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石的症状有哪些
牙石的症状有哪些
牙石由菌斑和软垢钙化而成,是一种沉积于牙面或修复体表面的钙化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软垢。牙结石通常存在于唾液腺开口处的牙齿表面和牙齿的颈部,以及口腔粘膜运动不到的牙齿表面等处。牙结石开始时是软软的,会因逐渐的钙化而变硬。它是由75%的磷酸钙,15-25%的水、有机物、磷酸锰、矿酸钙及微量的钾、钠、铁所构成。并呈现出黄色、棕色、或者黑色。牙石形成后用刷牙等方法不能去除,其表面还覆盖大量菌斑,成为牙周疾病的刺激因素。
牙石根据其沉淀的部位,以龈缘为界,可以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
一、龈上牙石:沉积在临床牙冠,直接可以看到的牙石称为龈上牙石,呈黄或白色,也可因吸烟或食物着色而成深色。一般体积较大,尤其是在与唾液腺导管开口相对应的牙面上沉积更多,如上颌第一磨牙颊面(对应腮腺导管开口)和下颌前牙的舌面(对应颌下腺导管开口)。
1、沉积部位:龈缘及其上方的牙面。唾液腺开口邻接的牙面,或无咬合功能、无对颌牙的牙面上沉积较多。
2、色泽:色较浅,淡黄色或灰黄色,或为茶、烟、食物、药物等着色。
3、形状:无一定形状的大块
4、质地:中等硬度,新形成的松软多孔,表面可覆盖菌斑
5、数量:和个人口腔卫生习惯、卫生措施、饮食特征、牙齿功能和使用有关,吸烟者牙石多且硬
6、观察:肉眼可观察到
二、龈下牙石:在龈缘以下的牙面上,肉眼不能直接看到,需要牙科检查使用专业的探针才能查到的称为龈下牙石。有时在X线片上也可以看到。龈下牙石呈褐色或黑色,较龈上牙石体积小而硬,一般与牙面的粘结力比龈上牙石更牢固。龈下牙石存在于大多数牙周袋内,通常从釉牙骨质界一直延伸至牙周袋底附近,在龈缘下分布较均匀,但在牙齿邻面和牙齿的舌、腭侧较多些。
1、沉积部位:龈沟或牙周袋内的牙齿根面上 。
2、色泽:色较浅,淡黄色或灰黄色,或为茶、烟、食物、药物等着色。
3、形状:与龈袋及牙周袋一致,体积较小。
4、质地:较龈上牙石坚硬。致密。脆弱;近牙周袋底新沉积者较松软;表面可覆盖菌斑。
5、数量:和牙周袋深度有关,随年龄增加,和个人口腔卫生措施、饮食、个人习惯等有关。
6、观察:牙科检查使用探针可探查到。
结石的概述
结石是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导管腔中或腔性器官(如肾脏、输尿管、胆囊或膀胱等)的腔中形成的固体块状物。主要见于胆囊及膀胱、肾盂中,也可见于肝、胆、胰导管、唾腺导管等的腔中,可造成管腔梗阻,影响受累器官液体的排出,产生疼痛、出血或感染等症状。结石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它包括胆囊结石、肝内胆管、胆总管结石、尿路结石,尿路结石包括双肾结石、输尿管、膀胱结石、尿道结石。
结石中正常有一核心,由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团块、寄生虫卵或虫体、粪块或异物组成,无机盐或有机物再层层沉积核心之上。由于受累器官的不同,结石形成的机理所含的成分、形状、质地、对机体的影响等均不相同。常见的结石有胆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胰导管结石、唾液腺导管结石、阑尾粪石、胃石、包皮石和牙石等。
尿石症是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部位结石的统称,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泌尿系结石多数原发于肾脏和膀胱,输尿管结石往往继发于肾结石,尿道结石往往是膀胱内结石随尿流冲出时梗阻所致。肾、输尿管结石与膀胱、尿道结石比约为5.5~6∶1。尿石症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肾与输尿管结石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约占70%左右;膀胱和尿道结石多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和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尿石症引起尿路梗阻和感染后,对肾功能损害较大,尤以下尿路长期梗阻及孤立肾梗阻时,对全身影响更为严重,处理上也较复杂,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尿道结石症状
