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黄体期的标准

黄体期的标准

1.促黄体生成素(hLH)mIU/mL

参考范围:成男:1.24-8.62

女:卵泡期:2.12-10.89

排卵期:19.8-103.3

黄体期:1.20-12.86

绝经期:10.87-58.64

2.促卵泡刺激素(hFSH)mIU/mL

参考范围:成男:1.27-12.96

女:卵泡期:3.85-8.78

排卵期:4.54-22.51

黄体期:1.79-5.12

绝经期:16.74-113.5

3.泌乳素(PRL)ng/ml

成男:2.64-13.13

女:<50岁3.34-26.72

>50岁2.74-19.64

4.孕酮(Prog)ng/ml

成男:0.10-0.84

女:卵泡期:0.31-1.52黄体期:5.16-18.56绝经期:0.08-0.78

5.雌二醇(ESTRDL)pg/ml

成男:20-75

女:卵泡期:24-114

黄体期:80-273

绝经期:20-88

6.睾酮(TESTO)ng/dl

成男:175-781

女:卵泡期:10-75

了解生理周期的四个阶段

女性重点关注性成熟期

唐蔚介绍,“从整体上来说,女性一生分为7个不同的生理阶段,依次是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其中女性最为关注的主要是性成熟期,也就是俗称的生育期,是卵巢生殖功能与内分泌功能最旺盛的时期。一般从18岁左右开始,历时约30年,此期女性已建立规律的周期性排卵,并在卵巢分泌的性激素左右下,形成出血规律的月经。”

一般而言,正常女性的月经周期都有规律性,最标准的是28天,但唐蔚表示,在21-35天这个范围都属于正常,不一定要是28天,只要有规律即可。

但要注意的是月经周期的计算方法,这一点不少的女性都存在着很多错误认识,唐蔚强调,“准确的计算方式是把月经的第一天视为开始。把下次月经的第一天视为结束。而这个中间的间隔时间,就是我们俗称的月经周期。”

生理周期包括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

坊间普遍认为,女性生理周期是由排卵期、安全期和月经期组成,但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唐蔚表示,从理论上说,女性生理周期分为月经期和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四个时间段。

其中黄体期是相对固定的,平均为14天,而根据每个人卵巢功能的不同,决定了卵泡期和排卵期的差异,进而导致女性月经周期的不同。

“卵泡期是卵巢有卵泡群发育增大,一般开始为3-5个或者6-7个,但除了双胞胎和疾病以外,大部分人因为卵巢功能受大脑皮层激素的作用,卵泡群里面最终只会有一个卵泡在月经后的第7天左右形成优势卵泡。然后优势卵泡在月经后8-13天里持续增大,最终形成排卵前卵泡。最后在这以后24小时左右,排卵期卵泡从卵巢中破裂出来出现排卵,继而进入子宫等待受精。排卵结束后女性就会进入黄体期,如果该卵子没有受精,黄体寿命一般12-16天。

而在黄体期结束后,子宫的内膜会脱落和出血,就进入月经期,女性就会来月经,完成一个生理周期。”

总的来说,在女性生理期里面,月经期一般为4-7天;卵泡期变化很大,每个人都不一样,而且很容易受到情绪等外界因素的干扰;排卵期很短,只有1天;黄体期相对比较稳定,多数人都为14天,这给女性推算排卵期提供了方便。

黄体期的症状

这段时期,是指排卵后到月经来潮的前一天,卵巢受黄体刺激素的影响,分泌黄体素,维持增厚的子宫内膜,以利受精卵著床,若无受精卵著床,子宫内膜便会崩解,月经周经随著月经来潮结束。

月经周期的第15~28,一般历时14天,此时卵巢内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逐渐形成黄体。(处于分泌期)

此期由排卵日算起,到月经到来之前,历时13~14天。这一期内相当排出卵的卵泡后的黄体期,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协同作用下,子宫内膜进一步增生、血管滋长、腺体开始分泌含糖原的粘液。这一期末,子宫内膜的增长达到极点,为受精卵的种植和继续发育准备了条件。

黄体期会怀孕吗 黄体期怀孕有什么症状

如果是在黄体期受孕成功的话,增厚的子宫内膜就不会再出现脱落的情况,出现月经停止。随着时间的增长,会开始出现一般的早孕反应,比如呕吐、头晕、嗜睡、轻微腹胀、分泌物增多等等。但是早孕反应是因人而异的,只要月经迟迟不来就需要警惕怀孕。

