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强腰健身运动应注意什么
老年人强腰健身运动应注意什么
1、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如转腰、擦腰、前屈、后伸、侧弯,以及肾区按摩等活动,使腰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达到良好状态,活动时间一般为20分钟左右。
2、合理安排负荷量:合理安排腰部运动负荷量。运动量应循序渐进,以“不伤为本”,避免腰部过度疲劳。
3、重视腹肌锻炼:在加强腰部肌肉力量和伸展性锻炼的同时,还要重视腹肌锻炼。经研究证明,如能在每次锻炼时,选择两个以上项目,则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4、做到“三调”:“三调”即调心(意念)、调息(呼吸)、调身(姿势)。在健身活动中,通过调心,集中注意力;通过调息,使呼吸频率达到细、缓、匀、长的要求。调身就是要讲究正确的运动姿势。
5、注重健身气功“吹”字诀:健身气功六字诀要注重“吹”字诀的锻炼,有利于腰腿病的防治。
6、及早诊治:一旦腰部受伤,应及早诊治,并注意在未愈之前不要锻炼,以免加重病情。
浅谈老年人的健身运动
老年人健身运动,必须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在科学的运动处方指导下进行锻炼。1990年美国运动医学会曾推荐老年人体育锻炼运动强度阈值为最高心率(220-年龄)的60%,相当于最大摄氧率的50%,心率为110—130次/分,每周3次,每次20—60分钟。但以65岁以上的健康老人而言,上述运动强度就是经常参加锻炼的,也会感到疲倦、气喘和出汗;如果是没锻炼过的老人或者患病老人,马上就会受不了,只得中途停止锻炼。
针对这些情况,美国心脏学会于1992年发表正式声明,一反美国运动医学会的传统观点,明确指出:1、缺乏体力活动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任何强度或类型的体力活动,均能减少冠心病的危险性。3、无论是冠心病患者,还是健康人群,均可从体力活动习惯中受益。为了鼓励更多的美国人参加健身活动,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和美国运动医学会联名推荐,并经美国心脏学会、美国体力和运动总统委员会、美国衰老研究所等数家学术团体赞同,于1995年1月发表了题为《体力活动和大众健康》一文,对强度运动提出质疑:
第一、认为美国运动医学会原来推荐的体育锻炼方案,运动强度偏大;新方案将上述传统模式扩展为体力活动——健康模式,强调只要进行活动,即便运动量小,也可取得同样健康上的好处。
第二、认为间歇的、短时间的(如10分钟)体力活动的积累,也是健身运动的适宜方法。文中还介绍了有关研究结果,如强度相同,一组30分钟,另一组每次10分钟、分3次完成,两组锻炼后体力都有明显提高,两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别。
第三、认为运动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只要活动就好。把过去列为生活、工作和娱乐的一些项目也包括进来,提出既可参加常规项目(慢跑、步行、蹬健身车、游泳、打球等)一次完成,也可以分几次不同活动。如以爬楼梯代替坐电梯;以步行取代坐汽车;一面看电视一面做体操或蹬健身车;搞园艺、家务、跳舞以及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等均可。并特别指出,像男人们常做的剪草坪和家庭修理等都是典型的中度体力活动。
第四、建议每个美国成人每天从事中度的体力活动,包括短时间活动累计达到30分钟即可。这大概相当于每天消耗200千卡热量。
第五、认为不应忽视体操、拉力和负重等活动,这些伸展性和力量性锻炼,过去认为能引起猝死而列为禁忌,现在认为并无此等危险,且可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增强肌力。中国的太极拳经美国学者研究,认为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受到西方人的普遍欢迎。
根据国际上体力活动和康复理论及实践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我国的老年人健身运动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1、老年人健身运动强度应从轻度活动开始。据研究发现,长期坚持低能量运动的中老年人较不参加或偶尔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不仅能使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等患病率减少了35%,而且降低了死亡率。运动时间每天可一次或几次相加在30分钟以上,行有余力者可以过渡到中度,身体健康者也可直接从中度运动开始,重度运动应慎重,剧烈运动应列为禁忌。至于每天消耗热量在开始阶段可以低一些,逐步增加到每日150—200千卡。
