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腮腺炎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腮腺炎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探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表现。方法 用二维超声常规扫查5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腮腺,观察其大小、形态、内部及周边情况,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内部血流。结果 受侵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弥漫性肿大,内部回声正常或减弱,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丰富,呈“火海征”。结论 高频超声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频超声 流行性腮腺炎
本文对2001年3月~2003年10月我院临床拟诊流行性腮腺炎的56例患儿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发现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声像图具有特征性,对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都具有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病例均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期的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具有明确接触史。男32例,女24例,年龄4~15岁。临床表现前驱症状一般较轻,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等,腮腺肿大为首发体征,有单侧或双侧肿大,有同时伴颌下腺肿大,或仅有颌下腺肿大而无腮腺肿大者。
怎么做好小儿腮腺炎的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arotitis,mumps)简称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属于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本病好发儿童,亦可见于成人。
(一)染源
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2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他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有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需要隔离。患者在症状出现9天内,不允许到学校或去工作。传染期从症状出现前一个星期到出现症状后9天。患者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最具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
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三)易感性
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90%病例发生于1~15岁,尤其5~9岁的儿童。1岁以内婴儿体内可从母体获得免疫力,很少患病。成人中80%曾患过显性或隐性感染。儿童患者无性别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
本病分布全球,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可呈流行或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其流行规律是随着传染源的积累,易感者的增加,形成流行的周期性。流行持续时间可波动在2~7个月之间。在未行疫苗接种地区,有每7~8年周期流行的倾向。
以上便是小儿腮腺炎的形成原因及特性介绍,相信您对此已经有所了解,通过以上内容想必您已经知道应该如何预防小儿腮腺炎,家长朋友们一定要了解小儿腮腺炎从做好小儿腮腺炎的预防,以保障孩子的健康。
板蓝根也能预防腮腺炎
春季是小儿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专家提示,口服板蓝根冲剂3~5天,对预防腮腺炎有一定作用。
患了腮腺炎,应让患儿多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硼砂溶液漱口;需隔离治疗,直到腮腺肿胀完全消退;肿胀部位可用中药外敷,以减少局部疼痛,帮助消肿。