子宫内膜厚度多少算正常

根据专家的临床总结发现,子宫内膜的厚度与女性的生理周期有着密切关系,那么子宫内膜厚度多少正常呢?对于月经周期为28-30天的育龄女性来说,卵泡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参考标准在4mm-5mm,而对于排卵期来说,女性的子宫内膜的厚度参考标准为8mm-10mm,但对于黄体期的女性来说,子宫内膜的参考标准为10mm-12mm。此外对于年龄偏大的女性来说,子宫内膜厚度也因为年龄关系而相对的增厚,因此建议患者朋友在门诊的过程中直接咨询主治医生即可。那么什么是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呢?相信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清楚。在不孕不育的临床医学研究指出,

1、卵泡期:是卵泡发育并成熟的阶段。原始卵泡在发育过程中,历经初级卵泡、次级卵泡的不同发育阶段,最终成为成熟卵泡。简单的说就是排卵期前的时间。

2、排卵期:对于月经周期在28-30天的正常女性,排卵期多发生在下次来例假之前的第14天前后。此时成熟卵泡在LH分泌高峰的作用下,向卵巢表面移动,卵泡壁破裂,出现排卵孔,卵细胞与透明带、放射冠及卵液排出,此过程称为排卵。排出的卵细胞被输卵管伞捕捉送入输卵管中。

3、黄体期:当然排卵后也就是进入黄体期。残余的卵泡壁内陷,血液进入卵泡腔,凝固形成血体。随着血液被吸收,颗粒细胞与内膜细胞增殖、黄体化,形成外观为黄色的黄体。若卵子受精成功,胚胎分泌hCG,使黄体继续发育为妊娠黄体。

什么是卵泡期和黄体期

黄体期是指排卵后到月经来潮的前一天,卵巢受黄体刺激素的影响,分泌黄体素,维持增厚的子宫内膜,以利受精卵著床,若无受精卵著床,子宫内膜便会崩解,月经周期随著月经来潮结束。

卵泡期是什么时候?

卵泡期是指从月经第3天至排卵当日。排卵就是自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开始;排卵日至月经来潮为黄体期,一般为14天,所以黄体期和排卵期是重合的。

黄体期是什么时候?

黄体期一般情况下是月经周期中的第15~28天,孕酮在22~23天最高,此时可作为评估黄体功能是否可靠,而黄体期后期可为受精卵继续生长发育做好准备。

肾癌分期标准

国际抗癌协会提出的TNM分期详细如下:

T0:无原发肿瘤。

T1:肿瘤最大径≤2.5cm,限制在肾内。

T2:肿瘤最大径>2.5cm,限制在肾内。

T3:肿瘤侵略大血管、肾上腺和肾周围安排,限制在肾周围筋膜内。

T3a:侵略肾周围脂肪安排或肾上腺。

T3b:肉眼可见侵略肾静脉或下腔静脉。

T4:侵略肾周围筋膜以外。

N0:无淋巴结搬运。

N1:单个、单侧淋巴结搬运,最大径≤2cm。

N2:多个部分淋巴结搬运或单个淋巴结最大径2~5cm。

N3:部分搬运淋巴结最大径超过5cm。

M1:远处搬运。

依照早、中、晚期为肾癌分期。

1、肾癌前期。患病的前期有许多病人不会呈现任何的表现,这时只有经过各项查看,才可以确诊患病,而这时采取准确的医治办法的话,完全医治的几率是十分高的。对限制性或部分进展性(前期或中期)肾癌病人选用以外科手术为主的医治办法,对搬运性肾癌(晚期)应选用以内科为主的归纳医治办法。

2、中期肾癌:除了排尿反常以外,病人还会呈现许多并发症,对比多见的有血尿、肿瘤侵略周围脏器和腰肌时痛苦较重且为持续性以及肾脏肿大。如果病人用手就可以摸到有肿块的感受,说明疾病现已进入中期。

3、晚期肾癌:病人会呈现痛苦、肿块、远处搬运等表现,这些表现也就标明着疾病到了晚期。呈现上述表现的话,应当及时的咨询专业的医师,进行一些必要的查看,尽早的采取医治的措施。

