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输液后发烧是怎么回事

输液后发烧是怎么回事

静脉输液引起的发热反应是静脉输液发热反应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常见症状主要为轻者体温升高、烦躁不安,呕吐,重者可发生高热惊厥、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死亡。引起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包括输液装置消毒不完善或被污染、输入的药液变质、输液装置消毒灭菌不达标、空气污染、药物配伍不当、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等。为了减少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现将我院一段时间内所发生的输液发热反应进行归纳总结报告如下。

1 基本资料

本组病例22例,其中男6例,女16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3岁;女性,年龄大,体质弱者占多数。本组病例均在输液15~20 min之后发生,表现为全身不适、发冷、寒战、发绀、体温升高、头痛、呕吐,部分患者表现为突然高热达39℃以上,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甚至发生惊厥抽搐。

2 处理方法

立即通知医生,配合医生进行一些对症处理。在监测生命体征的同时严密观察病情,症状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给予热水袋或加盖被等保暖措施;症状重者立即停止输液,保留好静脉通道,如需继续输液可更换新的输液器具及药物;有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抗过敏药物如非那根或地塞米松;高热者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头痛者必要时给予安痛定肌内注射;呕吐者给予阿托品或6542以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改善微循环。

3 发生原因

㈠输液速度过快

静脉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大量液体进入血液循环,输入的致热物质总量过大,当其超过一定量,在患者体质弱或机体敏感时就容易发生输液反应。

㈡药物因素

有些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可能被污染或者包装不合格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破损而造成污染;许多中草药的成分复杂,其间的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树脂等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当中药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配伍后发生氧化、聚合使生物碱、有机酸、皂甙等析出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1]。

㈢技术操作因素

护士在进行药物配制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如未戴帽子和口罩,不注意手的清洁;配药加药中造成新的污染,如安瓿的切割与消毒不当、加药针头反复穿刺瓶塞、注射器的污染,静脉穿刺等过程未按规定进行无菌操作,造成污染。

㈣输液装置的原因

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在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使生产出来的输液器具不合格,或是劣质产品,也可造成污染而引起发热反应。

㈤患者因素

长期卧床、危重患者,体质弱,儿童,老年人,敏感体质等患者在输液过程中也容易发生发热反应。

㈥环境因素

处置室和病房没能按要求定时清洁消毒,空气洁净度不符合要求,也是造成发热反应的因素之一。

输液后发烧是怎么回事?通过以上的这些内容,我们知道输液后发烧并不是一种可怕的现象。很多人由于担心这一症状会产生更严重的危害,会过度的关注这一症状的治疗。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下这一症状的详细的介绍。最后也祝那些患病的人们能够早日康复,过上幸福健康的生活!

孩子发烧吃药好还是输液好

发热,是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宝宝发烧是儿科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症状。从某种角度上讲,发热并不完全是坏事。但是发烧持续过久或者温度过高,尤其是当出现高热惊厥不仅可以引起机体的损害,还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利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当宝宝发烧时,妈妈应密切注意发病的情况,如果宝宝体温不很高,一般情况比较好,可以在家治疗休息。

有些年轻的妈妈一见宝宝有点烧,就希望医生给宝宝吃药、打针,要求在短时间内将体温降下来,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小儿发烧的原因很多,在未弄清病情之前,就急匆匆地把体温压下去,反而掩盖了病情,延误了治疗。同时,任何疾病引起发烧都有一个过程,病情的治疗也需要一段时间,对小儿的疾病应综合治疗。比如因炎症发烧,待消炎后,体温自然恢复正常,如果仅仅是服退烧药,一下子将体温降下来,不久就又会回升。

宝宝发烧时,应经常喂些白开水或糖水,饮水可补充因发热而蒸发的水分。饮水后出汗,水分的蒸发又可帮助退热。此外,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热量由尿液带出,加速退热。

宝宝发热,只是各种疾病的一个表现。无热,不一定无病,热退也不等于疾病已经痊愈。所以,当宝宝发热时,关键在于对原发病的治疗,而不仅仅是退热。但如果当体温超过39℃时,应采取各种措施将体温控制在38℃以下,以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

幼儿发烧到底是吃药还是打针好呢?

