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肥胖的危害是什么
单纯性肥胖的危害是什么
1、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所谓免疫功能是人体抵抗病毒、细菌和毒素进入体内的一种防御功能,由吞噬异物的巨噬细胞、攻击异物并形成抗体的T细胞及B细胞共同承担。
超重和肥胖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它不仅可以影响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还可以影响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发生改变,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据日本报道,肥胖者巨噬细胞吞食异物的能力比标准体重者低20%,T细胞能力则低30%。
2、引发癌症
肥胖与癌症的关系密切,食道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子宫癌、肾癌和乳腺癌6种癌症的发生受肥胖影响最大;小肠癌、胆囊癌、喉癌、膀胱癌、子宫颈癌、卵巢癌、脑瘤、结缔组织肿瘤、淋巴瘤等与肥胖也有一定关系。33%的癌症发生在肥胖人群中,肥胖女性比肥胖男性患恶性肿瘤的危险更高,约30%男性肿瘤和60%女性肿瘤的发生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
3、缩短寿命
一般情况下,肥胖会不同程度地缩短人的寿命。据统计,男性50~55岁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其死亡率较正常人高20%,若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35% 时,死亡率可高出正常人40%。虽然这个实验没有明确说明女性的情况,但是我们从男性的情况也能有所借鉴:肥胖程度越高,就越容易发生高危并发症,因而死亡的概率也越大。
肥胖的类型有几种
依照肥胖的形成原因分: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单纯性—— 营养超标、运动不足、心理行为等95%比例
继发性——源 自某种疾病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疾病5%比例依照脂肪分布分类:腹部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
腹部型肥胖危险>;臀部型肥胖
腹部型肥胖——男多
臀部型肥胖— —女多
依据脂肪组织的解剖特点分:多细胞性肥胖和大细胞性肥胖
多细胞性肥胖——发生儿童期,数量增加2~4倍,约4200万-1.06亿
大细胞性肥胖——细胞体积增大,与正常人大小差别为40%,成人多。
什么是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是指并非由于其他疾病或医疗的原因,仅仅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引起的肥胖。它是独立于继发性肥胖之外的一种特殊疾病。当然,许多现在认为是单纯性肥胖者实际上还是有某种疾病或者是功能紊乱的,只不过现在还缺乏诊断的手段或者诊断的依据而已。
在所有肥胖者中,99%以上是单纯性肥胖。这种肥胖的确切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比较肯定的是:任何因素,只要能够使能量摄入多于能量消耗,都有可能引起单纯性肥胖。这些因素包括进食过多、体力活动过少、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等等。引起单纯性肥胖的病理改变主要是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这种体积增大是细胞内脂肪堆积的结果。所以按照病理改变把单纯性肥胖分为两类:增生性肥胖和肥大性肥胖。增生性肥胖的脂肪细胞不仅仅体积变大,而且脂肪细胞的数目也有所增多;肥大性肥胖的脂肪细胞则只有体积变大,而数目不变。
另外,按照发病年龄的不同,可以把单纯性肥胖分为幼年起病型肥胖以及成年起病型肥胖。其中幼年起病型肥胖都是增生性肥胖,而且患儿脂肪细胞的数量一生都难以减少。所以有人发现2岁以前就很胖的小孩终身容易肥胖,减肥困难。幼年起病型肥胖的孩子中,有80%到成年后依旧会发胖。青春期起病的青少年多为增生肥大性肥胖,他们的脂肪细胞数量多,体积又大。而成年起病型肥胖则以肥大性肥胖为主,也有一少部分是增生性肥胖。
