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胆汁、胆汁酸和胆酸的区分

胆汁、胆汁酸和胆酸的区分

胆酸是一种初级胆汁酸,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组成成分。

胆汁是一种消化液,有乳化脂肪的作用,但不含消化酶。 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可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许多微滴,利于脂肪的消化;胆盐还可与脂肪酸甘油—酯等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消化产物的吸收。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在非消化期间胆汁存于胆囊中。 在消化期间,胆汁则直接由肝脏以及由胆囊大量排至十二指肠内。

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胆汁酸主要存在于肠肝循环系统并通过再循环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只有一少部分胆汁酸进入外围循环。促进胆汁酸肠肝循环的动力是肝细胞的转运系统---吸收胆汁酸并将其分泌入胆汁、缩胆囊素诱导的胆囊收缩、小肠的推进蠕动,回肠黏膜的主动运输及血液向门静脉的流入。

胆酸学名:3α,7α,12α-三羟胆烷酸。一种初级胆汁酸。在人体胆汁中含量最丰富的胆汁酸。在胆汁中以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成甘胆酸或牛磺胆酸的形态存在。

黄疸治疗

(1)激素治疗试验:口服泼尼松(强地松)10~15mg,3次/d,共服5~7天,肝内胆汁郁积者在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常较治疗前降低40%~50%以上。而肝外胆汁郁积者则治疗后胆红素下降不明显。但本试验有假阳性或假阴性,故判断结果时应慎重。

(2)苯巴比妥治疗试验:苯巴比妥对肝微粒体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及肝细胞Na -K -ATP酶有诱导作用,及促进胆汁的运输与排泄作用。口服苯巴比妥30~60mg,3~4次/d,共服7天,对肝内胆汁郁积有效。对其疗效评估或判断同强地松试验。

(3)熊去氧胆酸(UDCA):熊去氧胆酸有刺激胆汁分泌,减少疏水性胆汁酸的潴留,有利于转为亲水性胆汁酸,从而减少细胞毒性,保护肝细胞,并使胆管上皮细胞免受疏水性胆汁酸的破坏,故可用于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熊去氧胆酸常用剂量为10mg/(kg·d)。如熊去氧胆酸联合应用甲泼尼龙(强的松龙)等药物后,可明显增强疗效。

孕妇胆酸高怎么办

胆酸偏高的危害

胆汁酸偏高的危害很多,具体而言总胆汁酸偏高的危害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1、总胆汁酸(TBA)>10μmol/L提示肝细胞发生病变,血液中胆汁酸含量升高。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胆汁酸明显升高。特别是肝硬化、肝癌时总胆汁酸的升高率>(95%)。

2、当肝脏实质损害时,肝细胞对胆酸合成降低造成总胆汁酸偏高。

3、胆汁瘀滞、慢性乙醇中毒、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胆道梗塞等也可引起总胆汁酸偏高。

孕妇胆酸高的症状有哪些?

胆汁酸高在女性怀孕晚期容易导致一种叫妊娠期胆汁淤积症,主要表现是孕妇皮肤瘙痒、身上有红色小疙瘩等症状,如果女性怀孕期出现皮肤瘙痒(如孕妇肚皮、手、脚)厉害,建议尽快到正规的妇产科医院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治疗。

孕妇胆酸高怎么回事

妊娠期胆汁淤积综合征(简称ICP)是指准妈妈在怀孕期间出现肝脏内的胆汁淤积,使胆汁酸的排出受阻,因而血液中的胆汁酸浓度增高,刺激皮肤出现瘙痒。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疾病,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和雌激素有关。此病发病率约为1%-3%。ICP对母亲危害不大,主要危及胎儿,容易造成死产和早产。

