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可以治疗好吗
丙型肝炎可以治疗好吗
诚心奉劝立即停用干扰素等西药,否则悔之晚矣!如果您自己有一定文化,下面中医治疗方法可供参考,以提高信心:基本方: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甘草5克,川萆薢10克,黄皮树叶15克。本方取四君子汤补气健脾阳,黄皮树叶疏肝解郁,行气化浊,川萆薢去除因郁脾土之湿浊。本方适于单纯脾气虚型的慢性肝炎患者。临床证见为面色谈白,少气自汗,倦怠乏力,身重,食欲不振,胁部不适感,腹胀便溏,舌淡嫩,或胖有齿印,苔白或兼浊,脉虚弱。若患者同时有其他兼挟证候出现时,则可根据辨证所得,采取适当的兼治法,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减用药,其加减法为:脾虚较甚,并见气短声低,精神不振的,加黄芪15—25克。兼湿浊上泛.并见院闷,恶心呕吐,舌苔厚浊脉缓滑的.加法半夏10克,砂仁6克以和胃降浊;若湿浊中阻,以身肢困重、腹胀便搪明显的,加苡仁15克,白蔻仁6克以通阳除湿。
兼肝气郁结,并见胁痛较明显,易急躁,头晕,头痛,脉兼弦的,加素馨花l0克、郁金l0克以舒肝解郁。兼肝阴不足,并见头目眩晕,失眠多梦,舌边尖红,苔少,脉弦细弱稍数的,加桑寄生30克(或桑椹15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或五味子)12克,以太子参20克易党参,去川萆薢.以养肝阴,兼肾阴虚,并见面白唇红,头晕,睡眠不佳,口干咽燥,腰膝酸痛,舌质红嫩,苔薄白或苔少.脉细数而弱的,加首乌30克,山萸肉12克,熟地20克,桑寄30克,旱莲草12克,以太子参18克易党参,怀山药12克易白术。
兼肾阳虚,并见面色青白或黯晦,精神不振,腰腿痠疼,四肢欠温,脉兼迟或稍沉者,加杜仲15克,巴戟天12克,肉挂2克(调服),锗实子l0克,以温补肾阳。较血瘀阻络,并见面色黧黑或唇色紫黯,胁痛明显,胁下症块(肝大,质较硬易们及)。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缓或涩的.加丹参15克,茜根12克,桃仁10克,蛰虫(又称土鳖)10克.以活血祛瘀。兼湿郁化热,并见有口苦。小便黄浊,或轻度黄染,或低热,舌嫩红,苔黄白厚浊.脉虚数的,加金钱草25克,田基黄(或鸡骨草)25克,土茵陈25克,以太子参18克易党参,以清利湿热。上述治法,总的原则不离健脾。组方的核心是四君子汤加川萆薢、黄皮叶。这是笔者通过长期的临证、科研,摸索到脾虚是慢性肝炎的共性而确立的。随证加减则按辨证论治之原则处理。 注意:以上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必须辨证论治,需要在有经验的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丙型肝炎真的可发展为肝硬化吗
丙型肝炎同样可发展为肝硬化,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而引起的,感染途径主要有几个方面:①输血和血制品;②皮下注射;③性传播;④产期传播;⑤家庭密切接触性传播;⑥还有部分传播途径不明的丙型肝炎。
患丙型肝炎后临床表现常很轻微,如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肝区不适,少数人有黄疸等,甚或有人没有什么不适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ALT轻度升高。急性丙型肝炎经治疗半年仍不能痊愈则可进展为慢性阶段,因目前还没有治疗丙型肝炎的特效药,所以急性丙肝中约有60%-70%的病人将发展为慢性肝炎。从被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到发展为慢性肝炎大约要经过10年时间,发展为肝硬化大约需要20-30年,一旦发生肝硬化有可能10年内进展为肝癌。
预防丙型肝炎的重点是:①首先是提高防病意识,认识经血液和非经血液传播丙型肝炎的危害性;②若家中有病人,平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防止自身血液、唾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或器皿而感染他人,所用碗筷、毛巾、牙刷、面盆、剃须刀等日常生活用品和健康人分开;③防止医源性感染,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应该提高防病意识。
