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得了感染性腹泻应该如何吃

得了感染性腹泻应该如何吃

对于感染性腹泻的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可以明显缩短病程,提高治疗效果。

(1)患者的饮食以高热量、少渣、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发病初期症状明显时应给予流质饮食,如温开水、淡盐水、米汤等。

(2)患者症状好转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糊等。

(3)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如鸡蛋、牛奶等。大便成形后可恢复普通饮食,控制好食量,避免油炸、辛辣刺激、多纤维的食物。

感染性腹泻的分类

感染性腹泻的种类是比较多的。

第一种属于侵袭性病源引起的腹泻,这一种像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第二类就是肠毒素性的腹泻,也就是说主要致病是通过肠的毒素,这一类病人当中,最重要的是霍乱;

第三类是病毒性感染,病毒性在儿童比较多见。

夏秋季节引起腹泻的病毒主要是肠道病毒,肠病毒、柯萨克病毒,脊灰病毒,还有到秋天时的轮状病毒比较多见,在儿童时期,特别是轮状病毒,全国都比较多发;第四种主要是抗生素相关性的腹泻,也就是说夏季发生腹泻,或者是其它疾病以后,用的抗生素过多了,过多、过滥引起均衡失调,均衡失调以后,影响肠道的吸收功能,造成腹泻感染性腹泻。是夏秋季节主要的传染病。

感染性腹泻怎么办

1.粪便有粘液、血便。感染性腹泻患者做粪便常规检查后,可见粪便有粘液和血便。显微镜下检查可见红、白细胞。

2.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分类增高。感染性腹泻患者做血常规检查后,可见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分类增高。

3.血尿、血红蛋白尿、管型尿。由于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感染性腹泻患者的尿液多为血尿、血红蛋白尿及管型尿。

4.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感性腹泻患者不仅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而且血BUN、CR、AST、ALT、BIL、LDH、CK等都可增高。

5.每天排出未成形粪便的总量超过250克。

感染性腹泻有什么症状

1、分泌性腹泻

指病原体或其产物作用于肠上皮细胞,引起肠液分泌增多和/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

病人多不伴有发热,粪便性状为稀便或水样便,粪便的显微镜检查多无细胞,或可见少许红、白细胞。

属于此类腹泻的除霍乱外,还有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非o1/非o139霍乱弧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隐孢子虫肠炎,以及常以食物中毒形式出现的腊样芽胞杆菌腹泻,金黄色葡萄球菌腹泻等。

2、炎症性腹泻

病原体侵袭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而致的腹泻。

常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粘液便或粘液血便,粪便的显微镜检查见有较多的红、白细胞。

属于此类感染性腹泻的除细菌性痢疾外,还有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肠炎等。

如何治疗感染性腹泻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饮食卫生,清淡无刺激性食物为主。

(2)抗感染治疗:根据粪便培养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前面提到的抗生素引起腹泻极其少见,只有个别病例报道可引起腹泻,如林可霉素,药物引起的腹泻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停药后即可恢复;但感染性腹泻由各种病原菌感染引起,需使用抗生素才能治愈,所以仍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喹诺酮类适合志贺菌属、沙门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甲硝唑或万古霉素适合艰难梭菌感染;甲硝唑、替硝唑适合阿米巴痢疾感染;单纯病毒性腹泻不用抗生素。

(3)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脱水:根据病情口服或静脉补液,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及时补充钾、钠、氯等离子,部分病情较重,无法进食、长期腹泻的患者需要补充维生素、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物质。

(4)胃肠道粘膜保护药:硫糖铝、双八面体蒙脱石(思密达)。

(5)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等,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有利于尽快恢复胃肠道功能。

治疗感染性腹泻

一、感染性腹泻的补液治疗:

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应尽可能鼓励其接受口服补液盐治疗,但有下述情况应采取静脉补液治疗:

1、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饮水者;

2、高热等全身状况严重,尤其是伴意识障碍者;

3、严重脱水,循环衰竭伴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者;

4、其他不适合口服补液治疗的情况。脱水引起休克者的补液应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体后胶体、见尿补钾”的原则。

二、感染性腹泻的病原治疗:

1、急性寄生虫感染性腹泻的治疗:贾第虫病,可使用替硝唑或甲硝唑;急性溶组织内阿米巴肠病,使用甲硝唑或替硝唑,随后加用巴龙霉素或二氯尼特;隐孢子虫病,使用螺旋霉素。

2、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治疗:一般不用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硝唑尼特对病毒性腹泻有一定治疗作用。