蛇胆的营养价值 蛇胆的营养成分

蛇胆中的主要成分为胆汁酸,主要成分为:牛黄胆酸、牛黄鹅去氧胆酸、牛黄去氧胆酸、石胆酸、游离胆酸、胆固醇等。此外,蚺蛇科的巨蟒、蚺蛇、岩蛇含蟒胆酸,王蛇、巨蟒、缟蛇但之中含有牛黄蟒胆酸,蝰蛇科蛇类含蝰蛇胆酸和α-海豹胆酸。另含微量元素铜、铁、钙、镁,以及维生素C、E等。

边看电视边吃饭 不宜边看电视边吃零食

饭后坐在沙发上边吃零食边看电视也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因为这种卷曲体位会导致腹腔内压增大,胃肠蠕动受到限制,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妨碍胆汁酸重吸收,胆汁胆固醇沉积,容易患胆结石。

熊胆粉有副作用吗

熊胆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干燥胆.现广泛采用导管活体引流熊胆汁干燥而成,即引流熊胆.天然熊胆化学成分与引流熊胆颇为相似,主要含有结合型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胆酸,去氧胆酸,蛋白质,肽,微量游离氨基酸,微量胆色素,胆固醇,脂肪酸和无机元素,其胆汁酸通常与牛黄酸,甘氨酸结合,并形成钠或钙盐而存在.熊胆为传统珍稀药材,引流熊胆开辟了丰富的药源

长期吃有毒性,短期效果不明显. 熊胆粉是一种很珍贵的重要,主要针对肝胆疾病,对胆囊炎有很好的疗效,如果使用得当,对胆结石也有消融作用.用熊胆粉配制的酒每天一两可以保肝护肝.此外还有明目的功效.

胆汁酸的结构特点

天然胆汁酸是胆烷酸的衍生物,在动物的胆汁中它们通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的氨基以酰胺键结合成甘氨胆汁酸或牛磺胆汁酸,并以钠盐形式存在。

胆烷酸的结构中有甾体母核,其中B/C环稠合皆为反式,C/D环稠合也多为反式,而A/B环稠合有顺反两种异构体形式。

A/B环稠合为顺式:正系;A/B环稠合为反式式:别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胆汁酸通常是24个碳原子的胆烷酸的衍生物,常见的有胆酸、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α-猪去氧胆酸及石胆酸;而在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中的胆汁酸则含有27个碳原子或28个碳原子,这类胆汁酸是粪甾烷酸的羟基衍生物,而且通常和牛磺酸结合。

去氧胆酸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有溶解胆结石的作用,而一猪去氧胆酸具有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

胆汁酸过高

胆汁酸是由胆固醇形成的。所以可以通过控制胆固醇的摄入来控制胆汁酸浓度。 玉米 含有丰富的钙、磷、硒和卵磷脂、维生素E等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海带 可降低血及胆汁中的胆固醇 大豆 大豆及大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磷脂,三者均可降低血中胆固醇。 姜 含有一种脂质,具有明显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香菇 含腺嘌呤衍生物,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能有效地防止动肪硬化和血管变脆,同时还可降低血压。 鱼 鱼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70%-80%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并且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是植物油降脂效能的2-5倍。

喝熊胆汁泡酒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喝熊胆汁泡酒基本没有什么副作用,不过熊胆汁味苦、性寒,注意用量。

熊胆汁的作用有:清热、解毒、护肝平肾、消炎祛痘、明目退翳、降血压、降血脂

熊胆曾是是极为珍贵的药材,熊胆汁的作用主要是清毒保肝,利胆溶石,抗动脉硬化,抗脂肪肝和降血清,胆固醇等极高的药用价值。

熊胆主含胆汁酸,氨基酸,胆色素等,并含脂肪,磷脂微量元素。

胆汁酸为主要有效成份,主要有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它们是一对双向异构体,为熊胆区别于其它胆的特征成份。

熊胆的功效与作用

熊胆的功效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熊胆的作用

药理作用:熊胆所含胆汁酸盐有利胆的作用,可显著增加胆汁分泌量,对总胆管、括约肌有松弛的作用;鹅去氧胆酸有溶解胆结石的作用。其所含熊去氧胆酸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并有很强的解痉作用;还可明显地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尿糖,无论单独使用或与胰岛素合用均有效。

