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茯苓能和麦片一起吃吗 哪些人不宜吃茯苓麦片

茯苓能和麦片一起吃吗 哪些人不宜吃茯苓麦片

茯苓有利水渗湿的功效,肾虚患者食用可能会加重病情,出现滑精等症状。

茯苓性平,有健脾除湿的功效,津伤口干者食用可能会造成身体不适。

茯苓有利水的功效,肾虚多尿者食用可能会增加小便次数,加重病情。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白茯苓可健脾,对那些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体倦乏力、腹泻的气虚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气的作用,而且药性平和,治疗上述症状可与人参、白术、甘草和用称四君子汤,主治脾胃气虚、运化不利,以疗效稳健著称,后世的许多补气益脾的方剂都依此方而来。赤茯苓和茯苓皮能利尿消肿,可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眩晕心悸等证,多与白术、猪苓、泽泻、桂枝配伍,称五苓散,是中医治疗各种水肿的基本方剂。茯神有扶脾、养心安神的作用,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导致失眠多梦、虚烦易惊、健忘等证的病人,可选用以茯神、人参、当归、龙眼肉等配制的归脾汤(丸)治疗。茯神木则能舒筋活络。

茯苓的日常烹饪方法

◆莲子茯苓糕

材料:茯苓、莲子、麦冬各等份

做法:茯苓、莲子、麦冬共研细末,加入白糖、桂花适量拌匀,用水和面蒸糕食用。

功效:宁心健脾,适宜于因心阴不足,脾气虚弱而引起的干渴、心悸、少食、神疲者。

◆栗子茯苓粥

材料:茯苓15克,栗子10枚,糯米30克

做法:将茯苓洗净入锅,加冷水,用小火煎半小时,弃渣留汤,加入栗子肉、糯米,再煮成粥食用。

功效:健脾益肾,利湿止泻,适宜于小便不利、慢性肾炎者。

◆山药茯苓肚

材料:猪肚1只,茯苓100克,淮山100克

做法:将猪肚洗净,茯苓、淮山装入肚内,淋上黄酒2匙,撒细盐适量,扎紧口,入锅内加水慢炖至肚子酥烂;将猪肚捞出剖开,倒出茯苓、山药,冷却 后

烘干,研末装瓶,每次服6-10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取猪肚切片,适当调味后食用。

功效:补肾益胃,健脾渗湿,适宜于糖尿病患者

◆荷叶茯苓粥

荷叶1张(干鲜均可),茯苓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荷叶煎汤后去渣,再加入茯苓、粳米煮成粥,分早晚两次食用。

功效:对感受暑热所致的脑胀、胸闷、小便黄、湿热泻痢有较好的疗效,对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神经衰弱都有一定的疗效。

◆祛湿解乏芡苓粥 芡实、茯苓、山药、莲肉、薏苡仁、白扁豆、党参、白术各6g,加水适量,同煎40分钟后捞出党参和白术药渣,再加入洗净粳米

150g,继续煮至米烂粥稠,即可分次调糖食用,连吃数日。

功效:主治体虚乏力、虚肿、泄泻等症。

茯苓的相关配伍

1、漏精白浊:雪白盐一两(并筑紧固济, 一日,出火毒),白茯苓、山药各一两。为末,枣肉和蜜丸梧子大。每枣汤下三十丸。盖甘以济咸,脾肾两得也。(《直指方》)

2、痫后虚肿:小儿痫病瘥后,血气上虚,热在皮肤,身面俱肿。葳蕤、葵子、龙胆、茯苓、前胡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圣济总录》)

3、肾虚白浊: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枣汤下三十丸。(《圣济总录》)

茯苓怎么吃

茯苓我们也叫做是茯菟或者是茯灵,茯苓是属于菌类的一种,我们往往也将茯苓用于药用,茯苓在古代时候已经非常有名,古时候的人们将茯苓称为是四时神药,意思就是说无论在春夏秋冬哪个季节茯苓都能发挥很好的药性。茯苓虽然功效齐全但是我们要懂得如何吃茯苓。

