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哭声沙哑怎么办
新生儿哭声沙哑怎么办
新生儿的哭大致可分为三种:心理性哭、生理性哭和病理性哭。
一、【心理性啼哭】渴望大人抱起抚摸
心理性啼哭也叫情感依赖性啼哭,顾名思义是带有情感要求的啼哭。
心理需求的哭,是宝宝寻求成人安慰的一种办法。这种哭声比较小,宝宝往往会盯着大人哭,大一点的会伸出双手要大人抱抱,这时你只要逗着、哄着他玩就万事大吉了。一般来讲,新生儿到了三个月左右就比较喜欢闹人,有些孩子喜欢撒娇,喜欢大人抱着,这时候大人要适当节制抱的时间,不能让孩子养成习惯被抱着的感觉。尤其是喂完奶最好把孩子放下睡觉。
宝宝还会发出带有意向性要求的啼哭,这种以企盼达到某一目的的啼哭,伴有蹬脚、挺胸、摇头、就地打滚及干嚎怪叫的行为,若无人理睬,其哭声即渐渐转弱而停止。
二、【生理性啼哭】要求一旦满足马上不哭
生理性哭的原因,除自律运动之外,还有饥饿、口渴、思睡、衣着不适等。
生理性哭的特点是哭声响亮,哭闹间歇时精神状态和面色均正常,新生儿哭声一般时间不会很长,声调也比较平和,只要要求得到了满足就不会继续哭。
1.饥饿:一般哭声并不剧烈,孩子会一边哭泣,一边动嘴巴,有吮吸的小动作,并主动将头转向母亲的胸怀寻找乳头,或吮手指,或吃衣角、被角,此时若用手指试探宝宝口唇时,宝宝会不由自主地伸出舌头作出吮乳的动作,一经喂奶后,便马上安静下来。
满月宝宝声音嘶哑怎么办呢
刚满月的婴儿声音沙哑,大多是由于过度哭闹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咽喉炎症引起的,属于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可以考虑静脉用药治疗,也可以用锦灯笼三五个泡水喝,效果比较理想。此时家长要及时观察宝宝嗓子有没有红肿,以排除有炎症的可能。
平时尽量让宝宝少哭闹,宝宝声音沙哑与哭闹过度有直接关系,当宝宝哭的厉害时,要及时哄一哄宝宝,或者给他喂奶、用玩具引逗。
新生儿嗓子哭哑了能哭坏声带吗
其实在新生儿嗓子哭哑了的时候,新生儿的嗓子已经受到损伤了,但也不能说坏了。
新生儿哭的时候,要使用到发声器官声带,哭的时间长了,声带就会非常劳累,甚至引起声带损伤性水肿,这时候宝宝哭的声音就会比较嘶哑。
新生儿哭闹不睡觉怎么办
新生儿哭闹3种情况需注意
除以上8大造成宝宝哭闹的情况外,以下3种情况是需要爸爸妈妈非常注意的:
1、惊哭:哭声急且宏亮,甚至可表现为尖叫样哭声,常常突然发作或停止,有时在睡眠中突然哭醒,医学上称这种哭闹为脑性尖叫,是表示颅内有病变,发现这种情况,应急请医师检查。
2、急哭:常与消化道的症状伴存,多发生在大便之前,是由于肠痉挛引起腹痛所致,哭的声音很急,也可伴有肠鸣音存在,一旦大便解出,哭声也就停止了,如轻揉腹部可使症状减轻,但有外科情况时,按压腹部可加剧哭声。
3、哭声低微:哭声无力或声音嘶哑,虽有痛苦的表情但哭起来有气无力,是表示所患的疾病严重,病程较长或体质虚弱等。
新手父母如何和新生儿交流
对于刚出世的婴儿,父母的感情是复杂的,充满喜悦、满怀希望,但又多少有点思虑,要将宝宝培养成为聪明可爱的孩子,新生儿期该怎么开始?
