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对肝的伤害以及几大误区
喝酒对肝的伤害以及几大误区
饮酒时脸色的变化并不是人体对酒精耐受程度与代谢能力的等同表现,酒精肝高危人群不可“看脸色喝酒”。因为酒精肝发病隐蔽,很多酒精肝患者往往仅仅依赖保健品“解酒保肝”,忽略了酒精对肝脏的损害延误治疗时机。
肝脏里有一种叫做细胞色素P450的酒精代谢酶,这个酶的活性高低和整个人体代谢酒精能力有关系。当人体大量饮酒时,会造成体内P450酶供给不足,肝脏对酒精的代谢解毒能力下降,进而造成肝细胞损伤。
护肝基本常识:
一、酒后面红者肝损伤严重
专家指出喝酒脸红,医学上称为潮红,代表身体中的乙醇脱氢酶多,乙醛脱氢酶少,使得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转化为乙醛的速度非常快,同时需要肝脏提供大量的P450酶把它们转化为乙酸。饮酒过量,消耗肝脏P450酶多,对身体的损害极大,特别是本身患有肝脏疾病的人,会造成疾病加重或发作。
二、酒后面白者切忌过量饮酒
酒后面白者,体内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少,主要靠肝脏里的P450酶慢慢氧化,靠体液来稀释酒精。一次大量饮酒易引起昏迷,同时发生急性酒精中毒。
三、酒后面青者应滴酒不沾
少数饮酒后面色发青的人在乙醇吸收5~10分钟内,面部感到灼热,同时面部或全身皮肤出现潮红、搏动性头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口渴、胸痛、低血压、晕厥、视力模糊和神志紊乱等症状,医学上叫做“乙醛综合征”,这是乙醇氧化代谢引起显著的血乙醛水平升高之故。酒后面色青者应注意保护肝脏,远离酒精。
伤肝几大误区
一、酒兑饮料很时尚
时下,喝酒兑饮料成了一种饮酒时尚。红酒加雪碧,威士忌加冰红茶,啤酒加可乐……各种“混搭”组合数不胜数。由于兑了饮料的酒浓度较低,感觉像在喝饮料,所以很多人对它情有独钟。
但专家提醒,通常用来兑酒的碳酸饮料,在胃里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迫使酒精很快进入小肠,而小肠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要快得多,从而加大伤害。另外,兑着饮料喝酒,表面上看是稀释了酒,结果却容易让人越喝越多。因为喝的人一开始觉得像在喝饮料,就使劲喝,一旦察觉到有酒精作用时,就已经喝多了。
二、白酒伤身红酒养人
很多人认为喝白酒伤身,喝葡萄酒对健康有益,多喝点也没关系。事实上,不管是红酒还是白酒,关键还在于控制饮用量。
专家指出,每周酒精的进食量男性为140克以下,女性为70克以下,超过这个数字就有患酒精性肝病的危险。140克酒精就相当于50度白酒的3-4两,也就是说,成年男性每周饮用50度的白酒不能超过3-4两,而红酒则要控制在每天一二两。
三、喝酒红脸不易醉
“喝酒脸红的人不容易醉”,这句话常在宴席上被用作劝酒的理由。但事实上,醉酒和脸色并无多大关系。
一些人认为喝了酒面红如关公是好事,认为这代表血液循环好,能迅速将酒精分解掉,因此不容易醉。但专家指出,酒量和脸色没有太大关系,因人而异。事实上,导致很多人认为喝酒脸红的人不容易醉的原因其实是,红脸的人大家一般少劝酒,因此喝得少,加上酒后发困,睡上15-30分钟就又精神抖擞了,而白脸的则往往不知自己的底线,在高度兴奋中饮酒过量。
四、感情深一口闷
有些人喜欢喝快酒,动不动就劝大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走一个”。
其实,喝酒的速度宜慢不宜快,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喝,体内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不易喝醉。
五、烟酒不分家
一些人认为“一支烟、一杯酒,快乐似神仙。”尤其是喝酒到了兴头上,边上递过来一支烟,这时哪怕一些平时没有吸烟习惯的人,也会边说“难得今天高兴”,边接过来点上。
但事实上,边喝酒边抽烟,是伤肝又伤肺。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减弱酒精对人体的作用,相当于被“麻醉”了,不知不觉中就会大大增加了饮酒量。
六、浓茶咖啡可醒酒
有些人认为,酒后喝浓茶或咖啡有“醒酒”作用,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
酒后饮浓茶,茶中咖啡碱等可迅速发挥利尿作用,促进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的物质)过早地进入肾脏,使肾脏受损。而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有刺激中枢神经和肌肉的作用,酒后喝咖啡会使大脑从极度抑制转入极度兴奋,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极大增加心血管的负担,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会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甚至诱发高血压。