上面的这些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为什么丙型肝炎能够发展为肝硬化。小编在这里提示患有丙型肝炎的患者朋友们,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防止疾病的病变。
一起吃饭会传染丙肝吗
肝炎的类型有很多,其中只有病毒性肝炎才具有传染性,而像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代谢性肝炎,都没有传染性。
而病毒性肝炎主要我们熟知的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五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郭朋称,其中,甲肝、戊肝多为急性,可以经口传播,一般有4周传染期(发病前2周和发病后2周),一同就餐确实有传染的可能性。这两种肝炎需要隔离治疗(肝胆药)。
“而乙肝、丙肝、丁肝则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染,主要是经血液、体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肝病专家指出,日常生活中握手、共同就餐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都不会传染。除非口腔内有伤口(如口腔溃疡),且恰好携带有病毒的唾液落到伤口处,才有可能被感染,但是这种概率很小。
与其担心被传染,不如接种疫苗。赵国庆表示,像乙肝的防治很大程度上就有赖于疫苗的推广。乙肝病毒携带者已经从1.3亿减少到9300万,疫苗的作用功不可没。
一起吃饭会传染丙肝吗,你找到答案了吗?可以肯定的是,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是个例,只有一个类型的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的辅助治疗药物,不能用于丙型肝炎治疗。正常疾病治疗药物长效干扰素,加上利巴韦林可以选择抗病毒治疗。使用这种方法疗效好,但由于价格更加昂贵,难以推广。普通干扰素也不是不能治疗丙型肝炎病,只是就需要增加剂量了。
丙肝炎是什么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丙肝分布较广,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 在预防丙肝的措施上,筛选献血员是重要一环,凡血中抗-HCV阳性或HCVRNA阳性均不能作为献血员。
临床表现:急性丙型肝炎消化道症状轻,发生黄疸型的比例低,ALT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急性乙型肝炎。
检查:丙型肝炎病毒指标包括抗HCV及HCVRNA。
治疗: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对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因为急性期的疗效好。其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治疗当属抗病毒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也只有干扰素,同样应该早期治疗。临床上倾向联合用药。例如,干扰素加胸腺肽或干扰素加病毒唑片。
肝脏恐逐渐纤维化
台湾的乙肝、丙肝患者盛行,一般民众因日夜操劳,担心“爆肝”,想到保肝误以为可靠保肝片等保健食品来养肝,往往延误治疗,于是出现肝炎病毒使肝脏纤维化、硬化,甚至恶化为肝癌。造成肝癌的最大祸首是乙型肝炎,其次是丙型胖炎,根据临床统计,肝癌病患中约有1成左右的人为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而在台湾中南部的比例甚至可高达5成,令人吃惊!
