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肠炎
-
中医如何治疗病毒性肠炎
1、寒湿型:主证:泄泻清稀,甚或水样,腹痛肠鸣,脘闷恶心,或兼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肢体酸痛,舌苔薄白或微腻,脉濡缓。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处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藿香10g 厚朴6g 陈皮10g 茯苓10g 苍术10g 法夏10g 苡仁15g 白芷10g 车前子10g 甘草3g2、湿热型:主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肛门灼热,烦热口渴,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治法:清热化湿,
-
病毒性肠炎的检查
1.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正常,少数偏高,分类淋巴细胞增加;2.大便常规及培养大便镜检大多无特殊发现,少数可见少量白细胞,培养无致病菌生长;3.特异性诊断实验(1)取粪便作直接或免疫电镜检查,可发现轮状病毒颗粒;(2)用酶联免疫附试验或免疫酶斑试验(Immnnoenzymedottest)检测粪便上清液中的病毒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从粪便中提取病毒RNA,进行聚丙烯酰胺凝
-
病毒性肠炎如何护理
可以服用头孢克污混悬剂或者黄连素片治疗 ,大便常规正常的情况下建议服用妈咪爱和思密达治疗.如果在添加辅食应该暂停 添加.或减少辅食添加.好转后再循序渐进恢复.尤其不要吃不消化的食物.严重时 需要静脉补液治疗,避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注意及时补充水份和盐份.可以补充口服补液盐,或白开水加点食盐,糖, 糖可以促进水和盐的吸收.不要担心,积极治疗是容易治愈的.宝宝多是轮状病毒感染,潜伏期1~3天。病情差别
-
病毒性肠炎流行病学
1.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正常,少数偏高,分类淋巴细胞增加;2.大便常规及培养大便镜检大多无特殊发现,少数可见少量白细胞,培养无致病菌生长;3.特异性诊断实验(1)取粪便作直接或免疫电镜检查,可发现轮状病毒颗粒;(2)用酶联免疫附试验或免疫酶斑试验(Immnnoenzymedottest)检测粪便上清液中的病毒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从粪便中提取病毒RNA,进行聚丙烯酰胺凝
-
宝宝病毒性肠炎症状
根据您的问题描述,您的宝宝的情况考虑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治疗参考:口服清开灵颗粒每天三次每次一袋,参苓白术散每天三次每次一袋。
-
病毒性肠炎严重吗
(一)传染源 患者与无症状带毒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患者急性期粪便中有大量病毒颗粒,病后可持续排毒4~8天,极少数可长达18~42天。(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人传人,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能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成人轮状病毒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常呈水型暴发流行,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三)易感人群 普通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以9~12月龄发病率最高,6月龄以下少见,但近来人工喂养新生儿发病也
-
病毒性肠炎要做哪些检查
1、临床症状孩童表现症状以一天有三次以上腹泻为主,诊断婴儿腹泻则要参考正常时大便次数,病毒性肠炎多引起水状或糊状大便,严重时一天可拉到20次以上,细菌性肠炎大便常带有血丝、黏液且特别臭。除腹泻外,可伴有呕吐、间歇性肚脐周边腹痛(肠绞痛)及发烧。细菌性肠炎腹痛往往较严重,上吐下泻厉害时可引起脱水、休克、电解质不平衡、低血糖、肠套叠,甚至抽筋等合并症,细菌感染尚可引起巨结肠症、肠穿孔或扩散至其他器官。
-
宝宝病毒性肠炎怎么办
1.柳氮磺胺吡碇(SASP)本药在肠道内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5-ASA)与碘胺吡碇,前者是主要有效成分,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或白细胞介导的氧自由基形成,能消除炎症。2.甲硝唑主要用于各种厌氧菌感染、阿米巴病及丝虫病等。3.激素类具体药物有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4.硫唑嘌呤此类药物在体内产生巯嘌呤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和淋巴细胞的增殖,对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
-
如何进行诊断病毒性肠炎
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特征:先吐后泻,伴发烧,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病程有自限性,即使用药也不能显著改变病程。症状表现: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数患儿还会发热(常见于病程初期),一般为低热,很少高热;2、大便次数增多,每日10次左右,大于3次就应考虑秋季腹泻,大便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带少许粘液或脓血,无腥臭味;3、半数患儿会出现呕吐。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一
-
病毒性肠炎的食疗方法
1、橙子蜂蜜茶做法:橙子1个,蜂蜜50克。先将橙子用水浸泡去酸味,然后带皮切成4瓣,加清水适量,放入蜂蜜,同煮20~25分钟,捞出橙子留汁。代茶饮。功效:消食下气、行气止痛。适用于胃肠炎引起的食积气滞、脘中痞闷、不思饮食等。2、马齿苋汤做法:马齿苋50克、茶叶15克、山楂30克、鸡内金30克、白糖30克。把马齿苋洗净,茶叶、山楂漂去灰,鸡内金焙干碾细后,同放入砂锅煎煮约15分钟,加入白糖即可。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