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意外跌倒时的急救方法

老人意外跌倒时的急救方法

1、老年人突然跌倒时,切不可急于搀扶,否则可能会帮倒忙。如因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跌倒的老年人,如果立即将其扶起,会加重其出血的症状,使其病情急速恶化。

2、首先要观察老年人的表情和神态。如其神志清醒,可询问其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如是心绞痛发作,可协助其服下随身携带的急救药品。

3、要判断跌倒是不是因猝死导致的。平素健康或病情稳定的老年人,若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应视为猝死。对发生猝死的患者应立即使其平卧在地面上,严禁搬动。同时,要马上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术,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4、老年人摔跌易发生骨折,某些骨折如股骨颈相嵌性骨折、脊椎骨折等除疼痛外其余骨折表现不明显,如果勉强扶持站立,搬动时姿势不当,可使病情加重。特别是脊椎骨折,可以损伤脊髓导致截瘫。所以老年人摔跌后,应先让他慢慢滚转到硬木板上,仰卧位。

5、要判断跌倒后是否发生了骨折。老年人跌倒后最易造成手腕部、大腿部骨折,及胸腰段脊椎压缩性骨折。当老年人跌倒后发生骨折时也不要急于将其扶起。因为处理不当不但会加重其损伤和骨骼错位,还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残疾,如脊柱骨折的患者在搬动的过程中极易损及脊髓,而导致截瘫。

冬季滑雪摔伤者增多

天气渐冷,京郊滑雪场陆续开门。记者今天从急救中心120了解到,近期120转运的因滑雪意外伤害的患者明显增多;而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北京急救中心救治各滑雪场外伤患者百余例。

专家提醒说,预防滑雪中的意外伤害,首先在滑雪前要做好“准备”。初学者最好能找一位技术较熟练的教练或同伴指导,等掌握要领后再单独滑行。滑雪前别忘了做好热身运动。热身能增加关节及韧带的柔韧性和活动范围,做了准备活动后再滑,一般不易摔倒。一旦身体失去平衡要跌倒时,要立即弯曲身体,以降低重心;倒地前要收拢四肢,减轻摔伤的程度。口袋内不要装指甲剪、小刀等尖锐物品和易碎玻璃小瓶等,以防摔倒扎伤。摔伤后如果感到疼痛剧烈,千万不能立即起身走动,应就近呼救求援。若腰部疼痛严重,应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救助。

老人摔倒后不要立即扶起

能够引起老年人跌跤的原因比较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当老年人血压较高时,如果一些诱发因素存在,像气温变化、剧烈运动、精神紧张等,都可以导致病人血压一过性增高,而老年人本身血管已发生硬化,脑血管亦不例外,在血压异常增高的情况下,有可能突破脑血管的自身调节能力,导致脑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脑中风。这时患者会跌倒昏迷,如果此时急于唤醒患者,又推又拉,会使脑血管的破裂口扩大,脑出血量增加而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这时,正确的做法应让病人保持安静,保持头高脚低半卧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病人头上,以减轻脑出血。脑血管受到冷的刺激后血管收缩,可减小破裂口达到止血的目的,同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以便医生及时赶到进行抢救。

除上述情况外,由脑缺血引起的跌倒也不要轻易扶起,因为脑供血不足会引起晕厥,病人应平卧,如此时将其扶起,会加重脑部缺血。

另外,跌倒发生骨折时也不要匆忙扶起,否则不但会加重损伤和骨骼错位,而且有些骨折如脊柱骨折可能会损及脊髓,导致病人截瘫。

由此可见,当遇到老年人跌倒时,首先要观察病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的,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再视情况送往医院;遇到昏迷或有语言障碍者,要立即打急救电话;碰到呕吐病人,应立即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返回流入呼吸道导致病人窒息。搬动病人时,要一人托头、胸部,一人托腰、臀部,一人托腿脚,动作宜缓慢平稳,不可急急忙忙。

孕期意外跌倒不要自己吓自己

尽管小心翼翼,还是因为种种意外,如果说发生了孕妈咪跌倒的事,于是会惹得全家人忧心忡忡,担心影响到腹中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其实,完全没必要谈“跌”色变!胎儿在母体内,有妈妈的子宫及羊水保护着,如果孕妈咪跌倒,一般情况下胎儿是不会受到影响的,也不会引起早产或早期破水。