吃保健食品不治疗肝脏恐逐渐纤维化、硬化、导致肝癌
喜欢吃来路不明的保肝相关保健食品,并无法阻断肝炎病毒的复制,以及对肝脏的伤害,其中隐藏的危险是长时间吃保健食品,却不寻求正规治疗,虽然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异状,但是,却对于肝脏是一大负担,有许多肝炎患者最后步上洗肾一途,也与此脱离不了关系。肝脏还会因此逐渐纤维化、硬化,甚至大大提高罹患肝癌的风险。
台湾有60万丙肝人口,主要是透过血液传染,因此只要有血液接触机会,曾输血、使用不干净针头、刺青、针灸、穿耳洞的器械消毒不完全、共用牙刷或刮胡刀,或毒瘾者共用针具及稀释液等民众,都有可能感染丙肝。 和乙型肝炎病毒不一样的是,丙型肝炎病毒透过性行为及母子垂直感染的比率相当低;此外,目前还没有丙肝疫苗可以预防。而C型肝炎病毒可说是仅次于B型肝炎病毒另一个肝脏的杀手。
闻丙肝色变!中南部肝癌患者有一半是丙型肝炎患者
沙鹿童综合医院胃肠肝胆科主任陈宗勉医师表示,慢性丙肝可怕之处,在于丙型肝炎不治疗,感染者经过20至30年后,时间一久,会加速肝纤维化,并有3成患者会导致肝硬化,并有约5%的人会并发肝癌,如果患者有喝酒习惯,恶化为肝癌速度更快。
临床发现,在中南部肝癌患者约有一半是丙型肝炎患者,某一些乡镇甚至有聚集的情况。背后引发原因除了与早期共用不洁针头之外,不适当的医疗行为也是原因之一。
丙肝分不同基因型合并治疗露出一线生机
陈宗勉医师表示,丙肝有不同的基因型,至少可分成6种主要的基因型和50种以上之次要基因型,而且在世界各地稍有不同。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台湾有医保给付,疗程为一周注射一次长效干扰素,再搭配口服药物雷巴威林(Ri乙avirin),治疗24至48周,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以常见的丙肝第一型和第二型,完全治愈率前者有7至8成,后者更高达9成以上,治疗后半年完全验不出病毒量,对于丙肝患者来说,生命露出一线生机!
丙型肝炎治疗药物副作用可以借助药物来改善
丙型肝炎的治疗药物目前已日新月异,但是,仍然有许多患者担心副作用而放弃治疗,例如过度惧怕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口耳相传之下,把干扰素的疲劳、恶心、失眠、掉发等副作当成在做化疗,或担心雷巴威林可能引发溶血性贫血。其实,副作用因人而异,并非人人都会发生,即使有副作用发生,症状大多轻微,且可以藉助药物来改善。患者不宜因噎废食,错失治疗时机,甚至可能治愈的机会。
丙型肝炎的防治刻不容缓先从源头管理做起
针对丙型肝炎的防治刻不容缓!陈宗勉医师表示,必需先从源头管理,找到丙型肝炎患者在哪里?避免患者再传染给他人,并且鼓励患者接受治疗,现在药物进步快速,不但有治疗的新曙光,甚至有治愈的机会。此外,患者需要定期追踪,观测有无活动性肝炎,以及进行肝癌筛检,每半年做一次血液与超音波检测。
性生活一定传染肝炎吗
近年来对于病毒性肝炎之致病机转渐渐了解,加上生物科技快速进步,因应肝细胞受损之原理而产生的治疗药物,包括α干扰素可说是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治疗上之一大突破。
临床研究发现,α干扰素在慢性乙型肝炎之成功率为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在慢性丙型肝炎则仅约百分之二十。一些其他的抗病毒药物陆续被应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
另有关肝炎患者性生活部分,国外医学研究也证实,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人,其唾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都可能含有HBsAg,夫妻同房时,也很可能相互传染。有人做过试验,把含有HBsAg的精液注入长臂猿的阴道中,结果这个长臂猿感染了乙型肝炎。这就表示,性交可能是感染的途径。
同时国内医学界现已证实,性生活确实可能传播乙型肝炎,国外甚至有人把乙型肝炎列为“性行为传播疾病”之中。有鉴于此,肝炎带原者应当做到:注意性生活卫生,讲究性道德;把检查HBsAg列为婚前健康检查必检项目。同时女方HBsAg阳性,虽然可以结婚,但最好采取避孕措施。若夫妻间有一HBsAg阳性,另一方可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或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加以预防。
医师也提醒,慢性肝炎的患者,可以正常受孕,且怀孕过程不受影响,但慢性乙型肝炎的孕妇,应再进一步检查乙型肝炎病毒之e抗原,若血液中乙型肝炎e抗原呈阳性反应,表示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仍在旺盛繁殖,病毒数目较多且具高传染性,很有可能会把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给胎儿。
因此,孕妇若为e抗原阳性之乙型肝炎带原者,新生儿务必于出生二十四小时内,先接受一剂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后再按时接受三剂乙型肝炎疫苗注射,便可预防婴儿被感染。
另外对于肝炎患者的寿命,至今并没有报告能证实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带原者的寿命比一般人短,但有研究估计,男性乙型肝炎带原者,约有一半的机会死于肝脏相关疾病;而女性乙型肝炎带原者,约有百分之十五的机会因肝脏相关疾病而死亡。但若为“健康带原者”,则演变成肝硬化或肝癌的机会应较低。故一旦知道是乙型或丙型肝炎带原后,务必要配合医师,作定期追踪检查,才能掌握病程。
丙肝的癌症前兆你有吗
1)感觉身体无力,并且极易疲倦且会持续出现,即使经过充分的休息也是不能缓解,这是常见的丙肝的早期症状。
2)其他症状:右上1/4腹部感觉到不舒适(在右侧肋缘以下位置),疲劳、反胃、恶心及呕吐,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肌肉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睡眠不好,感觉消沉、头脑不爽,以及短期的记忆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和长时间的从事同一工作困难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丙肝的早期症状。