热心医生温馨提醒:酒桌上有很多种说法,但是这些说法大都是不科学的,所以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是要少饮酒多运动,善饮善食。
伤肝几大误区
一、酒兑饮料很时尚
时下,喝酒兑饮料成了一种饮酒时尚。红酒加雪碧,威士忌加冰红茶,啤酒加可乐……各种“混搭”组合数不胜数。由于兑了饮料的酒浓度较低,感觉像在喝饮料,所以很多人对它情有独钟。
但专家提醒,通常用来兑酒的碳酸饮料,在胃里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迫使酒精很快进入小肠,而小肠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要快得多,从而加大伤害。另外,兑着饮料喝酒,表面上看是稀释了酒,结果却容易让人越喝越多。因为喝的人一开始觉得像在喝饮料,就使劲喝,一旦察觉到有酒精作用时,就已经喝多了。
二、白酒伤身红酒养人
很多人认为喝白酒伤身,喝葡萄酒对健康有益,多喝点也没关系。事实上,不管是红酒还是白酒,关键还在于控制饮用量。
专家指出,每周酒精的进食量男性为140克以下,女性为70克以下,超过这个数字就有患酒精性肝病的危险。140克酒精就相当于50度白酒的3-4两,也就是说,成年男性每周饮用50度的白酒不能超过3-4两,而红酒则要控制在每天一二两。
三、喝酒红脸不易醉
“喝酒脸红的人不容易醉”,这句话常在宴席上被用作劝酒的理由。但事实上,醉酒和脸色并无多大关系。
一些人认为喝了酒面红如关公是好事,认为这代表血液循环好,能迅速将酒精分解掉,因此不容易醉。但专家指出,酒量和脸色没有太大关系,因人而异。事实上,导致很多人认为喝酒脸红的人不容易醉的原因其实是,红脸的人大家一般少劝酒,因此喝得少,加上酒后发困,睡上15-30分钟就又精神抖擞了,而白脸的则往往不知自己的底线,在高度兴奋中饮酒过量。
四、感情深一口闷
有些人喜欢喝快酒,动不动就劝大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走一个”。
其实,喝酒的速度宜慢不宜快,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喝,体内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不易喝醉。
五、烟酒不分家
一些人认为“一支烟、一杯酒,快乐似神仙。”尤其是喝酒到了兴头上,边上递过来一支烟,这时哪怕一些平时没有吸烟习惯的人,也会边说“难得今天高兴”,边接过来点上。
但事实上,边喝酒边抽烟,是伤肝又伤肺。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减弱酒精对人体的作用,相当于被“麻醉”了,不知不觉中就会大大增加了饮酒量。
六、浓茶咖啡可醒酒
有些人认为,酒后喝浓茶或咖啡有“醒酒”作用,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
酒后饮浓茶,茶中咖啡碱等可迅速发挥利尿作用,促进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的物质)过早地进入肾脏,使肾脏受损。而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有刺激中枢神经和肌肉的作用,酒后喝咖啡会使大脑从极度抑制转入极度兴奋,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极大增加心血管的负担,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会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甚至诱发高血压。
了解酒精肝的病因误区
对于经常喝酒的人来说,很多都有患酒精肝的危险,但是,目前人们对这种疾病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比如患此病的原因,关于该病的治疗方式等等,导致不少人病情到了很严重的地步才到医院就诊,很是惋惜,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酒精肝的相关常识。
导致酒精肝患病人群逐年上升的原因,除了过量饮酒之外,很多我们认为正确的饮酒方式,其实都可能让你掉进酒精肝陷阱。一起来了解一下酒精肝的病因误区。
误区一:喝的越多肝的解毒功能越好
大多数“酒精性肝病”或者是酒精性肝硬化的患者,都是酒量比较好的人,这也是酒精肝的病因,其实酒量好,只代表酒精耐受程度好,乙醇代谢乙醛的能力好。所以酒量大并不意味着肝脏对酒精的代谢、解毒能力好,酒精对人体的伤害一点都不会少。对于已经患上酒精肝的人,阻止肝损伤最好的方式,还是积极的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含有五味子乙素的葵花护肝片、水飞蓟素、甘草酸制剂,其中五味子乙素可以有效的清除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物,从而起到保护肝细胞的目的。
