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

  • 丙型肝炎发病有何特点

    丙肝是由于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而导致肝脏发生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的一种传染病,部分丙肝患者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丙肝对患者健康威胁极大,我们要积极预防丙肝,关键是要了解丙肝的有关知识,才能有效的进行预防,那么丙肝有什么特点呢? 1.容易慢性化,较易发展为肝硬化 一旦感染丙肝病毒,发生急性丙肝,其慢性化比例比较高,大约50%~85%的急性丙肝患者会转为慢性丙肝,因输血感染的丙肝患者中约有 20%~30%会最终发展成肝硬化,其他原因引起的丙肝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概率约为10%~15%。一旦发生肝硬化,最终演变成

  • 丙型肝炎通过性生活传播吗

    1血液传播:(1)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但是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HCV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共用剃须刀、牙刷、文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丙肝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与丙肝病毒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丙肝的危险性较高。 3.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丙肝病毒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 4值得注意的是,接吻、拥抱、喷嚏、

  • 丙型肝炎能够治愈吗

    1、丙型病毒性肝炎有预防性的疫苗吗? 由于丙肝病毒易发生变异,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预防丙肝的疫苗。 2、得了丙型病毒性肝炎能否治愈? 丙肝起病隐匿,初始症状不明显。人感染丙肝病毒后大都长时间无明显临床症状,但病毒对肝脏细胞的破坏却一直持续着,急性丙肝易转为慢性,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将导致肝硬化和肝癌。正是丙肝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所以要做到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 3、以前说“肝炎日”都是5月19日,为什么会变成了“7月28日”呢? 2004年,欧洲2个肝炎患者联合会发

  • 丙型肝炎如何预防

    一级预防 目前没有可以预防丙肝的疫苗。可通过避免以下行为降低感染风险: 不必要和不安全的注射; 不安全血液制品; 不安全的锐利废物收集和处置; 使用非法药物和共用注射器; 与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 共用可能被受感染血液污染的个人锐利物品; 使用被污染工具进行纹身、穿孔和针灸。 二级和三级预防 世卫组织建议丙肝病毒感染者应: 接受有关保健和治疗方案的教育和咨询; 接种甲肝和乙肝疫苗,预防甲肝和乙肝病毒合并感染,以保护其肝脏; 及早接受适当医疗管理,包括接受适当的抗病毒治疗;并且 进行定期检查,以

  • 丙型肝炎传播途径是什么

    一旦患上丙型肝炎,人体的麻烦就随其而至,给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会严重困扰着患者的身体健康,那么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呢? 一、丙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 1、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丙型肝炎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丙型肝炎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丙型肝炎,因此,无法完全筛出丙型肝炎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丙型肝炎。 2、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丙型肝炎传播

  • 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

    慢性丙肝比起乙肝来说治疗上还是比较简单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治疗慢性丙肝是怎么治好的。慢性丙肝病患者症状常较轻,但病程往往迁延不愈,氨基转移酶持续增高和伴有慢性肝炎组织学的改变,部分病例经过20-30年转变为肝硬化、肝癌。因此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对自己的病情不要等闲视之,但也不必紧张恐惧。 慢性丙肝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要做到生活上动静结合、有规律;饮食上适量进食优质高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不宜过多吃糖及吃高脂肪食物,要禁酒,并配合医务人员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只要配合医生治疗,丙肝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慢性丙

  • 如何正确诊断丙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肝炎)的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动态变化进行综合性分析,做好鉴别。然后根据肝炎病毒学检测结果作出病原学诊断,最后确诊。切忌主观片面地只依靠某一次检查异常即作出诊断,而发生误诊。 【检查】 1、可用肝穿刺术直接取肝组织作组织学检查,以决定有无肝组织病变、病变的性质及类型、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分级、分期,并可检测肝组织中肝炎标记物作病原学诊断,还可作为重要的疗效考核指标。 2、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和早期肝硬化或纤维化的诊断,以