再有,按照脂肪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单纯性肥胖又可以分为腹部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两种。腹部型肥胖又称为向心性肥胖、男性型肥胖、内脏型肥胖、苹果形肥胖,这种人脂肪主要沉积在腹部的皮下以及腹腔内,四肢则相对较细。臀部型肥胖者的脂肪主要沉积在臀部以及腿部,又称非向心性肥胖、女性型肥胖或梨形肥胖。腹部型肥胖患并发症的危险要比臀部型肥胖大得多。比如有人观察一组白人女性,发现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的3.7倍,而腹部型肥胖的女性患糖尿病的机会则高达普通女性的10.3倍!当然,与非肥胖者相比,臀部型肥胖仍然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危害,仅仅是比腹部型肥胖略小而已。应该注意的是,对上面的命名,不能望文生意,比如说,"男性型肥胖"就不是男同胞的专利,也有很多女性的肥胖是腹部型的,也就是说,女性也可以出现“男性型肥胖”。
所有人都可以减肥吗
女人肥胖肯定是不利于美观的,现在的减肥药卖的还是很火爆的,很多女孩子都服用各种不同的减肥药物,虽然有的人成功的减肥了,但是减肥的效果还是不理想的,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减肥的。
只有单纯性肥胖者才需要吃减肥药。导致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由于摄入热量过多、消耗热量过少导致的肥胖被称为单纯性肥胖。通俗地说,就是吃胖的。
因为很多人减肥都会用减肥药,而减肥药如果不正确的服用的话,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的大的,因为减肥药物自身具有一定的作用的,有的人不在适宜的行列,吃了之后严重的还会导致丢失生命的。
2、什么情况可以吃减肥药减肥
若是单纯性肥胖患者没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并发症,治疗时应以饮食控制加运动为主;若有合并症,则可以考虑先服用减肥药,让患者在短时间内减少一部分体重,然后再加上行为治疗。这是因为有些肥胖者太重,一上来就进行剧烈运动,反而会损伤关节。
3、针灸减肥适合所有人吗
针灸减肥是通过针刺人体某些穴位,可以起到使胃蠕动减弱和抑制胃酸分泌,延长胃排空时间,促进机体脂肪代谢,消耗积存的脂肪,达到减肥目的。针灸减肥最合适的年龄是在20~40岁之间。
单纯性肥胖
肥胖症的发病机理可归纳为下列四组因素:
一、内因
为人体内在因素使脂肪代谢紊乱而致肥胖。
1、遗传因素
人类的单纯性肥胖的发病亦有一定的遗传背景。人类肥胖一般认为属多基因遗传,遗传在其发病中起着一个易发的作用,肥胖的形成尚与生活行为方式、摄食行为、嗜好、胰岛素反应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2、神经精神因素
单纯性肥胖人类下丘脑中存在着两对与摄食行为有关的神经核。一对为腹对侧核,又称饱中枢;另一对为腹外侧核又称饥中枢。饱中枢兴奋时有饱感而拒食,破坏时则食欲大增;饥中枢兴奋时食欲旺盛,破坏时则厌食拒食。在生理条件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使食欲调节于正常范围而维持正常体重。下丘脑处血脑屏障作用相对薄弱,这一解剖上的特点使血液中多种生物活性因子易于向该处移行,从而对摄食行为产生影响。这些因子包括:葡萄糖、游离脂肪酸、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胰岛素等。此外,精神因素常影响食欲,食饵中枢的功能受制于精神状态,当精神过度紧张而交感神经兴奋或肾上腺素能神经受刺激时(尤其是α受体占优势),食欲受抑制;当迷走神经兴奋而胰岛素分泌增多时,食欲常亢进。
3、高胰岛素血症
近年来高胰岛素血症在肥胖发病中的作用引人注目。肥胖常与高胰岛素血症并存,两者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但一般认为系高胰岛素血症引起肥胖。高胰岛素血症性肥胖者的胰岛素释放量约为正常人的3倍。
胰岛素有显著的促进脂肪蓄积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作为肥胖的监测因子。胰岛素的促进体脂增加的作用是通过以下环节起作用的:
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进而合成中性脂肪;
②抑制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动用。
过度摄食和高胰岛素血症并存常常是肥胖发生和维持的重要因素。
4、褐色脂肪组织异常
褐色脂肪组织是近几年来才被发现的一种脂肪组织,与主要分布于皮下及内脏周围的白色脂肪组织相对应。褐色脂肪组织分布范围有限,仅分布于肩胛间、颈背部、腋窝部、纵隔及肾周围,其组织外观呈浅褐色,细胞体积变化相对较小。
白色脂肪组织是一种贮能形式,机体将过剩的能量以中性脂肪形式贮藏于间,白色脂肪细胞体积随释能和贮能变化较大。
