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有哪些补气的中药

有哪些补气的中药

一、人参

人参,大补元气,有补益强身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心慌、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于人参的食用方法,《清宫档案》里记载了很多,如“把它切成片,含在嘴里,直到它软化了,再咀嚼咽下去……”这是人参的一个服用方法,即“含服”。另外,就是泡酒。拿一两根人参,配一点滋阴的药物,如枸杞子,泡在酒里,每日小剂量饮用一点,既补气又养阴。

二、黄芪

补气升阳、益精固表、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浮肿、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但有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者忌用。

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泡水当茶喝,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茶能补中盖气,而且补而不腻,可改善气虚和贫血,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若熊再加上枸杞、党参、茯芩等药材一起冲泡,效果更好。

三、西洋参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咳、喘咳、咯血、失音等症。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大汗虚脱者服用不错。

西洋参补气,性凉,所以服用后不会上火,气阴两虚之人尤宜。气虚之人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呼吸短促、动则汗出、声音低微等;而阴虚则会表现出一派虚热之象,如舌质红、口干舌燥、眼干、手心发热等。这类人服用西洋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西洋参切成片,或者去药店买些现成的西洋参片,每天拿两片放在嘴里含着,直至参片软化,吐掉或吞服都可以。

四、党参

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虚不足的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面色萎黄、头晕等症,以及病后体虚、营养不良。

党参、黄芪伍用,出自《脾胃论》补中益气汤。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所引起的身热有汗、口干口渴、喜用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饮食无味、四肢乏力、舌嫩色淡、脉虚大,或中气不足、清阳下陷所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久痢、久疟等症。

黄芪炖鸡汤有什么功效 固肾调精

黄芪炖鸡汤滋补作用强,具有补肾益精的功效;再加上黄芪本身就是一种补气中药材,一起炖汤经常食用,可以改善多梦失眠、头昏腰酸、盗汗滑精等症,对人体的健康具有一定好处,很多人喜欢吃。

中药补气血药材有哪些

黄芪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含蔗糖,葡萄糖醛酸,黏液质,生物碱,多种氨基酸,胆碱,叶酸,熊竹素以及微量元素硒。

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补中益气,温养脾胃。

临床应用:1.用于慢性衰弱者,表现为中气虚弱,体倦乏力,语言低微,脉象濡缓,久服黄芪有较好疗效;2.用于中气下陷所致的脱肛,子宫脱垂,内脏下垂等;3.治疗一切痹病,如周围神经麻痹,半身不遂,慢性风湿性关节炎;4、治疗表虚自汗症,急,慢性肾炎;5.用于治疗消渴,常与山药,生地黄,天花粉,五味子等配伍。

太子参

太子参味甘,苦,性微温,入心,脾,肺经。含果糖,皂苷,淀粉,精氨酸等。

功效:滋养强壮,补气益血,健脾生津。

临床应用:体质虚弱而属阴虚者较适用,尤其适宜于肺气不足,伤津口渴,阴虚咳嗽的病人;2.改善消化吸收功能;3.小儿病后体虚无力,自汗,配以浮小麦用。

生地黄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肾经,块根主要含β-谷甾醇与甘露醇,以及少量的豆甾醇,微量的菜油甾醇,还含有地黄素,生物碱,脂肪酸,梓醇,葡萄糖与维生素A类物质。

功效:滋阴养血,养阴生津。

临床应用: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1.治疗温热性疾病,有舌绛,口渴,便秘,睡眠不安证候者,可配玄参,麦冬以清热;2.用于治疗血热所致的出血,治吐血,衄血可配伍白茅根,芦根,治尿血配木通,车前子,痔疮出血可配伍地榆,槐角。3.用于治疗阴虚内热所致的咳嗽,大便干结,习惯性便秘;4.用于治疗血热所致的皮肤病,如荨麻疹,湿疹,皮癣等;5.用于治疗糖尿病,配伍天冬,枸杞子等;6.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当归

当归味甘,辛,性温,入心,肝,脾经。根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有蔗糖,维生素B12,维生素A类物质。