本品所含的鹅去氧胆酸、胆酸及去氧胆酸有解毒、抑菌、抗炎的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还具有抗过敏、镇咳、祛痰、平喘、降血压等作用。所含的胆汁酸盐能促进脂肪、类脂质及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故有助消化作用。

此外,本品尚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并具有一定的抗心率失常作用;其复方制剂又有促进角膜翳处的角膜上皮细胞的新陈代谢,加快其更新的作用。

胆汁酸与肠道功能的关系

1、胆汁酸是肠道的一个重要的化学屏障

当水产动物发生细菌性疾病时,会使用抗生素防治疾病,细菌被抗生素杀灭后会产生大量的内毒素。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内毒素池,内毒素可引起肠道粘膜水肿,肠绒毛顶部细胞坏死,肠通透性增加,从而破坏肠粘膜屏障功能,在肠粘膜屏障遭到破坏时,内毒素可通过肠粘膜屏障经门静脉计入肝脏,危害鱼体健康。

胆汁酸对内毒素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屏障:①肠道内的胆汁酸可通过与内毒素的结合而阻止其从肠道吸收入门静脉,②胆汁酸为去污剂,已证明两者在体外对内毒素脂多糖具有直接作用,而且胆汁酸可在试管内改变大肠杆菌内毒素,使其不再引起裂物凝聚,其机制可能为将内毒素分解成无毒性的亚单位或形成微聚物。因此胆汁酸可以减少内毒素对肠道、肝脏乃至整个鱼体的危害。

2、胆汁酸增强肠道消化酶活性

胆汁酸能提高脂肪颗粒的比表面积,有利于脂肪颗粒与酶结合,而且胆汁酸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可以被肠上皮细胞识别,反馈性调节胆汁的分泌,并且能与脂肪酸形成脂肪酸—胆汁酸复合物,改变脂肪酶的性质,提高脂肪酶活性(Baue,2005)。胆汁酸也可提高肠道内容物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这可能是由于添加的胆汁酸经肝肠循环吸收人肝后,促进了胆汁的分泌,从而增加了肠道消化酶的含量,胆汁中的HCO3—可以调节肠道内的酸碱度,提供各种消化酶作用的适宜pH值,使消化酶活性增强(赵晓芳,2007)。

3、胆汁酸抑制肠道细菌的过度增殖,维护肠道微生态环境

胆汁酸的缺失将会引发细菌在动物小肠内过度生长,从而与宿主竞争营养,导致宿主对营养的吸收障碍。由于胆汁酸的表面活性剂活性,脱氧胆酸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胞完整性受损,进而抑制菌的生长,甚至造成细菌细胞死亡。外源补充胆汁酸增加了胆汁分泌,使肠肝循环中胆汁池容量增加,肝脏胆汁酸分泌速度恢复至正常水平,使肠腔内结合胆汁酸的浓度提高,肠腔内结合胆汁酸对小肠内细菌的抑制作用增强,从而抑制肠道细菌过度生长,降低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检查

1.血清胆酸(胆汁酸)测定

是诊断ICP最有价值的方法,也是ICP最主要的特异性证据。胆汁中的胆酸主要是甘胆酸(CG)及牛磺酸,其比值为3:1,测定孕妇血清甘胆酸是早期诊断ICP最敏感方法,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及时监护、处理,均有参考价值。

2.肝功能测定

大多数ICP患者的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轻至中度升高,为正常水平的2~10倍,ALT较AST更敏感;部分患者血清胆红素轻—中度升高。

3.病理检查

产后胎盘病理检查可见胎盘及羊膜均呈不同程度黄色和灰色斑块,绒毛膜板和羊膜有胆盐沉积,滋养细胞肿胀、数量增多,绒毛基质水肿、间隙狭窄;ICP患者肝组织活检见肝细胞无明显炎症或变性表现,仅肝小叶中央区胆红素轻度淤积,毛细胆管胆汁淤积及胆栓形成。电镜切片发现毛细胆管扩张合并微绒毛水肿或消失。