误区二:红酒利健康可以喝一点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喝红酒有益健康的思维根深蒂固。红酒的好处近几年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包括预防心脏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症等等。但是对于酒精肝患者来说,这个观点并不适用。因为红酒也是含有酒精的,红酒累积的酒精量带来的不是健康,而是对肝脏的伤害。所以无论酒精来自于白酒、啤酒还是红酒,其后果都是一样的。
误区三:多喝酸奶解酒保肝
酒精在人的胃肠里吸收是比较少的,在胃黏膜上只有少量的乙醇脱氢酶,可以对酒精进行代谢,90%-98%的乙醇还是要在肝脏那进行代谢的。所以喝酸奶只能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损伤,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并不会保护你的肝脏。归根究底,饮酒还是酒精肝的病因,要避免肝脏的损伤,最好的方式还是减少酒精的摄入。
治疗酒精肝注意5个误区
误区一:多喝酸奶解酒保肝
酒精在人的胃肠里吸收是比较少的,在胃黏膜上只有少量的乙醇脱氢酶,可以对酒精进行代谢,90%-98%的乙醇还是要在肝脏那进行代谢的。所以喝酸奶只能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损伤,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并不会保护你的肝脏,因此这是防治酒精肝的误区之一。要避免肝脏的损伤,最好的方式还是减少酒精的摄入。
误区二:红酒利健康可以喝一点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喝红酒有益健康的思维根深蒂固。红酒的好处近几年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包括预防心脏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症等等。
但是对于酒精肝患者来说,这是一个防治酒精肝的误区。因为红酒也是含有酒精的,红酒累积的酒精量带来的不是健康,而是对肝脏的伤害。所以无论酒精来自于白酒、啤酒还是红酒,其后果都是一样的。
误区三、隔三岔五上酒场,会不会得酒精肝
酒精肝(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与酒中含酒精的度数有关。一般男性肝脏的承受能力是天天40g酒精,女性更少。假如超过这个量持续喝上3~5年,酒精肝(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就会相继而至。
误区四、依赖西药方来戒酒
对于早中期酒精肝,戒酒是非常关键的。有关戒酒方法,主要是心理和行为治疗。首先病人应当坚定戒酒信心,主动采取措施,逐渐递减酒量,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包括每天少喝一两,由白酒改喝啤酒或葡萄酒,喝酒前吃些东西或喝点无酒饮料,尽量避免与酒友聚会,培养多种业余爱好,以及心理暗示等。
误区五、患脂肪肝后不能吃肉
对于酒精肝病人,医生们总是告诫其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和瘦肉、鱼肉、牛奶等。可早期酒精肝病人对此持怀疑态度:我有脂肪肝,还敢吃肉吗其实,这也是个误区。
酒精肝患者饮食的误区
误区一:喝的越多肝的解毒功能越好
大多数“酒精性肝病”或者是酒精性肝硬化的患者,都是酒量比较好的人。其实酒量好,只代表酒精耐受程度好,乙醇代谢乙醛的能力好。所以酒量大并不意味着肝脏对酒精的代谢、解毒能力好,酒精对人体的伤害一点都不会少。对于已经患上酒精肝的人,阻止肝损伤最好的方式,还是积极的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含有五味子乙素的葵花护肝片、水飞蓟素、甘草酸制剂,其中五味子乙素可以有效的清除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物,从而起到保护肝细胞的目的。
误区二:红酒利健康可以喝一点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喝红酒有益健康的思维根深蒂固。红酒的好处近几年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包括预防心脏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症等等。但是对于酒精肝患者来说,这个观点并不适用。因为红酒也是含有酒精的,红酒累积的酒精量带来的不是健康,而是对肝脏的伤害。所以无论酒精来自于白酒、啤酒还是红酒,其后果都是一样的。
误区三:多喝酸奶解酒保肝