功效: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临床应用:当归为中医临床用得最多的中药,凡需养血通脉,无论属血证,虚证,表证和痈疡,都可用当归。

1.用于妇科调经:取其有行血,镇痛作用。可能是加强子宫收缩而排瘀血,或弛缓子宫痉挛而 镇痛,配以熟地黄,川芎,白芍(即四物汤)。

2.用于养血:对心血虚之心悸,健忘,失眠,心神不宁等,用当归养血以安神。

3.用于治疗肢体瘀血:在跌打方剂和治疗鼻塞性脉管炎的方剂中常用当归。

4.用于治疗腹痛:对气血瘀滞而兼虚寒的腹痛较适宜。

气血不足推荐六种中药补气血

补气血的中药一、八珍

八珍汤有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炙甘草共八味药材,因此得名“八珍”。这几味药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当归、川1芎、芍药、地黄养血,其补血与补气是同步进行的。

补气血的中药二、当归

所用药材更简单,只有当归和黄芪两味,补气血的效果相当好。

补气血的中药三、四味

这款汤的主料是羊肉。何为四味呢?“四味”指的是四味药材,即当归头、白芍、熟地黄和黄芪。该汤补气之功来行血、补气补血的功效、既能养身,又能治病。

补气血的中药四、黑枸杞

黑枸杞是一种中药,也是一种食材,还是一种茶,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能起到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补肾益精、预防癌症、生津止渴、改善循环、补血安神、改善睡眠、明目等多种作用。

补气血的中药五、人参

最名贵的补气中药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温,功能大补元气,益智安神,为补益保健之佳品。

补气血的中药六、黄芪

性微温,味甘,功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痛疽不溃,内伤劳倦,脾虚泻泄,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

营养原则

气血双补需以食用补血、补气的食物、药物慢慢调养,切不可超之过急。

气血双补的食物既可补气,又能补血。常用补气血的食物有猪肉、猪肚、牛肉、鸡肉等,常与之相配伍的中药有党参、黄芪、当归、熟地等。药物调理需在中医指导下服用。

1、宜多吃具有补血、补气作用的食物。

2、宜多食性平、味甘的温热食物。

气血不足的您,可以试试以上的补气血的中药吧!补气血中药虽好,但需警惕的是,当您长时间出现气血不足时,应及早到医院检查并针对治疗,在不了解病情的基础上,切勿盲目喝中药治疗。

补气的中药有哪些

1、人参

这是最重要,最名贵的补气中药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温,功能大补元气,益智安神,为补益保健之佳品。有补益强身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心慌、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2、黄芪

黄芪性微温,味甘,功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痛疽不溃,内伤劳倦,脾虚泻泄,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但有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者忌用。

三大补气中药的食用方法

1、人参熬膏,安神治健忘

人参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古代有“神草”的称谓,也有“千草之灵,百药之长”的说法。平时肺气虚弱,感觉劳累不太想说话,常失眠、记性不太好的人可适当服用。人参的补气功效根据不同种类,又有所区别。野山参的补气效果最好,但现在已很少见;移山参的补虚作用仅次于野山参;园参中的红参偏于温补,作用强于糖参;白参(生晒参)作用平和。

切片后泡水、研末、入丸、浸酒、炖服、蒸服等,都能让人参发挥药效。冬季时,将人参熬成膏服用,补益效果更好。需要注意的是,服人参不当可能引起过度兴奋、激动、烦躁、失眠,一般每天用量应控制在10克以内,如果需要长期用,最好控制在5克以内。

2、黄芪泡酒,改善气色

黄芪能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引起的倦怠乏力、气短、盗汗、水肿等。生黄芪多用于固表利水,蜜炙(切制后加蜂蜜拌炒)可用于补中益气。冬天用黄芪能滋补强身,泡酒、做菜、煨汤、调味均可,但每天用量不能超过30克。常服可令人精神焕发、体质增强、气色更好。

人参补气侧重于脏腑气虚,黄芪则侧重补益卫表之气。经常容易感冒的人,出汗过多,可用黄芪泡水饮。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对治疗蛋白尿有一定作用,还能调节血糖。