2、老年人健身运动类型应灵活多样并注重康乐。太极拳、扭秧歌、跳老年迪斯科、打门球、作体操均可,步行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70岁以上老年人坚持每天步行30分钟者,在男性对骨盐含量、肺功能和上楼梯能力;在女性对肌力和上楼梯速度,都有明显好处。我国对高龄老人和久病卧床老人健身运动研究不多,国外已有椅子操、床上操等活动项目,值得借鉴和进一步研究。
3、如在清晨锻炼,运动量应小一些。人们习惯于清晨运动,但早晨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兴奋性也较高,无痛性心肌缺血、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和猝死发病也多在早晨6时至中午12时,因此应尽量选择下午和晚上活动为妥。
4、饭后百步走并不科学,宜慎重行事。中国有句古话:“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从近代医学观点来看,老年人不宜提倡饭后百步走,因为吃饭特别是吃饱饭对于有心血管疾病者,是一种负荷。河北省老年医学研究所于数年前研究老年人餐后运动时发现,在餐后60分钟血压由餐前的139毫米汞柱降到129毫米汞柱,而心率上升15次/分,中度运动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者占25%,说明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负性作用,但心电图并无改变。因此老年人应避免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两小时内进行健身运动。
5、维持体力活动的健康效果有赖于长期坚持。一般停练数周后这种效果逐渐消失,至于生病或在酷暑严寒季节,可以暂时停练。
老年人喜欢的运动有哪些
老年人在选择运动项目时,要结合自身的生理特点,健康状况,锻炼目的以及个人兴趣加以综合考虑。运动项目最好是以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氧的全身运动为主,散步、跑步、游泳乃是老年人的三大全身运动。由于老年人血压容易升高,对于那些需要强肌力的运动,无氧运动,举重以及仅限于上肢的强肌力训练等应当避免。需要敏捷性的运动不可勉强进行,如: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篮球等只有有锻炼基础的人才可以进行。
老年人的健身运动,大致可分为三类,即轻度到中度的耐力性运动,伸展运动及增强肌力锻炼。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太极拳、五禽戏、门球、老年健身操、高尔夫球、登楼梯、游泳以及室内步行车、功率自行车等。老年人在选择健身运动项目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有了锻炼兴趣,才能养成锻炼习惯,运动才能长期坚持下去,健身运动的效果才能最终体现出来。
其实老年人喜欢的运动有很多,如果长期只做一项运动,难免会有点乏味。所以,运动对于老人来说,选择项目很多,不一定只能喜欢一样,很多运动都是没有冲突的。但是老人们在做运动的时候,要遵循老年人运动原则,不要给自己的身体增加压力。
中老年人健身方法有哪些
人到中年,由于内分泌、代谢等方面的变化,常常会形成体内脂肪过剩,尤其是胸腹部脂肪堆积,而体型肥胖者往往较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中风和胆结石症等。肥胖者各关节也容易较早地发生退行性改变,以致经常腰酸、背痛、关节酸痛等。
针对这些情况,中年人参加健身时必须做到经常性并有一定运动量。跑步是一项作用大、效果好的锻炼方法,但锻炼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循序渐进原则。打拳和做操尽管强度小,但具有调节精神和增强体质的双重效果,对高血压和肥胖病特别有效。中年人要多做锻炼腰腹肌和呼吸肌的动作。此外,中年人参加健身运动应根据体质情况尽可能参加运动量比较大的爬山、游泳、打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锻炼项目,并长期坚持,才能保持强健的体质和旺盛的生命力。
老年人健身方法
老年人由于不同个体的身体素质、衰老程度及锻炼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参加健身运动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要严格掌握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的原则,运动量的确定必须做到"个体化"。