丙型肝炎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肝病,因此,了解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有助于大家对丙型肝炎的认识与治疗。现小编将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罗列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1)丙型肝炎起病较甲型、戊型肝炎隐匿,HCVRNA阳性和/或丙氨酸转氨酶(ALT)持续增高者,是慢性化的特征。慢性化比例为30%~70%,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高于乙肝感染。由丙型肝炎到肝细胞癌一般需20年以上。
2)30~39岁为丙型肝炎的高发病年龄。
3)ALT峰值较甲型和乙型肝炎患者低,有三中类型:单相型、多峰型和双相型。单相型呈一过性升高,是急性自限制HCV感染,预后良好。多峰型是向慢性肝炎进展的表现。双相型是在并称初期ALT下降后又上升,病情加重,常伴黄疸。
4)丙型肝炎潜伏期为2~16周。输Ⅷ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7~33天,平均19天。
5)丙型肝炎常见单项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且长期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
6)短潜伏期丙型肝炎,病情较重,症状突出,常有黄疸,但较少发展为慢性化。长期潜伏期和轻型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化。长潜伏期和轻型或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成慢性。
7)虽然一般丙型肝炎经过较轻,但亦可见急性丙型肝炎爆发型与亚急性经过,或慢性迟发性肝功能衰竭等严重表现,而丙型肝炎爆发时与乙型肝炎不同,HCV仍处于高度复制状态。
如何治丙肝
1、急性丙型肝炎:淤胆型肝炎的治疗基本上同甲型肝炎。由于急性丙型肝炎易转为慢性,因此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2、慢性丙型肝炎:在综合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清除肝炎病毒。儿童期的慢性丙型肝炎如得不到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能会恶化成肝硬化或肝癌,严重威胁身体健康。
抗病毒治疗:在目前还缺乏理想的能彻底清除肝炎病毒的药物的情况下,干扰素α(IFN-α)的应用于已经使一部分慢性肝炎病情缓解,甚至痊愈。
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HCV基因组变异很大,宿主感染HCV后很难产生持久的保护性免疫,急性丙型肝炎的自限性约为50%,HCV感染后的慢性化几率高达40%-60%。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在组织中见到碎屑状坏死与桥接样坏死,则在平均50个月后约有50%发生肝硬化。丙型肝炎肝硬化后最终约1%将发生肝细胞肝癌(HCC),重症丙型肝炎的生存率约46.2%,所以抗病毒治疗是必需的。
丙型肝炎治疗
1.抗病毒治疗方案在治疗前应明确患者的肝脏疾病是否由HCV感染引起,只有确诊为血清HCVRNA阳性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才需要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目前得到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案是:长效干扰素PEG-IFNα联合应用利巴韦林,也是现在EASL已批准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标准方案(SOC),其次是普通IFNα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均优于单用IFNα。聚乙二醇(PEG)干扰素α(PEG-IFNα)是在IFNα分子上交联无活性、无毒性的PEG分子,延缓IFNα注射后的吸收和体内清除过程,其半衰期较长,每周1次给药即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蛋白酶抑制剂博赛匹韦(BOC)或特拉匹韦(TVR),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三联治疗,2011年5月在美国开始批准用于临床,推荐用于基因型为1型的HCV感染者,可提高治愈率。博赛匹韦(BOC)饭后,每天三次(每7-9小时),或特拉匹韦(TVR)饭后(非低脂饮食),每日三次(每7-9小时)。期间应密切监测HCVRNA,若发生病毒学突破(血清HCVRNA在最低值后上升>1log),应停用蛋白酶抑制剂。
2.一般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有确切证据提示干扰素治疗能够降低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慢性化比率,可在HCV感染急性肝炎发作后8-12周进行,疗程为12-24周。最佳治疗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但早期治疗对于基因1型高病毒载量(>800000logIU/ml)的患者更为有效。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应在治疗前评估患者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肝功能反复异常者或肝穿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坏死(G≥2)或中度以上纤维化(S≥2)者,易进展为肝硬化,应给予抗病毒治疗。
