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的食物来源
维生素的食物来源
1、维生素A: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和鱼肝油中天然维生素A含量最高;在植物性食品中,深颜色(红、黄、绿色)的蔬菜如番茄、胡萝卜、辣椒、红薯、空心菜、苋菜及某些水果如香蕉、柿子、橘子、桃等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
2、维生素D的来源:充足的光照可产生维生素D3。鱼肝油、蛋黄、牛奶等动物性食品中含有维生素D3。
3、维生素E在自然界分布甚广,一般不易缺乏。植物油中维生素E含量较多,与亚油酸等多烯脂肪酸含量平行。某些因素可能影响食物中维生素E含量,如牛奶因季节不同则含量不同。此外,维生素E不太稳定,在储存及烹调过程中都会有损失。
4、维生素B1的食物来源:粗粮、豆类、花生、瘦肉、内脏及干酵母等都是维生素B1的良好来源。但须注意加工、烹调方法,避免破坏。某些鱼及软体动物体内含硫胺素酶,可分解破坏硫胺素,而硫胺素就是维生素B1。如加热就可使维硫胺素酶破坏,故不生吃鱼类和软体动物,就可维持食物中的维生素B1的含量。
5、维生素B2的食物来源: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植物能合成核黄素,而动物则一般不能合成。肠道菌虽可合成少量维生素B2,但不能满足需要,故维生素B2主要须依赖食物供给。维生素B2自然界中分布不广,只集中于肝、肾、乳、蛋黄、河蟹、鳝鱼、口蘑、紫菜等少数食品中。绿叶蔬菜中的维生素B2含量略高于其他蔬菜。干豆类、花生等食物中维生素B2含量尚可。烹调及谷类加工可损失较多维生素B2,应加以注意。
6、尼克酸:食物中尼克酸含量较高的有动物肝脏、瘦肉、粗粮、花生、豆类、酵母等。
7、叶酸:动物肝、肾及水果、蔬菜、麦麸等食物中含量丰富。肠道功能正常时,肠道菌群也能合成一部分。故一般不致缺乏。
8、维生素B12:植物性食品含量甚少,其食物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食品,肉、乳及动物内脏中含量较多,豆类经发酵可含维生素B12。人体结肠中微生物可合成维生素B12,但不能被吸收,只能随粪便排出。
9、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新鲜植物中维生素C较多,如柿椒、苦瓜、菜花、芥蓝等蔬菜以及猕猴桃、酸枣、红果、沙田柚等水果。某些野菜、野果中维生素C含量高于常用蔬菜。维生素C在储存、加工及烹调处理过程中极易被破坏,而植物中的有机酸及其他抗氧化剂能够对维生素C起保护作用。
缺乏维生素吃什么
1、维生素A
作用:与视觉有关,并能维持粘膜正常功能,调节皮肤状态。帮助人体生长和组织修补,对眼睛保健很重要,能抵御细菌以免感染,保护上皮组织健康,促进骨骼与牙齿发育。
缺乏症:夜盲症、眼球干燥,皮肤干燥及痕痒。
主要食物来源:红萝卜、绿叶蔬菜、蛋黄及肝。
2、维生素B1
作用:强化神经系统,保证心脏正常活动。促进碳水化合物之新陈代谢,能维护神经系统健康,稳定食欲,刺激生长以及保持良好的肌肉状况。
缺乏症:情绪低落、肠胃不适、手脚麻木、脚气病。
主要食物来源:维生素B1来源丰富,如粗粮、豆类、花生、瘦肉、动物内脏及酵母等。
3、维生素B2
作用:又叫核黄素,参与体内广泛的代谢过程,维持眼睛视力,防止白内瘴,维持口腔及消化道粘膜的健康。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与蛋白质之新陈代谢,并有助于形成抗体及红血球,维持细胞呼吸。
缺乏症:缺乏时会出现上火、口角炎、脂溢性皮炎等,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结膜炎、眼睑炎、角膜血管增生、畏光等症状。
主要食物来源:蛋黄、河蟹、鳝鱼、紫菜等。
4、维生素B12
作用:这是一种几乎不含于植物性食物的维生素,是素食者最容易缺乏的维生素。
缺乏症:它是红血球生成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如果严重缺乏,将导致恶性贫血。
主要食物来源:它主要存在于肉类、乳类及动物内脏等食物中。人体维生素B12需求量极少,只要饮食正常就不会缺乏。
5、维生素C
