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中暑
-
产褥中暑的急救措施
产褥中暑的治疗原则是迅速改变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的环境,降低患者的体温,及时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积极防治休克。迅速降低体温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1、降温 (1)环境降温:迅速将产妇移到凉爽通风处,脱去产妇过多的衣着,室内温度宜降至25℃。 (2)物理降温:多喝开水,也可以适当喝一些绿豆汤等。可以用酒精擦浴或进行冰袋降温。 (3)药物降温:可用氯丙嗪。氯丙嗪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基础代谢,降低氧消耗,并可扩张血管,加速散热。高热昏迷抽搐的为重患者或物理降温后体温复升者可用冬眠疗法,常用冬眠I号。使
-
产褥中暑能喂奶吗 产褥中暑是什么原因
1.外界气温>35℃、相对湿度>70%时,机体靠汗液蒸发散热受到影响。 2.居住条件差,居室通风不良且无降温设备。 3.产妇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大且失血多致产后体质虚弱,产后出汗过多又摄盐不足。 4.产褥感染患者发热时,更容易中暑。
-
产褥中暑中医辨证
产褥中暑(puerperal heat stroke)是指在产褥期因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及体质虚弱的条件下,引起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性急性疾病。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产后郁冒”范畴。产妇亡血多汗,血虚津伤,阳气独盛于上,复因感受寒邪,气机壅塞,上焦不通,胃气失和,津液不足,因而见有脉弱,呕吐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以及舌有苔、身无汗等症者,治以发汗散邪、调和阴阳,以使汗出则邪去,阳弱而后与阴相和。所谓损阳而就阴也。对严重胞胎既下,气血俱去,忽而眼黑头眩、神昏口噤、昏不知人者,当急投益气固脱,辛香逐血等
-
产褥中暑能喂奶吗 产褥中暑如何预防
1.产后2天内最好吃一些清淡流质的食物,以后再逐渐增加含有丰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适量脂肪的食物。此外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可多吃些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如夏季盛产的西瓜,合有大量水分,清热解暑,产妇可以适当吃一些。还要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充足。 2.夏季天气炎热,门窗紧闭容易使房间高温湿热,房间空气不流通,再加上产妇身体虚弱,中枢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体内的余热不能很好地散发出去,便会引发产褥中暑,多发于产褥前期。因此要及时给房间通风散热,注意产妇不要坐在通风处。可以适当使用空调,但要注意冷风不能对着产妇
-
产褥中暑怎么治疗
产褥中暑治疗 产褥中暑的治疗原则是迅速降温,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硷紊乱,积极防治休克。降温宜同时采用物理降温。首先将病人移置凉爽通风的地方,全身用冰水或酒精擦浴,在头、颈、腋下、腹股沟、腘窝部浅表大血管分布区放置冰袋,同时用电扇向病人吹风,并用力按摩四肢,以防止周围血循环的淤滞。 产褥中暑治疗在采用物理降温的同时,应用药物降温,以氯丙嗪为最常用,其主要作用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血管,加速散热,松弛肌肉,减少震颤,降低器官的代谢和氧消耗量,防止身体产热过多。用法是将氯丙嗪25~50mg溶于生理盐水500ml
-
产褥中暑的治疗措施
首先应将患者置于阴凉.通风处,脱去产妇过多衣着,室内温度宜降至25℃;。鼓励多饮冷开水,用冷水.乙醇等擦洗。在头、颈、腋下.腹股沟,胭窝浅表大血管分布区放置冰袋,快速物理降温.按摩四肢,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已发生循环衰竭者慎用物理降温,以避免血管收缩加重循环衰竭.重视纠正脑水肿,可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ml快速静滴。抽搐可用地西泮、硫酸镁等抗惊厥。 同时采用药物降温,用4℃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1500ml静脉滴注.盐酸氯丙嗪25—50mg加于葡萄糖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1—2小时滴完,
-
产褥中暑能喂奶吗
如果病情并不严重,建议停止喂奶一两天,在高热期间暂停哺乳,指导挤奶,保持乳汁的分泌,防止乳腺炎的发生。 虽然中暑不是病菌感染导致的生病,也不会把病菌通过乳汁传给宝宝,但产妇身体欠佳还要忙于照顾宝宝、给宝宝喂奶,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所以,还是等产妇病情平稳后在医生指导进行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