(3)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①代偿期肝硬化(Child-PughA级)患者,尽管对治疗的耐受性和效果有所降低,但为使病情稳定、延缓或阻止肝衰竭和HCC等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严密观察下给予抗病毒治疗。②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多难以耐受IFNα治疗的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行肝脏移植术。
3.特殊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疗(1)儿童和老年人 有关儿童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经验尚不充分。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显示,IFNα单一治疗的SVR率似高于成人,对药物的耐受性也较好。65岁或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原则上也应进行抗病毒治疗,但一般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对药物的耐受性、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及患者的意愿等因素全面衡量,以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
(2)酗酒者 慢性酒精中毒可能促进HCV复制,加剧肝损害,从而加速发展为肝硬化甚至HCC,的进程。由于酗酒患者对于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耐受性和SVR率均较低,因此,治疗丙型肝炎必须同时戒酒及戒毒。
(3)合并HBV或HIV感染者 合并HBV感染会加速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向肝硬化或HCC的进展。对于HCVRNA阳性/HBVDNA阴性者,先给予抗HCV治疗;对于两种病毒均呈活动性复制者,建议首先以IFNα加利巴韦林清除HCV,对于治疗后HBVDNA仍持续阳性者可再给予抗HBV治疗。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尚需进行深入研究,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合并HIV感染也可加速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进展,抗HCV治疗主要取决于患者的CD4+细胞计数和肝组织的纤维化分期。免疫功能正常、尚无即刻进行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指征者,应首先治疗HCV感染;正在接受HAART治疗、肝纤维化呈S2或S3的患者,须同时给予抗HCV治疗;但要特别注意观察利巴韦林与抗HIV核苷类似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包括乳酸酸中毒等。对于严重免疫抑制者(CD4+阳性淋巴细胞<2×108/L),应首先给抗HIV治疗,待免疫功能重建后,再考虑抗HCV治疗。
(4)慢性肾功能衰竭 对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伴有肾功能衰竭且未接受透析者,不应进行抗病毒治疗。已接受透析且组织病理学上尚无肝硬化的患者(特别是准备行肾移植的患者),可单用IFNα治疗(应注意在透析后给药)。由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发生严重溶血,因此,一般不应用利巴韦林联合治疗。
(5)肝移植后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 HCV相关的肝硬化或HCC患者经肝移植后,HCV感染复发率很高。IFNα治疗对此类患者有效果,但有促进对移植肝排斥反应的可能,可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和严密观察下进行抗病毒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疗程长,副作用较大,需要在有经验的专家评估指导下安全用药;在治疗期间需及时评估疗效,根据应答指导治疗,并同时密切监控药物的不良反应,尽量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4.抗病毒治疗的禁忌证(1)干扰素绝对禁忌证 ①妊娠;②精神病史如严重抑郁症;③未能控制的癫痫,④未戒断的酗酒;⑤未经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⑥失代偿期肝硬化;⑦有症状的心脏病;⑧治疗前粒细胞<1.0×109/L;⑨治疗前血小板<50×109/L;⑩器官移植者急性期(肝移植除外)。(2)干扰素相对禁忌证 甲状腺疾病、视网膜病、银屑病,既往抑郁病史,未控制的糖尿病,未控制的高血压。(3)利巴韦林的绝对禁忌证 妊娠、严重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血红蛋白病,HB<80g/L。(4)利巴韦林的相对禁忌证 未控制的高血压,未控制的冠心病,HB<100g/L。
丙肝的治疗方案
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对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因为急性期的疗效好。其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治疗当属抗病毒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也只有干扰素,同样应该早期治疗。临床上倾向联合用药。例如,干扰素加胸腺肽或干扰素加病毒唑片。
病毒性肝炎目前还缺乏可靠的特效治疗方法。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病原、不同临床类型及组织学损害区别对待。各型肝炎的治疗原则均以足够的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和损害肝脏药物。
