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球的简介
白血球的简介
白血球是红血球的反义词,它是血液中没有呼吸色素细胞的总称,分布于所有有血液的动物体中。
吸虫类的白血球是游离的间充质细胞,与脊椎动物的淋巴球相似。环节动物有各种白血球,同时在体腔液中,含有白血球的一种体腔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也同样有各种白血球。上述无脊椎动物的白血球中,如星虫类的壶状体,蚯蚓的含丝细胞,甲壳类的爆发细胞,棘皮动物的结晶细胞等特殊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在脊椎动物的血液中,有形状和性质都不同的数种白血球。有多形核白血球,淋巴球,单核白血球(单球),它们是从骨髓的共同祖先细胞的干细胞分化增殖而进入到血液中来的。
一般所说的白血球,多指多形核白血球,颗粒型白血球是其同义词。由于核缢缩的缘故,呈现分叶状。另外在胞浆内含有多数的颗粒。根据颗粒对色素的着染性,可以区分为嗜中球(嗜中性白血球neutrophll leucocyte)、嗜酸球(嗜酸性白血球acidophil,eosinophil leucocyte)。
嗜碱球(嗜碱性白血球basophil leucocyte)。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嗜中球是占血液中白血球40—75%的短命性细胞,颗粒被称为溶酶体,含有各种蛋白酶,吞噬作用很强。嗜酸球在血液中占2—6%,吞噬作用比较弱,功能不清的地方还很多,嗜碱球在血液内有0.5—10%,含有可被碱性色素着染的各种大小颗粒,这些颗粒含有组织胺和肝素等,类似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在引起琼斯模特(Jones-Mote反应)(皮肤嗜碱性颗粒细胞变态反应)反应的地方,具有二次浸润的特征。淋巴球是与获得免疫有关的细胞,不仅在血液中,在淋巴组织中也是很多的。
单核白血球在血液中占2—10%,进行阿米巴运动,吞噬作用强,它可能和巨噬细胞相同或可转变为巨噬细胞的细胞。这些细胞与团体的防御感染有关,在患病时,其数量将有所增减。白血球的检查,在诊断上具有意义。
球兰简介
球兰,又名:马骝解、狗舌藤、铁脚板等,属捩花目萝藦科,球兰属植物。攀援灌木,在树上或石上附生生长,茎节上生气根。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热带及亚热带等地区也有栽培或野生。生平原,林中或栽培。全株药用,治肺炎等。
攀援灌木,在树上或石上附生;茎节上生气根。叶对生,肉质,呈卵圆形或卵圆状长圆形,长3.5-12厘米,宽3-4.5厘米,顶端钝,基部圆形;侧脉不明显,约有4对。
聚伞花序伞形状,腋生,着花约30朵;花白色,直径2厘米;花冠辐状,花冠筒短,裂片外面无毛,内面有乳头状突起;副花冠星状,外角急尖,中脊隆起,边缘反折而成有一个孔隙,内角急尖,直立;花粉块每室1个,伸长,侧边透明。
蓇葖线形,光滑,长7.5-10厘米;种子顶端生有白色绢质种毛。花期4-6月,果期7-8月。
人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简介
败血症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而病程较长者称为脓毒血症。
致病菌的变迁及常见的败血症致病菌:具有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的各种细菌均可成为败血症的病原体。由于年代的不同,患者的基础疾病不同,传入途径以及年龄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致败血症的细菌也不同。
抗菌药物应用原则①及时应用 针对性强的抗菌药物是治疗败血症的关键,结合临床表现及前期治疗反应予以调整。②对病情危重者 宜选取两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三联或四联应用的必要性不大)。③致病菌 应是杀灭,而不是一时抑制,故抗菌药物的使用应足量,开始时剂量应偏大,分次静脉点滴投予,疗效宜长,一般3周以上,或在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再继续用药数天。有迁徙性病灶者,除局部治疗外,全身用药也应酌情延长。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人葡萄球菌败血症这种疾病对人体的影响应该是非常巨大的,在过去的岁月里面,人葡萄球菌败血症几乎是不能被战胜的疾病,而现在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医疗技术水平极大提高,许多疾病被人们攻克了,但是这样也不能放松警惕。
白血球高是怎么回事
一、白血球高是怎么回事
白血球在人体中俱有重要的防御功能,系由骨髓制造而后巡回在血液及组织器官内执行巡逻捍卫任务。一般而言,人体血液内白血球数目的正常值为4,000-11,000/
mm3,因此高於10,000-11,000/ mm3以上时即称为白血球过高。
白血球可因感染症、发炎、过敏、肿瘤、自体免疫疾病、组织坏死、物理性刺激、情绪反应或药物之影响等原因升高。白血球可分很多种,包括:嗜中性球、嗜酸性球、嗜碱性球、淋巴球、单核球等,不同病因造成不同种类的白血球增加。若有白血球增加,需进一步检查白血球分类并追究原因。
二、白细胞计数
正常成人为4000~10000/μL,新生儿为15000~20000/μL,6个月至2岁婴儿为11000~12000/μL。 *升高:
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 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
白血球低吃什么
白细胞减少常见于如下3个原因:①白细胞生成障碍,包括由干细胞的增殖减低或再生障碍。②白细胞破坏过多,由于感染、免疫学因素而使白细胞破坏过多,使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③粒细胞分布异常,由于各种原因而使边缘池中白细胞增多,循环池中白细胞减少,亦形成可白细胞减少症。多见的就是服用抗生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一般停药后就可逐步恢复正常。如果难以恢复,就要进一步的检查以确诊。