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可呈滴沥状,有时出现尿流中断及尿潴留。排尿有时有明显的疼痛,且放射至阴茎头部。后尿道结石有会阴和阴囊部疼痛。阴茎部结石在疼痛部位可摸到肿物,用力排尿时可将结石排出。完全梗阻则发生急性尿潴留。并发感染者尿道有脓性分泌物。女性尿道憩室结石主要为下尿路感染症状,有尿频、排尿痛、夜尿多、脓尿及血尿,性交痛为突出的症状,有时有尿道排脓。男性尿道憩室中结石除尿道有分泌物及尿痛外在阴茎下方还可出现一逐渐增大且较硬的肿物,有明显压痛但无排尿梗阻症状。
耳石症的症状
临床表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在患者向一耳或另一耳侧卧,或当头往后仰向上看时发生,眼震可同样出现,但无耳聋或耳鸣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有5个特征:
(1)潜伏期:头位变化后3~10秒后才出现眩晕。
(2)旋转性:眩晕具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
(3)短暂性:眩晕在不到1分钟内自行停止。
(4)转换性:头回到原来位置可再次诱发眩晕。
(5)疲劳性: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在数周到数月内消退,但可能在数月或数年后复发。
胆石症症状
1.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
(1)胆绞痛或上腹痛:胆绞痛是一种内脏性疼痛,多数是因胆囊管被结石暂时性梗阻所致,如果胆囊有急性炎症并存时,则胆囊壁可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或增厚等病理表现,在典型病例,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常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重者表现为绞痛,疼痛可因进食而加重;部分病例疼痛可于夜间发作,绞痛发作多发生于缺乏体力活动或缺乏运动者(如长期卧床者),胆绞痛的典型发作多表现为在15min或1h内逐渐加重,然后又逐渐减弱;约有1/3的患者疼痛可突然发作,少数患者其疼痛可突然终止,如疼痛持续5~6h以上者,常提示有急性胆囊炎并存,约半数以上的患者疼痛常放射到右肩胛区,后背中央或右肩头,胆绞痛发作时患者常坐卧不安,疼痛发作的间歇期可为数天,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在发作的时间上无法预测是胆绞痛的一个特点。
(2)恶心与呕吐:多数患者在胆绞痛发作的同时伴有恶心与呕吐,重者伴出冷汗,呕吐后胆绞痛常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呕吐的持续时间一般不会很长。
(3)消化不良:消化不良表现为对脂肪和其他食物的不能耐受,常表现为过度嗳气或腹部膨胀,餐后饱胀及早饱,烧心等症状,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可能与胆石的存在或并存有胆囊炎等有关。
(4)畏寒,发热:当并发急性胆囊炎时,患者可有畏寒,发热;当胆囊积水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积脓或坏疽,穿孔时,则寒战,发热更为显著。
(5)黄疸:单纯胆囊结石并不引起黄疸,只有当伴有胆总管结石或炎症(胆管炎),或胆囊结石排入胆总管引起梗阻时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伴有皮肤瘙痒。