通常,经过一段时间的健身后,运动时感到发热、微微出汗、轻松、舒畅,食欲增加、睡眠改善,则表示运动量合适;如果运动时出现头昏、胸闷、心悸、气急,活动后不思饮食、睡眠差、易疲劳,则多为运动量过大所致。健身过程中,如何正确判断自己运动量的大小呢?比较简便、易于掌握的方法是测定脉搏。一般分为安静和运动两种测定方式:安静时,脉搏相对稳定,运动后1小时内脉搏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表示运动量适当;如果脉搏快速或减慢,应怀疑运动量过大。通常,运动进行中的正常脉搏为170-年龄所得之数。例如:一位60岁老人参加健身运动,正常脉搏(即心率)不宜超过110(170-60)次/分钟,如果相去甚远应及时调整。
老年人强身健体运动新方式
一、上肢运动
第1步:双手持杖由胸前经上向下压于肩后,同时提踵一次(脚跟提起)。
第2步:双手持杖右后经上举至胸前,双脚落地。
双手持杖压于肩后,对双肩的拉伸力量很大,效果很好,热身后做此动作,不会造成损伤。有肩周炎的人群往往无法完成,只能举到头顶或压于脑后,但经常练习,会使关节的粘连得到缓解,动作幅度会越来越大,是预防和治疗肩周炎的较好运动疗法。向后压肩时要求提踵(后脚跟抬起),对踝关节是很好的锻炼,经常练习,可预防韧带老化和足跟痛。
二、单臂拉伸
右手掌心向前,拇指向下,握住手杖上端,手臂举至头顶;左臂下垂,掌心向前,从身体外侧握住手仗下端。手杖以左侧肩为支点,左手前推。1拍推1次,做两个八拍。换成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再做两个八拍。
此动作以一侧肩为支点,利用杠杆的作用,使另一侧肩及上臂肌肉得到充分拉伸,若徒手做是无法达到这个效果的。
老年人补肾要注意预防缺钙
中医补肾的方法很多,如运动补肾、气功补肾、药物补肾和食物补肾等,这些补肾的方法可择其二三配合进行,常能起到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作用。骨科专家指出,运动可帮助钙吸收。老年人的运动,应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快走、慢跑、太极拳、健身操等。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同时又具有良好的补肾作用,如核桃、芝麻、花生、莲子、板栗、黑豆、蜂蜜、枸杞子、桂圆肉、木耳、狗肉、羊肉、鸡肉、鱼虾、芹菜、韭菜等,均可做成菜肴、药粥等,适当地多择而食之。某些补肾的中成药,如六味丸、壮腰健肾丸等,也可根据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食用。
老年人怎么科学的健身运动
做好健身运动是实现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对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医学检查资料,按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人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和频率,并应指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便有计划地进行经常性锻炼,达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
由于年迈体衰多病,老年人健身运动起点强度应以轻度活动即低能量运动为主,根据研究结果,长期坚持低能量运动的中老年人较不参加或偶尔参加剧烈运动的人,死亡率降低2.5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减少35%,说明低能量运动也有良好的健身效果。运动时间每天可一次或几次相加在30分钟以上。轻度运动有余力者可以过渡到中度,身体健康者也可以直接从中度运动开始,至于剧烈运动应列为禁忌。
老年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方式呢?由于生理心理文化素质各异,老年人健身运动类型应灵活多样,注重康乐,太极拳、扭秧歌、跳老年迪斯科、打门球、做体操均可。步行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根据研究70岁以上老年人坚持每天步行30分钟者,在男性对骨盐含量、肺功能和上楼梯能力,在女性对肌力和上楼梯速度,都有明显好处。
另外运动锻炼还要讲究科学性,一些常规的运动习惯不一定科学,比如人们习惯于清晨运动,但早晨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兴奋性也较高,无痛性心肌缺血、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作以及猝死发病也多在早晨6时至中午12时,因此应尽量选择下午或晚上活动为妥。如在清晨健身,运动量应尽量小一些。另外,常说的一句中国古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被当做老年人健身格言,其实,饭后百步走并不科学,宜慎重行事。从近代医学观点看,老年人不宜提倡饭后百步走,因为吃饭特别是吃饱饭对于有心血管疾病者,是一种负荷,对老年人更是如此,科学研究证明在餐后60分钟血压由139mmHg下降到129mmHg,而心率上升15次/分钟,中度运动后有些人出现了体位性低血压,说明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负面作用。因此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两个小时内进行运动锻炼。