作用:人体需求量最大的一种维生素,具有防治坏血病的功效,因此又被称为抗坏血酸。其主要功能是对酶系统的保护、调节和促进催化作用,同时还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在体内能够防止过氧化作用,对心脑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另外,它在体内还协助铁和钙的吸收以及叶酸的利用,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胆固醇也有重要作用。
主要食物来源: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中。
6、维生素D
作用:能够促进膳食中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钙化,缺乏时容易患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佝偻病等。
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少儿佝偻病和成年人的软骨病。症状包括骨头和关节疼痛,肌肉萎缩,失眠,紧张以及痢疾腹泻。
主要食物来源: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鱼肝油、蛋黄、牛奶等。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充足的光照能够促进人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是吸收维生素D的最好“帮手”。
7、维生素E
作用:又称生育酚。它是一种非常强的抗氧化剂,能够抑制脂肪酸的氧化,减少脂褐质(俗称老年斑)的形成,并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害,因此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缺乏症:维生素E缺乏时,男性睾丸萎缩不产生精子,女性胚胎与胎盘萎缩引起流产,阻碍脑垂体调节卵巢分泌雌激素等诱发更年期综合症、卵巢早衰。
主要食物来源:维生素E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油以及坚果类食物。
8、维生素K
作用:与血液凝固有密切关系。具有防止新生婴儿出血疾病、 预防内出血及痔疮、 减少生理期大量出血、促进血液正常凝固的作用。
缺乏症:缺乏维生素K时会使凝血时间延长和引起出血病症。
主要食物来源:绿色蔬菜
维生素A的最佳食物来源 水果含维生素A原高
水果中含有很多营养成分,有些水果也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原,因此,食用这些水果就能很好的补充维生素A原,促进体内维生素A的合成。
常见的含有维生素A原较高的水果有:刺梨、杨桃、橘子、柑子、柚子、橙子、金橘、柠檬、佛手、香橼、枇杷、芒果、菠萝、木瓜、番木瓜、黄皮果、菠萝蜜、沙棘果、香榧等。
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 白菜
每100克白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51毫克。白菜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还具有药用价值,丰富的纤维素可以促进肠道蠕动,促进消化,防治结肠癌。
素食准妈妈如何均衡营养
素食准妈妈易缺乏哪些营养元素?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在其博客中表示,孕妇处于代谢旺盛、细胞快速生长的时期,对营养素需求量较大,但一些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如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几乎只存在于动物来源的食品中;另外,各种素食虽然也含有铁、锌元素,但其存在状态与动物来源的铁、锌不同,而且往往含有多种“抗营养因素”(即妨碍营养素吸收的物质),使这些微量元素不易为人体吸收利用。
素食妈妈该如何从饮食中补充营养?
在孕期,有几种微量元素需要特别补充,素食妈妈可以从以下食物中获取这些元素:
铁质:重要来源为黄豆及蔬菜,而摄取充足的维生素C,也可提高铁质的吸收。
叶酸:怀孕本来就需多摄取高叶酸的食物,建议可从芦笋、马铃薯、花椰菜、香蕉、菠菜及黄豆等食物中来补充。
钙质:存在于黄豆、绿色蔬菜中,多食用豆浆、牛奶、芝麻,加有钙化合物的豆腐(如传统豆腐、豆乾)等,可补充钙质。