酒精在人的胃肠里吸收是比较少的,在胃黏膜上只有少量的乙醇脱氢酶,可以对酒精进行代谢,90%-98%的乙醇还是要在肝脏那进行代谢的。所以喝酸奶只能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损伤,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并不会保护你的肝脏。要避免肝脏的损伤,最好的方式还是减少酒精的摄入。
饮酒的几个误区你需知
误区1 白酒伤身红酒养人
很多人认为喝白酒伤身,喝葡萄酒对健康有益,多喝点也没关系。事实上,不管是红酒还是白酒,关键还在于控制饮用量。
专家指出,每周酒精的进食量男性为140克以下,女性为70克以下,超过这个数字就有患酒精性肝病的危险。140克酒精就相当于50度白酒的3-4两,也就是说,成年男性每周饮用50度的白酒不能超过3-4两,而红酒则要控制在每天一二两。
误区2 浓茶咖啡可醒酒
有些人认为,酒后喝浓茶或咖啡有“醒酒”作用,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
酒后饮浓茶,茶中咖啡碱等可迅速发挥利尿作用,促进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的物质)过早地进入肾脏,使肾脏受损。而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有刺激中枢神经和肌肉的作用,酒后喝咖啡会使大脑从极度抑制转入极度兴奋,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极大增加心血管的负担,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会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甚至诱发高血压。
误区3 喝酒红脸不易醉
“喝酒脸红的人不容易醉”,这句话常在宴席上被用作劝酒的理由。但事实上,醉酒和脸色并无多大关系。
一些人认为喝了酒面红如关公是好事,认为这代表血液循环好,能迅速将酒精分解掉,因此不容易醉。但专家指出,酒量和脸色没有太大关系,因人而异。事实上,导致很多人认为喝酒脸红的人不容易醉的原因其实是,红脸的人大家一般少劝酒,因此喝得少,加上酒后发困,睡上15-30分钟就又精神抖擞了,而白脸的则往往不知自己的底线,在高度兴奋中饮酒过量。
误区4 腊肉香肠做下酒菜
聚餐时千万不要空腹喝酒,如果事先不能先吃点东西垫肚子,最好也是边吃菜边喝酒。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甚至诱发癌症。
为了尽量减少酒精对胃和肝脏的伤害,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喝酒前最好先吃点东西,比如喝一杯牛奶,或者吃点鸡蛋和肉,因为这些高蛋白的食品在胃中可以和酒精结合,发生反应,减少对酒精的吸收。
误区5 感情深一口闷
有些人喜欢喝快酒,动不动就劝大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走一个”。
其实,喝酒的速度宜慢不宜快,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喝,体内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不易喝醉。
治疗酒精肝有3个误区别犯
治疗酒精肝有3个误区别犯
酒精肝误区一:多喝酸奶解酒保肝
酒精在人的胃肠里吸收是比较少的,在胃黏膜上只有少量的乙醇脱氢酶,可以对酒精进行代谢,90%-98%的乙醇还是要在肝脏那进行代谢的。所以喝酸奶只能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损伤,减缓酒精的吸收速度,并不会保护你的肝脏。要避免肝脏的损伤,最好的方式还是减少酒精的摄入。
酒精肝误区二:红酒利健康可以喝一点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喝红酒有益健康的思维根深蒂固。红酒的好处近几年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包括预防心脏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症等等。但是对于酒精肝患者来说,这个观点并不适用。因为红酒也是含有酒精的,红酒累积的酒精量带来的不是健康,而是对肝脏的伤害。所以无论酒精来自于白酒、啤酒还是红酒,其后果都是一样的。
酒精肝误区三:喝得越多肝的解毒功能越好
大多数“酒精性肝病”或者是酒精性肝硬化的患者,都是酒量比较好的人。其实酒量好,只代表酒精耐受程度好,乙醇代谢乙醛的能力好。所以酒量大并不意味着肝脏对酒精的代谢、解毒能力好,酒精对人体的伤害一点都不会少。对于已经患上酒精肝的人,阻止肝损伤最好的方式,还是积极的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含有五味子乙素的葵花护肝片、水飞蓟素、甘草酸制剂,其中五味子乙素可以有效的清除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物,从而起到保护肝细胞的目的。
喝酒的误区你知道吗
误区1:白酒伤身红酒养人
很多人认为喝白酒伤身,喝葡萄酒对健康有益,多喝点也没关系。事实上,不管是红酒还是白酒,关键还在于控制饮用量。