常见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一般有三类:一是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二是病毒感染,如感冒等,三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建议积极查找原发病,进行针对性治疗,结合当地医生应用升高白细胞药物:维生素B4、利血生、鲨肝醇、辅酶A等,饮食上加强营养。
血浆蛋白的简介
血浆蛋白的浓度是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所在,因为血浆蛋白的分子很大,不能透过毛细血管管壁。在生物化学研究中,曾经用盐析法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三大类。以后,用电泳法又将白蛋白区分为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将球蛋白区分为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等。用其他方法,如免疫电泳,还可以将血浆蛋白作更进一步的区分。这说明血浆蛋白包括了很多分子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的蛋白质。
白血球低是怎么回事
一、白细胞低的原因
1、白细胞减少症常见为血液病,发病年龄为任何年龄都有可能,不限制性别。临床上可以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续性两种情况,但是一般第一种为多见,第二种为化学因素,物流因素等药物导致。比如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中医学里认为,白细胞的减少症与患者的心、肝、脾、肾脏都有关系。里面跟脾脏,肾脏尤其为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因此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肾脏。
2、感冒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血液系统疾病是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一些疾病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造血停滞等。其特点是除了出现白细胞减少外,常常还同时合并有其他血细胞的减少,如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一般而言,白细胞轻度减少是没必要过度的担心的,前提是中性粒细胞不少于 1.5×10^9/升,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也不易感染。
3、服用硫脲类药物治疗甲亢时,最严重的反应是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少数患者在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可出现白细胞减少。临床上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乏力懒动,较重者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不振,偶有发热。如白细胞总数降至3×109/升,中性粒细胞低于35%以下者,应考虑停药或改用其他抗甲状腺药物。
二、白细胞偏低要注意吃什么
1、植物类食物:花生、大枣、核桃仁、山药、枸杞子、丁香、小茴香等。例如,大枣就有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凡血虚、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者,均宜食用。对肿瘤病人经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者,民间习惯用红枣同赤小豆、糯米煮粥服食。现代研究认为,小茴香中所含的茴香醚有升高白细胞的功效,为了提高白细胞,可适当多吃。
2、食用菌类:蘑菇、香菇、平菇、银耳、灵芝、猴头菇等。研究表明,香菇中提取的多糖类,对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疗效。民间对白细胞减少症,可用鲜香菇适量煮食或作菜常食。类似地,如灰树花能“疗虚劳”。采用灰树花萃取物,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52人,结果显效(白细胞总数增加2000/毫升以上)的有11人。进步(白细胞总数增加1000~2000/毫升)的有12人,好转(白细胞总数增加 500~1000/毫升)者21人,近期有效率为84.6%,白细胞平均提高1028/毫升。
3、动物类食物:海参、蜂王浆、羊奶、鸡蛋、鸽蛋、鳗鱼、甲鱼、鹅血、鸡血、鸭血、乌骨鸡、羊肉、羊肚、牛肉、牛或羊骨髓等。例如,蜂王浆具有滋补、强壮、健脾的功效,尤其适宜癌症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者食用。
球蛋白的简介
球蛋白是一种存在于人体中的血清蛋白,球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蛋白,基本存在于所有的动植物体中。球蛋白具有免疫作用,因此也有人称球蛋白为免疫球蛋白。免疫系统遇到外来的入侵物时会根据入侵物的不同产生不同数量的球蛋白,如果入侵物比较难以消灭,免疫系统刺激淋巴以后就会产生更多的球蛋白直到入侵物被球蛋白消灭为止。球蛋白偏低一般不是很常见,球蛋白偏高一般比较常见,球蛋白偏低一般是生理性原因,例如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又或者是人体对外来蛋白的吸收能力不好,贫血也会造成球蛋白偏低。球蛋白偏高则常用于肝病的确诊。
例如肝病中的慢性乙肝,酒精肝,肝硬化等都会引起球蛋白高,其他的非肝脏疾病也可以引起球蛋白高,例如各种肿瘤,巨细胞血症等。球蛋白并不单独用来检测肝病,球蛋白通常是以球蛋白白蛋白比值的形式来说明肝脏的问题,球蛋白的正常值是20-35g/l,球蛋白检测结果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免疫系统和肝脏都很健康,患者也没有什么营养不良的情况,如果球蛋白高于或者是低于正常范围内,说明肝脏或者是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