茯苓有提高我们人体免疫力的功能,常吃茯苓可以起到宁神的功效,茯苓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所以常吃茯苓还能预防和抑制癌症。

茯苓(学名:Poria cocos(Schw.) Wolf.)别称: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药用部位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还可以制作成粉状用来女士爱好的美白面膜。分布区域:吉林、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但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茯苓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脂肪、卵磷脂、腺嘌呤、胆碱、麦角甾醇、多种酶和钾盐。

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有镇静及保护肝脏、抑制溃疡的发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茯苓还用作茯苓饼、茯苓酥和茯苓酒等。有的国家将茯苓作为海军常用药物及滋补品的原料。在温度较大的地区和场所,茯苓可作为重要的食疗品种,经常食用可健脾去湿,助消化,壮体质,有延年益寿之效(出自本草纲目)。

1.开胃汤: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2.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3.茯苓薏米饼: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4.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5.茯苓栗子粥: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

本方用茯苓补脾利湿,栗子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

6.茯苓麦冬粥:茯苓、麦冬各15克,粟米100克。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源于《圣惠方》。本方以茯苓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粟米除烦热。用于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

7.茯苓饼:茯苓200克,人参10克,面粉800克。二药分别研为细末,加食盐少许,同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做成约重100克的饼子若干,烙熟。每次食1个。

源于《重订瑞竹堂经验方》(原方称“丹”,实为点心)。本方用茯苓、人参补气益脾,以人参延缓衰老。用于补虚,抗衰延年。

8.茯苓酒:茯苓60克、大枣20枚、当归12克、枸杞12克、白酒1500毫升,将上药切碎装瓦坛内,倒人白酒、密封浸泡15天,每隔3日振摇一次,每日饮服1-2次,每次10-15毫升。凡气血虚弱、阴阳两亏所出现的腰酸、腿软、体倦乏力、遗精阳痿、须发早白、心悸失眠、食欲减退等均宜服用。

9.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

10.朱茯苓:取茯苓块以清水喷淋,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反复翻动,使其外表粘满朱砂粉末,然后晾干,(每茯苓块100斤,用朱砂粉30两)。

11.茯苓膏:白茯苓500克、白蜜1000克,先将白茯苓研为细末,以水漂去浮者,取下沉者,滤去水,再漂再晒,反复3次,再为细末,拌白蜜和匀,加热熬至滴水成珠即可,然后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12-15克,白开水送服。常服用本品对老年性浮肿、肥胖症以及预防癌肿均有稗益。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茯苓,我们知道茯苓既是一种菌类同同时也是常见的药物,我们常用茯苓来治疗很多的疾病,茯苓有美白的功效,茯苓还能健脾和安神,所以我们要懂得茯苓怎么吃,上文也介绍了茯苓的食用方法。

教你用茯苓养生

从药效上讲,茯苓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可以治疗因为脾虚导致的小便不利,痰饮水肿,脾虚脘胀,纳少便溏,心悸失眠。

现在药理证实,它还是良好的利尿剂,同时能降血糖。

历代古典医籍中,药食同源的膳食谱中,每每离不开茯苓。

据说有一次慈禧病后不思饮食,厨师将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这就是北京“茯苓夹饼”的前身。

治疗肾功能衰竭,浮肿甚至腹水、胸水的病人,可以用茯苓60g至90g单包煮熟或者放在医生开的中药中一起煎煮,煮熟后的茯苓当粮食吃,健脾消肿的效果很好。

包括糖尿病人,主食吃多了血糖高,可以在馒头发糕中用茯苓粉代替粮食,500克白面中加60至90克茯苓粉,与白面和在一起,余下的做法和蒸馒头无异,这样蒸出的茯苓馒头,一来有茯苓健脾消肿的药效,二来还减少了主食的摄入。热量低了,兼顾到了血糖问题。

如果不会蒸馒头,煮粥或者用牛奶冲调麦片时,可以用茯苓粉代替一部分的大米或者麦片,这样就兼顾补脾和降糖了。

茯苓能和麦片一起吃吗 茯苓和麦片同吃有哪些好处

茯苓是利水消肿要药,有健脾除湿、利水渗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失眠多梦等症状。茯苓和麦片一起食用,有祛湿消肿的作用,经常性水肿者、小便不利者、心神不安者均可食用。