肾癌的诊断

诊断肾癌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的目的是作为对患者术前一般状况、肝肾功能以及预后判定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尿素氮、肌酐、肝功能、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钙、血糖、血沉、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等。目前,尚无公认的可用于临床诊断肾癌的肿瘤标记物。肾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则需病理学检查。

常用影像学检查项目包括:胸部X线片(正、侧位)、腹部超声、腹部CT、腹部MRI检查,PET或PET-CT检查一般很少用于诊断肾癌,多是用于晚期肾癌患者以便能发现远处转移病灶或用于对进行化疗、分子靶向治疗或放疗患者的疗效评定。对未行CT增强扫描,无法评价对侧肾功能者应行核素肾血流图或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有下列三项内容之一的肾癌者应该进行核素骨显像检查:

1.有相应骨症状。

2.碱性磷酸酶高。

3.临床分期≥Ⅲ期。对胸部X线片上显示肺部有可疑结节或临床分期≥Ⅲ期的肾癌患者应进行胸部CT扫描检查。对有头痛或相应神经系统症状的肾癌患者还应该进行头部MRI、CT扫描检查。

由于影像学检查诊断肾癌的符合率高达90%以上,而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诊断肾癌的价值有限,所以通常不做肾穿刺活检检查。但对影像学诊断难以判定性质的小肿瘤患者,可以选择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或定期(1~3个月)随诊检查。对年老体弱或有手术禁忌证的肾癌患者或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癌且需能量消融治疗(如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或化疗的患者,治疗前为明确诊断,可选择肾穿刺活检获取病理诊断。

黄体期的检查

1、B超见双侧卵巢均大于正常子宫的1/4以上,内有多个囊性卵泡。

2、腹腔镜检查:卵巢包膜增厚呈珍珠色,表面不平者约占73%,卵巢增大者约占80%,卵巢包膜下有多个卵泡散在,使卵巢表面稍突出者约占71%,卵巢表面血管增多者约占64%。

3、取卵巢组织活检,发现包膜较正常增厚约2~5倍,厚薄不均。皮质下有发育至不同程度的卵泡,直径约2~6mm,少数可达到甚至超过10mm,卵泡内膜细胞增生及黄素化,缺乏或偶见黄体或白体。

4、激素测定:促黄体天生素/促卵泡天生激素≥3、有诊断意义,雌酮水平往往超过雌二醇水平。雄激素水平高,而孕激素水平偏低。促黄体天生素及雌二醇都没有正常排卵前的高峰。约30%的病人催乳素也增高。

什么是黄体期

女性每月经历的一个月经周期中,包括月经期、增殖期(又称卵泡期)、黄体期。黄体期是指排卵后到下次月经来潮的前一天,在14天左右,此时期卵巢内卵泡发育成熟,即开始排卵且慢慢形成黄体,所以此段时间为黄体期。黄体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孕酮、雌激素和松弛素。一般卵泡期:是指月经后的十天左右这个时候是卵泡发育的阶段。排卵期:大概在两次月经中间,正确的时间应该是在下次月经的前14天。黄体期:是在月经前期。绝经期:45岁到55岁左右。

经期时间短是什么原因 黄体功能不全

月经周期包括黄体期。黄体功能不全者主要是由于相对固定的黄体期变短,从而使月经周期变短。

经前期综合症的诊断依据

①在前3个月经周期中周期性出现至少一种精神神经症状,如疲劳乏力、急躁、抑郁、焦虑、忧伤、过度敏感、猜疑、情绪不稳等和一种体质性症状,如乳房胀痛、四肢肿胀、腹胀不适、头痛等;

②症状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在晚卵泡期必须存在一段无症状的间歇期,即症状最晚在月经开始后4天内消失,至少在下次周期第十二天前不再复发;

③症状的严重程度足以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凡符合上述3项者才能诊断PMS。

Mortola(1992)提出了定量(按症状评分)的诊断标准。他通过3年时间,前瞻性调查分析了170例经前综合症妇女及无症状对照组,发现经前综合症在情绪、行为、举止方面最常见症状12种、最常见的体质症状10种,它们依次为:疲劳乏力(反应淡漠)、易激动、腹胀气及四肢发胀、焦虑/紧张、乳房胀痛、情绪不稳定、抑郁、渴求某种食物、痤疮、食欲增加、过度敏感、水肿、烦躁易怒、易哭、喜离群独处、头痛、健忘、胃肠道症状、注意力不集中、潮热、心悸及眩晕等。