专家指出,每周酒精的摄入量男性为140克以下,女性为70克以下,超过这个数字就有患酒精性肝病的危险。140克酒精就相当于50度白酒的3~4两,也就是说,成年男性每周饮用50度的白酒不能超过3~4两,而红酒则要控制在每天一二两。
误区2:浓茶咖啡可醒酒
有些人认为,酒后喝浓茶或咖啡有;醒酒作用,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
酒后饮浓茶,茶中咖啡碱等可迅速发挥利尿作用,促进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的物质)过早地进入肾脏,使肾脏受损。而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有刺激中枢神经和肌肉的作用,酒后喝咖啡会使大脑从极度抑制转入极度兴奋,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极大增加心血管的负担,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会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甚至诱发高血压。
误区3:喝酒红脸不易醉
;喝酒脸红的人不容易醉,这句话常在宴席上被用作劝酒的理由。但事实上,醉酒和脸色并无多大关系。一些人认为喝了酒面红如关公是好事,认为这代表血液循环好,能迅速将酒精分解掉,因此不容易醉。但专家指出,酒量和脸色没有太大关系,因人而异。
误区4:腊肉香肠做下酒菜
需要注意的是,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甚至诱发癌症。
为了尽量减少酒精对胃和肝脏的伤害,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喝酒前最好先吃点东西,比如喝一杯牛奶,或者吃点鸡蛋和肉,因为这些高蛋白的食品在胃中可以和酒精结合,发生反应,减少对酒精的吸收。
误区5:感情深一口闷
有些人喜欢喝快酒,动不动就劝大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走一个。
其实,喝酒的速度宜慢不宜快,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喝,体内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不易喝醉。
最伤肝的饮酒方式
空腹饮酒伤害大:饮酒方式是酒精性肝损伤的一个危险因素,空腹饮酒比伴有进餐的饮酒方式更易造成肝损伤。
女性伤害大:女性对酒精介导的肝毒性更敏感,与男性相比,更小剂量和更短的饮酒期限就可能出现更重的酒精性肝病。饮用同等量的酒精饮料,男女血液中酒精水平明显有差异。
营养不良饮酒伤害大:酒精性肝病病死率的上升与营养不良的程度相关,维生素A的缺少或维生素E水平的下降,也可能加重肝脏损害。
超重加重危害:肥胖或体质量超重,可增加酒精性肝病进展的风险。
在肝炎病毒感染基础上饮酒:肝炎病毒感染与酒精对肝脏损害起协同作用,可加速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从脸色看出喝酒后伤肝程度
酒精肝早期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只有随着病情的继续发展,继而会出现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老百姓有个说法“喝酒脸红的人不伤肝,喝酒脸白的人才伤肝”,这是个很大的认识误区。
每4名酒精肝患者中,就有一人可发展成为肝纤维化。1.5%-8%的酒精肝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酒精肝早期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只有随着病情的继续发展,继而会出现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老百姓有个说法“喝酒脸红的人不伤肝,喝酒脸白的人才伤肝”,这是个很大的认识误区。专家指出,饮酒时脸色的变化并不是人体对酒精耐受程度与代谢能力的等同表现,酒精肝高危人群不可“看脸色喝酒”。因为酒精肝发病隐蔽,很多酒精肝患者往往仅仅依赖保健品“解酒保肝”,忽略了酒精对肝脏的损害延误治疗时机。
肝脏里有一种叫做细胞色素P450的酒精代谢酶,这个酶的活性高低和整个人体代谢酒精能力有关系。当人体大量饮酒时,会造成体内P450酶供给不足,肝脏对酒精的代谢解毒能力下降,进而造成肝细胞损伤。
酒后脸红者肝损伤严重
喝酒脸红,医学上称为潮红,代表身体中的乙醇脱氢酶多,乙醛脱氢酶少,使得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转化为乙醛的速度非常快,同时需要肝脏提供大量的 P450酶把它们转化为乙酸。饮酒过量,消耗肝脏P450酶多,对身体的损害极大,特别是本身患有肝脏疾病的人,会造成疾病加重或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