用退烧药

退烧药是一种可以通过调节人体机能使人体体表血管扩张、进而借助于出汗等过程使散热增加,同时抑制寒战、使机体产热减少的药品。它能有效地控制发烧,使体温降低,但不能根本解除引起发热的原因。发烧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之一,治疗发烧不论病因病情地使用退烧药是不行的。

家庭用药有原则

1、短期低烧免用药

低烧通常指体温在38.5℃以下的发烧,这种体温升高在小儿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异常,在成人则往往已经引起明显的不适反应。

2、儿童发烧早诊治

儿童不同于成人,其对一般低烧的反应往往不明显,但其体温升高快,往往下午还好好的,入夜却骤起高热。因此,对小儿发烧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即使是低烧也应及时就诊,并须配备一些临时使用的退烧药,以免夜里骤起高烧时手足无措。

由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所以,发烧用药需十分小心,低热或中热时,最好不要给孩子用退热药,尤其是新生儿,体温调节不稳定,退热药的使用更应慎重。此外退烧药也是有时效性的,过了药效后孩子还会出现反复,这些属于正常的现象。

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出现发烧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脱衣散热,松解包降温,采用温水擦身、冰袋敷等物理降温。只有在腋下温度超过38.5℃时才主张给孩子吃退烧药。

肌肉注射

由于一部分6个月~5岁的小儿可能引起热惊厥(多数是良性惊厥,愈后好;如有原发性癫痫,则可能增加其癫痫发作次数),因此家长对发热感到十分恐慌,只要孩子一发热,不管白天黑夜,甚至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抱他去医院打退烧针,请医生迅速把体温降下来。有一些打了退烧针后确实体温暂时下降了,但不久又上升了,有的还出现副作用。

确实,肌肉注射退烧针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由于目前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含氨基比林成分),这类药物副作用大,极易产生虚脱甚至休克;也可能出现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渗出性红斑、剥脱性皮炎);更为严重的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另外,此类药物肌肉注射局部刺激较大;会引起臀部肌肉损伤产生臀肌萎缩或麻痹及感染等并发症;而且儿童对打针也非常恐惧而吵闹不安。故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口服解热药。

输液效果不见得比药物快

不少人认为打针比吃药疗效好、见效快。省妇幼保健院儿内科主任周晓勤告诉记者,曾有一位老人带着孙子来看病,她诊断之后认为孩子不需要打针,吃点药回去休息一下就行了,谁知老人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埋怨医生对孙子的病情不重视。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施先艳指出,很长时间以来,不少人患病后认为静脉输液比吃药和肌肉注射见效快、效果好,很多人无论得什么病,也不管病情如何,就要求医生输液治疗,这其实是对医疗行为认识上的一种误区。

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唐汉生说,静脉用药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能迅速吸收,因此起效较快。但人体有一套自身保护系统,血管就像一道天然屏障,将有害物质阻挡在外面。如果用尖锐的东西突破这道屏障,迫使机体承担起强加的吸收、代谢工作,很容易出问题,而且会直接损害肝、肾等器官,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输液是所有给药途径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最严重的一种。

有药学专家介绍说,开放人体静脉通道的任何形式都是有风险的,注射液中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微粒过多则可能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并进一步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而且输液中所配的药物越多,所含的微粒就越多。如果输液器、药品等质量再不合格,输液配伍也存在问题的话,微粒所造成的后果将更为严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多种药物并用可能因药物间发生反应,从而使产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高。据统计,数种药物并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5种占4%,6-10种占10%,11-15种占28%。

上吐下泻发烧怎么办

1对于发烧,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之所以会发烧,是因为身体里有病灶,发烧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模式,通过提升自己的温度,使酶达到最适温度,从而提高酶的活性。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杀菌。所以,如果发烧了,不要只想着退烧,要从跟不上解决病灶。如果一发烧了你就用各种方法退烧,那身体自身就无法去杀灭病菌了。

2发烧,一般是由炎症引起的,此时在吃药的时候一定要加上一些消炎药。比如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等。

3发烧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喝热水,因为喝热水不但能够溶解毒素,使毒素跟随尿液排出体外,还能够提升自身酶的活性,更好的杀毒。另外,喝完热水一出汗,很容易就退烧了。

4有时吃完退烧药会出汗,这时最好别出去,躺在被窝里睡一觉,捂点汗出来就能退烧。

5如果吃药不见好转,可以去医院打一针,不过最好不要输液,因为输液对身体的损害十分巨大,在国外,输一次液相当于做一次手术。吃药也要严格按照医生说的去吃,不要自己随便吃,否则吃出副作用就更不好了。