每种症状按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有轻微症状,但不妨碍正常生活评1分;中度症状,影响日常生活,但并未躺倒或不能工作评2分;重度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无法胜任工作评3分,分别计算卵泡期(周期第三~九天)及黄体期(周期最后7天)7天的总分。诊断经前综合症的标准为:①黄体期总分至少2倍于卵泡期总分;②黄体期总分至少>42分;③卵泡期总分必须<40分,如>40分应考虑病人为其他疾病。这一方法虽然烦琐,但不致误诊。总之纯粹的PMS,在排卵前必存在一段无症状的间歇期,否则须与其他疾病(仅在月经前症状加剧)进行鉴别。

黄体期容易怀孕吗 黄体期怀孕几率大吗

黄体期怀孕的几率并不大。正常情况下,黄体期是不会怀孕的,如果是排卵时间较晚的话,或者是月经周期并不规律,黄体期就容易怀孕。一般经期推迟一周以上就应该进行早孕检测以排除怀孕的可能性。

黄体期的简介

这段时期,是指排卵后到月经来潮的前一天,卵巢受黄体刺激素的影响,分泌黄体素,维持增厚的子宫内膜,以利受精卵著床,若无受精卵著床,子宫内膜便会崩解,月经周经随著月经来潮结束。

月经周期的第15~28,一般历时14天,此时卵巢内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逐渐形成黄体,称。(处于分泌期)

此期由排卵日算起,到月经到来之前,历时13~14天。这一期内相当排出卵的卵泡后的黄体期,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协同作用下,子宫内膜进一步增生、血管滋长、腺体开始分泌含糖原的粘液。这一期末,子宫内膜的增长达到极点,为受精卵的种植和继续发育准备了条件。

黄体期的出血

正常黄体机能的维持有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功能的完善,不仅黄体期,卵泡期出现异常也可致黄体功能障碍。如今一般认为黄体功能不全与下列因素有关:

1.卵泡期FSH分泌不足,卵泡液中FSH和雌二醇低值。

2.排卵期LH峰不充分。

3.黄体期LH分泌不足或其脉冲式分泌不充分。

4.子宫内膜细胞甾体激素受体异常,对黄体分泌的激素反应性低下,即黄体功能正常,内膜发育不良。

相关推荐

食道癌分期标准

食管癌的分期采用的是TNM分期,T是指的原发肿瘤,N是指的区域淋巴结,M是指的远处转移。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若肿瘤侵犯了粘膜或者是粘膜下层,我们是叫T1;肿瘤侵润到了固有肌层是T2;肿瘤侵润到了纤维膜这一层是T3;肿瘤如果是侵润了邻近的结构,那就是T4。 如果是一到两个区域淋巴结转移是N1,大于或等于七个区淋巴结的转移是N3,两者之间三到六个区域淋巴结转移是N2。 M是指的远处转移,如果是没有肺、骨头、肝这些远处脏器的转移就是M0,如果有上述这些远处脏器转移的话,就是M1。

女性不孕是怎么引起的

一、卵巢性不孕 (一)黄体期缺陷(lpd) 1.黄体功能不全导致孕酮分泌量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形态学改变与正常月经周期时的改变相差2d以上。 2.黄体期缩短,黄体期≤8d,早卵泡期及黄体晚期之fsh浓度低于正常fsh/lh比值,明显下降,卵泡成熟有缺陷,月经中期雌二醇(e2)峰低黄体期孕酮分泌减少及缺乏预期的雌二醇上升。 3.无黄体期是一种严重的黄体期缺陷类型,无明显的黄体功能。 (二)未破裂卵泡黄体化综合征(lufs) 卵细胞未能从成熟卵泡中排出,卵泡继续黄体化并能产生孕酮。 (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

黄体功能不足的表现及诊断

黄体不足的诊断 检查黄体功能不足的方法,最简便有效的是基础体温测定,从黄体期的长短,体温上升的幅度以及下降的时间可以推测黄体功能。黄体期的计算从排卵期体温下降后第1天上升开始算起,正常黄体期的天数为12-16天,如果黄体期不足12天为黄体不足的表现之一。另外,若黄体期体温虽有上升,但上升的幅度足0.3摄氏度或体温上升较慢,下降较早或黄体期体温波动较大都是黄体功能不足的表现。 诊断黄体功能不足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在月经来潮的12小时内取了宫肌膜检查,若病理检查表现为分泌不良,亦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正确认识黄体功