猪胆粉的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

猪胆粉,味苦、寒,有效成分为胆汁酸、胆色素、卵磷脂、脂肪酸、蛋白质、胆碱、胆固醇、还原糖,另含氯、钠、镁、钾、钙、铁等无机成分。

1、猪胆粉提取物对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DTH有抑制作,猪胆酸及其盐类有明显抗惊厥作用。

2、5%猪胆粉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阴道毛滴虫有显著裂解作用;猪胆汁及其提取物能杀灭精子,小鼠灌服猪胆粉有明显镇静作用。

3、猪胆汁、猪胆粉、猪胆汁酸及其盐类对多种细菌有抗菌作用,本品对热水烫伤所致炎症有抑制作用。猪胆酸及其盐类和胆红素均有一定解热作用。

4、猪胆粉及其提取物还具有调血脂、抗氧化、利胆溶石、抗癌和止咳化痰、平喘作用。

胆汁酸的功能

1.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胆汁酸分子内既含亲水性的羟基和羧基,又含疏水性的甲基及烃核。同时羟基、羧基的空间配位又全属α型,故胆汁酸的主要构型具有亲水和疏水两个侧面,使分子具有界面活性分子的特征,能降低油和水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促进脂类乳化。

2.抑制胆固醇在胆汁中析出沉淀(结石)

胆汁酸还具有防止胆石生成作用。胆固醇难溶于水,随胆汁排入胆囊贮存时,胆汁在胆囊中被浓缩,胆固醇易沉淀,但因胆汁中含胆汁酸盐与卵磷脂,可使胆固醇分散形成可溶性微团而不易沉淀形成结石。

胆汁酸的生理功能可概括如下: 对胆汁分泌的影响; 对脂类吸收的作用; 对结肠功能的影响。

肝胆疾病中的血清胆汁酸

1.急性肝炎

发生急性肝炎时,血清胆汁酸浓度急剧升高。通常情况下,发病初期迅速升高并达到峰值的胆汁酸几科与ASAT同时恢复于正常水平。但与其他临床检验指标相比,胆汁酸水平恢复至正常进程比较缓慢,呈渐进状态。

几项研究已经证实,血清总胆汁酸对于跟踪检测病毒肝炎病情汁有价值。在急性病毒性肝炎康复期,餐后血清总胆汁酸水平是一个最灵敏的检测指标。如果餐后血清总胆汁酸浓度持续升高,说明病毒性肝炎正在向慢性肝炎转化。对处于急性肝炎康复期的患者,血清胆汁酸水平长期升高,则表明患者有可能发生了严重的肝损伤,需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跟踪监视,并可能需要做肝脏活检。

2.慢性肝炎

由于常规肝脏检查对慢性肝炎论断的相对不敏感性,要评价慢性肝脏疾病(慢性持续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严重程度,就必须进行组织学检测分析。但是,近几十年来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血清胆汁本能水平可作为检测慢性肝炎中肝损伤的一个敏感指标。研究证实血清总胆汁酸浓度数值可以用来区分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肝炎。血清胆汁酸测定还有助于对慢性肝炎的治疗监控,并可以替代需要反复肝脏活检实验。

3.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由于胆汁酸贮存量减少,血清胆汁酸浓度升高,尿中硫酸化胆汁酸的排出量出随之升高。严重肝硬化患者,由于功能性肝细胞数量减少,使胆汁酸合成能力受到抑制。但是,中等程度肝硬化患者胆汁酸贮存量的减少,则可能是由于胆汁酸合成调控发生缺陷引起的。肝硬化时,尽管胆汁酸合成总量有所下降,但是血清胆汁酸水平仍然升高,这可能与肝细胞受损、肝实质细胞数量减少以及门静脉系统分流等因素有关。