3、党参煲汤,健脾益肺

党参也具有补气功效,但效果比人参弱,价格也没有人参高。古方中含有人参的方子,现多用党参代替,不宜选用党参时就用太子参。党参能补益脾肺、补血、生津,用于气短乏力、大便稀、咳嗽气促、头晕等,可以炖汤,每天用量不宜超过15克。

在多年临床观察中,发现长期服党参可能使人发胖,儿童、年轻女性应慎用,可选用太子参代替。长期服补气中药最好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行。

补气中药材主要由哪些

补气虚食品

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气虚忌食物品

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胡椒、荜拨、中指、紫苏叶、薄荷、荷叶。

补血虚食品

乌骨鸡、鸡肉、龙眼肉、猪血、猪肝、黑芝麻、胡桃肉、红糖、赤豆等,这些食材都可以食用

血虚忌食物品

荸荠、大蒜;

补阴虚食品

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黄芪西洋参能一起泡水喝吗

能一起泡水喝。

黄芪味甘辛性温,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纤维素、蛋白质等成分,是一种补气中药材;而西洋参味苦、微甘,归心、肺、肾经,具有补气血、降血压、清热生津的作用,两者是可以一起泡水喝的,一起泡水喝可以增强药性,对人体的健康具有一定好处。

几种常见的补气中药

人参。它是最名贵的补气食物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温,能大补元气,安神保健。它有补益强身的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气短虚脱、神经衰弱等症状。

枸杞子。枸杞子性平,味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具有补血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等功效,久服能益寿延年。

黄芪。它为豆科植物的干燥根,以肉黄白,质坚而为易折断,粉多,味甜,无黑心及空心者为佳。黄芪性微温,味甘,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等气虚之症。

西洋参。它味甘,微苦,能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嗽、哮喘、咯血等症状。西洋参又叫花旗参,主要产于美国和加拿大,药用其根,是贵重的清补保健药材。

党参。它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语气虚不足的倦怠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萎。

白术。它是菊根多年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是健脾益气的主要药物。其性温,味甘、苦,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甘草。豆科多年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可制成药品,其性平,味甘,能补脾和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解毒,调和诸药,适用于脾胃虚弱,咳嗽,心悸,中毒等症状。(好搜百科)

乌鸡汤放什么食材可以补血补气

可放当归、白芍、熟地、黄芪、黄精、桂圆、红枣、枸杞、西洋参、党参、太子参等药材,具有气血双补的功效,如:

当归味偏甘,性辛、微温,归肝、心、脾三经,它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与乌鸡炖汤可用于贫血、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痛经、虚寒性的腹痛、风寒湿痹证、跌打损伤、肠燥便秘的患者。

黄芪性甘温,归脾、肺两经,服用可以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搭配乌鸡汤服用能益卫固表、补气升阳、补血美容。

党参也是常见的补气中药材,而乌鸡自有补血功效,两者搭配可补中益气、补血健脾,适宜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四肢无力、气虚等一系列的症状的人群服用。

相关推荐

灸黄芪与黄芪的区别哪些

中药,对于早年的中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其解决的是人们的健康问题,因此出现了很多种的中药,即使是同种中药,也会因其炮制方法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功效,炙黄芪重在补气升阳,在黄芪的诸炮制品中应用最多,由于饮片的临床需求量大,炮制研究也就尤受重视,如传统方法的改进、炮制温度、炮制时间、辅料用量、成品质量分析等研究报道较多,那么炙黄芪与黄芪的区别哪些? 黄芪,是一味很好的补气中药,可补气固表、利水退肿。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等功效。关于黄芪,生黄氏和灸黄芪之分,两味中药功效略不同

补气血的中药哪些

补气血的中药一、八珍 八珍汤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炙甘草共八味药材,因此得名“八珍”。 这几味药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当归、川1芎、芍药、地黄养血,其补血与补气是同步进行的。 补气血的中药二、当归 所用药材更简单,只当归和黄芪两味,补气血的效果相当好。 补气血的中药三、四味 这款汤的主料是羊肉。何为四味呢?“四味”指的是四味药材,即当归头、白芍、熟地黄和黄芪。 该汤补气之功来行血、补气补血的功效、既能养身,又能治病。 补气血的中药四、黑枸杞 黑枸杞是一种中药,也是一种