适合老年人的健身运动
中国有句俗话说:人老腿先衰。双腿是全身重要的支柱。当人开始衰老时,骨质疏松悄悄袭来,骨头变得脆弱,而且上了年纪的人,不但心肺功能减弱,而且全身肌肉也渐渐松弛,弹性和收缩力降低,所以不少老年人行走缓慢,步履艰难,呈现出特有的老年步态,于是,腿脚是否灵活成了衡量一个人是否衰老的重要指征之一。
为了延缓衰老,老年人应尽量多步行,以锻炼腿部和腰背肌肉,改善肌肉和骨的血液循环,减轻骨质疏松的发生;同时步行还能锻炼呼吸、循环系统功能。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可以进行爬楼梯锻炼,但要注意:
1、劳逸结合。每登l-2层后在楼梯平台上稍作休息,待心跳、呼吸平稳后再继续向上爬;
2、登楼时要量力而行,切忌过快或过劳;
3、注意安全。脚到眼到,脚踏实地,不可分心,以免发生意外。
老年人健身注意事项
老年人健身
人虽老但是心不老,老人们运动起来也毫不逊色。有的老人喜欢跑步,有的老人喜欢练练功夫,有的老人喜欢打打羽毛球。那么什么运动才是最适合老人的呢?专家指出,老年人运动应该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来选择运动项目以及运动强度。但是老人运动时一定要注意一下事项。
老人运动需要注意五大事项
1、运动前要做检查
运动前做一全面的身体检查。老年人在健身运动前最好做一全面身体检查,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及各脏器的功能水平,为合理选择运动项目和适宜的运动量提供依据。
2、老人适宜选择全身性运动
老年人宜选择全身性的体育活动,避免某一肢体或是器官负荷过重,尽量避免过分用力动作,还应避免造成血压骤然升高的动作,如:突然前倾,低头朝下,头弯腰动作过猛等。
3、运动前要做好准备
其实运动前做准备,不管是对老年人来说还是年轻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运动前的一系列准备活动,可以渐渐调动身体的兴奋度,排出身体器官上的懒惰性。其实,准备活动就是一个过渡的过程。
男士运动健身禁忌
1、不要盲目参加自己能力之外的运动
不要盲目参加自己能力之外的健身运动,应该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来锻炼身体。
2、健身前不做准备活动
男士健身运动最大的禁忌就是不做准备活动,不做准备活动不但容易弄伤筋骨,还会因为紧肤没有完全舒展而大大减低健身的效果。
3、大量吃糖
有的人在健身运动时喜欢吃甜食或者糖水,认为这样可以帮助身体补充能量,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健身运动时吃甜食和糖水会使体内的维生素b1大量消耗,人就会感到倦怠、食欲不振等,影响体力的恢复,因此,健身运动后应多吃一些含维生素b1的食品,如蔬菜、肝、蛋等食物。
4、喝酒
健身运动时一般人都会觉得很累,有人就会选择健身空闲时喝酒解乏,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健身运动禁忌,健身时喝酒容易引发脂肪肝、胃炎、胃溃疡甚至痴呆症等疾病,所以有健身时喝酒这个习惯的男士们要改了。
老年人健身运动要适宜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健身运动要适宜,避免强度运动做成的不良后果。
老年人健身运动,必须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在科学的运动处方指导下进行锻炼。1990年美国运动医学会曾推荐老年人体育锻炼运动强度阈值为最高心率(220-年龄)的60%,相当于最大摄氧率的50%,心率为110—130次/分,每周3次,每次20—60分钟。但以65岁以上的健康老人而言,上述运动强度就是经常参加锻炼的,也会感到疲倦、气喘和出汗;如果是没锻炼过的老人或者患病老人,马上就会受不了,只得中途停止锻炼。
针对这些情况,美国心脏学会于1992年发表正式声明,一反美国运动医学会的传统观点,明确指出:1、缺乏体力活动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任何强度或类型的体力活动,均能减少冠心病的危险性。3、无论是冠心病患者,还是健康人群,均可从体力活动习惯中受益。为了鼓励更多的美国人参加健身活动,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和美国运动医学会联名推荐,并经美国心脏学会、美国体力和运动总统委员会、美国衰老研究所等数家学术团体赞同,于1995年1月发表了题为《体力活动和大众健康》一文,对强度运动提出质疑:
第一、认为美国运动医学会原来推荐的体育锻炼方案,运动强度偏大;新方案将上述传统模式扩展为体力活动——健康模式,强调只要进行活动,即便运动量小,也可取得同样健康上的好处。
第二、认为间歇的、短时间的(如10分钟)体力活动的积累,也是健身运动的适宜方法。文中还介绍了有关研究结果,如强度相同,一组30分钟,另一组每次10分钟、分3次完成,两组锻炼后体力都有明显提高,两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别。
第三、认为运动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只要活动就好。把过去列为生活、工作和娱乐的一些项目也包括进来,提出既可参加常规项目(慢跑、步行、蹬健身车、游泳、打球等)一次完成,也可以分几次不同活动。如以爬楼梯代替坐电梯;以步行取代坐汽车;一面看电视一面做体操或蹬健身车;搞园艺、家务、跳舞以及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等均可。并特别指出,像男人们常做的剪草坪和家庭修理等都是典型的中度体力活动。
第四、建议每个美国成人每天从事中度的体力活动,包括短时间活动累计达到30分钟即可。这大概相当于每天消耗200千卡热量。
第五、认为不应忽视体操、拉力和负重等活动,这些伸展性和力量性锻炼,过去认为能引起猝死而列为禁忌,现在认为并无此等危险,且可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增强肌力。中国的太极拳经美国学者研究,认为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受到西方人的普遍欢迎。
根据国际上体力活动和康复理论及实践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我国的老年人健身运动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1、老年人健身运动强度应从轻度活动开始。据研究发现,长期坚持低能量运动的中老年人较不参加或偶尔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不仅能使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等患病率减少了35%,而且降低了死亡率。运动时间每天可一次或几次相加在30分钟以上,行有余力者可以过渡到中度,身体健康者也可直接从中度运动开始,重度运动应慎重,剧烈运动应列为禁忌。至于每天消耗热量在开始阶段可以低一些,逐步增加到每日150—200千卡。
2、老年人健身运动类型应灵活多样并注重康乐。太极拳、扭秧歌、跳老年迪斯科、打门球、作体操均可,步行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70岁以上老年人坚持每天步行30分钟者,在男性对骨盐含量、肺功能和上楼梯能力;在女性对肌力和上楼梯速度,都有明显好处。我国对高龄老人和久病卧床老人健身运动研究不多,国外已有椅子操、床上操等活动项目,值得借鉴和进一步研究。
3、如在清晨锻炼,运动量应小一些。人们习惯于清晨运动,但早晨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兴奋性也较高,无痛性心肌缺血、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和猝死发病也多在早晨6时至中午12时,因此应尽量选择下午和晚上活动为妥。
4、饭后百步走并不科学,宜慎重行事。中国有句古话:“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从近代医学观点来看,老年人不宜提倡饭后百步走,因为吃饭特别是吃饱饭对于有心血管疾病者,是一种负荷。河北省老年医学研究所于数年前研究老年人餐后运动时发现,在餐后60分钟血压由餐前的139毫米汞柱降到129毫米汞柱,而心率上升15次/分,中度运动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者占25%,说明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负性作用,但心电图并无改变。因此老年人应避免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两小时内进行健身运动。
5、维持体力活动的健康效果有赖于长期坚持。一般停练数周后这种效果逐渐消失,至于生病或在酷暑严寒季节,可以暂时停练。
总之,老年人参加健身运动必须做到:
(1)、因人而异。每个人体力不同,健康状况也不一样,参加的项目和运动量也不能千篇一律。
(2)、持之以恒。锻炼贵在坚持。
(3)、循序渐近。活动强度应先轻度,再中度。
(4)、检查效果。每半年或一年向有运动医学素养的医生进行咨询。
老年人强身健体运动新方式
老人健身新方式 手杖操
手杖不仅是行走不便老年人的好帮手,还可以是他们的锻炼器材。与徒手做操相比,手杖操可使拉伸更加到位,关节活动更加充分。学好手杖操,可以为自己的健康增加一分保险,尤其是对于上肢、肩部以及平衡能力有比较好的锻炼效果。
一、上肢运动