肝硬化各个不同时期血清胆汁酸浓度均有所升高,但以肝硬化后期最为明显。

有些肝硬化病人,尽管胆红素、转氨酸、碱性磷酸酶水平保持正常,但血清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

当肝硬化活动性减至最低,且其他常规肝功能恢复正常时,血清胆汁酸浓度常常仍然保持升高状态,因而可将血清胆汁酸水平用于低活性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检测。

4.酒精性肝脏疾病

通常情况下,酒精性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清胆汁酸浓度明显升高。与形态学损伤较轻的中度酒精性肝脏疾病患者相比,发生严重肝脏损伤的患者,如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胆汁酸浓度升高更为明显。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常规肝功能检测方法如酶检测、并乳糖减少试验、BSP检测法相比,血清胆糖酸测定所得到的关于酒精性肝脏疾病患者肝损伤程度方面的信息更为灵敏和可靠。血清胆汁酸与β-已糖胺酶组合测定,现以被建议作为有价值的评价酒精性肝疾病的检测方法。

5.胆汁郁积

已经发现,血清胆汁酸的定量测定可作为检测胆汁郁积的一种灵敏、特异的方法。在发生肝外胆汁阴塞时,血清胆汁酸浓度显着升高。大多数肝内胆汁郁积患者,如急性肝炎、初级胆汁肝硬化、婴儿胆汁郁积、妊娠性胆汁郁积、肝癌、良性复发性肝内胆汁郁积患者,血清胆汁酸浓度均明显升高。

发生胆汁阻塞时,胆汁分泌下降,并迅速改变胆汁酸贮存量的分布,使得血清和尿液中的胆汁酸浓度显着升高。

现已发现,大多数胆汁郁积患者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5i-核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的活性也明显升高。胆汁阻塞时上述酶活性升高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最可能的机理是:胆汁郁积发生时,肝脏中的这类膜结合酶产生诱导作用,随后在胆汁酸的作用下滤过微管膜。

血清胆汁酸水平在发生胆汁阻塞后迅速达到峰值,并在此后长期的阻塞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与此相反,胆红素水平则在胆汁阻塞过程中缓慢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则呈不规则性,个体间差异性较大。

通过引流法解除肝外胆汁酸阻塞后,血清胆汁酸水平迅速降低。而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等的活性则在外部引流过程中慢慢恢复至正常。

但是,血清总胆汁酸测定似乎在监别诊断肝内胆汁郁积和肝外胆汁郁积方面作用不大。

6.初期胆汁肝硬化

初期胆汁肝硬化是一种胆汁郁积性疾病,这时的肝实质损伤可能是最小的,常规肝功能检测仅能发现轻微的改变。对于大多数初期胆汁酸肝硬化患者来说,血清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因此可将其用作评价此症的一项有价值的诊断指标。初期胆汁酸肝硬化早期阶段,尽管空腹血清胆汁酸可能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但餐后胆汁酸水平却异常升高,说明胆汁肝硬化确已发生。

7.妊娠性胆汁郁积

无并发症妊娠时,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始终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尽管随着孕期的推移,经常会发生CDCA水平升高的现象。

但发生妊娠性胆汁郁积时,血清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因此,胆汁酸的测定有助于鉴别诊断胆汁郁积性瘙痒和非胆汁郁积性瘙痒。

其他一些检测指标,如γ-GT、胆经素、碱性磷酸酶等,在正常妊娠过程中经常呈波动状态,因此在这些情况下,血清胆汁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8.儿科肝脏疾病

由于未成熟胆汁酸的代谢,新生儿血清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成人。发生新生儿肝炎及各种儿科胆汁郁积症时,患者空腹胆汁酸水平均急剧升高。但是,测定血清总胆汁酸似科并不足以鉴别诊断各种新生儿肝胆疾病。各个胆汁酸组分的测定,则不仅可为新生儿肝炎及其它各种不同类型的儿科胆汁郁积症提供病因学指征,而且政治家 助于对此类病症病情进展、病理活性、治疗反应跟踪监测。