在影视文艺作品里常看到的情节是:孕妈咪不小心滑一跤,就流产了,其实类似情况很罕见。

一般情况下,除非孕妈咪的腹部受到重大撞击、或是孕妈咪有严重外伤,有可能会造成胎盘早期剥离、大量内出血,危及妈妈与胎儿的生命。孕妈咪如果不慎意外跌倒,从理论上是不会影响到胎儿的健康,不过,为了安全起见,不论有无外伤、孕妈咪自己有无异常感觉,最好还是上医院一趟,让产科医生检查—下会比较安心。

需要提醒的是,公路上、街道上危险多,孕妈咪们不论是骑、乘车或自己开车,都要多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避免车祸发生,保护自己及胎儿的生命安全。

老人晚年生活牢记8道防线

防线一:65岁开始防跌倒

有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社区老年居民中,21%~23%的男性和43%~44%的女性曾跌倒过,其中,约20%~30%的跌倒会造成老人中度以上的损伤。因此,从65岁开始必须严防跌倒。首先,老人应注意补钙,预防骨质疏松。如多喝牛奶、多吃虾皮等含钙高的食物,并养成晒太阳的好习惯。其次,活动要慢。不论是从床上起身,还是外出走路都不能着急,以防意外。再次,清除家中可能造成跌倒的障碍。比如,浴室要防滑,厕所最好装上扶手,屋内过道不要堆积杂物,灯光应足够明亮,尽量不要使用过高的储物柜等。最后,选择合适的运动。运动能够增强下肢肌力,改善平衡,但建议选择不太剧烈的活动,如散步、游泳、打太极拳等。美国研究人员甚至发现,70~90多岁的老人练习太极拳48周,跌倒风险会降低25%。

防线二:每天1个荷包蛋

鸡蛋是小型营养库,其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卵磷脂含量都较高。有不少老人担心蛋黄中的胆固醇可能危害健康。其实,只要保证吃鸡蛋的数量控制在每天一个,并不会因此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

不仅如此,鸡蛋中所含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可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建议老人每天吃一个鸡蛋,煮为首选,如煮白鸡蛋、煮荷包蛋等。这种烹饪方式最易于营养物质的存留,且有助于更好地被体吸收。煎鸡蛋不作推荐,不仅含油量高,还易生成致癌物。

防线三:一周三顿清蒸鱼

有医学研究证明,每周吃3次鱼,可以使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降低约30%。海鱼中富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还对大脑有保护作用,有助于预防认知障碍症。建议多吃海鱼,海鱼含锌量高,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其含有的维生素A和D、钙、锰、碘、硒等微量元素也比肉类丰富,更利于老人的营养平衡。每周可以吃3次鱼,但具体摄入量因性别、年龄、身体状况不同而各异,可自行掌握;吃鱼以清蒸为好,比如清蒸鲈鱼、清蒸黄花鱼等;虽然三文鱼等深海鱼营养价值高,但不建议老人生吃。

防线四:中午必须打个盹

有些人觉得老了自然“觉少”,所以不太重视补觉。事实上,老人的机体抵抗力下降,且夜间容易失眠,更需要通过午睡为身体“充电”。老人午睡应注意3点:一是在中午11点到1点之间午睡,时间不能太长,30分钟左右为宜,不要超过1小时,否则就会进入深睡眠状态,影响夜间休息。二是午餐不宜过饱。三是必须躺平,并注意保暖,不要靠在椅子或沙发上打盹。

防线五:60岁后半年体检一次

进入60岁大关后,老人身体机能开始明显走下坡路,因此建议将体检频率增加到每半年一次,以便及时了解身体状态。现在正规体检机构都有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老人定制的体检套餐,可依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总体而言,除了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腹部超声、胸片、血糖血脂、眼底、骨密度等常规项目外,老人还应重视防癌筛查,心脏、脑部及胃肠检查等。另外要提醒的是,拿到体检结果后应及时请医生解读,遵医嘱进行调整;体检结果要保存好,以便和下次结果做对照,也可在需要治疗时给医生做参考。