第1步:双手持杖由胸前经上向下压于肩后,同时提踵一次(脚跟提起)。
第2步:双手持杖右后经上举至胸前,双脚落地。
双手持杖压于肩后,对双肩的拉伸力量很大,效果很好,热身后做此动作,不会造成损伤。有肩周炎的人群往往无法完成,只能举到头顶或压于脑后,但经常练习,会使关节的粘连得到缓解,动作幅度会越来越大,是预防和治疗肩周炎的较好运动疗法。向后压肩时要求提踵(后脚跟抬起),对踝关节是很好的锻炼,经常练习,可预防韧带老化和足跟痛。
二、单臂拉伸
右手掌心向前,拇指向下,握住手杖上端,手臂举至头顶;左臂下垂,掌心向前,从身体外侧握住手仗下端。手杖以左侧肩为支点,左手前推。1拍推1次,做两个八拍。换成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再做两个八拍。
此动作以一侧肩为支点,利用杠杆的作用,使另一侧肩及上臂肌肉得到充分拉伸,若徒手做是无法达到这个效果的。
三、弓步扩胸
左腿向前成左弓步,一手抓住手杖,两臂向前伸直,向侧前打开扩胸1次,同时,弓步下压1次。要求上体直立。l拍做1次,做两个八拍。然后换成右腿在前,再做两个八拍。
弓步压腿对拉伸腿部肌肉韧带和提高肌肉力量是很有帮助的,但许多中老年朋友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病,徒手做易加重膝关节的磨损。使用手杖作支撑,可减轻膝关节的压力,同时使上肢也得到充分拉伸。扩胸的动作使胸大肌及肩、背、腰都得到锻炼。
四、脚跟脚尖平衡
左腿在前,两腿前后分开一步距离,前腿脚跟着地,后腿脚尖着地,直立,两臂侧平举拿住手杖。坚持1个八拍,然后两臂上举再坚持1个八拍。前后脚交换再做1次。
此动作可练习人体平衡能力。平衡能力是身体的重要指标,不仅体现了人体平衡器官的能力,也体现了肌肉力量的控制程度。平衡能力好,人体活动灵活敏捷,不易摔跤。拿着手杖做练习,随时可以支撑,安全性好;上举时,加大了动作难度,有利于平衡能力的提高。
手杖操相对于徒手操来说,还有三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联动动作,两只手握住手杖的两端,一只手拉,拉动另一只手跟着动,从而增加活动幅度。二是杠杆作用,以身体某一部分为支点,一只手臂撬动另一只手臂向相反的方向,增加活动幅度。三是支撑作用,两只手分别掌杖左下肢运动,可以减轻下肢关节压力,并增加安全性。
手杖操可以更好地胜任柔无韧性和平衡力的锻炼。若是把手杖操组合在一起,每天连续做20-30分钟,就成为一套很好的有氧身操,尤其适合腿不大好的中老年人,用于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辅助锻炼。
旋转运动强身健体
转动头部
较为放松地站在地上或坐在椅子上,双手叉腰或捧腹,头微微低下,顺时针方向转20圈左右,再逆时针转20圈左右。此法可有效地锻练颈部肌肉和关节,促进颈与头部血液循环,增强头部的供血能力;预防治神经性头疼、失眠、颈椎骨质增生及预防老年痴呆症都有明显的疗效。注意,动作要缓慢。
转动跟部
端坐或站立一处,目视前方,然后运动双目由左向右顺时针转30圈,再逆时针转30圈。但必须注意,转目时应尽量将目光向远处看,并固定上下左右可视目标,这样练起来效果才好。此法能增强眼部肌肉活力,缓解视力疲劳,防止近视及视力衰退。
转动肩部
双脚分开站稳,双臂先由前向后轮转30圈,再由后向前轮转30圈。此法对防治肩部风湿疼痛、肩周炎、颈肩综合征等疗效明显,对改善心肺功能有一定帮助。
转动双臂
自然站立,目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模仿跳绳,双臂向后、向上、向前、向下划圈10次;接着再反方向划圈10次。此法活动臂及肩,增强肺功能,有防治颈椎病、颈肩综合征、网球肘之功效。
转动双掌
自然站立或坐姿,双掌抬起至胸腹前或下垂。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双大拇指10圈,然后按逆时针方向转动10圈;接着先后按顺、逆时针方向转动手掌10圈:此法运动双掌鱼际部及小臂肌肉,有舒筋活血、增强手腕灵活度的功效。
转动腰部
直立地上,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压住腰部,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腰部30圈左右(圈数可逐渐增加),再按逆时针转30圈左右。此法能锻炼腰部的肌肉和关节,有健胃之功,常年坚持对防治慢性腰肌劳损、风湿性腰痛、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慢性肾炎、坐骨神经痛、便秘、失眠等效果较好。
转动腹部
不限体位,双手重叠,手掌置于腹上,先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8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摩80次,此法对于消除腹部赘肉、促进消化、防止脏器下垂,防治便秘和痔疮都很有好处。
转动臀部
马步式站立,双臂自然前伸,然后十指相对,似抱球于胸前;顺时针方向大幅度缓慢转动臀部10圈;再以逆时针方向同样转动10圈此法能带动腿部及脏腑,舒筋活血、能便、减肥,还可防治腰肌劳损、腰椎病、腰腿病等。