9.中毒性肝脏疾病

现已证实,经常接触肝细胞毒性物质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肝损伤。某些工业用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四氯乙烷等对肝细胞均有严重的损害作用。

由于环境中潜在的肝细胞毒性物质种类正在不断增加,因此,临床检验界迫切需要灵敏的筛选方法,对职业性和非职业性脏脏疾病进行早期检测。

大多数常规肝功能检测指标,如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等,对中毒性肝脏疾病早期诊断极不敏感。但是,血清胆汁酸的测定对于肝细胞毒性物质引起的轻度肝脏疾病的检测筛选颇有价值。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受检的23名职业性接触聚笨乙烯的工人中,11名工人的血清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仅3名工人的肝脏酶指标升高比较明显。对接触氯乙烯的职业工人的检测结果出表明,空腹血清胆汁酸水平可作为早期肝损伤的一项敏感的检测指标。

血清胆汁酸的测定,对于检测肝细胞毒性药物急性中毒患者的肝损伤,以及跟踪检测此类患者的肝功能均具有重要价值。在检测肝细胞毒性药物的治疗剂量效应方面,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也是一项重要的检测指标。

相关推荐

胆结石的治疗方法 溶石疗法(口服胆酸等药物溶石)

形成胆囊结石的主要机理是胆汁理化成分的改变胆汁酸池的缩小和胆固醇浓度的升高通过实验发现予口服鹅去氧胆酸胆汁酸池便能扩大肝脏分泌胆固醇减少从而可使胆囊内胆汁中胆固醇转为非饱和状态胆囊内胆固醇结石有可能得到溶解消失1972年Danjinger首先应用鹅去氧胆酸成功地使4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溶解消失但此药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反应如谷丙转氨酶有升高等并可刺激结肠引起腹泻。

怀孕四个月身上痒怎么回事 胆汁淤积

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就是由于妊娠期胎盘产生大量的雄激素,改变了细胞膜的通透功能,排泄胆汁的功能减弱而导致胆汁淤积,胆栓形成,使胆汁酸、胆红素返流入血液,而导致一系列孕期浑身痒痒的临床症状。

胆囊切除好吗

胆囊的功能是贮存胆汁和浓缩胆汁,当胆囊有炎症和结石时,胆囊壁炎症水肿,结石长期刺激可使胆囊壁纤维化,浓缩功能减弱或消失,感染时甚至形成脓性胆汁。胆囊此时已成为一个病源灶,对人体有害而无利。所以对此类病人留住一个有结石、有炎症的胆囊,反而弊多利少。 然而,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是否需要实施胆囊切除仍有争论。无症状或有轻微症状的胆囊结石不应为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而行胆囊切除,除非结石直径〉2cm或

胆囊结石应该如何预防

胆囊结石预防 1.胆石病的初级预防 (1)普遍预防: 胆石初级预防的目的是防止胆石形成。胆石的发生既有遗传因素又有环境因素,前者较难改变,而后者则能够调整。胆固醇结石病危险因素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热量和脂肪摄入高,胆石病发病率增加;摄入少则胆石发病减少。根据流行病学和成石机制研究,推荐下列预防措施。 肥胖者体内胆固醇过多,胆汁排出多。另一方面,肥胖患者应用种种方法减重,消耗体内脂肪组织,其中的胆固醇便排入胆汁,也增加胆汁胆固醇量。因此避免肥胖有积极意义。 DCA增加胆汁胆固醇分泌,抑制胆汁酸合成限速酶的

经常节食 小心胆结石

胆汁由肝脏分泌产生,一般情况下胆汁中的胆汁酸、胆红素、磷脂、胆固醇以及钙、钾等元素都溶解于胆汁,当胆汁酸、胆固醇和磷脂比例失调或胆汁流体动力学遭到改变时,就容易出现沉淀,形成结石。 (节食过度小心胆结石) 食物可刺激胆汁的分泌,使胆囊收缩,促进胆固醇随胆汁排出。经常节食的人,胆囊的收缩能力逐渐减弱,容易引起胆汁浓稠,使胆汁的成分比例变化而形成胆固醇结晶,久而久之形成结石。 女性更易得胆结石 女性出现胆结石的机会是男性的2-4倍。据临床统计,胆固醇结石患者中,女性占63%,男性为37%。 怀孕会影响胆结石的