防线六:流感疫苗年年不落

感冒不算大病,但对老年人来说,却忽视不得。老人多体质较弱,慢病缠身,一旦感冒极易引发炎症,加重原有病情,甚至导致慢性病急性发作,威胁生命。感冒大致分为普通感冒和流感。防范普通感冒应注意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多吃蔬果补充维生素C,规律饮食并合理运动增加抵抗力。预防流感则应重视每年按时注射流感疫苗。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可能每年都会发生变异,且有监测数据表明,流感病毒抗体大概只能维持一年左右。此外,雾霾天最好少出门,一旦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保护呼吸道。

防线七:急救盒、急救卡不离身

老人最怕出现意外,特别是在没有亲人跟随的户外场所。这就要求他们随身携带急救盒,盒面贴上老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住址、子女的联系电话等。盒中则应装好常用急救药物,冠心病患者需要随身带适量的硝酸甘油;哮喘病人应随身带哮喘喷剂;糖尿病人可带少量口服降糖药、饼干和糖果;癫痫病人可适当带一些正在服用的抗癫痫药。急救卡则应注明自己所患的疾病,可能出现的症状,急救盒的存放位置和使用说明。比如,高血压患者易中风,导致昏迷不醒,急救卡上可以标注“不可随便移动身体,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哮喘急性发作会出现急剧的呼吸困难,急救卡可标明“需搀扶坐起,并喷吸入剂”;糖尿病老人易发生低血糖,突然昏倒,急救卡可以写明“需要一些糖水或一块糖”等。

防线八:每年旅游一回

老人不能“宅”,只有更多地融入社会,才能远离子女在外的孤独寂寞感。无论与老友聊天、散步,还是结伴出游,都有健脑健心的效果,易于延年益寿。比如,早上出门做个晨练,上午到超市买点东西,下午找老友聊天叙旧,晚饭之后散步消食。还可以给自己定个旅游计划,每年出次远门,或国内或国外,见识好山好水,陶冶心情。

老人突然跌倒的急救措施

(一)、意识清醒

1、如果是因为道路不平或者运动功能下降而摔倒,或者是由于看不清路被绊倒,轻者会造成一些摔伤、瘀伤等问题,严重者则可能伤及骨骼,或者存在出血的风险。

2、如果跌倒的老年人没有剧痛、肢体不能活动等感觉,可能伤得不重,可以试着把他扶起来,但是动作一定要慢,也不要用蛮力。

3、如果老年人身上有特别疼痛的地方,或者觉得自己的身体活动有障碍,那可能是伤及了骨骼或者神经,这个时候随意搬动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伤,应该小心处理。譬如老人跌伤了手臂,可能发生桡骨骨折或者尺骨骨折,老人会感到手掌发麻、手臂疼痛,骨折处还会肿胀、变形等。

4、如果看得到伤口,有出血,就要先用衣物、毛巾、手绢等止血包扎。当然这种骨折还不算严重。

5、如果是摔伤了脊椎,特别是颈椎,盲目搬动老人可能会造成脊髓的损伤,轻则几个月才能恢复,重则造成瘫痪。所以这种情况不可随意移动病人,而应立即叫救护车,或找专业急救人员来进行处理和转运。

(二)、意识不清

1、遇到意识不清的倒地老人,可以先试图叫醒他,并且同时试探一下老人的呼吸、心跳是否存在。如果老人的呼吸心跳中止,就要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并且及时拨打120,叫救护车。

2、如果老人摔倒后还有呕吐等症状,那一定要把老人的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被误吸引发窒息,也可以用手或身边的工具掏出老人的呕吐物。

3、如果老人摔倒后还有抽搐等问题,可以用钱包等硬物放在上下牙齿之间,防止咬舌,并要及时呼救,找专人处理,千万不要试图用蛮力固定老人抽搐的肢体,防止发生二次损伤。

4、家中的老人如果有心脏病史,老人突然倒地并失去意识很可能是心肌梗死,这时也不应随便搬动处理,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送去医院进行救援。

老人摔倒中风的危害

老年人“跌倒”危害较大,同时,跌倒后引起的卧床又是老年人发生各类严重并发症致死致残的常见原因。因此,掌握老年人摔倒后的一些急救常识,对于在第一时间有效救助老人十分重要。