6平时多吃些水果,水果里富含丰富的维生素,能够有效增强抵抗力,这样发烧时能够尽快退烧。注意多锻炼,增强自身体质,这样在面对病菌时才可以不容易生病。

孩子发烧别随意输液

最近一段时间早晚温差比较大,有不少孩子都不太适应这样的天气,于是便开始感冒发烧和咳嗽。尽管孩子发烧相当常见,但也会令很多家长一筹莫展——孩子大多是在半夜里出现发烧的情况,去医院吧,担心孩子来回折腾;不去吧,又害怕耽误病情。

家庭物理降温指南

“首先,应该先认识到孩子发烧是一个警讯,它在通知你孩子的身体某个部位生病了。”主任说,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当腋下温度没有超过38。5℃时,可以不必选用打针或输液的方式来退烧,一些物理降温的方法同样能起到不错的退热效果。一是可以给孩子多喝水,以助发汗散热,且能起到补充丢失的水分的作用。冷敷法也非常简单易用,将用冷水打湿的毛巾敷在前额,待毛巾变热后再重新用冷水浸透敷用。另外还可以将75%的医用酒精(不能用纯酒精)和温水按1:1的比例对好,用柔软的纱布或小毛巾蘸取,擦孩子的手心、脚心、腋窝和大腿根部,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这种方法适合2岁以上的孩子。

别随意打针输液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发烧时,不要随意带孩子打针输液。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家长宣传的健康理念之一。这是因为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副作用比较大。如果孩子腋下的温度超过了38。5℃,这时确实应该给予退热治疗,可以先选择口服退热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安全、有效的药物是用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原料制成的药片。这类药物解热的作用比较好,对胃肠道的刺激也小,通常口服30分钟后就会产生退热作用。服药后如果不能起到退热效果,再考虑打针或输液。当然,为孩子选择何种药物、吃多少剂量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何正确量体温

1、使用前将水银柱甩至36℃以下,如此测量到的体温才准确。

2、需测量足够时间,腋温一般需夹5分钟以上。

3、洗澡、饮食、运动后不可立即量体温,洗澡后要半个小时才能测量体温。

发烧应该怎么办

发烧很难受,头痛发射,浑身没劲,本次经验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应对发烧。

方法/步骤

首先,对于发烧,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之所以会发烧,是因为身体里有病灶,发烧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模式,通过提升自己的温度,使酶达到最适温度,从而提高酶的活性。这样就能够更好的杀菌。所以,如果发烧了,不要只想着退烧,要从跟不上解决病灶。如果一发烧了你就用各种方法退烧,那身体自身就无法去杀灭病菌了。

发烧,一般是由炎症引起的,此时在吃药的时候一定要加上一些消炎药。比如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等等。

发烧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喝热水,因为喝热水不但能够溶解毒素,使毒素跟随尿液排出体外,还能够提升自身酶的活性,更好的杀毒。另外,喝完热水一出汗,很容易就退烧了。

有时吃完退烧药会出汗,这时最好别出去,躺在被窝里睡一觉,捂点汗出来就能退烧。

如果吃药不见好转,可以去医院打一针,不过最好不要输液,因为输液对身体的损害十分巨大,在国外,输一次液相当于做一次手术。吃药也要严格按照医生说的去吃,不要自己随便吃,否则吃出副作用就更不好了。

平时多吃些水果,水果里富含丰富的维生素,能够有效增强抵抗力,这样发烧时能够尽快退烧。注意多锻炼,增强自身体质,这样在面对病菌时才可以不容易生病。

以上是自己总结多年来发烧时的经验,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孩子发烧盖被子好吗

儿童发烧是非常常见的情况,因为儿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免疫系统都是相对较弱的,所以比成人更容感染,也更容易感冒。一般儿童感冒很容易发烧,其实发烧是一种防御反应,因为身体可以通过升高温度来杀死哪些入侵的细菌,但是,孩子一旦发烧,家长们都非常的紧张,因为,大人们知道孩子如果温度很高,会导致损害大脑,高烧易出现惊厥,惊厥经常发生也同样会影响到孩子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发育。所以,一旦发现孩子发烧,家长们就开始莫名的紧张,进行一些手段想帮助孩子降温,其中有一种传统的做法那就是“捂汗”。因为,出汗可以带走身体的热量,将温度降下来。