3、抗感染药物应用原则:急性水样泻患者,排除霍乱后,多为病毒性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不应常规使用抗菌药物;轻、中度腹泻一般不用抗菌药物。以下情况考虑使用抗感染药物:

①发热伴有黏液脓血便的急性腹泻;

②持续的志贺菌、沙门菌、弯曲菌感染或原虫感染;

③感染发生在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败血症或有假体患者;

④中、重度的旅行者腹泻患者。

4、抗菌药物的选择:应用抗菌药物前应首先行粪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若无结果,则行经验性抗菌治疗。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抗菌药物,复方磺胺甲恶唑为次选。鉴于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对于严重感染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腹泻,在获得细菌培养结果并对大环内酯类类敏感的患者,可以考虑使阿奇霉素。如48h后病情未见好转,则考虑更换其他抗菌药物。利福昔明是一种广谱、不被肠道吸收的抗菌药物,亦可选用。

腹泻用药要对症

腹泻吃什么药

1.感染性腹泻首选黄连素,复方新诺明、氟哌酸(诺氟沙星)、环丙氟哌酸(环丙沙星)、氟嗪酸(氧氟沙星)对菌痢,沙门菌或产毒性大肠杆菌,螺杆菌感染有效,甲硝唑对溶组织阿米巴、梨形鞭毛虫感染有效,病毒性可选择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

2.消化性腹泻可用胰酶、胃蛋白酶,伴腹胀可选用乳酶或二甲硅油。

3.激惹性腹泻要控制饮食,口服乳酶生或微生态制剂,处方药硝苯地平,化学性刺激引起的可用蒙脱石散。

4.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可补充微生态制剂如双岐三联活菌胶囊。

5.急慢性功能性腹泻首选洛哌丁胺或地芬诺酯。

6.肠易激综合征以腹泻为主要症状者可用匹维溴铵,阿洛司琼可显著降低直肠扩张或受损害,对女性更佳。

不同的腹泻治疗方式也不同,患者不能腹泻了就乱吃抗生素,如果是非感染性腹泻,服用抗生素是没有效果的,还可能引起肠道内菌群失调,使腹泻加重,而且滥用抗生素还可使菌群产生耐药性,再次受感染不易治疗。腹泻虽是小病,用药也要谨慎

三种腹泻无需抗生素

病毒性腹泻虽然也属于感染性腹泻,但服用抗生素无法起到抗病毒作用,可吃些收敛保护剂如整肠生、金双歧等。

旅行者腹泻,也就是常说的水土不服,是因环境因素或受凉引起的腹泻。这种腹泻可适当吃些收敛剂,没必要用抗生素,身体抵抗力好点的患者可以不用吃药而自愈。

吃不卫生食物造成的腹泻,比如吃剩饭剩菜、不干净的蔬菜、变质肉类引起的腹泻,可多喝水,多吃流食,等体内毒素排干净后即可自愈而无须吃药。

提醒:腹泻严重的患者,要注意预防营养流失,可备1000ml水,加入一勺糖、半勺盐、适量果汁一起喝,可缓解腹泻导致的钠、钾以及葡萄糖流失引起的脱水。

如何区分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细菌、病毒等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往往发热在先,且先期多有呕吐的表现。发热、呕吐后,第一次排便未必是腹泻,但紧接着就会出现腹泻。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大便中往往可见黏液,甚至脓血样物质,每次排便量并不多;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往往为稀水样大便,每次排便量很多,容易出现脱水。

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往往是食源性因素。消化不良,会表现为大便中有原始食物颗粒,不伴发热,偶有呕吐。过敏性腹泻,在进食一定食物数小时至 1~2天内出现,会有反复,与进食明显相关。气候原因,往往与变天、换环境等有关。非感染性腹泻,大便检查往往正常,调整饮食或改变环境即可纠正。

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腹泻,肠道黏膜都会受到损伤,非感染性因素损伤相对较轻,但大便检查也可能发现少许白细胞和红细胞。若白细胞小于10~15个/ 高倍视野,不能确定为细菌感染。感染性腹泻时,大便检测除了较多白细胞外,还有红细胞。若以红细胞为主,很可能与食物过敏等非感染性因素有关。家长需要牢记的是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不是止泻药!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

一流行病学资料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夏秋季多发,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去不发达地区旅游史。如为食物源性则常为集体发病及有共进可疑食物史。某些沙门氏菌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在医院产房婴儿室、儿科病房、托幼机构发生暴发或流行。

二临床表现

1.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因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2.已除外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

三实验室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血便、或脓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也可仅有少量或无细胞。

2病原学检查

粪便中可检出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致病微生物,如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或蓝氏贾第鞭毛虫等,或检出特异性抗原、核酸或从血清检出特异性抗体。

