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泡状软组织肿瘤有什么饮食注意事项
腺泡状软组织肿瘤有什么饮食注意事项
适宜食物
小白菜,薇菜,蕨菜
忌吃食物
干腌菜,石花菜,清明菜,腌韭菜花,海白菜
一、饮食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软组织肉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1.纤维肉瘤 现代纤维肉瘤是指由纤维细胞及其产生的纤维构成的恶性肿瘤。主要成分是保持产生网硬蛋白(reticulin)能力的退行发育的梭形细胞。Virchow(1863)首先提出纤维肉瘤的诊断,但与现代含义明显不同。来源于兼性成纤维细胞的其他类型肿瘤已被排除在外。
2.平滑肌肉瘤 平滑肌肉瘤19世纪中叶已见有报道。一般认为来源于平滑肌肉细胞或有向平滑肌分化能力的间叶细胞。平滑肌肉瘤的病因不清,创伤、电离辐射或其他损伤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近来有研究指出,Epstein-Barr病毒是免疫缺陷病人发生平滑肌肉瘤的一个危险因素。
3.恶性周围神经鞘瘤 起源于周围神经鞘的固有细胞成分。其中应除外神经外膜(神经鞘)或周围神经血管系的肿瘤。虽然许多例证认为恶性周围神经鞘瘤来源于施万细胞,一些还可以显示成纤维细胞或周围神经细胞分化的证据,然而,有人不赞成使用周围神经鞘瘤的命名,认为称恶性施万细胞瘤似乎更好。
4.脂肪肉瘤 是一种恶性肿瘤,特征性表现在脂肪母细胞的分化上,在不同的分化阶段,出现不规则的脂肪母细胞。
5.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原发于间叶组织,但却呈现腺泡状(器官样)结构,有别于通常肉瘤细胞散在排列的特点。Christopherson等(1952)首先用腺泡状肉瘤报道本病。本瘤病因不清楚,组织起源有几种假说,但均无定论。WHO(1992)分型归为其他类。
6.血管外皮瘤 非常少见。其特点是瘤细胞在基底膜外增殖。可表现为良性,也可表现为恶性。恶性者可称血管外皮肉瘤,也可统称为血管外皮瘤。
7.血管肉瘤(angiosarcoma) 意指脉管肉瘤,应包括血管肉瘤(hemangiosarcoma)和淋巴管肉瘤(lymphangiosarcoma)。因为淋巴管肉瘤非常少见,故仅叙述前者。
8.滑膜肉瘤 Sabrazes(1934)最先使用滑膜肉瘤一词,当时误认为来源于关节滑膜。而后的众多研究发现,组织结构内有上皮样的腺体,以及偶在间质,梭形肉瘤成分显示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由此可见,其组织来源与关节滑膜无关。现被划归起源不明肿瘤,名称仍沿用滑膜肉瘤,组织学的重要特点是双相分化。
9.上皮样肉瘤 上皮样肉瘤的组织来源不明,由于镜下以类似上皮样细胞为主,故Enziger等(1970)正式命名为上皮样肉瘤。
10.淋巴管肉瘤 肿瘤起源于淋巴管内皮,其原因与放疗等原因引起的慢性淋巴水肿有关,先天型淋巴水肿也可发生。
11.恶性间皮瘤 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mesothelioma),儿童罕见,有家族发病的报道,也有人认为其发生与接触石棉、二氧化钍有关。
(二)发病机制
1.软组织肉瘤的分期 Ennrking(MTS)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分期方法简单、明了,突出了肉瘤的特点。概括为GTM系统,临床应用较多。1987年MTS和AJC对各自的分期进行了统一。具体内容如下:
Ⅰ期:ⅠA:G1T1N0 M0 G1:低度恶性
ⅠB:G1T2N0 M0 G2:中度恶性
Ⅱ期:ⅡA:G2T1N0 M0 G3:高度恶性
ⅡB:G2T2N0 M0T1:间室内
Ⅲ期:ⅢA:G3T1N0 M0 T2:间室外
ⅢB:G3T2N0 M0N0:无淋巴结转移
Ⅳ期:ⅣA:G1~3T1~2N M0 N1:淋巴结转移
ⅣB:G1~3T1~2N0~1 MLM0:无远隔转移
ML:远隔转移
(G的含义包括组织学、临床和影像学表现)。
2.病理变化
(1)纤维肉瘤:肿块圆形或椭圆形,切面灰白或黄白,大小不一,小的肿瘤似可有包膜,大的分界不清,往往浸润组织。光镜下肿瘤由呈囊状交织排列的梭形成纤维细胞组成,胞浆少,各束细胞间由胶原纤维分开,组织学形态比较一致。先天性及婴儿纤维肉瘤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多见,可有淋巴细胞散在。
