝不良的情绪刺激。这种做法会对宝宝的心理健康带来危害,容易造成宝宝情绪不稳,夜惊、拒食,甚至为日后患心理疾病留下隐患。
误区五:回奶方法粗暴、简单
为了顺利回奶,有的妈妈不喝汤水,甚至还用毛巾勒住胸部,想将奶水憋回去。这样显然违背了生理规律,而且很容易引起乳房胀痛。断奶后妈妈若有不同程度的胀奶,可用吸奶器或人工将奶吸出,同时用生麦芽60克、生山楂30克水煎当茶饮,34天即可回奶,切忌热敷或按摩。
误区六:忽视妈妈“断奶”反应
多数家庭认为断奶是宝宝一个人的难题,常常忽视妈妈在断奶期的心理感受,没有看到妈妈在心理上也需要经历一次“断奶”。其实,宝宝断奶,可能会引起妈妈体内的荷尔蒙发生变化,出现一些负性情绪,如沮丧、易怒等,同时伴有乳房胀痛、滴奶等烦恼。这时候,妈妈同样需要得到家人的重视和关心。
断奶是宝宝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一件“大事”。对于这件大事,一定要确保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正确的方法,同时注意避开各大误区;唯有如此,断奶才能断得宝宝舒心,妈妈安心!
10个月宝宝断奶最好的方法
10个月宝宝断奶最好的方法
1、循序渐进
从10个月起,每天先给宝宝减掉一顿奶,离乳食品的量相应加大。过一周左右,如果妈妈感到乳房不太发胀,宝宝消化和吸收的情况也很好,可再减去一顿奶,并加大离乳食品的量,逐渐断奶。减奶最好先减去白天喂的那顿,因为白天有很多吸引宝宝的事情,他不会特别在意妈妈。但在清晨和晚间,宝宝会非常依恋妈妈,需要从吃奶中获得慰藉。断掉白天那顿奶后再逐渐停止夜间喂奶、直至过渡到完全断奶。
2、不宜拖延
在断奶的过程中,妈妈既要使宝宝逐步适应饮食的改变,又要采取果断的态度,不要因宝宝一时哭闹就下不了决心,从而拖延断奶时间。而且,反复断奶会接二连三地刺激宝宝的不良情绪,对宝宝的心理健康有害,容易造成情绪不稳、夜惊、拒食,甚至为日后患心理疾病留下隐患。
3、改变喝奶时间
在断奶后用配方奶粉代替母乳,因为宝宝一岁内都是以奶主,辅食为辅。所以,提前半个月开始改变宝宝的喝奶时间。
开始缩短宝宝吸乳时间,并尽量用辅食和配方奶粉代替。这个准备阶段不是要强行采取措施不让宝宝吃母乳,而是逐渐减少喂奶次数,而且最好先从减少白天喂母乳次数开始,尝试引导宝宝食用用配方奶粉。
在选择奶粉上,尽量以口味清淡为主,口感尽量接近母乳、不添加香料香精的奶粉。
4、减少依赖
断奶前适当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建议在断奶前,宝爸爸就要承担起给宝宝喂奶粉的责任,或者多让宝爸、奶奶等其他家人有意识多与孩子接触,抱他,逗他玩,带他外出,让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和游玩中去,减少吃母乳的欲望。
宝宝断奶后的饮食
刚断奶 ,宝宝还不太适应其它味道的食物,不论是水果、蔬菜还是主食。
每天循序渐进的给宝宝添加其它辅食,一般小孩子都不太爱绿色,所以蔬菜一定要切的细、碎,可以红绿搭配,如:绿叶菜可以配些彩椒、西红柿。
主食要做到:饭够烂、面够软,清淡、细碎。因为宝宝这个阶段咀嚼能力弱。
水果可以考虑用小勺刮成泥状喂食,不要强迫宝宝多吃,每次少吃一些就好,逐渐加量。
三鲜蛋羹:把1~2个鸡蛋打入碗中,加少许食盐和凉开、水打匀,放入锅中蒸熟,然后再切几个新鲜虾仁与炒好的肉菜未放进碗中搅匀再继续蒸5~8分钟,停火后即可食用。
混合菜糊:将土豆、胡萝卜洗净,上锅蒸熟去皮压烂成泥。番茄用开水汤后去皮,切成碎块,放人锅中煸炒,再加上少许食盐与土豆胡萝卜泥、肝泥和熟肉未一起炒热后食用。
断奶后宝宝饮食的误区
1、饭菜摄入不均衡。对于宝宝的饮食,有些爸妈认为米面类等主食宝宝容易消化,于是将面条、米粥、面点等弄给宝宝吃,但对于鱼肉、蔬菜、豆制品等副食却重视不够,让宝宝吃得很少,或者与此截然相反。这两种吃法都严重违背膳食平衡的科学原则,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
2、总用汤泡饭吃。有些爸妈认为长时间煲的汤水营养更丰富,如果用汤来泡饭吃,不但能增加宝宝的营养,还能使饭变得软烂一点,方便宝宝食用消化。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实际上汤里的营养只有5%—10%,更多营养仍是含在肉里,如果只喝汤不吃肉,宝宝是摄入不到什么营养的。更重要的是,如果长期进食用汤泡的饭,会大大加重胃的负担,极有可能使宝宝消化不良,患上胃病。
3、用水果代替蔬菜。水果无法完全代替蔬菜的作用,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中富含植物纤维,可有效促进肠道蠕动,保证大便通畅。另外,蔬菜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宝宝摄入这些营养的有效途径。
断奶宝宝饮食要点
这里所说的断奶是指断母乳。10至12月宝宝的饮食应该已基本过渡到肉、蛋、奶、粮食、蔬菜为主的混合饮食,并初具一日三餐的格局。为了宝宝获得身体发育的充足营养,应该给宝宝断母乳了。尽管如此,奶类仍是宝宝饮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天应保证摄入牛奶500毫升以上。母乳可减为每晚一次,直至完全停止,代之以牛奶。
此时宝宝能吃的食物已经很多,但由于臼齿还没有长出来,不能把食物嚼得很细,所以宝宝的饭菜还是要做得软烂一些,以利于宝宝消化吸收。主食可以吃粥、软饭、面条、馒头、包子、饺子、馄饨等。副食可以吃新鲜蔬菜(特别是橙绿色蔬菜)、鱼、肉、蛋、动物内脏及豆制品,还应经常吃一些海带、紫菜等海产品。总之,完全断奶后,宝宝每日的饮食中应包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这6大营养素,避免饮食单一化,多种食物合理搭配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此时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养成挑食、偏食和爱吃零食的习惯。
有些宝宝会因为恋母奶而一时不肯接受牛奶,需要给他一个适应过程,母奶和牛奶混合喂养一段时间,逐步让他接受牛奶和其他食物,从而断掉母奶。同时要注意这类宝宝断奶期的营养补充,防止宝宝因断母奶而影响宝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