家长首先要学会和宝宝交流。新生儿天生有看、听、触觉、味觉、嗅觉、运动和模仿能力,所以新生儿生后就有了交流能力。在觉醒状态,和新生儿眼对眼的互相注视是相互交流的开始,但母亲需要花一周多的时间才真正感觉到在和宝宝交流。
新生儿不会说话,和父母交流的最重要方式是哭。正常新生儿哭声响亮婉转,使人听了悦耳;有病的新生儿哭声高尖、短促、沙哑或微弱,如遇到这些情况应尽快找医生。新生儿哭有很多原因,如饥饿、口渴、尿布湿等,还有睡前或刚睡醒时不明原因的哭闹,细心的父母逐渐会分辨不同哭声代表小儿不同的要求。有研究发现,抱起出生后2-3天正哭着的新生儿,并把他(她)靠在肩上,婴儿不仅可以停止哭闹而且会睁开眼睛。
过去有人认为小婴儿哭不用抱起来,以免养成坏习惯;其实这是错误的,这么做不利于孩子智力发育,但也不能整天抱着小儿。正确的方法是:细心理解小儿哭的原因,对小儿需求给予满足。在孩子觉醒时,积极和他交往,使其逐渐能辨别不同的人声、语意辨认不同人脸、不同表情,这是促进智力发育非常重要的方法。
新生儿吐奶呛到气管怎么办
当新生儿吐奶呛到气管时,家长第一件事需要做的事就是迅速将新生儿的脸侧向右边,以免吐出物反流,流入咽喉以及气管,从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然后快速将棉签、手帕等柔软小件物品伸入口腔、咽喉内,将吐出、溢出的奶水食物清理出来,之后用棉花棒清理鼻腔,保持呼吸道顺畅。
如果宝宝憋气不呼吸,或者脸色唇色变紫时,将新生儿俯卧在大人的膝上或者床上,用力拍打背部4-5次,使新生儿咳出来。或者用力捏、压新生儿的脚底板,使新生儿感觉疼痛而哭闹,使其呼吸,以免发生窒息。
如果以上方法无效,应争分夺秒立即送医,送医过程中,马上给新生儿送氧。
但是如果新生儿哭声洪亮,脸色红润,中气十足,那就说明新生儿以无大碍。
新生儿哭闹是怎么回事 病理性哭闹
新生儿若哭闹不止,也没有生理需求时,可能是疾病引起的不适感。病情轻时,患儿哭声响亮而婉转,对外界反应好;病情严重时,哭声微弱或哭声直,甚至外界给予强烈刺激也无反应。如两眼发直,突然尖叫,可能是颅内出血的表现;如哭声如猫叫,只有出声而无吸声,可能是大脑发育不全;如哭声无力甚至哭不出声来,可能是肺炎或病情危重。新生儿不明原因的哭闹不止,应该找医生来解决,经医生检查确诊后做相关处理。
新生儿哭闹怎么回事
新手妈妈最怕新生小BB哭了,宝宝一哭,妈妈心都碎了。遇上那种整夜哭的“夜哭郎”,妈妈更会急得束手无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护师赵晓玥介绍,其实新生儿哭闹可不是为了为难家长。因为不会说话,哭闹是新生儿和外界唯一的沟通方式,所以,读懂宝宝哭声里的密码,是每一个妈妈必做的功课。
新生儿哭闹分为三种:生理性需求哭闹、病理性哭闹以及心理性哭闹,分辨不同的哭闹原因,妈妈才能读懂宝宝哭声里的密码。
一、生理性需求哭闹
生理性哭闹,是指孩子因为生理的需求而哭,比如饿了、尿布湿了、喂养不当等。如何辨别宝宝是哪种生理性哭闹呢?