转动膝部
站在地上双脚并拢微微下蹲,双手抓住双膝,按顺时针转30圈,再逆时针转30圈。此法可增强膝部关节和腿部肌肉的力量,能防止腿部老化,对防治膝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下肢静脉曲张、坐骨神经痛及小腿抽筋等症,效果明显。
转动脚踝
两足交替向内和向外用足尖画圈,各20圈。此法除可以增加关节有经穴,对胃肠、心肾疾病均有防治作用。
运动缓解慢性腰痛七法
引起中老年人慢性腰痛的原因很多,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等,严重时往往需要手术治疗。腰肌慢性劳损或急性腰肌损伤后引起的腰痛患者常有躯干肌力的减弱。疼痛与肌力减弱可互为因果,使腰痛迁延难愈。因此,进行腰背肌训练是治疗及预防慢性腰痛的重要方法之一。对腰椎手术后卧床休息的患者来说,适当进行一些腰背肌锻炼,对防止腰背肌萎缩,提高手术疗效也起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慢性腰痛患者,不论是手术或非手术,也不论是手术前或手术后,适当做些腰背肌锻炼对增强肌力、稳定脊柱、缓解腰痛可以说可有效预防慢性腰痛,并对腰痛治疗有辅助作用,非常适合中老年人长期练习。
上下搓腰法
将双手分别放于同侧腰大肌处,由上向下,再自下而上反复搓15-20次,以感觉双侧腰部发热为度。
左右转腰法
两腿略微分开,两手叉在后腰部,以腰为轴心绕圈转动身体。若疼痛剧烈,动作可以缓慢一点。先往左边转,再往右边转,各转20-30圈。
四肢爬行法
四肢呈爬行状,先后做腰上凸、腰下凹,侧身左(右)手摸左(右)足,扬手转身等动作,后将双手着地,如爬行动物一样爬行,每天坚持30分钟。
飞燕抬举法
俯卧于床,先后做双下肢交替抬举,双下肢同时抬举,上半身后伸抬起,身体两侧同时抬离子床等动作。上述动作各10-20次,每天坚持锻炼30分钟。
团身抱膝法
仰卧于床;先后做屈髋屈膝、仰卧起坐,或仰卧起坐接双手抱膝贴胸等动作各15-20次,此运动可与飞燕式隔日交替进行。
反向退走法
在走廊或空旷处倒退走,每次30分钟左右。这种锻炼方法有利于改善腰背肌状态,恢复腰椎生理弯曲和腰部小关节滑动,可帮助解除小关节粘连。
反复挺腹法
每天做挺腹运动50-80次。—方面加强腰背肌的锻炼,另一方面使椎间隙、纤维环及椎间韧带发生旋转、牵拉,产生周边压力,突出物易于回纳,可使椎体关节达到适应状态。
以上七法,可全部做完,也可选择2-3法坚持练习,日久必有效果。
老年人健身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健身运动强度应从轻度活动开始。据研究发现,长期坚持低能量运动的中老年人较不参加或偶尔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不仅能使心血管疾病、糖 尿病、老年性痴呆等患病率减少了35%,而且降低了死亡率。
运动时间每天可一次或几次相加在30分钟以上,行有余力者可以过渡到中度,身体健康者也可直接 从中度运动开始,重度运动应慎重,剧烈运动应列为禁忌。至于每天消耗热量在开始阶段可以低一些,逐步增加到每日150—200千卡。
老年人健身运动类型应灵活多样并注重康乐。太极拳、扭秧歌、跳老年迪斯科、打门球、作体操均可,步行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70岁以上老年人 坚持每天步行30分钟者,在男性对骨盐含量、肺功能和上楼梯能力;在女性对肌力和上楼梯速度,都有明显好处。我国对高龄老人和久病卧床老人健身运动研究不 多,国外已有椅子操、床上操等活动项目,值得借鉴和进一步研究。
如在清晨锻炼,运动量应小一些。人们习惯于清晨运动,但早晨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兴奋性也较高,无痛性心肌缺血、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和猝死发病也多在早晨6时至中午12时,因此应尽量选择下午和晚上活动为妥。
饭后百步走并不科学,宜慎重行事。中国有句古话:“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从近代医学观点来看,老年人不宜提倡饭后百步走,因为吃饭特 别是吃饱饭对于有心血管疾病者,是一种负荷。
研究发现,老年人在餐后60分钟血压由餐前的139毫米汞柱降到 129毫米汞柱,而心率上升15次/分,中度运动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者占25%,说明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负性作用,但心电图并无改变。因此老年人 应避免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两小时内进行健身运动。
维持体力活动的健康效果有赖于长期坚持。一般停练数周后这种效果逐渐消失,至于生病或在酷暑严寒季节,可以暂时停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