老年人胆结石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在对胆结石的治疗中,可以选择外用溶石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鹤寿中清贴(胆病脐疗、消炎溶石。主治:胆囊炎、胆管炎、胆结石、胆管结石、胆泥、术后综合症) 治疗胆结石的另一种方法便是中医药溶石方法,其主要功效为碎石促排石(适于结石细沙样而且少 胆囊功能完好的患者)。 口服溶石疗法(口服胆酸等药物溶石) :形成胆囊结石的主要机理是胆汁理化成分的改变,胆汁酸池的缩小和胆固醇浓度的升高。通过实验发现予口服鹅去氧胆酸后,胆汁酸池便能扩大,肝脏分泌胆固醇减少,从而可使胆囊内胆汁中胆固醇转为非饱和状态,胆囊内胆固醇结石有可能

在临床上甘胆酸有什么重要意义

(1)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迁肝患者血CG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呈递性增高。 (2)胆石症伴黄疸患者胆管、胆囊排泄功能障碍引起血清CG显著升高。 (3)肝硬化、梗阻性肝病、肠—肝循环障碍血清CG水平高于正常人。 甘胆酸是妊娠晚期血清中最主要的胆汁酸组分。正常妊娠时孕妇血清CG水平随孕周逐步增高,至足月妊娠CG值较非孕时增加30 %~60 % 。 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由于血中孕酮水平的增高,降低了平滑肌的张力,导致妊娠期间胆囊张力降低和排空抑制,使肝脏对胆汁的摄取及排泄发生障碍,引起

肠道内胆汁酸的生理作用

肠道内胆汁酸的生理作用 在肠道中,各种形式的胆汁酸充分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并再次决定了自身的命运。肠道上段胆汁酸与脂类的消化吸收有关。肠道下段(即回肠及近侧结肠)胆汁酸自身发生变化:在肠内细菌作用下发生转化,并在肠黏膜中大部分以原来的或转化的形式按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机理被重新吸收。只有一小部分随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胆汁酸通过肠道时的吸收和排出与两个特性有关:溶解性和极性。在末端回肠PH条件下,六种主要胆汁酸盐都是可溶的,因此均为游离态酸。当与吸收表面接触时,这些复合物全部被吸收。但是,石胆酸及其复合物可溶

黄疸治疗方法有哪些

胰腺疾病产科疾病新生儿的疾病也会出现黄疸,所以呢黄疸那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因为了某些药物之类发生的黄疸的主要是称为药物性的黄疸,黄疸的症状主要是发热布套啊皮肤瘙痒以及要哦尿粪便的颜色发黄。 (1)激素治疗试验:口服泼尼松(强地松)10~15mg,3次/d,共服5~7天,肝内胆汁郁积者在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常较治疗前降低40%~50%以上。而肝外胆汁郁积者则治疗后胆红素下降不明显。但本试验有假阳性或假阴性,故判断结果时应慎重。 (2)苯巴比妥治疗试验:苯巴比妥对肝微粒体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及肝细胞Na-K-A

胆汁酸参与血糖控制

最近的证据提示胆汁酸(BAs)通过 TGR5 激活和随后肠肽释放,以及法尼脂 X 受体激活和继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释放,参与血糖控制。为了探讨十二指肠内输注鹅去氧胆酸是否可以刺激 和肠肽分泌,从而对血糖稳态产生积极的影响。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医院的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在血糖控制中发挥作用。 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实验,包括 12 例接受生理盐水、CDCA(5 或 15mmol/l)和脂肪酸(油酸钠)(单独或与 5mmol/l CDCA 一起)十二指肠内输注的健康受试者。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