(2)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肿瘤多呈结节状,大小不一,2~20cm,多无包膜,切面为灰白色,鱼肉状,可有出血坏死,有时含有囊腔。显微镜下肿瘤主要由组织细胞样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构成,呈多形性,典型和不典型核分裂象多见于组织细胞样细胞。肿瘤多发于四肢,其次是躯干,腹腔内、腹膜后、骨骼、乳房也均有可能。肿块呈单个结节状,开始时可很少,但常易犯局部深筋膜,有时呈溃疡状。肿瘤早期即可向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深部肿瘤可发生远处转移灶的症状先于原发灶的情况。
(3)脂肪肉瘤:脂肪肉瘤分5种组织类型:分化良好型、黏液样型、圆细胞型、多形型和混合型,该分型与预后相关,分化良好型预后最好,儿童多为该型和黏液样型,预后均良好。
(4)平滑肌肉瘤:一般将其分为3类:
①腹膜后和腹腔内(大网膜、肠系膜、胃肠道和其他脏器)。
②皮肤和皮下组织。
③脉管源性平滑肌肉瘤。
肿瘤质地坚韧,大小不一,中央常有坏死,无被膜覆盖,光镜下细胞呈长梭型,胞浆丰富,核分裂象多见。
(5)婴儿血管外皮细胞瘤:肿瘤为多房性,大小不一,界限清楚,显微镜下肿瘤内毛细血管紧密聚集,肿瘤由血管扁平细胞组成,血管间有大量外皮细胞增生。肿瘤细胞向血管内生长,可见核分裂和坏死情况,在小儿中这并不提示恶性。少数情况下,肿瘤可向周围组织浸润,甚至远处转移,则肯定为恶性。
(6)恶性血管内皮瘤:该肿瘤的发生有人认为与慢性淋巴水肿有关,也有认为放射性射线辐射可导致本瘤。肿瘤直径多在几厘米范围,切面灰白或灰红色,形态不规则,质软,肿瘤内可见大小不一的腔隙,显微镜下可见广泛增生的内皮细胞,其结构呈形状不规则的血管腔,相互吻合成网。细胞核分裂多见。
(7)淋巴管肉瘤:肿瘤内见不规则的脉管结构,衬以恶性内皮细胞,细胞呈卵圆形或棱形胞浆。第Ⅷ因子相关抗原也是本瘤的一个标志。
(8)滑膜肉瘤:肿瘤主要发生在关节旁,为圆形或多房性肿块,附着于关节周围的肌腱、腱鞘或关节囊的外面,切面呈黄或灰白色,光镜下肿瘤有两种形态的细胞,如癌的上皮细胞和像显微肉瘤的棱形细胞。
(9)恶性间皮瘤(maglignant mesothelioma):肿瘤主要发生于体腔浆膜,如胸膜、腹膜、心包膜、睾丸鞘膜等。儿童患者的胸膜最多见,占85%左右。组织学分为:上皮型、纤维型与上皮和纤维混合型。光镜下可见肿瘤内有许多乳头状细胞和纤维肉瘤状细胞,核仁显著,核有丝分裂象多见。
(10)恶性神经鞘瘤(maglignant schwannoma):典型病变是在一较大的神经行径中,有一菱形肿块,脊神经的远、近端均匀变粗,表明肿瘤向神经外膜扩展。肿瘤一般大于5cm,表面呈多肉状,可有出血或坏死区。光镜下与纤维肉瘤相似,但本瘤的细胞有不规则的轮廓,细胞核呈波形、弯形或逗号形。
(11)恶性间叶瘤:恶性间叶瘤(malignant mesenchymoma)是一种来自间叶成分软组织肉瘤,儿童少见。男性多于女性。
肿瘤有多种恶性软组织,以横纹肌肉瘤、血管内皮瘤、滑膜肉瘤、恶性神经鞘肉瘤和平滑肌肉瘤为最多。因组织学多样性,故表现也多样性,总的来说很像横纹肌肉瘤。
(12)腺泡型软组织肉瘤:腺泡型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tissue sarcoma)是一临床-病理实体,小儿少见,多见于15岁左右的青少年,女性多于男性。肿瘤无明显界限,质软和易碎。切面呈黄白或灰红色,中央含坏死和出血区,肿瘤周围有较粗的血管。光镜下致密的小梁将肿瘤分为大小不同的腔隙,腔隙中有界限分明的瘤细胞岛,瘤细胞中有坏死和脱落。
(13)上皮样肉瘤: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是一种罕见的肉瘤,多发生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本瘤约占全部软组织肿瘤的1%。
本瘤是位于深部的一个或几个肿块,直径0.5~5cm,与肌腱或筋膜有密切关系。肿瘤光滑或呈分叶状,坚实,边缘不清楚。切面带黏性,灰白色间隔黄褐色的出血区。显微镜下,细胞为明显小结状排列,中央有坏死变性倾向,胞浆为嗜伊红性,呈上皮形态,有丝分裂象多见。
软组织肿瘤吃什么好
软组织肿瘤吃什么好?很多朋友会有这样的问题。以下就是关于软组织肿瘤食疗的介绍,希望能帮您更好的治疗软组织肿瘤。
软组织肿瘤吃什么好?