黄体酮期什么意思 什么是黄体期

黄体期是指排卵后到月经来潮的前一天。黄体期的长短比较恒定,在非孕女性中平均为14天,并在月经的第1天而结束。

子宫肉瘤分期

子宫肉瘤的症状 子宫肉瘤一般按国际抗癌协会(UICC-AJCCS)子宫肉瘤的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近年来也有人主张子 宫内膜间质肉瘤和恶性苗勒管混合瘤参照1988年FIGO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标准分期。 UICC-AJCCS分期标准子宫肉瘤的临床分期: Ⅰ期:癌肿局限于宫体 Ⅱ期:癌肿已累及宫颈管 Ⅲ期:癌肿已超出子宫,侵犯盆腔其他脏器及组织,但仍限于盆腔 Ⅳ期:癌肿超出盆腔范围,侵犯上腹腔或已有远处转移 子宫肉瘤转移 :子宫肉瘤的转移途径主要有三种: 1、血行播散是主要转移途径,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肝

黄体期是什么时候

黄体期是在排卵后到月经来潮的前一天。 女性排卵后,在黄体生成素作用下,卵巢细胞进一步分裂,细胞质会有黄色色素颗粒和脂滴,肉眼看上去呈黄色,所以我们把这个新的内分泌腺体称为黄体。黄体的发育及结果如何,取决于卵泡排出的卵子是否受精,如没有受精,则维持14天左右后退化,这时表现为女性月经来潮。如卵子已受精,黄体则可维持到妊娠3个月末才退化。黄体期一般历时14天,如果月经周期为28天,那么黄体期就是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所以说,黄体期是在排卵后到月经来潮的前一天。 什么是黄体期 在卵子及滤泡液排出以后,卵泡腔

​月经黄体期的时间

黄体期是指排卵后到月经来潮的前一天。黄体期一般历时14天,如果月经周期为28天,那么黄体期就是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 黄体期的激素调节机制: 1、女性排卵后,LH(黄体生成素)和FSH(卵泡刺激素)都急剧下降,在少量LH和FSH的作用下,黄体形成并逐渐发育成熟。黄体主要分泌孕激素,也分泌雌二醇,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变化。 2、排卵后第7-8天,孕激素达到高峰,雌激素也达到又一高峰。由于大量的孕激素和雌激素以及抑制素A的共同负反馈作用,又使垂体LH和FSH分泌相应减少,黄体开始萎缩,雌激素、孕激素分泌减

黄体酮期什么意思 黄体期缺陷

导致孕酮分泌量低于正常,但排卵后期(黄体相)持续天数正常,子宫内膜形态学改变与正常月经周期时的改变相差2天以上。克罗米芬治疗后排卵率高而妊娠率低且易发生沆产的原因即由于常伴随发生黄体功能不全之故;主要因:①FSH浓度不足,所形成的黄体中黄体化颗粒细胞层缺少或②CH峰值低下,黄体中颗粒细胞数量及发育均良好,可是很少黄体化及血管形成。 黄体期≤8天(亦有人认为黄体期不足12天即应属之)。其特点是早卵泡期及黄体晚期的FSH浓度低于正常,FSH/LH比值明显下降,卵泡成熟有缺陷,月经中期Ez峰低,黄体期孕酮分泌减

黄体期是什么意思 黄体酮期什么意思

黄体期一般是指月经周期的第15到第28天内,一般历时14天,此时卵巢内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逐渐形成黄体,称为黄体期

引起女性不孕的原因有哪些

一、卵巢性不孕:卵巢性不孕见于以下疾病。 (一)黄体期缺陷:1.黄体功能不全;2.黄体期缩短;3.无黄体期。 (二)未破裂卵泡黄体化综合征(LuF)。 (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 二、阴道性不孕。 三、宫颈性不孕。 四、子宫性不孕。 五、输卵管性不孕: (一)生殖道感染;(二)子宫内膜异位症(FMS)。 六、染色体异常。 七、免疫因素。 八、其他因素:主要有年龄较大、营养缺乏、烟酒麻醉药物、精神因素、环境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