如果是饿了,宝宝会有一些动作信号来表达。比如咬手指、扭动脖子、吸吮的嘴部动作,如果宝宝是非常饿时,通常会大哭。这时候,家长只需要按时喂养,满足需求即可。
如果尿布湿了,宝宝可能也会哭,同时还会不安地扭动。这个时候,家长应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清水冲洗干净皮肤褶皱处即可。
如果喂养不当,比如由于喂奶过多或过早添加淀粉类食品,或婴宝宝吸入空气过多,也会引起宝宝哭闹。这时,宝宝由于胃部膨胀,可能会出现呕吐。妈妈要减少奶量,并及时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
新生儿生病预防方法
1、疲劳时要特别小心。中医认为熬夜易伤神和气,故夏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很重要。如果整天呆在家中陪着电视机度日,或者过分繁忙,长时间持续工作,过度疲劳等,都会造成人体的免疫功能减低,导致感冒的发生。
2、使用空调电扇要特别小心。要注意热伤风的“高危”场所。办公室里的空调经常是“呼呼”地吹着冷风,凉快倒是凉快,可时间长了难免被吹得四肢发冷,如果下班被热气一蒸,很容易热伤风。所以在办公室里如果用的是可调温的空调,最好把室温调至24℃以上,保持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免得体温调节中枢负担加重。办公桌最好不要安排在冷风直吹的地方。稍有冷感就应穿上一件衣服。鞋子、袜子可以保护怕冷的腿部,在膝盖上盖毛巾效果也不错,同时注意经常站起活动活动,以增进末梢血液循环。下班回家,最好能先洗个温水澡,同时对肩、膝关节等自我按摩一番,帮助血流通畅。睡觉时空调或电扇不能对着头直吹。驾车族不要把温度调得太低,车厢内外温差在10℃以内为宜。另外最好放一件长袖衣服在车里,给自己留个变通的空间。
3、要特别注意饮食调理。不暴饮暴食,不食高脂饮食以及不洁食物,喝冷饮要适度;饮食上宜清淡,少油腻,忌辛辣燥热之物。夏季出汗多,消耗大,要注意补充足够的营养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补充蛋白质,以鱼、肉、蛋、奶和豆类食品为好;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含有大量丰富的维生素C;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类,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还应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苦瓜、桃子、乌梅、草莓、黄瓜、绿豆等。
一般妈妈及家人可以通过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哭声、吃奶、小便情况及精神状态等方面判断新生儿是否生病。其中以吃奶情况和哭声这两点最为重要。养生之道网小编总结了一下有关新生儿生病父母须早预防的知识,愿给朋友们带来帮助。
新生儿吃奶减少,吸吮无力,或拒绝吃奶,都可能是生病的早期表现。要注意区别新生儿的哭声。新生儿正常的哭声,洪亮有力;如果边哭边四肢伸动,一般是因为饥饿引起的,吃饱奶后即不再啼哭,安然入睡;如果新生儿哭的时候,两眼发直,哭声突然、短促而急躁,或高声尖叫,常是脑部有病的表现,要及早就诊。
如果当触及新生儿某一部分时哭声加剧,应将宝宝的衣服脱掉、尿布等拿掉,仔细检查全身各部位是否有异常,或衣服、包被、尿布上有无异物。如果手脚有骨折,则骨折部位会有肿胀,且碰一下哭得更厉害。如果新生儿腹部、背部有严重感染,则局部会出现红肿,抱起来或换尿布时,常常哭声加剧。
总之,如果新生儿哭声异常或较长时间不哭,吃奶情况异常或不吃奶,以及睡眠异常时,要及时寻找原因,看宝宝是否生病。
宝宝哭闹怎么办 正常的哭啼
新生儿需要运动的时候,会哭啼一会儿。此时,新生儿的声音很响亮,但没有眼泪,哭声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每次哭的时间很短,一天大概哭好几次。但新生儿的进食、睡眠及玩耍都很好,如果此时去抱他,他会哭得更厉害,这种哭啼是新生儿一种特殊的运动方式。
新生儿基本没有其他运动,锻炼身体的机会很少,只有在哭啼时才能充分活动,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还能增进食欲,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
建议:对于这种哭声,宝妈不用特别在意,新生儿哭一会儿后,你可以尝试着跟他说话,或者拿着他的小手放到他的腹部轻轻摇晃,这时候新生儿一般就会停止啼哭,甚至跟你微笑了。
宝宝哭的声音沙哑怎么办呢
小月月才满月不久,很是可爱;在月月妈眼中,孩子虽然爱哭,但每次一哭她就知道是月月在给自己信号,要吃了或是拉大小便了。但是最近两天她发现月月的哭声有些嘶哑,难道是哭多了?这该怎么办?