[配料] 牛夕20克、当归20克、补骨脂20克、威灵仙20克、田七15克、猪骨500克,食油、盐、葱、姜、蒜适量。
[制法] 把药材洗净用纱布包好与猪骨、佐料一起炖2小时。
[用法] 食汤,每日1剂,分2 ~ 3次服用。
[功效] 壮骨止痛。用于放化疗时引起的骨痛。骨髓肿瘤、骨转移可用之。
以上就是软组织肿瘤吃什么好的介绍,希望能帮到您。
滑膜肉瘤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X线检查
(1)软组织肿块 临床所触及的肿块并非都能在X线上显示出来。有的表现局部软组织肿胀,有的出现软组织肿块。肿块密度较邻近软组织稍高,大小不等,大者有跨越关节生长的特点。
(2)软组织肿块钙化 30%的软组织肿块内可见不定形、不规则钙化影。钙化的原因可能与出血、感染、坏死及软骨钙化等因素有关,钙化的程度与肿瘤恶性度有关,钙化越少,恶性度越高。
(3)骨骼改变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压迫、缺损或溶骨性破坏,如骨质疏松、骨萎缩畸形、囊性骨缺损、骨质糜烂、溶骨性破坏、关节改变等。早期表现为骨质轻度疏松,以后出现压迫性骨萎缩、变细或囊性缺损,进一步发展呈骨质破坏。骨质破坏大多呈不规则状,也可呈囊状,跨关节者可侵及多骨。患者的关节常无改变,偶可侵入关节,致关节间隙增宽或出现软组织肿块,也可出现关节积液。
(4)骨膜反应 可出现平行、花边状或针状骨膜反应,有些虽无明确骨膜反应,但邻近骨皮质可见到刺状突起,出现Codman三角。
2.动脉造影
对滑膜肉瘤有较大诊断价值,造影可显示肿块处新生毛细血管、血管湖及其他恶性肿瘤的特点,还可让手术避免损伤大血管,或进行动脉内化疗。
软组织肿瘤会有的体征
软组织肿瘤这种疾病的知识有很多,也许我们对于软组织肿瘤这种疾病的知识了解的并不是很多,但是往往我们处理一种疾病的同时,患者也需要帮助处理和治疗,如果自己不重视疾病的恢复的话,那么对于软组织肿瘤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1,肿块:患者常以无痛性肿块就诊,可持续数月或一年以上,肿块大,小不等恶性肿瘤生长较快,体积较大,恶性肿瘤的直径多大于5cm,生长较速并位于深层组织的肿瘤边界多不清晰。
2,疼痛:高分级肉瘤因生长较快,常伴有钝痛,如果肿瘤累及邻近神经则疼痛为首要症状,肉瘤出现疼痛常预后不佳,Shiu于1989年强调,保肢成功的病例仅27%出现疼痛,而施行截肢手术组疼痛则高达50%。
3,硬度肿瘤中纤维,平滑肌成分较多者则质地较硬,而血管,淋巴管及脂肪成分较多者则质地较软。
4,部位:纤维源性肿瘤多发于皮下组织;脂肪源性肿瘤多发生臀部,下肢及腹膜后;间皮瘤多发生于胸,腹腔;平滑肌源性肿瘤多发生于腹腔及躯干部,滑膜肉瘤则易发生于关节附近及筋膜等处。
5,活动度: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生长部位常表浅,活动度较大,生长部位较深或周围组织浸润的肿瘤,其活动度较小,腹膜后肿瘤因解剖关系多为固定型。
其实我们对于认识软组织肿瘤这种疾病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的就是对于软组织肿瘤这种疾病的病情知识了解,往往有时候患者也会出现不同的痛苦,当然了随着我们能够更多的去了解软组织肿瘤疾病的知识,对于患者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是什么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治疗方法
原则上应施行肿瘤广泛切除术,边缘切除极易复发,但其复发率可高达70%。此肿瘤对现行的化疗、放疗不敏感,所以疗效多不肯定,故患者术后必须定期复诊。全面检查,对复发和转移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患者可以长期存活和工作。
软组织肉瘤症状及诊断方法
软组织肉瘤症状:
恶性软组织肿瘤通常生长迅速、体积巨大,浸润和破坏周围正常组织。肿瘤本身可有坏死、出血及继发感染,并且经常有广泛的血行播散转移至肺、骨、皮下、脑、肾上腺、胰腺等脏器。患者往往死于恶液质,严重出血及广泛转移;各种类型的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恶性程度也有显著差别,根据其血行转移多少可粗略地分为三类:高度恶性的有圆型细胞脂肪肉瘤、多形性脂肪肉瘤、腺泡状横纹肌肉瘤、滑膜肉瘤、血管内皮肉瘤、淋巴管肉瘤等;中度恶性的有深部恶性巨细胞瘤、多形性横纹肌肉瘤、透明细胞肉瘤、平滑肌肉瘤等;低度恶性的有上皮样肉瘤、浅部恶性巨细胞瘤、纤维肉瘤、高分化的粘膜脂肪肉瘤等。
软组织肉瘤诊断方法:
1、病理学检查:进行涂片或刮片细胞学检查、活检、切除活检取得病理学证实,是临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最可靠确切的依据。
2、影像学诊断
①x线摄片: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软组织肿瘤的范围、透明度以及与其临近骨质的关系。边界清楚并见有钙化点,提示为低度恶性;片内显示肿瘤边界模糊,甚至出现骨膜反应,严重者又会有骨质破坏等,常提示为高度恶性肉瘤。对多个软组织恶性肿瘤患者应常规摄胸片,明确有无肺转移。
②cT及MRI检查具有对软组织的密度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的特点,可明显地显示出正常软组织和临近骨组织同肿瘤横切面层次的关系,还可判断治疗后有无变化或转移。MRI可弥补x线、CT的不足,可从纵切面把各种组织的层次同肿瘤的全部范围显示出来。
腺泡状软组织肿瘤是如何引起的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由Christopherson于1952年首先报道,属于来源不明的恶性软组织肿瘤,病理免疫组化表达desmin 和MyoD1 等肌源性标记物,S-100、NSE 等神经源性标记物阳性。
近年有报道其可能来源为肌源性,是横纹肌肉瘤的特殊类型,但目前争论较多。
在2002 年的WHO软组织肿瘤分类中,仍然划归为来源不明恶性软组织肿瘤组中。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有什么症状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可以发生转移
部分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病人可发生广泛的血循转移,主要转移至肺、骨、脑、皮下等部位,少数有淋巴转移,转移至骨者,沿骨长轴发展境界清楚溶骨性破坏,无骨膜反应,酷似某些骨转移癌的表现。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怎么办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手术方式
一般而言,患者所有位置的肿瘤必须是连同周围包绕的正常组织一并切除,针对一些无法完全切除的软组织肿瘤,可先进行减积手术,术后再再辅加放射治疗,可取得好的疗效。
对于晚期的巨大肿瘤伴有溃疡大出血,而又无法止血;或伴发严重感染,如脓毒血症、破伤风等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或肿瘤生长迅速并引起剧烈疼痛,难以用药物控制;或肢体己有病理性骨折,失去活动能力等严重状况下,无法用其他方法挽救时,方可考虑先选用截肢术。
如何诊断软组织肿瘤
如何诊断软组织肿瘤?软组织肿瘤严重威胁我们的健康、生命。所以软组织肿瘤在诊断时要特别注意。那如何诊断软组织肿瘤?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其诊断要点如下:
如何诊断软组织肿瘤(一)临床上较少发生但很重要的肿瘤引起的综合征是低血糖症,常伴发于纤维肉瘤。
如何诊断软组织肿瘤(二)患者在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后才觉察到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发热、体重下降及一般的不适等全身性症状则少见。
如何诊断软组织肿瘤(三)X线摄片检查 X线摄片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软组织肿瘤的范围,透明度以及其与邻近骨质的关系。如边界清晰,常提示为良性肿瘤;如边界清楚并见有钙化,则提示为高度恶性肉瘤,该情况多发生于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等。