西洋参吃多久就要停了 西洋参几个最佳搭配

黄芪和西洋参都是具补气益气的作用,尤其是黄芪是补气中的要药,两者相互配伍食用,可以起到很好的补气效果,很适合气阴两虚的人群以及抵抗力比较低的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免疫力。 虫草花也是一味比较好的滋补药材,将两者同食配伍食用可以起到消除疲劳、提神补气的通,同食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具一定的疗效。

补气血的中药

1、血虚证的表现 血虚证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暗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行经量少、延期甚至经闭等。可采用补血的药物治疗。一般的血虚证,可选用阿胶制剂、当归制剂、鸡血藤片、何首乌片、归脾丸等。 常用的补血药物:当归、熟地、阿胶、何首乌、鸡血藤、白芍等。 常用的补血食品:动物血、动物肝脏、动物脊骨、黑芝麻、黑木耳、红糖等。 2、气虚证的表现 气虚证主要表现为少气乏力、语音低微、呼吸微弱、食欲不振、食后腹胀、腹泻或便溏、易出汗、怕风寒、易感冒、脉虚或无力等症状。可采用补气的药物治疗。注

补气血的中药

女性补气血是很重要的,那么一般哪些补气血中药可以适合女性们使用呢?比如:人参、党参、黄芪、山药等补血药,下面具体分析补气血的中药成分以及效果。 一、人参 成分: 人参皂甙使人参中的主要效成分,人参性味:味甘、微苦,性温、平。归脾、肺经、心经。补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是女性补气血的最佳中药。 二、党参 成分:党参含多种糖类、酚类、甾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性平,味甘、微酸。具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

补血补气的中药补方

补血中药方: 适用于脸色苍白、经常眩晕的人群,这些都属于身体供血不足的症状。如今的宝宝出现这些症状,多是因偏食而诱发贫血,可服用当归、何首乌、黄精等促进血液循环的补血中药。 补气中药方: 针对那些总是没精神、易疲劳,并伴虚汗、胃口不佳的人群。用于补气的中药材主要人参、黄芪等,代表中药补方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补阳中药方: 适用于元气不足或精力下降。用于补阳的中药淫羊藿、杜仲、肉桂等药材,代表中药补方八昧元、补元汤等。

党参人参补血补气哪个最好 性味归经区别

党参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为临床常用补气药物,药效比人参弱。 人参性温平,味甘,微苦,归脾,肺,心经。补气中带刚健温燥之性,常用于振奋阳气,适用于急救回阳。

补气的中药哪些 黄芪补气升阳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灸用。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用法用量:煎服9-30g,蜜灸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补血补气的中药补方

补血中药方: 适用于脸色苍白、经常眩晕的人群,这些都属于身体供血不足的症状。如今的宝宝出现这些症状,多是因偏食而诱发贫血,可服用当归、何首乌、黄精等促进血液循环的补血中药。 补气中药方: 针对那些总是没精神、易疲劳,并伴虚汗、胃口不佳的人群。用于补气的中药材主要人参、黄芪等,代表中药补方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补阳中药方: 适用于元气不足或精力下降。用于补阳的中药淫羊藿、杜仲、肉桂等药材,代表中药补方八昧元、补元汤等。 补阴中药方: 适合精气不足、发烧时服用。精气和津液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若

感冒时可以吃西洋参

不可以吃,因为西洋参的作用主要是补气生津的作用,吃了反而对病情不利。所以在感冒没痊愈时服用的话,会让寒气不能发散,加重感冒的症状 ,建议等到感冒的症状完全消失后,仍觉得身体乏力时,才可以用西洋参泡水喝,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因为感冒属于外感病,而西洋参属于补益药物,如果在感冒期间应用补益药,容易导致“闭门留寇”,不利于感冒的恢复。凡是参类都补元气的效果,当你感冒时就不能吃越吃越重,什么是元气,就是各种都需要的,正邪的根本,所以病原体吃到参类一样会加强它们的能力,所以要吃也要等到感冒好了以后才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