(6)右上腹压痛:部分单纯胆囊结石患者在体检时,右上腹可有压痛,如并发急性胆囊炎时,则右上腹明显压痛,肌紧张,有时可扪及肿大的胆囊,Murphy征阳性。
(7)胆心综合征:因胆囊结石等胆道疾病,反射性引起心脏功能失调或心律的改变,而导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称为胆心综合征,而患者的冠状动脉或心脏并无器质性病变,胆石症引起冠心病样症状的机制是由于胆石症,胆道梗阻,胆管内压增高时,可通过脊髓神经反射(胆囊与心脏的脊神经支配,在胸4~5脊神经处交叉),即经内脏-内脏神经反射途径,引起冠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重者可导致心肌缺氧而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等。
2.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
肝外胆管结石是指发生在肝总管及胆总管内的结石,最多见的是胆总管结石,约有15%的胆囊结石患者可并存有胆总管结石,且随年龄的增加,二者并存的比例增高,反之,约95%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并存有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者,其结石多位于胆总管的下端及十二指肠壶腹部,当胆石引起胆总管梗阻即可产生典型症状与体征,其临床表现主要与胆道阻塞,胆管内压力增高,胆汁排泄受阻以及胆汁并发细菌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典型症状有胆绞痛,寒战,高热及黄疸,称之为胆总管结石的三联征,即charcot征。
(1)上腹疼痛或绞痛:约90%以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有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疼痛或绞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发生绞痛的原因是结石嵌顿于胆总管下端壶腹部后,胆总管梗阻并刺激Oddi括约肌和胆管平滑肌所致,绞痛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诱发,或体位改变,身体受到颠簸后诱发,重者可伴有冷汗,面色苍白,恶心与呕吐等症状。
(2)寒战与高热:约75%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在发作胆绞痛后,因并发胆道细菌感染而引起寒战与高热,体温可达40℃,寒战,高热的原因是感染向肝内逆行扩散,致病菌及其毒素经肝血窦,肝静脉至体循环而导致全身性感染的结果,少数胆总管结石者,如为急性胆管梗阻,同时伴严重胆管内感染而引起急性化脓性炎症时,则称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或称为重症急性胆管炎,可出现低血压,中毒性休克及败血症等全身中毒的临床表现。
(3)黄疸:约70%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在上腹绞痛,寒战,高热后的12~24h即可出现黄疸,发生黄疸的机制是因结石嵌顿于乏特壶腹部不能松动,胆总管梗阻不能缓解所致,常伴有皮肤瘙痒,尿呈浓茶色,粪便色泽变淡或呈现陶土色,多数患者黄疸可呈波动性,在1周左右可有所缓解,系因胆管扩张以后,结石有所松动之故或系结石经松弛的括约肌而排入十二指肠的缘故,有学者认为黄疸呈间歇性出现或表现为时深时浅是胆总管结石的特征。
(4)上腹部压痛:体检时在剑突下和右上腹有深压痛,炎症重者常伴腹肌紧张,肝区可有叩击痛,如胆囊管通畅者,有时也可扪及肿大的胆囊。
3.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
原发于左右肝管分叉处以上部位的结石,称为肝内胆管结石,结石可广泛分布于肝内胆管系统,也可散在于肝内胆管的某一分支内,也可发生在某一肝叶或肝段的胆管内,大量资料表明,结石发生于左侧肝内胆管者多见,主要临床表现有:
(1)上腹部疼痛:肝内胆管结石的症状常不典型,散在于肝内胆管的较小结石通常不引起症状,或仅表现为右上腹和胸背部的持续性胀痛或钝痛,一般不发生绞痛。
(2)黄疸:一般的肝内胆管结石不出现黄疸,只有当双侧或左,右叶的胆管均被结石阻塞时才出现黄疸,此时多数可伴有胆绞痛或较剧烈的疼痛,如并发胆道感染时,也可出现寒战与高热,重者亦可发展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3)上腹部压痛:体检时常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并有压痛,少数可有肝区叩击痛,多数资料表明,肝内胆管结石常与胆总管结石并存,所以当患者有胆石症的典型症状(绞痛,寒战与高热,黄疸)时,常是胆总管结石的症状。
小苏打能去牙结石吗
小苏打是有轻微腐蚀作用的清洁剂,是极好的天然“牙粉”。加一点小苏打在牙膏里面,可以中和异味,还可以充当增白剂。刷牙的时候在牙膏里面加入一点小苏打可以刷除牙齿面上的牙垢、牙石、色素等。
除了用小苏打去除牙石的之法之外,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些其它去除牙石的方法。
牙结石轻度阶段。该阶段牙结石正在形成中,或是说牙龈表面只有少部分牙结石附着。选用白醋含口3-5分钟,让醋水在口中先来回洗漱。然后用牙刷沾盐水漱口。该方法主要是用醋酸来溶解牙垢,对于牙结石轻度患者可以尝试。
牙结石中度阶段。该阶段大部分牙结石已经附着牙龈表面在刷牙过程中难于脱落。选用专用的去牙结石牙膏,至少早晚各进行一次3-5分钟以上的干刷。专用的去牙结石牙膏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大多可以感觉牙结石有明显脱落。
牙结石重度阶段。该阶段牙结石已长时间附着牙龈表面、甚至已经变色并对牙龈造成很明显的挤压。在以上方法均宣布失败后可以尝试洗牙,洗牙虽能彻底清除牙结石,但高额费用和安全性仍然不少人却步。
通过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小苏打去除牙石的方法只是针对于牙石症状还较轻的朋友,牙石较厚而且形成时间较长的朋友最好还是选择洗牙的方式,尽早的将牙石清除掉才能恢复牙齿的健康。在此还是要呼吁大家一定要多加重视口腔卫生问题。
肾结石症状
首先应对症治疗。如绞痛发作时用止痛药物,若发现合并感染或梗阻,应根据具体情况先行控制感染,必要时行输尿管插管或肾盂造瘘,保证尿液引流通畅,以利控制感染,防止肾功能损害。同时积极寻找病因,按照不同成分和病因制定治疗和预防方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尽量防止结石复发。
1.一般治疗
(1)大量饮水较小结石有可能受大量尿液的推送、冲洗而排出,尿液增多还有助于感染的控制。
(2)解痉止痛M型胆碱受体阻断剂,可以松弛输尿管平滑肌,缓解痉挛。通常剂量为20mg,肌肉注射黄体酮可以抑制平滑肌的收缩而缓解痉挛,对止痛和排石有一定的疗效;钙离子阻滞剂硝苯地平,对缓解肾绞痛有一定的作用;α受体阻滞剂在缓解输尿管平滑肌痉挛,治疗肾绞痛中具有一定的效果。
(3)控制感染结石引起的尿路梗阻时容易发生感染,感染尿内常形成磷酸镁铵结石,这种恶性循环使病情加重。除积极取出结石解除梗阻外,应使用抗生素控制或预防尿路感染。
2.按不同成分的病因治疗
(1)高钙尿①原发性高钙尿可使用噻嗪类药和枸橼酸钾,吸收性高钙尿除噻嗪类药、枸橼酸钾外,不能耐受该类药物的需用磷酸纤维素钠,有血磷降低者需改用正磷酸盐。②高钙血症积极治疗伴随疾病,当发生高钙血症危象时,需紧急治疗。首先使用生理盐水尽快扩容,使用袢利尿剂呋塞米等增加尿钙排泄;二磷酸盐主要治疗高钙血症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重吸收。患者有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伴有症状性高钙血症或无症状性肾结石时,首选手术切除甲状旁腺。当患者有症状性或梗阻性肾结石,在无高钙血症危象时,首先处理结石。