专家指出,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可并发脑膜炎。因此,父母要提高警惕,如发现患儿腮腺肿大后1周内出现高热、剧烈头痛、嗜睡、恶心、呕吐和脖子硬等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腮腺炎是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预防措施有:1、及早隔离患者至腮腺完全消肿。2、易感者注射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3、在冬季传染病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更不要到腮腺炎病人家串门。4、口服板蓝根冲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5、冬季腮腺炎容易在幼儿园和学校流行,对学生较密的场所可用食醋熏蒸或每天打开窗户让空气对流半小时。
儿童腮腺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小儿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归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多发于儿童,呈散发或流行,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可形成暴发流行。临床以唾液腺急性非化脓性肿胀为特征,常伴发脑膜炎、胰腺炎及睾丸炎等。
小儿腮腺炎的症状一般情况下是发热、白细胞增多,腮腺局部红、肿、痛、热,当病变进入化脓期挤压腮腺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流出。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等。
小儿腮腺炎无特殊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处理。患儿应卧床休息,给予对症治疗,至腺肿完全消失为止。高热降温,为减少酸性对口腔的刺激,可用肠溶性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可用复方硼酸溶液漱口,磺胺药和抗菌药无效。中药是常用的药物,内服可用普济消毒饮,单味药用板蓝根。局部用紫金锭或如意金黄散,用醋调后外敷,是否确实有效,有待一定数量病例严格对照观察证实。临床用干扰素治疗,是否有加速消肿、缩短疗程的效果尚有不同意见。局部也可用透热、红外线灯理疗。并发睾丸炎时,可用棉花及丁字带将睾丸托起,局部冷敷以减轻疼痛。重症病例可短期用氢化可的松。并发胰腺炎时,应禁食,静脉输液加抗生素。脑膜脑炎患者主要采用对症治疗,伴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用脱水疗法。
小儿腮腺炎需要做好预防
小儿腮腺炎肿痛一般会在3~5天达到高峰,所以一旦患有腮腺炎,就会让患病的宝宝感觉疼痛难忍。此外,腮腺炎还可能影响到患儿的胰腺、脑膜、脑、肝和心脏功能,使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所以说腮腺炎所带来的危害并不只是腮腺本身,最怕是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所以预防小儿腮腺炎是十分必要的。
尽管有人在2周时腮腺炎复发,但若无并发症,则本病预后很好。青春期后的病人,腮腺炎可能会累及唾液腺以外的器官,其症状可在唾液腺受累之前,之后,或者与其同时出现,也可在无唾液腺受累的情况下发生。
病人隔离到腮腺肿胀消失。腮腺炎免疫球蛋白和免疫血清球蛋白不起预防作用。
主动免疫可选用腮腺炎病毒活疫苗。疫苗不会产生局部或全身反应,并仅需注射1次。美国儿科学会推荐,对生后12~15个月的小儿注射一次,入学时或在初中时再加强一次。接触病原后接种疫苗不能防止发生腮腺炎。
超声波检查对胎儿的危害
近些年来,随着超声诊断仪器种类增多,功率增大,频率增高,妇产科的超声诊断也呈现出了早期化、多次化的趋势,而且已扩展到对孕妇和胚胎发育期进行监测。对此,国内外的一些医学专家们感到十分忧虑和不安,并为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观察。专家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检查并非如人们认为的那样安全无害,而是对胎儿特别是早孕期间的胚胎有着一定的危害性。
专家们经过大量临床研究观察证实,在胚胎发育早期,特别是在妊娠第31至64天期间是胚胎三个胚层的分化及形成的发育关键时间,是胚胎的高敏度感受阶段,若此时作B超检查很可能会造成胚胎发育异常。因为B超所使用的是高频超声波,其特点是波长较短,能量集中,强度较大,振动也较剧烈,这些都会引起许多其他特殊反应,如产生机械振动、电热、电光、化学以及生物等的特殊效应,这些对胚胎的正常发育都是极为有害的。
治疗腮腺炎的偏方
腮腺炎的偏方
青叶敷剂
药物:大青叶(鲜品)100-300克。
用法:上药加白醋,捣烂敷于患处,每天一次,必要时2次。药干后加醋,连敷5天为一疗程。
疗效:次方治疗小儿腮腺炎12例,9例痊愈。<腮腺炎>
备注:此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小儿腮腺炎会出现并发症吗
儿腮腺炎会出现以下的并发症:
一、儿腮腺炎会出现生殖器官并发症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也可侵犯生殖腺,表现为睾丸炎或卵巢炎,前者较后者多见,可能与临床易于发现有关。此并发症多见于青少年或成人,儿童期少见。多发生于腮腺肿胀后3~13日,单侧较多,仅2%~3%见于双侧。临床表现有高热、头疼、恶心、呕吐、局部疼痛。阴囊肿胀、皮肤发红。病程大概10日左右。卵巢炎的发生率较睾丸炎少,临床症状也轻,仅有腰部酸痛,下腹部有压痛、月经失调等。可致约30%至50%睾丸或卵巢发生不同程度萎缩,双侧萎缩者可导致不育症。