有些老人摔倒在地如果立即搀扶起来可能酿成大祸:比如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立即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病人本应平卧,如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状况;如发生骨折或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柱骨折病人如损伤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因此,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

老年人“跌倒”危害较大,同时,跌倒后引起的卧床又是老年人发生各类严重并发症致死致残的常见原因。因此,掌握老年人摔倒后的一些急救常识,对于在第一时间有效救助老人十分重要。

老人意外跌倒的三种状况

1、仰天摔跌

如果仰天摔跌,会引起头部着地,可能出现头部外伤,发生颅内血肿。头颅损伤可以当场出现神态变化、剧烈呕吐、耳鼻出血,也可以当时清醒如常,在数天甚至数月后再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昏迷。头部或臀部着地,出现头痛、呕吐者更要引起重视。

2、臀部着地

老人意外跌倒如果臀部着地,易发生髋部股骨颈骨折,可能间接外力冲击引起腰椎骨折。这时会局部剧烈疼痛。有些老人痛觉不敏感,骨折两端成角相嵌,甚至还可起立行走,但出现跛行。

3、向前扑倒

老人摔跌时如向前扑倒,常可引起股骨骨干、髌骨及上肢前臂骨折,局部疼痛,明显肿胀,甚至出现创口。

老人摔倒以后怎么办呢?

老年人“跌倒”危害较大,同时,跌倒后引起的卧床又是老年人发生各类严重并发症致死致残的常见原因。因此,掌握老年人摔倒后的一些急救常识,对于在第一时间有效救助老人十分重要。

有些老人摔倒在地如果立即搀扶起来可能酿成大祸:比如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立即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病人本应平卧,如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状况;如发生骨折或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柱骨折病人如损伤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因此,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

对心绞痛病人,应让其服用急救药,然后送医院。遇到昏迷或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对呕吐病人,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在确认无脊柱损伤时才可搬动病人,要一人托头和胸部,一人托腰和臀部,一人托腿和脚,动作应缓慢平稳。

老年人起床时,应坚持3个“半分钟”,即醒来后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半分钟;两条腿下垂在床沿等半分钟。这样可减少猝死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关推荐

13招预防老人跌倒

1、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症、糖尿病、贫血和帕金森病等。 2、存在跌倒风险的老年人,醒后应卧床1分钟再坐起,坐起1分钟再站立,站立1分钟再行走。 3、老年人着装宜舒适合体。裤腿不要过于肥大或过长,鞋子大小要合适,尽量别穿系带的鞋。 4、老年人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进行平衡、步态、肌力和关节灵活性的锻炼。年岁越高,运动的幅度要越小。 5、每年一次的视觉和听觉检查测量视力,及治疗包括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老年性眼疾。视力不佳者需佩戴眼镜,听力严重丧失者应借助助听器。

造成风湿免疫科常见病的原因有哪些

1、意外创伤 人们在工作,运动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难免发生意外创伤。如工作中的腰扭伤,运动中的摔伤,老年人,小孩的意外跌倒,都可能是引发风湿病的外因。 2、居住环境及工作环境潮湿 很多风湿病患者都曾住在地屋或潮湿的环境中,这对于体弱多病,“血沉”速度较快的人来说,只要有一点扭伤,过劳,甚至感冒都可能诱发风湿病。 3、体弱多病 中医认为,体弱多病者免疫功能差,经常感冒,发烧,极易引起体内白细胞增加,血液检查,“c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单位升高,炎性反应十分敏感。如治疗不及,就会转为经久不愈的

按人中为什么会醒 什么情况掐人中

排除心脏骤停的情况后,患者可能是因为中暑(虚脱、出汗等)、、中风(晕眩跌倒,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或休克(皮肤冰冷、苍白和心跳加快等)等原因而晕倒,此可以对其掐人中施救。急救无论是掐人中还是心肺复苏,第一间都应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