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多存在于肉类和蛋类中,蛋奶素的妈妈不会缺乏,但是全素的妈咪需要额外补充。
锌:植物性食物来源为荚豆类、花生、花生酱等。
准妈妈孕期要注意饮食均衡
不管是不是吃手,准妈妈孕期饮食都应该应多样化,营养要平衡。所谓平衡膳食,就是要提供符合卫生要求、营养全面、配比合理的膳食标准和膳食配方,根据体重的实际情况作合理的安排。体重低于或高于应该增长的量都是不对的。所以,作为孕妇,应该避免饮食中的营养缺乏,保证身体处于最佳状态,使自己血液中能含有足够的、为胎儿所需的一切营养物质,但也不可营养过剩。
缺乏维生素C的症状 补充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
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新鲜蔬菜与水果。蔬菜中,辣椒、茼蒿、苦瓜、豆角、菠菜、土豆、韭菜、胡萝卜,红薯、芹菜等中含量丰富。
蔬菜中,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居第一位,可见辣椒是很好的补充维生素C的食物。
水果中,酸枣、鲜枣、草莓、柑橘、柠檬、柚子等中含量较多;在动物的内脏中也含有少量的维生素C。
猕猴桃号称是维C之王,可见其维生素C的含量高。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橘子、柠檬、柚子等含有维生素C较多,事实确实如此。橘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1个橘子就几乎满足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C量。
橘子含有170余种植物化合物和6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的大多数物质均是天然抗氧化剂。柚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能降低血液中有胆固醇,但是柚子不宜多吃。
孕妈妈应该怎么均衡饮食营养
素食准妈妈易缺乏哪些营养元素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在其博客中表示,孕妇处于代谢旺盛、细胞快速生长的时期,对营养素需求量较大,但一些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如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几乎只存在于动物来源的食品中;另外,各种素食虽然也含有铁、锌元素,但其存在状态与动物来源的铁、锌不同,而且往往含有多种“抗营养因素”(即妨碍营养素吸收的物质),使这些微量元素不易为人体吸收利用。
素食妈妈该如何从饮食中补充营养在孕期,有几种微量元素需要特别补充,素食妈妈可以从以下食物中获取这些元素:
铁质:重要来源为黄豆及蔬菜,而摄取充足的维生素C,也可提高铁质的吸收。
叶酸:怀孕本来就需多摄取高叶酸的食物,建议可从芦笋、马铃薯、花椰菜、香蕉、菠菜及黄豆等食物中来补充。
钙质:存在于黄豆、绿色蔬菜中,多食用豆浆、牛奶、芝麻,加有钙化合物的豆腐(如传统豆腐、豆乾)等,可补充钙质。
维生素B12:维生素B12多存在于肉类和蛋类中,蛋奶素的妈妈不会缺乏,但是全素的妈咪需要额外补充。
锌:植物性食物来源为荚豆类、花生、花生酱等。
准妈妈孕期要注意饮食均衡不管是不是吃手,准妈妈孕期饮食都应该应多样化,营养要平衡。所谓平衡膳食,就是要提供符合卫生要求、营养全面、配比合理的膳食标准和膳食配方,根据体重的实际情况作合理的安排。体重低于或高于应该增长的量都是不对的。所以,作为孕妇,应该避免饮食中的营养缺乏,保证身体处于最佳状态,使自己血液中能含有足够的、为胎儿所需的一切营养物质,但也不可营养过剩。
孕期怎么吃才能营养均衡呢
1、怀孕前3个月,胎儿细胞的分化期,要保证丰富的维生素与矿物质的来源,注意饮食的多样性与均衡度。仅须增加1-2公斤体重,如果有妈妈出现早孕反应,要清淡饮食,提倡淀粉类高糖饮食,避免油炸和刺激性食物,应少量多餐。
2、第4到6个月,胚胎发展迅速,要注意体质、维生素B群和钙质的补充。体重增加5-6公斤,增加摄取蛋白质、蔬菜和水果,孕妇专用综合维他命。
3、怀孕7个月到生产,胎儿成长速度加快,体重迅速上升,胎动频繁。增加维生素及矿物质,蛋白质和铁质的补充。降低高热量食物的摄取。在这一时期,如果肆无忌惮的补充,妈妈体重会上升很快。体重增加不应该超过7公斤。