褐色脂肪组织在功能上是一种产热器官,即当机体摄食或受寒冷刺激时,褐色脂肪细胞内脂肪燃烧,从而决定机体的能量代谢水平。以上两种情况分别称之谓摄食诱导产热和寒冷诱导产热。
褐色脂肪组织这一产热组织直接参与体内热量的总调节,将体内多余热量向体外散发,使机体能量代谢趋于平衡。
有关人类肥胖者褐色脂肪组织的研究不多,但确实可以观察到部分产热功能障碍性肥胖的病人。
单纯性肥胖的定义 单纯性肥胖如何治疗
单纯性肥胖的治疗主要是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情,处理好和朋友的关系,注意自己的饮食,并呼吁朋友改善生活习惯,减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
单纯性肥胖病
肥胖病系人体脂肪积聚过多,当进食热量超过消耗量,多余的物质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又不能被充分利用,沉积于人体各组织皮下,形成体状臃肿,体重明显增加。一般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10%为过重,超过20%以上的称为肥胖。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两类。本节主要论及单纯性肥胖。
肥胖临床表现不仅体态臃肿,有失健美,同时有行动迟缓、体力下降、动辄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易疲劳、易打盹,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常可伴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病、胆石症、糖尿病、多发性骨关节病、高尿酸血症等一系列严重疾病。单纯性肥胖的原因很复杂,一般与遗传因素、体质因素和饮食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本病的诊断依据主要根据身长体重;当体重超过标准20%,除内分泌疾病引起的肥胖外,即可诊断。
肥胖的治疗通常以节制饮食、增加运动量、提高脂肪利用率为主要原则。西药有一定疗效,但副反应亦大。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古医籍中早有记载,称“肉人”“肥人”,发生原因与“湿”、“痰”,“虚”有关,故谓肥人多湿,肥人多痰,肥人多气虚。其治法有化湿法,用于脾运不健,聚湿而成人之肥胖;祛痰法,用于痰浊肥胖;利水法,用于水潴留性肥胖;通腑法,用于嗜食肥甘厚味,胃肠实热,大便干结之肥胖;消导法,用于炊食自倍,食后胀满之肥胖;疏肝利胆法,用于肝郁气滞血瘀型肥胖;健脾法,用于脾虚型肥胖;温阳法,用于气虚阳虚肥胖。如兼有其他疾病者,根据不同病症辨证论治。
单纯性肥胖的症状
体重上比正常人的体重高出很多,包括披着厚度男性≥4cm,女性≥5cm,身高、体重质量指数>24,人体分析仪显示脂肪超过人体的标准脂肪量。
单纯性肥胖症
单纯性肥胖症是指无明显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的病因引起的肥胖,它属于非病理性肥胖。单纯性肥胖症与年龄、遗传、生活习惯及脂肪组织特征有关。平常我们所见到的许多肥胖者,大多数属于这种肥胖。这类肥胖又可分为体质性肥胖和获得性肥胖两类。
中 医学 认为饮食不节、肥甘厚味过多,损伤脾胃功能,运化能力减弱,湿热内生,留于孔窍,肌肤,使人臃肿肥胖,久坐少动,久坐伤气,气血流行不畅,脾胃呆滞,运化失司,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于肌肤,脏腑,经络而致肥胖,人的先天禀赋对肥胖的影响:七情因素对肥胖的影响也大,一则心宽体胖,二则肝郁脾虚,水谷精徽失于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留滞体内而成肥胖.肥胖患者从表面来看形体壮实,为实证,实际上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是正气虚衰,肾虚为其本,痰、湿,浊,膏脂、瘀为其标。
现代医学认为肥胖的原因有遗传,下丘脑病变,内分泌,代谢因素,营养和心理等因素引起,肥胖病者脂肪积蓄于皮下、大网膜、肠系膜、肾周围,形成脂肪库.腹部隆突,横膈上升,心肺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及换气”心脏周围有大量脂肪影响心脏舒张功能。
什么叫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是一种找不到原因的肥胖,医学上也把它称为原发性肥胖, 可能与遗传、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等有关。在儿童肥胖中,单纯性肥胖所占比例高达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