(2)肾小管酸中毒主要使用碱性药物减慢结石生长和新发结石形成,纠正代谢失调。
(3)高草酸尿原发性高草酸尿治疗较困难,可试用维生素B6,从小剂量开始,岁效果减退而不断加量,同时大量饮水,限制富含草酸的食物,可使尿液的草酸水平降至正常。
(4)高尿酸尿低嘌呤食物、大量饮水可降低尿内尿酸的浓度。
(5)高胱氨酸尿适当限制蛋白质饮食,使用降低胱氨酸的硫醇类药物加以治疗。
(6)感染石根据患者情况将结石取出,选择适宜的抗生素控制尿路感染。
3.外科治疗
疼痛不能被药物缓解或结石直径较大时,应考虑采取外科治疗措施。其中包括:①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②输尿管内放置支架,还可以配合ESWL治疗。③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④经皮肾镜碎石术。⑤腹腔镜切开取石术。
耳石症的症状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
耳石症多发于中年人,女性略多,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
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牙结石日常如何护理
1、刷牙,刷牙是最好预防牙结石的方法,也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牙结石是因为牙面慢慢沉积,由少到多慢慢形成的,刷牙能够及时清除少量的牙结石,不会让牙结石沉积,导致最后刷不掉。
2、洗牙:洗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治口腔疾病。通过洗牙可以减轻牙龈炎、牙周炎的炎症状况,还可以起到预防牙结石的作用。
3、饮食注意。饮食习惯也很重要,合理营养,粗细搭配同样能预防牙结石。多吃富有维生素的粗纤维食物,如肉、蛋、各种蔬菜和水果,充分咀嚼以利于牙面清洁。少吃甜食及粘性很强的食物,不吃零食。
4、做口腔检查:定期做口腔健康检查,有利于预防牙结的同时,还可以预防其它口腔疾病。
另外,有些人在“洗牙”后可能出现对冷、热、酸、甜过敏的症状,这是因为牙石刺激使牙龈萎缩、部分牙根暴露,“洗牙”前因有牙石包绕在牙根周围,因此冷热等刺激时无症状,当去除了牙石后,根面暴露就出现了过敏表现。这种情况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在饮食上注意避免进食过冷、过热、酸、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过一段时间过敏症状就会逐渐消除。如过敏症状较重,可请医生作脱敏处理。
牙结石的症状如何表现
青少年牙结石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破坏性疾病,病变早期就可出现牙齿的松动、移位,特别是上颌切牙和第一磨牙更为明显,严重时上颌前牙呈扇形展开。形成深而窄的牙周袋,X线片显示有牙槽骨的吸收,常纵型和横型吸收并存。但牙龈炎症往往不明显,口腔卫生情况一般较好。当病情继续发展,菌斑和牙石增多,牙龈炎症明显时,所出现的症状同单纯性牙结石。
【常见症状】 1、好发牙位 本病典型的好发部位为第一恒磨牙和上下颌切牙,而尖牙和前磨牙区很少受累,且发病多为左右对称。GJP则可侵犯全口多数牙齿。
2、早期牙齿松动移位 在牙龈炎症不明显情况下,切牙和第一磨牙可出现松动,咀嚼无力,同时伴有牙齿移位,多见于上前牙呈扇形排列,后牙移位较轻,易造成食物嵌塞。
3、牙龈炎症和口腔卫生情况 该病患者早期牙周破坏程度与口腔卫生情况不成比例,即患者的口腔卫生较好,牙龈炎症较轻,但已有深牙周袋和骨吸收。
4、牙周袋和牙槽骨变化 青少年牙结石所形成的牙周袋窄而深,X线片显示第一磨牙牙槽骨多为垂直型吸收或与水平型吸收并存呈弧形,前牙牙槽骨则多为水平型或弧形吸收。
5、病程进展快 有人统计本病的发展速度比成人牙结石快3~4倍,患者常在20~30岁即需拔牙或牙齿自行脱落。
6、家族史 家族中常有多人患本病,患者同胞有50%患病机会,以母系遗传为多,有人认为可能与白细胞功能缺陷有关,也可能是X连锁性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等。