  •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但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以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除HCVRNA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 (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静脉注射毒品、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窥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暴露的重要途径。公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等也是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 与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急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是什么

    丙肝的临床表现:其一、丙肝患者很大一部分没有任何症状,慢性丙肝患者甚至可以在20年间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其二、丙肝潜伏期一般为1.5-2个月,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后,便出现肝炎的常见症状,有疲乏、身体无力、食欲减退、部分可出现黄疸等症状。 其三、丙肝患者右上腹部感觉不舒服、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其四、少数丙肝患者伴低热,轻度肝肿大,有些患者可出现黄疸。其五、少数丙肝患者体重减轻、肌肉关节疼痛,睡眠不好。其六、患者肝功能指标多为正常或轻度异常。 患者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及保肝治疗。经多年的临床验证,使用普通干扰

  • 丙型肝炎传染吗

    大部分患者在感染的急性期无明显症状,伴有高水平的病毒血症和ALT升高。HCV急性感染后HCV RNA早于抗-HCV出现于血液中。HCV RNA最早可于暴露后2周检出,HCV 核心抗原可在HCV RNA出现后1~2d检出,而抗-HCV直到8~12周才能检出,也就是说,在HCV感染发生后,有约8-12周的时间,仅能检出HCV RNA,而抗-HCV为阴性,即抗-HCV检测的“窗口期”,“窗口期”的长短与检测试剂有关(见表1)。抗-HCV不是保护性抗体,是HCV感染的标志。 15%~40%的HCV急性感染者可在6

  • 丙型肝炎的死亡率高是为什么

    我国丙肝流行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我国报告的丙肝发病人数约12万,是2003年的6倍。目前丙肝死亡率在全球所有疾病中排在第十位,在中国,丙肝死亡率排在第五位。丙肝一直以来也没有得到社会公众的足够重视,是临床漏报率最高的法定传染病。 丙肝的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丙肝尚无疫苗,不能够事先预防。 2、八成丙肝无症状,病情呈隐匿性发展,不利于病情的及早发现。 3、潜伏期可长达15至20年,肝脏持续遭受慢性损害,易转化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4、 90%丙肝患者未能正规治疗,贻误了病情,加速了病情恶化的

  • 丙型肝炎传染不

    丙肝和乙肝一样,都具有传染性,而且传播途径相同,即血液传播、破损皮肤或粘膜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等。 丙肝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的,丙肝病毒主要在肝细胞中复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的炎症、变性、坏死。肝细胞坏死后,肝组织进行不断修复,修复的过程就是肝脏纤维化的过程。肝细胞经过多次的损伤——坏死——修复,渐渐形成肝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此外和丙肝不同的是,丙肝的症状相当不明显,而且成年人感染丙肝后转化成慢性丙肝的几率要比乙肝大得多,此外,丙肝没有疫苗来预防。

  • 丙型肝炎吃什么好

    丙肝病毒感染者的饮食要更加注意营养平衡,多吃水果、蔬菜、奶制品和谷类食物,少吃油炸食品和含有过多脂肪的食物。 丙肝患者的饮食宜“杂、淡”。“杂”是指饮食宜多样化,不要偏食。狂补蛋白、狂补热量,都有损肝脏。健康的饮食要顾及到机体所需的建筑材料,包括蛋白质、必需脂肪酸及碳水化合物等。蛋白质的来源主要是肉类,如鸡肉、鱼肉等,还有鸡蛋,奶制品,坚果类,豆类等。 1、多吃新鲜蔬菜 新鲜蔬菜是丙肝患者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丙肝患者要多搭配清淡的食物,青菜富含很多的营养物质,不仅可以调节身体的平衡,还很容易消化、吸收,也

  •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丙型肝炎主要有以下几个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 ⑴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 ⑵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 共