白血球正常值
白细胞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白细胞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直径在7~20μm之间。血涂片中白细胞,经复合染料染色后,可根据其形态差异和细胞质内有无特有的颗粒可分为两大类五种细胞[颗粒白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无颗粒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μL(微升),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50~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占0.005~0.01,单核细胞占0.03~0.08,淋巴细胞占0.20~0.40。
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有炎症时,血中的白细胞数明显增加。各类白细胞的防御保护作用各不相同。
说到白细胞的变化首先是数量的变化。正常人白细胞总数在(4.0~10.0)×10^9/L。其实在这个数值上下0.5×10^9/L,也可考虑大致正常,因为这和人们的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成年男女一般都在这个范围内,且性别之间没有太大不同,但是儿童和婴幼儿则完全不同。新生儿出生时白细胞数量可达到(15~20)×10^9/L,在随后的一周中可降至15×10^9/L左右,在2岁以内可达到(10~12)×10^9/L,在5岁以下儿童也往往高于成人水平,平均值在8×10^9/L左右,以后随着年龄的长大,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1、单位:个/升(个/L)
2、正常值范围:(单位为10个/L)
⑴成人为(4.0-10.0)×10^9个/L
⑵新生儿为(15-20)×10^9个/L
⑶6个月到2岁为(11-12)×10^9个/L
⑷4到14岁为8×10^9个/L
⑸儿童(5.0-12.0)×10^9/L
当白细胞数量低于4×10^9/L时被称为白细胞减少,但其临界值往往设定为(2.5~4)×10^9/L,也就是说低于2.5时肯定考虑为异常。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长期接触放射线、各种理化因素导致的中毒、肿瘤的化疗和放疗、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功能障碍等都会导致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当然这些疾病的诊断还要依靠其他的检查手段才能确定。
文章导语有说白细胞是人体的“白色卫士”,那么白细胞的功能作用有哪些呢?白细胞的功能作用,下面一起来看看。
血管球的简介
血管球(glomerulus)是包在肾小囊中的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
一条入球微动脉从血管极处突入肾小囊内,分成4~5支,每支再分支形成网状毛细血管袢,每个血管袢之间在有血管系膜支持,毛细血管继而又汇成一条出球微动脉,从血管极处离开肾小囊。因此,血管球是一种动脉性毛细血管网。由于入球微动脉管径较出球微动脉粗,故血管球内的血压较一般毛细血管的高,当血液流经血管球时大量水和小分子物质易于滤出管壁而入肾小囊内。电镜下,血管球毛细血管为有孔型,有利于滤过功能。在内皮细胞的腔面覆有一层带负电荷的富含唾液酸的糖蛋白(细胞衣),对血液中的物质有选择性通透作用。内皮外面大都有基膜,但在面向血管系膜一侧的内皮则无基膜,此处的内皮细胞与系膜直接接触。
白血球种类划分
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按照体积从小到大是: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血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
颗粒白细胞
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活动的能力,是机体对抗入侵病菌,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的最重要的防卫系统。当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减少时,机体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嗜酸性粒细胞具有趋化性,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减轻其对机体的损害,并能对抗组织胺等致炎因子的作用。嗜碱性粒细胞中有嗜碱性颗粒,内含组织胺、肝素与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抗原-抗体反应时释放出来。
在人体的正常粪便中偶尔能见到少许白细胞,所以粪便检查中白细胞的多少可以作为肠道是否有炎症的一种依据,
无颗粒白细胞
无颗粒白细胞无细胞质颗粒,但有圆形细胞核,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目前认为它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明显的变形运动,能吞噬、清除受伤、衰老的细胞及其碎片。单核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单核细胞也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淋巴细胞则为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而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