7、年龄、性别 本病主要发生于青春期至25岁以前的年轻人,有些患者早在11~13岁即开始发病,但因早期无症状,就诊时常已2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约为 3:1。
【分类】 0度:无软垢及牙结石。 l度;少许软垢或牙结石,但末超过牙面的l/3。
2度:有牙结石,末超过冠面的1/3,有少量的龈下结石。
3度:牙结石不超过冠面的2/3,有较多的龈下结石。
牙石容易吸附细菌或毒素。加上牙石本身的局部刺激,可使牙龈红肿出血发炎。由于龈下牙石刺激及附着物产生的毒素,可使牙龈内侧发生溃疡,不易愈合,致使牙龈出血、口臭和牙周感染加重。因此,牙石是牙周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牙石堆积,就要去医院洁石,一般每隔半年至一年清除一次牙石为宜。
牙结石的症状
牙石容易吸附细菌或毒素。加上牙石本身的局部刺激,可使牙龈红肿出血发炎。由于龈下牙石刺激及附着物产生的毒素,可使牙龈内侧发生溃疡,不易愈合,致使牙龈出血、口臭和牙周感染加重。因此,牙石是牙周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牙石堆积,就要去医院洁石,一般每隔半年至一年清除一次牙石为宜;
牙结石是附着在牙冠或牙颈部的钙化的矿物质。牙结石的存在可引起牙龈和牙周组织病变。可以说,牙结石是牙龈病的病因之一。牙结石常常引起牙龈组织出血及口腔异味等。如果一个人的牙周组织发炎,又有大量牙结石,可加重牙周组织的炎症。此时如果及时去除牙结石,有利于牙周组织炎症的消退。牙结石有多有少,不同的牙齿部位其数量不一样,了解牙结石的多少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常常用牙结石的多少作为研究牙周病的指标之一;个人了解牙结石的多少可以测量自己刷牙的质量,为清洁口腔作参考。牙结石的多少可分为以下几度:
0度:无软垢及牙结石。
l度;少许软垢或牙结石,但末超过牙面的l/3。
2度:有牙结石,末超过冠面的1/3,有少量的龈下结石。
3度:牙结石不超过冠面的2/3,有较多的龈下结石。1。牙宣:早期有牙齿浮起感,咀嚼无力,遇冷水时牙齿发酸,经常有口臭、口粘,进食或刷牙时牙龈流血。
自己除牙石有哪些方法
小苏打是有轻微腐蚀作用的清洁剂,是极好的天然“牙粉”。加一点小苏打在牙膏里面,可以中和异味,还可以充当增白剂。刷牙的时候在牙膏里面加入一点小苏打可以刷除牙齿面上的牙垢、色素等。
苏打水和盐水有可能会有清理牙石的作用,但是不会是效果很明显的那种,因为使用苏打水去除的是牙齿表面的色素累沉积物。如果是牙齿本身比较黄、牙石较厚的话,就不会有作用。现在医学上有一种方法可以用食盐、小苏打等量,加入调成牙膏状,每日刷牙一次,3-4天可除牙齿表层所有色斑,使牙齿洁白。但是小苏打本身是一种碱性的物质,因为如果长期的使用碱性的东西刷牙的话,那也是会对牙齿本身产生一种腐蚀的作用,所以建议你最好不要长期使用,对口腔,牙齿会有损害。
上文中介绍到的使用小苏打粉刷牙来进行牙石清理的方法只针对轻微的牙石症状会有效果,所以说如果大家在进行过洗牙之后一定要对口腔清洁的问题加以重视,虽然说通过洗牙的方式能够让牙石去除,但是过于频繁的洗牙对牙齿健康并不利。
牙石有哪些典型症状
1、龈上牙石
沉积在临床牙冠,直接可以看到的牙石称为龈上牙石,呈黄或白色,也可因吸烟或食物着色而成深色。一般体积较大,尤其是在与唾液腺导管开口相对应的牙面上沉积更多,如上颌第一磨牙颊面(对应腮腺导管开口)和下颌前牙的舌面(对应颌下腺导管开口)。
2、龈下牙石
在龈缘以下的牙面上,肉眼不能直接看到,需要牙科检查使用专业的探针才能查到的称为龈下牙石。有时在X线片上也可以看到。龈下牙石呈褐色或黑色,较龈上牙石体积小而硬,一般与牙面的粘结力比龈上牙石更牢固。龈下牙石存在于大多数牙周袋内,通常从釉牙骨质界一直延伸至牙周袋底附近,在龈缘下分布较均匀,但在牙齿邻面和牙齿的舌、腭侧较多些。
牙石对牙周组织的危害,主要是它构成了菌斑附着和细菌滋生的良好环境。牙石本身妨碍了口腔卫生的维护,从而更加速了菌斑的形成,对牙龈和牙周组织形成刺激,致其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