一般的做法是,给孩子多穿衣服多盖被子,然后经过一段时间孩子因为盖被子太热的作用,孩子就会出汗,温度可能就会下来。这是一种物理降温的方式,但是这样的方法确实还是有很大的弊端的。儿童不比成人,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够不完善,因此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差,如果再加衣服、盖被子,结果是不但出不了汗,还会由于不通风而加重发热,而这热度不能通过皮肤散出去,就会诱发高热惊厥,出现非常危险的情况。

那孩子发烧应该怎么做呢?一般感冒是病毒性的,孩子发烧是一种防御反应,如果孩子发烧不超过39度,家长们可以不要那么紧张,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帮助孩子降温,一般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法。首先,要给孩子穿比较宽松的衣服,家里的冰箱可以随时准备一些冰块,将冰块用袋子装好,放置在孩子的头上,保证脑部的温度不升高,没有冰块也可以用冷水洗毛巾放在孩子的额头上,不断的更换。

还可以巧妙的利用酒精来进行物理降温,因为酒精也会带走大量的热量,用酒精开始从孩子的手心擦拭,尤其是腋下、大腿根部,都是温度比较高的部位,要擦拭,但是最好不要擦拭前胸部位,避免刺激到心脏。

现在还有很多儿童退烧的中成药,也是可以用的,但是要注意量的控制。只要孩子的温度不超过39度,可以不用去医院,因为医院通常是用抗生素和输液来达到降温的目的的,但是这对孩子的生长有很不利的影响,输液一次,孩子成长发育停止7天。所以,在家里也是可以降温的。当然,如果孩子持续的高烧不退,那表明可能有炎症存在,或者是扁桃体炎、肺炎,还是要尽快就医为好。

细说儿童发烧不能随意输液

孩子发烧的原因

于主任说,通常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两种,一种为疾病因素,另外一种为非疾病因素。顾名思义,非疾病因素主要指由外界环境影响所导致的发烧,包括气温过高、穿衣太多、喝水过少、水分丢失(流汗)等,这些在年龄较小的孩子身上要常见一些。疾病因素则主要以病毒和细菌感染最为常见,比如呼吸道、胃肠道感染等。据不完全统计,到医院就诊的孩子中有70%~80%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咽痛、咳嗽等;胃肠炎则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等。当然,不同的年龄阶段,引起发烧的原因也不尽相同,2~5岁的幼儿发烧的主要原因是各种呼吸道感染、尿道炎、脑膜炎、肠炎等。

家庭物理降温指南

“首先,应该先认识到孩子发烧是一个警讯,它在通知你孩子的身体某个部位生病了。”于主任说,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当腋下温度没有超过38.5℃时,可以不必选用打针或输液的方式来退烧,一些物理降温的方法同样能起到不错的退热效果。一是可以给孩子多喝水,以助发汗散热,且能起到补充丢失的水分的作用。冷敷法也非常简单易用,将用冷水打湿的毛巾敷在前额,待毛巾变热后再重新用冷水浸透敷用。另外还可以将75%的医用酒精(不能用纯酒精)和温水按1:1的比例对好,用柔软的纱布或小毛巾蘸取,擦孩子的手心、脚心、腋窝和大腿根部,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这种方法适合2岁以上的孩子。

别随意打针输液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发烧时,不要随意带孩子打针输液。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家长宣传的健康理念之一。这是因为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副作用比较大。如果孩子腋下的温度超过了38.5℃,这时确实应该给予退热治疗,可以先选择口服退热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安全、有效的药物是用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原料制成的药片。这类药物解热的作用比较好,对胃肠道的刺激也小,通常口服30分钟后就会产生退热作用。服药后如果不能起到退热效果,再考虑打针或输液。当然,为孩子选择何种药物、吃多少剂量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小儿长期发热的原因

小儿发烧是指当小儿发热,温度在39.1~41℃左右。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

变态反应(20%):