麦片富含膳食纤维,有利于食物消化,能推动肠道的蠕动,茯苓含有大量的淀粉及茯苓多糖等有效成分,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茯苓和麦片一起食用可以润肠通便。

麦片里面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及矿物质,茯苓含有茯苓多糖、茯苓酸、皂苷等有效成分,能够促进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有增强免疫的功效。

茯苓性平,有宁心安神的功效,其含有茯苓多糖等成分,有一定的镇静作用,茯苓麦片可用于失眠多梦、心神不安、眩晕心悸等症状。


麦冬茯苓泡水喝的五大禁忌

忌多喝

麦冬和茯苓做为药物,要是服用过多的话,是会加重机体代谢负担的,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病理性变化,所以麦冬茯苓泡水不宜过多服用。

忌过敏者

麦冬和茯苓都有可能会引起部分人群出现过敏反应,所以无论是对麦冬过敏,还是对茯苓过敏的人群,都不宜服用麦冬茯苓泡水。

忌脾胃虚寒者

麦冬是一种性质比较寒凉的药材,而茯苓又具有比较强的利水功效,要是脾胃虚寒的患者服用,是很容易加重自身病情的,所以脾胃虚寒的人不宜服用。

忌尿频的患者

茯苓是一种具有利水功效的药材,尿频的患者服用后,很容易导致机体的水液流失的更多,引起水电解质失衡的现象,所以有尿频的患者也不宜服用麦冬茯苓泡水。

忌风寒感冒者

麦冬服用后可以增加寒气,而茯苓过多服用后,容易损伤正气,所以对于风寒感冒的患者来说,服用麦冬茯苓泡水,也是会导致病情加重的,不宜服用。

茯苓能和麦片一起吃吗 茯苓麦片可以早上空腹吃吗

可少量食用。

茯苓麦片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早上食用可以补充各种营养,茯苓麦片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对于早上起来眼肿、脸肿、腿肿均有疗效,但是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对胃肠道造成影响。


茯苓健脾降血糖

现在药理证实,它还是良好的利尿剂,同时能降血糖。

历代古典医籍中,药食同源的膳食谱中,每每离不开茯苓。

800年前的南宋《儒门事亲》中载:“茯苓四两,白面二两,水调作饼,以黄蜡煎熟。”到了清初,有人提出“糕贵乎松,饼利于薄”的主张,逐渐地演变成现在的“茯苓夹饼”。

据说有一次慈禧病后不思饮食,厨师将松仁、桃仁、桂花、蜜糖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茯苓粉,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这就是北京“茯苓夹饼”的前身。

治疗肾功能衰竭,浮肿甚至腹水、胸水的病人,可以用茯苓60g至90g单包煮熟或者放在医生开的中药中一起煎煮,煮熟后的茯苓当粮食吃,健脾消肿的效果很好。

包括糖尿病人,主食吃多了血糖高,可以在馒头发糕中用茯苓粉代替粮食,500克白面中加60至90克茯苓粉,与白面和在一起,余下的做法和蒸馒头无异,这样蒸出的茯苓馒头,一来有茯苓健脾消肿的药效,二来还减少了主食的摄入。热量低了,兼顾到了血糖问题。

如果不会蒸馒头,煮粥或者用牛奶冲调麦片时,可以用茯苓粉代替一部分的大米或者麦片,这样就兼顾补脾和降糖了。

相关推荐

痛风喝什么粥比较好

赤小豆薏米粥原料:赤小豆100克,薏苡仁50克。制法::先将赤小豆、薏苡仁冲洗干净,浸泡30分钟(熬粥节约时间)。于锅中加适量水,烧开后,原料:放进去(冷水放容易糊锅,开水煮粥省时间)。先用大火煮开,转小火煮30分钟即可。功效:此粥有助尿酸排出,对痛风有较好的保健作用,积极预防并控制痛风的发生和复发。土茯苓粥原料:土茯苓30克,粳米100克。制法:将粳米淘洗干净, 加水煮粥。将土茯苓碾成细粉,加