家庭急救的简介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拥有健康才会拥有一切。有些意外的伤害和疾病往往不请自来,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使小伤、小病变成重伤、大病。如果懂得一些急救与护理的基本知识,当身边的人发生意外,就能有条不紊、分秒必争地加以救治与护理。这样既可减轻患者的病痛,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可免遭不测。 人们在家庭中生活,家庭又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一些意外伤害和危重急症可以在任何环境和空间出现,也不受昼夜间的限制。但是,大量的日常危重急症还是在家中发生的最多见。美国每次年约有70万人死于心脏病急症,其中1/2是死于“医

老人洗澡晕倒的急救方式

1.未晕倒前如感到不舒服,立即停止洗澡,家人扶持到新鲜空气处平卧,防跌伤。 2.晕到后,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处,平卧休息,下肢抬高30度;吸入稀氨水的气味,能促使患者苏醒。 3.经上述急救见效不著,速送医院抢治。 4.洗澡室内空气新鲜,水温36~40℃为宜。疲劳、空腹、有心脑病不要单人洗澡,应有人照看。 自救 1、出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只要立即离开浴室躺下,并喝一杯热水慢慢就会恢复正常。 2、如果较重,也要放松休息,取平卧位,最好用身边可取到的书、衣服等把腿垫高。待稍微好一点后,应把窗户打开通风,用冷

老人洗澡突然晕倒急救

自救 1、出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只要立即离开浴室躺下,并喝一杯热水慢慢就会恢复正常。 2、如果较重,也要放松休息,取平卧位,最好用身边可取到的书、衣服等把腿垫高。待稍微好一点后,应把窗户打开通风,用冷毛巾擦身体,从颜面擦到脚趾,然后穿上衣服,头向窗口,就会恢复。 他救 1、未晕倒前如感到不舒服,立即停止洗澡,家人扶持到新鲜空气处平卧,防跌伤。 2、晕到后,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处,平卧休息,下肢抬高30度;吸入稀氨水的气味,能促使患者苏醒。 3、经上述急救见效不著,速送医院抢治。 4、洗澡室内空气新鲜,水

老年人意外骨折的急救处理

1.老年人一旦发生骨折,病人和家属首先不要惊慌 如果老人没有大出血、没有心脑血管疾病,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须做紧急处理。 2.不要随意牵拉骨折部位 只是为了防止损伤血管和神经。 3.应迅速使用夹板固定患者的骨折部位 家属可把两块木板垫上棉布或软毛巾用绷带或软绳对患处加以固定。如果不加以固定,可能会引起骨折断端的错位,使那里的神经和血管受到损伤,甚至会造成肢体的麻痹。 但是,由于骨折部位常有内出血和不断肿胀的情况,所以对患处的固定不应过紧,否则会压迫血管引起肢体缺血,造成淤血阻滞。 4.应及将病人送往医院

孕妈妈小心别跌倒

孕妈妈为什么容易跌倒? 随着孕周的增加,孕妈妈的的肚子变大,反应变得迟钝,平衡感也会降低,走路很容易跌倒,尤其是路面湿滑。 1.本体感觉下降 女性怀孕后,激素水平的升高使关节韧带变得松弛,再加上怀孕中晚期腿脚水肿的影响,孕妈妈的本体感觉下降,走路容易跌倒。 认识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是指一种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感受肢体空间位置的感觉。人体的骨骼肌、肌腱及关节的韧带等处,有本体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可以感受肌肉、关节的张力和拉力,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通过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再经过分析整合产生躯体和

老人摔倒的急救措施

如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立即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病人本应平卧,如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状况;如发生骨折或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柱骨折病人若损及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 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的,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如心绞痛病人,应让其服下急救药,送医院。遇到昏迷或有语言障碍的病人,即打急救电话120。呕吐病人,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返回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在确认无脊柱损伤才可搬动病人,要一个托头、胸部,一个托腰、臀部,一个托腿、脚

天冷跑步要不要戴护膝 每天跑步需要戴护膝吗

需要。 呼吸是比较重要的,主要作用是从外部又包裹了一层人工”肌肉和韧带”支持膝关节的稳定性,从而防止损伤,主要作用一是防止意外跌倒保护膝盖不会先作地,二是保护已经受伤的膝关节提供支撑作用,所以每天跑步建议配戴护膝比较好。 但护膝的使用间不需要太长,正常和适当的跑步运动平间带护膝,膝关节受限,会弱化肌肉和韧带的力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