很多年轻的父母都有月月妈这样的困扰,刚满月的婴儿声音出现嘶哑现象,但不知如何进行护理而一筹莫展。下面几招帮你科学护理宝宝声音嘶哑:
宝宝声音嘶哑一般与过度哭闹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父母要尽量减少宝宝哭闹的机会。如果宝宝已经哭闹得很厉害,父母要及时哄宝宝,利用玩具等让宝宝快速安静下来。
在宝宝出现声音嘶哑情况时,要多给宝宝喝水,可以有效缓解声音嘶哑症状。但要注意不要一次喝太多,可以分多次喝效果更佳。而在夏季还可以为宝宝准备绿豆汤,可以帮助宝宝解毒进而缓解声音嘶哑。
宝宝出现哭闹不止时,父母要积极寻找宝宝哭泣的原因,例如饿了渴了、衣服不合适、尿裤子等,找到原因后要尽量的满足宝宝的需求。
此外,父母要注意还有可能导致宝宝声音嘶哑的是嗓子出现了炎症,嗓子将出现红肿现象,要及时就医。
如果宝宝声音嘶哑问题持续了很长时间仍不见好转,而以上各种方法均不起作用时,父母要注意宝宝的声带可能有异常,要及时带宝宝去儿科医院进行检查并就诊。
有的父母们认为,只要宝宝哭的高声嘹亮,就认为宝宝是非常健康的,就让他继续哭,说的好听点,就是宝宝哭顶唱呢,殊不知,如果任由宝宝继续哭,很有可能造成声带损伤,出现宝宝声音沙哑症状,相信通过以上宝宝哭的声音沙哑怎么办呢的内容介绍,也足够引起父母们的注意了,一旦发现宝宝大哭不止,一定要找到原因,安抚宝宝,这样也才能预防宝宝声音沙哑的症状。
新生儿嗓子哭哑了还会恢复吗 新生儿嗓子哭哑了怎么办
新生儿嗓子哭哑了,一定要及时止住新生儿的哭闹,避免声带受到更严重的损伤。
新生儿不会说话,有什么需求时都会通过哭闹来表达,因此在新生儿哭闹的时候,要查看新生儿是否有什么需求或者被惊吓住了,满足新生儿需求或者抱起来哄哄。
在新生儿停止哭闹后,要及时喂水,滋润喉咙,缓解声带疲劳。
新生儿哭闹是非常耗费力气的,不仅声带疲劳,整个人也很疲劳,这时候要保持新生儿周边环境的安静,让新生儿慢慢入睡,恢复精力,慢慢的哭哑的嗓子也会恢复的。
如果新生儿三字哭哑后,之后很长时间都没有恢复,那么则建议去看医生,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治疗。
新生儿健康标准
新生儿吃奶减少、吸吮无力,或拒绝吃奶,都可能是生病的早期表现。
要注意区别新生儿的哭声。新生儿正常的哭声,洪亮有力,且边哭边四肢伸动,一般是因饥饿引起,吃饱奶后即不再啼哭,安然入睡。如果新生儿哭的时候两眼发直,哭声突然、短促而直嗓,或有高声尖叫,常是生病的表现,要及早就诊。
如果当触及新生儿某一部位时哭声加剧,应将新生儿衣服及尿布等全部取掉,仔细检查全身各部位是否有异常,或衣服、包被、尿布上有无异物,如果四肢有骨折,则骨折部位会有肿胀,且碰一下会哭得更厉害。如果新生儿腹部、背部有严重感染,则局部会出现红肿,抱起来或换尿布时,常常哭声加剧。
新生儿处于一个特殊的生理发育阶段,所以生病后常常症状不明显、不典型,不易被人察觉。另外,新生儿生病后的表现与成人不同,并且病情变化和进展迅速,短期内即可恶化,如不能及时发现,常会引起不良后果。所以哺乳母亲及家人应了解一些基本知识,提高警惕,以便及时发现新生儿的病状。