例如疫苗接种、输液和输血的变态反应、异体血清以及过敏反应等都可以引起急性高热。

​孩子发烧别忙输液

家庭物理降温指南

“首先,应该先认识到孩子发烧是一个警讯,它在通知你孩子的身体某个部位生病了。”专家说,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当腋下温度没有超过38.5℃时,可以不必选用打针或输液的方式来退烧,一些物理降温的方法同样能起到不错的退热效果。一是可以给孩子多喝水,以助发汗散热,且能起到补充丢失的水分的作用。冷敷法也非常简单易用,将用冷水打湿的毛巾敷在前额,待毛巾变热后再重新用冷水浸透敷用。另外还可以将75%的医用酒精(不能用纯酒精)和温水按1:1的比例对好,用柔软的纱布或小毛巾蘸取,擦孩子的手心、脚心、腋窝和大腿根部,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这种方法适合2岁以上的孩子。

别随意打针输液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孩子发烧时,不要随意带孩子打针输液。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家长宣传的健康理念之一。这是因为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副作用比较大。如果孩子腋下的温度超过了38.5℃,这时确实应该给予退热治疗,可以先选择口服退热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安全、有效的药物是用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原料制成的药片。这类药物解热的作用比较好,对胃肠道的刺激也小,通常口服30分钟后就会产生退热作用。服药后如果不能起到退热效果,再考虑打针或输液。当然,为孩子选择何种药物、吃多少剂量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何正确量体温

1.使用前将水银柱甩至36℃以下,如此测量到的体温才准确。

2.需测量足够时间,腋温一般需夹5分钟以上。

3.洗澡、饮食、运动后不可立即量体温,洗澡后要半个小时才能测量体温。

小孩发烧拉稀怎么回事呢

孩子发烧的原因通常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两种,一种为疾病因素,另外一种为非疾病因素。顾名思义,非疾病因素主要指由外界环境影响所导致的发烧,包括气温过高、穿衣太多、喝水过少、水分丢失(流汗)等,这些在年龄较小的孩子身上要常见一些。

疾病因素则主要以病毒和细菌感染最为常见,比如呼吸道、胃肠道感染等。据不完全统计,到医院就诊的孩子中有70%~80%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流鼻涕、打喷嚏、咽痛、咳嗽等;胃肠炎则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等。当然,不同的年龄阶段,引起发烧的原因也不尽相同,2~5岁的幼儿发烧的主要原因是各种呼吸道感染、尿道炎、脑膜炎、肠炎等。

家庭物理降温指南:“首先,应该先认识到孩子发烧是一个警讯,它在通知你孩子的身体某个部位生病了。”于主任说,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当腋下温度没有超过38.5℃时,可以不必选用打针或输液的方式来退烧,一些物理降温的方法同样能起到不错的退热效果。一是可以给孩子多喝水,以助发汗散热,且能起到补充丢失的水分的作用。

相关推荐

婴儿多少度算发烧 婴儿发烧需要退烧吗

婴儿发烧需要退烧的。婴儿发烧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有帮助杀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但还要适度退烧,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内在的消耗,病人头痛、倦怠、心跳加速。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造成水分蒸发,更恶性循环,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放任发烧引起伤害不必要的。

发烧后要不要立刻输液

我们都知道,人在感冒发烧的时候会难受,我们同样有这样的经验:感冒的时候输液效果要比吃药来得快,但中国的家长更知道的,好得快一秒就意味着孩子受罪少一秒。于,当家长们看到孩子感冒发烧急得哇哇直哭的时候,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冲到医院。 “大夫,我们要输液!” “啥毛病啊?”医生说。 “你自己看啊,这都病成啥了都……” “到底啥毛病?!” “感冒。” “吃点药调养调养就好了。” “不行不行,吃药效果太慢,直接上管子输液吧。” “……” 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可却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当家长质疑医生的决定,非要

打退烧针,你在残害你的宝贝!

无知和愚昧最大的伤害! 打退烧针,你在残害你的宝贝! 很多人都有发烧的经历——哎呀,感冒了!然后身体发烧。怎样正确地认识发烧呢?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 1、发烧人体免疫系统正在清除有害物质的信号,人体正在自我改善的表现。 2、发烧人体免疫系统对入侵体内的病毒、细菌或者滞留在体内的毒素发起战争的信号。因为只有在一种高温的环境之下,入侵的病毒和细菌无法正常复制,丧失大量繁殖的能力,所以我们才不会生大病。发烧,在某一个层面来说好事。发烧的时候人体消灭这些入侵的病毒和细菌的最好时机。 3、发烧可以清除