4、对于素食妈妈来说,唯一与非素食妈妈们不同的是,她们的蛋白摄取要从动物蛋白变为植物蛋白,来源主要是豆浆、豆腐等黄豆类制品。维生素B12的食物来源则是藻类和酵母粉。对于钙质,豆腐豆浆最好;对于锌,干果和豆类最好;深绿与黄色的果蔬则富含维生素C和铁。最好每日摄取食物30种以上。孕妈妈在怀孕初期要开始补充叶酸,可预防胎儿神经管缺损及胎儿畸形。
孕期不可或缺的营养素
蛋白质:高生理价值蛋白质,提供给胎儿生长及脑细胞发育, 母体子宫及乳房发育所需, 帮助母亲血液需要的增加量。动物性食物来源:蛋、牛奶、肉类、鱼类。植物性食物来源:豆浆、豆腐等黄豆类制品。
维生素:存在特定的食物中,若饮食均衡应不需要额外补充营养剂,维生素C协助钙、铁等物质的吸收 。动物性:鱼肝油、肝脏、牛奶、蛋黄、奶油 。植物性:深绿色、深黄色蔬果。蕃石榴、柑橘、橙子、柠檬、柚子、草莓、蕃茄。
叶酸: 怀孕初期具造血,预防胎儿神经管缺损及胎儿畸形。食物来源:肝、肾、瘦肉、深绿色蔬菜、柑橘类水果。
钙质: 促进胎儿骨骼与非永久性牙齿生长发育。预防孕期的腰酸背痛。动物性食物:牛奶、奶酪、小鱼干、虾皮、鱼骨头。植物性食物:海带、海苔、豆腐、豆干、杏仁、芝麻。
铁质:补足怀孕及分娩的失血。动物性食物:肝脏、肾脏、红色肉类(颜色越红铁质含量越高) 。植物性食物:酵母、坚果、全谷类、葡萄及绿色蔬菜 。
纤维质及水分:防止便秘。纤维质含量高的食物,如芹菜、竹笋、梨子、苹果等蔬果。
钠:怀孕期间有高血压或水肿,则应限制摄取量。含钠高的食物:盐渍、卤制品、罐头类食物及快餐品等。
钠的食物来源
饮食中大部分的钠是以氯化钠形式存在,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我国古代早就有谚曰: “吃尽山珍海味都是盐,穿尽绫罗绸缎都是棉”,劝戒人们生活不要过于奢侈享乐。另有“清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俗语,均说明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
人体含有大约0.2%的钠,所有从食物中进人人体的钠容易被肠道吸收,然后由血液带到肾脏,钠在肾内一部分被滤出并回到血液,以维持身体所需的钠含量水平。多余的钠(一般占进食钠量的90%~95%)大部分在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控制下,以氯化钠和磷酸盐的形式从肾脏排泄出。尿中钠含量反映出饮食的摄人量,如果摄入的钠量高,排泄量也高,摄人量低,排泄量也低。炎热天气或大量出汗时,人体可通过皮肤排出大量的钠。
除了食盐中含有钠外,钠还以不同量存在于几乎所有的食物中。现按含钠量顺序将一般食物分档如下:
丰富来源有鲲鱼酱、咸肉、大红肠、含麸谷物制品、黄油、人造黄油、加拿大腊肉、咸牛肉、玉米片粥、酸黄瓜、熏火腿、鳕鱼片、乌贼干、牛肉香肠、青橄榄、午餐肉、燕麦 片、消毒干酪、土豆片、椒盐卷饼、香肠、海藻、虾、熏鲱鱼、苏打饼干、酱油、番茄酱和麦片粥。
良好来源有面包、小甜饼、罐头蔬菜、干酪、浓缩汤料、多种方便食品、花生酱、酸泡菜、色拉调料和海产品。
一般来源有牛肉、甜食、糖果、蛋、羔羊肉、奶、猪肉、禽类、嗜盐蔬菜(菠菜、甜菜、裙带菜、芹菜和胡萝)、某些鱼(鳕鱼、黑线鳕、鲑鱼和金枪鱼,含钠量与制备方法有关)、小牛肉和酸奶酪。
微量来源有猪油、豆类、多数新鲜水果与蔬菜、黑麦粉、起酥油、大豆粉、糖、植物油、麦麸和小麦粉。
维生素b17的来源
苦杏仁甙主要存在于苦杏、苦扁桃、桃、油桃(nectarines)、枇杷、李子、苹果、黑樱桃等果仁和叶子中,苦杏仁皮中不含苦杏仁甙。
苦杏仁甙由龙胆二糖和苦杏仁睛组成的β-型糖苷,分子式:C20H27NO11,分子量:457.43。
其三水合物为斜方柱状结晶,熔点200℃,无水物熔点约有20℃,[α]:20D-42℃。1g可溶于12mlH2O,900ml乙醇及11ml乙醇,易溶于沸水。
苦杏仁中苦杏仁甙的含量约3%,是甜杏仁高20~30倍,其中,皮尖部含量略高,皮中不含苦杏仁甙。生杏仁含HCN0.179%,煎煮损耗98%的氢氰酸(HCN,H-C≡N),炒制损耗3-7%的HCN。
苦杏仁中蛋白质包括分解苦杏仁甙的酶,需要在制备过程中使其失去活性,常用焯法,方法是水沸(90-100℃)后,将苦杏仁(带皮)放入煎煮,宜掌握时间长短要适宜(一般约5分钟,太长则丢失原量的34.1%左右,太短则不足以使苦杏仁甙酶失去活性。),取出后,脱皮,烘干,再次煎煮。
苦杏仁中含脂肪酸50%,为高级润滑油,可食用,主要是亚油酸(占27%)、油酸(67%)、棕榈酸(5.2%),具有驱虫、杀菌、润肠和软化皮肤角质层等作用,但制备苦杏仁甙时需要除去,出油率为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