腺泡状软组织肿瘤如何预防
腺泡状软组织肿瘤的预防:定期体检,尽量早发现、早治疗、做好随访。
术前准备:术前多进高蛋白、低渣饮食
有研究表明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复发率为18.6%~47.1%,转移率为35.3%~75.8%],如不能完整切除,多次复发或已发生重要器官转移则预后较差,预后与肿瘤的部位,大小,手术是否彻底切除有关,肿瘤的局部彻底切除是防止复发和转移最重要的因素,术后预防性化疗或放疗对局部复发和转移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滑膜肉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病理学表现:在完好的病变组织大切片上可见由反应组织形成的假包膜,有中等量的新生血管。肿块本身质地均匀没有分叶或纤维间隔。可见明显的出血坏死区以及高度嗜碱性的钙化区,含细胞丰富的肿块呈独特的嗜碱性染色。
低倍镜下可见,病变由含细胞丰富的组织构成。通常有两种独特的细胞形态,称为双相形态。其中之一由产生少量胶原基质的恶性的纤维组织细胞构成,排列成纤细的鲱鱼骨状,与纤维肉瘤非常相似,与这类细胞相间存在的是成团的上皮来源的卵圆形小泡状细胞,排列成腺泡状,与癌相似。在这些区域里,经常可见一些裂缝,其内含有微弱染色的均匀的嗜碱性物质,这些物质可被黏蛋白染料染色。裂缝内衬有肿瘤细胞,没有基底膜。
在高倍镜下,梭形成分由深染的梭形细胞核构成,有丝分裂常见。细胞间可见稀疏的嗜酸性胶原。上皮或滑膜成分由成团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构成,细胞膜不明显,细胞核大而深染呈小泡状,有丝分裂常见。这些细胞常排列成小腺泡呈现腺体状外观。在有些部位这种排列非常特别,以至于与腺癌中所见的细胞排列形式十分类似。钙化区呈细小颗粒状,高度嗜碱性染色,散布于恶性滑膜细胞之间。裂缝样空隙内含有黏蛋白,可以被各种黏蛋白染料染色。偶尔,病变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仅有少量的滑膜细胞及充满黏蛋白的“裂缝”(即腺泡状结构),如果不用特殊染色或电子显微镜,这种情况很难与纤维肉瘤相鉴别,常称这种情况为单相滑膜肉瘤。
1.X线表现 约30%的病变中可以见到模糊散在的钙化,有时可见骨膜反应,甚至侵蚀骨或侵入骨内。开始仅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以后肿块内可出现钙化(图3,4)。对于病变内有点状钙化者应考虑与软骨瘤或血管瘤相鉴别。
2.骨扫描 在扫描的晚期,可见病变内矿化活跃区的周围有局限的摄取量增加(图5)。由于病变的新生血管丰富,在扫描的早期可见病变区摄取量高于邻近软组织。
3.CT CT扫描可见质地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密度与骨骼肌类似。病变内钙化高度提示滑膜肉瘤。使用造影剂可使病变组织显著增强(图6)。
注射造影剂后肿物边缘强化(图7)。
4.MRI 病变常邻近重要的神经血管束。在MRI图像上,呈高信号。较大的病变信号强度不均匀,提示有出血和坏死区(图8)。
因此这些结构有可能被移位或者被包裹在病变之中。
5.血管造影 在早期动脉相可见病变周围的反应区内有明显的新生血管。在晚期静脉相,则可见明显的染色。由于病变经常邻近主要的神经血管束,
腺泡状软组织肿瘤有什么发病特征
腺泡状软组织肿瘤好发于青春,女性多见,常位于四肢深部肌肉或筋膜,少数可见于腹壁、肛旁区、舌、腹膜后、颈背部。
肿瘤生长缓慢,早期无痛,常偶然发现,大者直径可达6~10cm。
瘤块虽增大不快,但血循丰富,浅表者可触及搏动,包括转移至皮下,直径1cm大小肿瘤,搏动也很显著,部分病人可发生广泛的血循转移,主要转移至肺、骨、脑、皮下等部位,少数有淋巴转移,转移至骨者,沿骨长轴发展境界清楚溶骨性破坏,无骨膜反应,酷似某些骨转移癌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