感染性腹泻有哪些症状

1.分泌性腹泻

指病原体或其产物作用于肠上皮细胞,引起肠液分泌增多和/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

病人多不伴有发热,粪便性状为稀便或水样便,粪便的显微镜检查多无细胞,或可见少许红、白细胞

属于此类腹泻的除霍乱外,还有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非O1/非O139霍乱弧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隐孢子虫肠炎,以及常以食物中毒形式出现的腊样芽胞杆菌腹泻,金黄色葡萄球菌腹泻等

2.炎症性腹泻

病原体侵袭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而致的腹泻

常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粘液便或粘液血便,粪便的显微镜检查见有较多的红、白细胞

属于此类感染性腹泻的除细菌性痢疾外,还有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肠炎等。

急性感染性腹泻诊治

【抗菌治疗】

1 经验用药

1.1轻度腹泻(不成形便≤3次/天,外周血象正常):

建议方案:液体疗法+无乳糖饮食:静脉补液+口服补液盐,补液量出为入,轻度脱水按体重5%补液。

1.2 中度腹泻(不成形便≥4次/天,外周血象异常,有全身症状及发热):

建议方案:液体疗法+止泻药(思密达3克/次,日3次,或易蒙停4mg/次,日3次)+黄连素0.3克/次,日3次(或葛根芩连微丸3克/次,日3次),氟奎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200mg bid×3天

备选方案:奈替米星400 mg~600mg/日静点,或头孢呋辛脂0.25g bid po×3天,阿奇霉素0.5克×3天。

1.3重度腹泻(不成形便≥6次/天,外周血象异常,全身症状明显,体温升高,大便中检出白细胞)

建议方案:氟奎诺酮类(左氧氟沙星500mg/日×3~5天)或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脂6g/日静点,若有血便伴发热可用奈替米星400 mg~600mg/日静点。若近期使用过抗生素(可能为难辨梭菌毒素性肠炎)则加用甲硝唑500mg tid po×10~14天。或万古霉素125mg qid po×10~14天。

2 药敏指导用药

细菌性痢疾:致病菌为志贺菌属,宜选氟喹诺酮类,疗程5~7天,次选阿莫西林、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细菌性胃肠炎:致病菌为杀门菌属、大肠埃希菌、耶尔森菌、空肠弯曲菌等,宜选氟喹诺酮类、复方磺胺甲恶唑或氨基糖甙类,次选氨苄西林、二、三代头孢菌素。

旅游者腹泻: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杀门菌属、弯曲杆菌等,重症用氟喹诺酮类,三代头孢菌素或氨基糖甙类、阿奇霉素,轻症对症治疗。

空肠弯曲菌肠炎:致病菌为空肠弯曲菌,宜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等大环内脂类,氟喹诺酮类易耐药。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及假膜性肠炎:致病菌为难梭菌,宜用甲硝唑口服,并停用抗生素,甲硝唑无效时口服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

霍乱(副霍乱):致病菌为霍乱弧菌,宜用氟喹诺酮类,次选复方磺胺甲恶唑或氨苄西林。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致病菌为溶血性弧菌,宜用多西环素,或氟喹诺酮类,常有进食海产品史。

阿米巴肠病:致病菌为组织阿米巴,宜选甲硝唑,次选巴龙霉素。

【注意事项】

1. 氟喹诺酮类,儿童和妊娠期、哺乳期患者不宜应用。从肝肾代谢,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 氨基糖甙类有肾毒性和耳毒性,对儿童及老人慎用,不宜过量。

3. 磺胺类药有导致过敏的副作用,有过敏史者禁用。

相关推荐

小儿感染性腹泻有哪些特点

小儿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全,更容易受到各种致病菌的侵袭,引起腹泻。小儿腹泻通常突然发生,如不及时采取措施,病情进展快,宝宝腹泻时,由于呕吐、腹泻丢失大量身体里的水分,加之呕吐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严重威胁宝宝健康。因此,小儿出现腹泻后,如怀疑为感染性腹泻,因及时就医,根据病因给予恰当治疗。

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预防感染性腹泻需加强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搞好环境卫生,提倡喝开水,不生的半生的食品。 2、部分农村人需改变畜共舍的生活习惯。 3、免疫接种:感染性腹泻这类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多,尚没有理想的免疫制品。 4、加强饮用水卫生:要加快城乡自来水建设及自来水卫生监督管理,在一时达不到要求的地区,必需保护水源,改善饮用水卫生,实行饮用水消毒。 5、抓好饮食卫生:加强宣传和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特别要加强对饮食行业、农贸集市、集体食堂等的食品卫生管理。

