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丝山药
-
拔丝山药介绍
起源 清代宣统翰林学士薛宝辰在他所著《素食说略》中提到“拔丝山药”说:去皮切拐刀块,以油灼之,加入调好水冰糖起锅,即有长丝。但以糖炒之,则无丝也。京师庖人喜为之。“拔丝山药”是北京传统名菜,少说也有百余年历史。而今拔丝山药又加上点儿桂花卤,撒上点熟白芝麻。吃的时候得趁热,夹块山药一拉,糖丝能拔一丈多远。入口之前一定要在凉开水碗里蘸一下,避免烫嘴。 菜品特点 山药原名薯蓣,唐代宗名李预,因避讳改为薯药;北宋时又因避宋英宗赵曙讳而更名山药。河南怀庆府(今温县)所产最佳,谓之“怀山药”。“怀山药”曾在.. 19
-
拔丝山药的功效与作用
一养颜、元代脾胃专家李景说:“治皮肤干燥以此物润之。“李时珍写到:“山药能润皮毛。“山药对滋养皮肤,健美养颜有独特疗效。 二、补中益气;铁棍山药因富含18种氨基酸和10余种微量元素,及其它矿物质,所以有健脾胃、补肺肾、补中益气、健脾补虚,固肾益精、益心安神等作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健脾补益、滋精固肾、治诸百病,疗五劳七伤“之说。 三、消渴生津;该山药有消渴生之功效:中医治疗虚劳消渴(糖尿病)处方中常有山药单味使用,或与其它药物合用,效果更佳。
-
拔丝山药的制作窍门
1.根据原料质地决定是否挂糊,如苹果、梨、桔子等水果,含水分较大,在下锅炸时,一定要用蛋清和淀粉挂糊,将原料裹住,否则原料内部出水后,会粘在一起;土豆、山药等原料,含淀粉较多,下锅炸时,可不必挂糊。 2.在油烧到七成熟时,将原料下锅,炸至金黄色捞出。 3.炒好糖。锅内要放干净底油,中火加热,加入白糖,用勺不断搅动,使糖受热均匀,炒至糖呈浅黄色时,由于水分蒸发冒出气泡,待泡沫多且大时,将锅端离火口,使泡沫变小,颜色加深。用勺舀起糖汁往下倒,能成一条线状,说明糖己炒好。这时迅速将原料下锅翻动,使糖汁裹匀原料。
-
拔丝山药的做法
做法一 制作食材 铁棍山药山药500克(首选晶福源的铁棍山药),桂花卤2克,冰糖75克,熟白芝麻5克,熟花生油1000克。 制作流程 1、山药刮去皮切滚刀块;冰糖碾碎成面儿。 2、勺内注入油烧至五成热,放入山药至金黄皮脆里熟,倒入漏勺内。勺内留油少许,放入冰糖面和和一调匙清水,加桂花卤熬糖,待糖汁表面的大气泡变小,糖以开始变微微有点浅红色时,马上将炸过的山药倒入勺中搅动,用糖汁将山药包均,倒入涂油的盘中,迅速上席即可。另上凉开水一小碗。 制作贴士 拔丝手艺很重要。火小,不是拔不出丝来就是糖呈沙粒;火大,糊
-
拔丝山药热量高吗
山药本身的热量不高,是一种营养丰富低热量的食物,但是拔丝山药中是需要用到大量的白糖,所以会导致拔丝山药中的热量比较高,所以说我们吃拔丝山药的时候需要适量,否则容易摄入过量白糖影响健康。
-
拔丝山药的做法大全
山药是美食,也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是大家熟悉的滋补珍品。能补虚、理气、益智、延年、疗疾。对人体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防止心血管系统脂肪沉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过早硬化,防止肝、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还能减少皮下脂肪沉积,避免出现肥胖。中医理论认为:山药性平,不燥,不温不燥,功能补脾胃,益肺肾。>>>山药的做法大全 做法一 材料:山药200克,鸡蛋1个,面粉10克,淀粉50克, 调料:食用油500克(实耗80克),白糖5大匙, 点击图片
-
拔丝山药的做法 功效
开胃健食、补充能量
-
拔丝山药的做法 食材
主要食材:铁棍山药500克 其他食材:白糖100克,青红丝、枸杞子、植物油各适量。
-
拔丝山药的营养价值
拔丝山药 山药是美食,也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是大家熟悉的滋补珍品。山药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多种矿物质、多种维生素、胆碱、纤维素、粘液质等成分。 拔丝山药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供给人体大量的粘液蛋白质,对人体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的脂肪沉积,保持血管脉粥样硬化过早发生,防止心血管系统脂肪沉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过早硬化,防止肝、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还能减少皮下脂肪沉积,避免出现肥胖。 中医理论认为:山药性平,不燥,不温不燥,功能补脾胃,益肺肾。
-
拔丝山药怎么做才出丝
准备好山药200克,鸡蛋1个,面粉10克,淀粉50克,食用油500克,白糖5大匙。 1.山药去皮,之后切块,然后再用水泡洗,沥干其中的水分之后,在上面拍上少许的干淀粉。 2.再把鸡蛋打入到碗中,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面粉、干淀粉,还需要放入少许的清水和食用油,调成糊之后再把山药放入其中挂上糊。 3.锅中倒入食用油,烧热之后放入山药,炸到金黄脆硬的时候捞出沥干油,然后把锅洗净,加入清水和白糖,用小火继续炒,等到两面金黄、起小泡的时候,这时候就可以放入之前炸好的山药一起炒匀,盛到抹好油的盘中就可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