(一)急性肝炎 一般为自限性,多可完全康复。以一般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急性期应进行隔离,症状明显及有黄疸者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劳。肝功能正常1—3个月后可恢复工作。 予清淡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蛋白质摄入争取达到每日1—1.5g/kg,热量不足者应静脉补充葡萄糖。辅以药物对症及恢复肝共冷,药物不宜太多,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一般不采用抗病毒治疗,极性丙型肝炎则是例外,因急性丙型肝炎容易转为慢性,早期应用抗病毒药可减少转慢率。可选用干干扰素或长效干扰素,疗程24周,可同时加用利巴韦林治疗。
(二)慢性肝炎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包括合理的休息和营养,心理平衡,改善和恢复肝功能,调节机体免疫,抗病毒,抗纤维化等治疗。
1、一般治疗 (1)适当休息:症状明显或病情较重者应强调卧床休息,卧床可增加肝流量,有助恢复。病情轻者以活动后不觉批发为度。(2)合理饮食: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得益消化食物有利肝脏修复,不必过分强调高营养,以防发生脂肪肝,避免饮酒。(3)心理平衡:使病人有正确的疾病观,对肝炎治疗应有耐心和信心。切勿乱投医,以免延误治疗。
2、药物治疗 丙型肝炎唯一有效的是抗病毒治疗,即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目的是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变;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延缓肝硬化和HCC的发生。符合适应针者营业员进行抗病毒治疗。
丙肝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丙型肝炎?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途径,少数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途径所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及医源性手术注射传播等。
丙型肝炎在诊断上,需要注意的是: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不一定就患丙型肝炎,因为丙型肝炎也存在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他们一般没有明显的肝脏损害。诊断丙型肝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是否为阳性,二是有无肝脏损害及损害的严重程度。假如只有丙肝病毒指标阳性,而未发现任何肝脏功能损害的证据,尤其是肝活检组织病理无明显肝细胞破坏时,则诊断为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
丙肝,在病情的转化上,丙肝更容易慢性化,也就是容易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因此对丙肝的治疗亦是不可懈怠大意的,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对预后是很有意义的。
丙肝,在预防上,应该加强预防意识,尤其是对献血人员应该衍射筛选,凡血中抗-HCV阳性或HCV-RNA阳性均不能献血。对于已经感染丙肝病毒者来说,就需要积极进行治疗,以防恶化。
一般丙肝分几种
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C,HC),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途径,少数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途径所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对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因为急性期的疗效好。其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治疗当属抗病毒治疗。
疾病分类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按病原学分类,目前已确定的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通过实验诊断排除上述类型肝炎着称为非甲—戊型肝炎。最近发现的庚型肝炎病毒和输血传播病毒是否引起肝炎未有定论。甲型和戊型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多表现为急性感染;乙型、丙型、丁性大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目前对病毒性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甲型和乙型可通过疫苗预防,丙型、丁型尚无疫苗。
丙肝疾病概述
丙肝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丙肝分布较广,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
在预防丙肝的措施上,筛选献血员是重要一环,凡血中抗-HCV阳性或HCVRNA阳性均不能作为献血员。
临床表现:急性丙型肝炎消化道症状轻,发生黄疸型的比例低,ALT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急性乙型肝炎。
检查:丙型肝炎病毒指标包括抗HCV及HCVRNA。
治疗: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对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因为急性期的疗效好。其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治疗当属抗病毒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也只有干扰素,同样应该早期治疗。临床上倾向联合用药。例如,干扰素加胸腺肽或干扰素加病毒唑片。