甲肝疫苗注射后发烧怎么办

01首先甲肝疫苗注射后发烧需要去医院看一下医生的,这种情况有可能发生高热惊厥。一般要在注射疫苗后三天内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比如精神状态,否厌食。 02现在尽量不要吃抗生素,发烧38.5度以上适当用点退烧药,低于此度数用物理降温就行了。可以用冰袋或者冷毛巾来降温,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把白酒擦在宝宝的身上,也会起到降温的作用。 03多喂水,一般38一下的话可以不需要治疗,多饮水就会好起来的,超过38度以上的话就要药物治疗,比如服用瑞芝清颗粒退热治疗,实在不行的话最好到医院进行输液治疗效果佳。 04最后,注

小孩发烧几天之内可以好

孩子发烧很多父母都比较焦急的,如果发烧严重的话就需要去医院输液治疗,一般孩子感冒发烧可以通过治疗在一周之类慢慢恢复的,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有耐心。如果孩子发烧还伴有炎症情况,或者出现了咳嗽,那么治疗康复的时间也会稍微的长一点。在这里建议各位家长们在孩子发烧治疗的时候,能不采取抗生素就尽量的不要用抗生素治疗,如果细菌感染则可以考虑加用抗生素来治疗。 小孩发烧最好不要洗热水澡,因为小孩发烧会出很多的汗,当你给他洗热水澡的时候难免会受凉,这样会增重小孩子的发烧症状,对他的病情愈合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

两岁幼儿发烧怎么办

发烧幼儿最常见、最易发生的症状。年轻的妈妈们看到宝宝发烧就很担心,急着用药退烧。但胡乱用药的结果会影响到宝宝的身体发育,那么宝宝发烧吃什么药好呢?该注意什么呢?随着小编来了解下。 宝宝发烧吃什么药有效又安全?引起小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外在因素:小儿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在某些情况下,会让发烧症状持续表现出来,以探寻内在真正的病因。因此,提醒爱子心切的爸妈,切记不要一味的要求医师退烧,去治疗发烧症状,而应遵从医嘱,准确的找出引

宝宝夜间发烧如何处理 宝宝夜间发烧怎么回事

宝宝发烧因为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上调体温所致,宝宝机体本身对抗病菌入侵所启动的一种保护机制,并不一种疾病。它可以随时发生,跟白天黑夜没有关系,只不过有的宝宝恰好在夜晚发烧了,这时买药和看病都不方便,才导致妈妈们格外焦虑。其实只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宝宝一般都会很快康复的,而导致宝宝发烧的原因大致有三类: 宝宝体内的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但宝宝的免疫力却比成人弱,加上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体温的功能低下,所以当病毒入侵时更容易出现发烧的症状。 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200多种疾病会引起宝宝发热。婴幼儿期免疫

低烧多少度

低烧指体温在37.3℃—38℃。长期低烧指持续发烧两周以上,不包括间断发烧。 一般所谓正常体温37℃再减0.8℃,在这个范围内就算正常。小儿的肛温摄氏36.2℃—38℃,而口温在35.8℃—38.4℃的范围内,都正常体温,超过这个范围,我们就把他当成发烧病儿了,而多少度算低烧就限于37.3℃—38℃左右了。

夏天宝宝反复发烧怎么回事

其实宝宝反复发烧正常的状况,一般宝宝在发烧的时候都会持续3~5天,这因为宝宝的发烧由于病毒细菌感染引起的,退烧药的功效只达到退烧的效果,并不能完全让宝宝治愈。想要让宝宝完全康复,就只能倚靠宝宝身体的抵抗力。

打完预防针后发烧怎么办

打预防针后发烧正常现象,因疫苗本身就一种减低了活性的病毒,接种后必然会起一定的副反应。要让宝宝多喝白开水,多休息,还可以用薄薄的生土豆片贴在针眼上吸收肿块。注意观察若高烧38.5度以上,请去医院诊治。 我的孩子有一回发烧,也的,退烧药才吃下去,不一会就退下去了,过了几个小时又烧起来,如此反复。送去医院看了,验了个血,为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发烧,病毒性感染的一个特征就反复发烧。 医生并没有开退热针,也没吊瓶,只开了3针抗病毒针,打了3天果然就没再高起来过。 若高烧38.5度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