  • 慢性丙型肝炎治疗办法有哪些

    (1)干扰素:丙型肝炎的发病一是可能由于丙型病毒直接侵害肝细胞,二是可能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造成自身免疫性肝损害。干扰素可以直接抑制丙肝病毒的复制,并能阻止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因此干扰素是目前治疗丙性肝炎的唯一较有效的药物。白细胞干扰素(a干扰素,天然或重组)和纤维母细胞干扰素(B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均比较肯定,表现在血清转氨酶水平的降低或正常化,丙肝抗体(抗HCV)的滴度降低,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水平的降低或消失,以及肝组织学的改善。 (2)强力新:是甘草酸(甘草提取的主要

  • 丙型肝炎严重吗

    经研究证实HCV基因组为一线状单股正链RNA病毒,属黄病毒属。由编码区、5"-非编码区和3"-非编码区组成。编码区区小事包括两部分,即结构区与非结构区。前者较保守,后者易发生变异。结构区分C区、M区和E区,相应的编码物分别是核心蛋白、基质和囊膜蛋白,由它们组成病毒颗粒。非结构区分别为NS1、NS2、NS3、NS4和NS5基因,相应编码物依次为NS1、NS2、NS3、NS4和NS5蛋白。其中NS1蛋白可能是可溶性补体结合抗原,NS3为HCV-RNA的螺旋酶,NS5为HCV-RNA指导的RNA多聚酶,故结

  •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什么意思

    1、丙肝通过母婴垂直方式进行传播,被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主要是在新生儿出生或者哺乳期将丙肝病毒传染给孩子。而目前随着医学的进步,丙肝的母婴阻断措施日渐完善,通过垂直方式传播丙肝的机会越来越小。 2、丙肝通过血液传播方式进行传播即输入被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或使用血制品等是传播丙肝的主要方式。器官移植,血液透析患者以及经历大量输血的患者是容易感染丙肝的高危人群。 3、性传播也是传播丙肝的主要方式,研究证实丙肝病毒存在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精液,唾液中,因此提示有性传播接触感染丙肝的可能。 4、医源性传播也可传播丙肝

  • 患有丙型肝炎是否传染呢

    丙肝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八种: (1)输血:输入商品血液者发生丙肝危险性较输入志愿者血液者高5-10倍。 (2)输血制品和衍生物:国内外均有此方面的报道。 (3)血液透析:发生丙肝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百分之五十七开发病前6个月内曾有输血史,工作人员中有百分之四十三有针刺暴露史。 (4)毒品成瘾者:经常反复使用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注射器,为自己注射毒品,丙肝患者中毒品成瘾者占百分之八十。 (5)工作中感染:卫生保健工作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处理血或血制品者以及与肝炎患者的接触者中,丙肝发病率较高,可能主要是经皮

  • 患上慢性丙型肝炎传染吗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 (1)经血传播:是目前所知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输血 血制品(如血液成分凝血因子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可能感染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是输血后肝炎的主要原体最近通过应用比较特异的方法及试剂筛选献血员使输血后丙型肝炎的发生率开始下降.透析采血浆还输血细胞静脉内药瘾均可感染丙肝病毒.亦有纹及纹眉穿耳眼等美容过程感染丙肝病毒的报告. (2)母婴传播:有报告在妊娠期存在丙肝病毒经胎盘的垂直传播及产时产后感染的母亲对婴儿的密切接触传播.与乙肝病毒相比丙肝病毒感染率较低;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时机主要在出生或哺

  • 丙型肝炎可以治疗好吗

    诚心奉劝立即停用干扰素等西药,否则悔之晚矣!如果您自己有一定文化,下面中医治疗方法可供参考,以提高信心:基本方: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甘草5克,川萆薢10克,黄皮树叶15克。本方取四君子汤补气健脾阳,黄皮树叶疏肝解郁,行气化浊,川萆薢去除因郁脾土之湿浊。本方适于单纯脾气虚型的慢性肝炎患者。临床证见为面色谈白,少气自汗,倦怠乏力,身重,食欲不振,胁部不适感,腹胀便溏,舌淡嫩,或胖有齿印,苔白或兼浊,脉虚弱。若患者同时有其他兼挟证候出现时,则可根据辨证所得,采取适当的兼治法,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