丙肝治疗有方法
1、儿童和老年人
有关儿童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经验尚不充分。65岁或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原则上也应进行抗病毒治疗,但一般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对药物的耐受性、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及患者的意愿等因素全面衡量,以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
2、酗酒者
慢性酒精中毒可能促进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加剧肝损害。从而加速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的进程。由于酗酒患者对于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耐受性和疗效均较低,因此,治疗丙型肝炎必须同时戒酒及戒毒。
3、合并乙肝病毒HBV或艾滋病毒HIV感染者
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进展。对于丙型肝炎病毒核酸阳性和阴性的乙肝病毒核酸是首次给予抗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治疗;对2种病毒表现出积极的复制,它是建议治疗这种患者进行深入研究,以确定治疗方案。
4、慢性肾功能衰竭
对于慢性丙型肝炎伴有肾功能衰竭且未接受透析者,不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急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抗病毒作用好,90%患者可获得彻底应对而彻底恢复;缓慢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乙型肝炎为轻,经标准抗病毒方案治疗,有机遇根除病毒获得恢复。有些患者感染20-30年后可出现肝硬化或肝癌。丙型肝炎的饮食无特殊要求,急性期清谈饮食,缓慢肝炎饮食养分均衡即可。
丙型肝炎的常见认识误区
1.丙型肝炎,肝脏的隐匿杀手:
感染HCV后,病人一般不会出现任何症状。而且慢性化程度非常高,只有不到20%的病人可以自发清除病毒。如不治疗,大多数病人体内将终生存在HCV。
慢性丙型肝炎会悄无声息的缓慢进展,约10-20%的病人在20年内出现肝硬化。一旦进展为肝硬化,病人的5年生存率就会下降为50%,也就是说,每5年就会有一半病人因为丙肝肝硬化死去。而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癌年发生率也高达1-4%,也就是说每100名丙肝肝硬化患者中每年将会有1-4人出现肝癌。
丙肝病人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经进展为肝硬化甚至出现肝癌了。因此,同其他原因的肝炎相比,丙型肝炎决不能单靠症状来发现,而是更应强调早期筛查。
2.哪些人需要筛查丙型肝炎:
丙肝主要通过输血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HCV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成为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其中以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最为常见。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血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如针灸)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 潜在的传播方式。与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感染HCV的母亲也可以在分娩时传染新生儿。
3.聚乙二醇干扰素在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中的地位:
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于2011 年应用于临床实践之前,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是全球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标准方案,这种治疗方案能治愈50-60%以上的丙肝病人。在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丙型肝炎筛查、关怀和治疗指南》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丙型肝炎指南的推荐意见中,PEGIFN 仍是成本效益显着的治疗方案。
4.新药使丙肝成为“可以治愈的疾病”:
欧美国家新近上市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 通过直接抑制HCV的蛋白酶、RNA聚合酶或病毒的其他位点而发挥很强的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治愈率提高到95%以上,使得丙型肝炎真正成为一种可以根治的疾病。而且这类新药副作用极小,也可以用于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目前,这类新型抗HCV药物已在我国开展Ⅲ期临床试验,正式上市也指日可待。
5.肝功正常的丙肝病人也需要治疗:
正因为丙型肝炎已经成为可以治愈的疾病,因此在治疗人群的选择方面更为广泛,只要丙肝病毒核酸(HCV RNA)检测阳性就需要积极治疗。而不像乙型肝炎那样,对于肝功正常的所谓 “健康”携带者不需要立即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