新生儿常见的症状
一、哭
哭是宝宝寻求帮助的唯一方式。新生儿哭时一般不流泪,父母亲常无法根据他的哭声来识别他需要什么。正常新生儿的哭,常是因为饿、口渴或尿布湿、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引起的。
哭又可以是新生儿有病的一种征兆:当宝宝两眼发呆,哭声是突然的、短促而不婉转的尖声高音调时,常是脑部有病的迹象。当触及宝宝某一部位哭声加剧时,应仔细检查该部位有无异常。例如,新生儿皮下坏疽主要累及背部和骶尾部,抱起和换尿布时,哭声往往加剧。宝宝哭声无力或哭不出声,则提示病情严重。
哭还是宝宝的一种语言,正常新生儿每天总会哭几阵的。假如他很安静,不哭不闹,显得太“乖”了,反而要引起注意,要判断一下他的大脑发育是否正常。
二、呻吟
如果新生儿因呼吸道或心脏疾患,导致肺功能明显紊乱,或因脑部有疾患,呼气时有哼哼呻吟声,这是病情严重的表现。持续呻吟要比间断呻吟病情更重,应毫不迟疑地送医院诊治。
三、呕吐
呕吐是指乳汁自胃经口吐出时,有较大的冲力,常伴有腹部肌肉的强烈收缩。漾奶(吐奶)是指乳汁自食管或胃经口溢出,一般冲力不大,并不伴有腹部肌肉的强烈收缩。不论呕吐或漾奶,既可能是喂养方法不当,或食物摄入量过多引起,也可能是胃肠道功能紊乱,或先天性肠闭锁、食管闭锁等疾病造成。
新生儿生病的信号
1、哭声
新生儿正常的哭声,洪亮有力,且边哭边四肢伸动,一般是因饥饿引起,吃饱奶后即不再啼哭,安然入睡。如果新生儿哭的时候两眼发直,哭声突然、短促而直嗓,或有高声尖叫,常是生病的表现,要及早就诊。
如果当触及新生儿某一部位时哭声加剧,应将新生儿衣服及尿布等全部取掉,仔细检查全身各部位是否有异常,或衣服、包被、尿布上有无异物,如果四肢有骨折,则骨折部位会有肿胀,且碰一下会哭得更厉害。如果新生儿腹部、背部有严重感染,则局部会出现红肿,抱起来或换尿布时,常常哭声加剧。
2、面色与精神状况
正常新生儿面色是红润的,偶有口周围稍微发青,并不一定有问题,但遇有面色发青或灰白,口周围明显青紫时多半是有了病。
另外,新生儿抽搐时除了比较引人注目的全身性或身体某一部分(如面、某一肢体或几个手指)的阵发性或强直性抽搐外,更多见的是眼球震颤、双眼凝视、反复眨眼、面肌颤动、前臂来回摆动等轻微的动作。出现这些情况,妈妈们可要注意了。
从宝宝的精神状况看,当有异常情况时,新生儿常表现为精神弱,眼神发呆,反应差;也有的表现为烦躁不安,这也是疾病的征兆。
3、吃奶情况
新生儿哺乳量每天各有差异,偶尔吃的少些,并非是有什么疾病,只要精神好、睡眠好,就不必担心。假如突然不爱吃奶,或吸吮无力,这就要对新生儿进一步观察。
4、黄疸的观察
若生后24小时内出现重度黄疸,有可能是母子血型不合。若黄疸重新出现颜色较前见深,日渐加重,并持续2-3周,即为异常,应引起注意。观察黄疸一定在自然光线下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