二、儿腮腺炎会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据报道约有10%~20%病例可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脑炎(约5%)、脑膜脑炎(约27%)、脑脊髓炎。小脑病变为主者出现共济失调;以豆状核病变为主者,出现扭转性痉挛;尚可见颅神经损伤,脑积水等。总的预后良好,但也偶见死亡病例及留有后遗症者。脑膜脑炎的出现,可在腮腺肿胀前、肿胀同时以及肿胀后。具体而言,脑膜脑炎可于腮肿前后两周出现。临床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疼、呕吐、嗜睡、颈强直,少数病例可有昏迷、惊厥。分类以淋巴细胞占多数,糖及氯化物正常,蛋白轻度增高,临床也有超过0.1/L者。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较长,一般需要3~6周。
三、儿腮腺炎会出现感音性耳聋
听力减退甚至耳聋也是腮腺炎的并发症及后遗症,国内外均有这方面的报道。这种改变不仅见于并发脑炎的患者,也可见于单纯性小儿腮腺炎的病儿。据观察,耳聋多为一侧发生,年长儿发生率高,大多于发病后10日以内出现,若并发脑炎,耳聋的发生率则更高约23.8%。由于听神经水肿所致耳聋,经降低水肿、改善局部微循环,大约6个月内可恢复,而由听神经变性引起耳聋,往往成为终身的损害。
四、儿腮腺炎会出现急性胰腺炎
可见于年长儿,大多数发生于腮腺肿胀后3~5日至1周。主要表现为体温骤然上升,伴有反复频繁的呕吐、上腹剧烈的疼痛、腹泻、腹胀或便秘。上腹部压痛明显,局部肌紧张,B超有时显示胰腺肿大。血、尿淀粉酶增高,但90%单纯腮腺炎病例淀粉酶也可轻或中度增高。血清脂肪酶测定,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近年有测定淀粉酶同工酶,可区分腮腺(P型)及唾液腺(S型)淀粉酶。
五、儿腮腺炎会出现其他并发症
小儿腮腺炎并发肾炎约1.14%,可在腮腺肿胀同时或患腮腺炎1周以内发生。除腮腺炎的表现外尚可有腰痛、尿频、尿少、血尿、眼睑及下肢浮肿、高血压等表现。尿常规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和血尿。肾功能大多数正常,或暂时降低。随腮腺炎的好转,肾炎的炎症也减轻,一般3周内恢复。有时可从尿中检查出病毒,提示由病毒直接损害肾脏的可能性。约2~4%腮腺炎的患儿并发心肌炎、心包炎,临床症状轻,心电图可见各种类型的心律紊乱及ST-T改变。多数在数日内恢复正常,少数重症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也有报道引起8次阿-斯综合征者。并发肝炎约1.25%。还有少数并发关节炎,常累及大关节,多在3个月内症状消失。此外血小板减少约2.6%。还有乳腺炎、泪腺炎、胸骨前软组织水肿、面神经麻痹、消化道出血及流行性出血热等。
诱发小儿腮腺炎的常见因素
引发小儿腮腺炎的原因有很多,目前原因尚不明确,有不少学者提出各种病因学说,该病多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除腮腺肿痛外,还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症状。小儿腮腺炎病情一般不重,但病儿不能去幼儿园或上学,需在家隔离,避免疾病传播,隔离期限以腮腺肿胀消退为准。
小儿腮腺炎病因分型:
本病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染。从腮腺肿前3天至腮肿消失,均有传染性。发病年龄多为2-9岁,15岁以前儿童都有患病可能,偶有成年人患此病的报道。一次患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小儿腮腺炎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先天性发育异常。
(2)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患儿常有变态反应病史,并与腮腺肿胀同时发生。有的患者伴有免疫学指标异常。儿童期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逆行性感染。患儿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后可以痊愈。
(3)病毒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可能是诱因。部分患儿发病前有流行性腮腺炎病史,在该病急性发病期,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抗体滴度升高。
(4)其他因素有些学者认为该病是反复细菌逆行感染引起。
小儿腮腺炎患者的饮食调理
小儿腮腺炎患者的日常饮食宜清淡,便咀嚼吞咽的流质。如米汤、藕粉、桔子水、新鲜的水果汁、蔬菜汁、西瓜汁、梨汁、蔗汁、胡萝卜汁及牛奶、鸡蛋花汤、豆浆等。还可多食用下列食物:
1、绿豆: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的功效,是治疗腮腺炎最理想的食物。可以熬绿豆汤每天一次服用,也可以将绿豆面和米醋调成膏状外敷在患处,每天一次。
2、丝瓜:丝瓜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的作用,对于腮腺炎、尤其是小儿腮腺炎效果很好。可以洗净后用少量盐醋拌凉菜食用,每周两次。也可以将丝瓜烧后研磨成末,用蛋清调匀涂抹在患处,每天一次。
3、赤小豆:赤小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尤其是消肿的功效很强。 赤小豆外敷的效果更好,将其研磨成细小粉末,和入温水、鸡蛋清或蜂蜜,调成糊状,敷在肿胀处。每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