婴儿消化不良怎么办 分清原因合理用药

首先要分清是感染性腹泻还是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还应分清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腹泻。病毒性和细菌性腹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用药,非感染性腹泻可以饮食调理。

新生儿流行性腹泻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感染与非感染性腹泻根据临床有无感染症状容易鉴别,肠内感染性腹泻和肠外感染性腹泻,前者腹泻症状重,后者只是症状性腹泻,有原发感染性疾病的表现,也易鉴别。新生儿流行性腹泻病根据流行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可确诊。 1.肠内感染性腹泻 (1)流行病学史:根据病史特点进行鉴别分析,婴儿室有腹泻流行,提示有大肠杆埃希菌、鼠伤寒沙门菌、变形杆菌或病毒性肠炎之可能。母亲有发热、早期破水、产程长或窒息史等,要考虑有感染性腹泻的可能。 (2)临床表现:根据症状体征特点进行鉴别分析,腹泻早期即出现体温异常、发热或体温过低,面色不佳、

感染性腹泻应该做哪些检查

1.粪便检查 1)粪便细菌培养粪便细菌培养仍然是“金标准”。发热和/或脓血便患者应进行粪便标本培养及药敏有助于经验治疗后调整治疗方案。近十几年来为了防控霍乱,CDC要求腹泻患者在肠道门诊开诊期间霍乱培养率达100%。目前临床常见的轻型霍乱往往通过便培养被确诊。n(2)粪便常规肉眼外观,如便标本中肉眼可见黏液和血便,提示是一个炎症过程。显微镜下检查:见红、白细胞可提示炎症性腹泻;暗视野下见“鱼群样运动”提示弧菌,并需进行制动试验以甄别霍乱弧菌;如腹泻带血,尤其粪便中不含白细胞,提示可能为出血性大肠杆菌E

感染性腹泻的患者如何护理

(1)加强休息。 (2)日常饮食干净卫生,高热、少渣、易消化、清淡的流质半流质饮食为主,忌食辛辣刺激、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3)口服补液盐,必要时静脉补液。 (4)按时服药治疗。 (5)大便次数过多者,排便后用凉开水冲洗肛门,以免发生感染。

儿童腹泻有哪些类型

根据引起腹泻的原因可以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1)感染性腹泻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所致,也可能是服用了抗生素治疗导致。 (2)非感染性腹泻主要由于喂养不当、牛奶或大豆制品过敏、乳糖不耐受、气候突然变化所致。 根据腹泻病程(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急性腹泻为 持续2 周以内的腹泻,慢性腹泻为持续2 个月以上的腹泻,迁延性腹泻为持续2 周到 2 个月的腹泻。

拉肚子别乱止泻药

近期,医院腹泻患者显增。记者在门诊采访中发现,很多患者存在乱用止泻药、见泻就止的错误做法。多数急性腹泻无需止泻药,盲目止泻很多时候不仅起不到应有作用,反而会掩盖真实病情,延误治疗,加重疾病。 谢立群说,腹泻可分为两周以内的急性腹泻和超过两周的慢性腹泻。急性腹泻又分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两大类。非感染性腹泻常由饮食不当或受凉等因素导致的胃肠功能失调引起,感染性腹泻则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或细菌毒素引发,如菌痢、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肠炎等均为感染性腹泻。每年6月至9月都是急性腹泻的高发期,其中

预防感染性腹泻的方法

感染性腹泻是指各种急性、慢性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小肠每天吸收7~8L水,大肠每天吸收400— 1000ml水,当肠道受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的时候,肠道的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肠道不能正常的吸收水分以及电解质,所以发生腹泻。 (1)细菌性腹泻是指各种细菌引起的腹泻。能引起腹泻的细菌有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霍乱弧菌、志贺氏菌、弯曲杆菌等。 (2)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叫病毒性腹泻。能引起腹泻的病毒主要有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腺病毒等。 (3)真菌性腹泻是指由

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

新生儿患有感染性腹泻以后,首先就是要到医院进行治疗,但是在治疗的同时,还要进行护理,护理工作对于新生儿的康复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对于患有感染性腹泻的新生儿的护理工作要怎样做呢? 1、用药。遵医嘱服药。在医院查明病因以后,要遵从医生的遗嘱进行用药,切不可胡乱用药。 2、饮食。忌食油腻、油炸、生冷、辛辣、甜腻之品及含碳酸等的产气饮料。烹调方法以蒸、煮,炖为宜。 3、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生活起居。起居有节,顺应四时气候变化,防止外感风寒暑湿之邪。脾胃虚寒者,注意腹部保暖。 5、情志。调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