茯苓和土茯苓的区别在哪

生长环境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茯苓一般寄生于松树根部。土茯苓,别称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苓。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叶如大竹叶而更为厚滑。根连缀而生,大如鸡鸭蛋。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口感茯苓:味淡。土茯苓:味偏苦。功效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土茯苓: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

茯苓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一)开胃汤。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二)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三)茯苓薏米饼。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四)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

​新鲜土茯苓煲汤的做法

相信大家对于土茯苓肯定是非常熟悉的吧,土茯苓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中药,土茯苓不但可以起到很好的药用功效而且还起到养生保健的好处,经常茯苓是可以起到抗菌和降低血糖的功效,此外土茯苓起到降低血压以及提高体免疫功的效用,所以土茯苓深受们的喜爱,下文我们介绍一下新鲜土茯苓煲汤的做法。鲜土茯苓牛大力猪骨汤材料:新鲜土茯苓和鲜牛大力各200克,无花果5粒,去核红枣6粒,猪脊骨500克,姜2片,水适

茯苓的常用食法有哪些

开胃汤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茯苓豆腐原材料:茯苓粉20g、豆腐500g、胡萝卜、香菇适量(3份量)烹调方法:将茯苓粉与豆腐伴和均匀,用盐、料酒调味,再将胡萝卜和发好的冬菇放入锅内炒至半熟,然后将豆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调小火慢慢焖煮,最好调味起锅食用。健脾化湿、消食减肥,由于此药膳中主要食材是豆腐,因此患有肾功不全、痛

胃口差什么比较好呢

芦根绿豆粥原料:绿豆50克,新鲜芦根、粳米各100克。做法:芦根切短,加水煎煮半小时后取出渣,加入绿豆、粳米同煮,直至绿豆煮烂为止,加盐适量即可食用。喜欢甜的加点糖也可以。功效:清热养胃,消暑解渴。麦冬黄瓜凉拌菜配方:麦冬10克,开洋(指腌制晒干后的虾仁干)或虾皮、虾米30克,黄瓜250克。做法:麦冬(最好选优质精制的饮片)事先用温水泡一下取出,加适量水烧开,将其涨开,水留着;黄瓜依个喜好切片

哪三种茯苓茯苓茯苓的区别

主要有以下区别:土茯苓是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一般在夏、秋二季采挖;而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一般在7-9月份采挖。土茯苓作为根部有大量的须根,有鸡蛋大小;而茯苓是属于真菌类,是呈白色,切成块状,没有任何气味。土茯苓味是偏苦的,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的作用;而茯苓属于利水渗湿药,主要的功效是健脾渗湿、宁心安神。

治疗老口干喝参芪汤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老年生理机衰退,脾胃功减弱,不将营养物质播散到全身,津液难以上承口窍,导致老年口干症。治疗上宜扶脾益胃、滋阴生津,可试用参芪汤。具体做法是取太子参30克,黄芪18克,茯苓20克,沙参、玄参、麦冬、乌梅、玉竹各15克,山药30克,五味子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7天为一疗程。太子参、黄芪、山药、茯苓健脾益胃;沙参、玄参、麦冬、玉竹可养阴、增液、

气虚盗汗和阴虚盗汗怎么补

◆阴虚盗汗者调理:银耳红枣汤取银耳30克、红枣20克、冰糖适量。先将银耳用温水泡发,除去蒂头,洗净后撕成小块。红枣洗净撕开。二味药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慢煨至银耳、红枣料熟,放入冰糖溶化调匀,即可出锅食用,每剂分2次食完,适宜于阴虚盗汗者。黑豆浮麦汤取黑豆50克、浮小麦30克、莲米15克、红枣10枚、冰糖30克。先将黑豆、浮小麦分别淘洗干净,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煮至黑豆熟透,去渣取汁,然后用

茯苓怎么

(一)开胃汤。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 白茯苓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二)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三)茯苓薏米饼。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四)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