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中暑能喂奶吗 产褥中暑如何预防
产褥中暑能喂奶吗 产褥中暑如何预防
1.产后2天内最好吃一些清淡流质的食物,以后再逐渐增加含有丰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适量脂肪的食物。此外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可多吃些新鲜水果和蔬菜等,如夏季盛产的西瓜,合有大量水分,清热解暑,产妇可以适当吃一些。还要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充足。
2.夏季天气炎热,门窗紧闭容易使房间高温湿热,房间空气不流通,再加上产妇身体虚弱,中枢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体内的余热不能很好地散发出去,便会引发产褥中暑,多发于产褥前期。因此要及时给房间通风散热,注意产妇不要坐在通风处。可以适当使用空调,但要注意冷风不能对着产妇吹,同时,温度不要调得过低。
3.产妇的居室应通风换气,衣着要恰当,以舒适为度,以免影响散热。如有中暑先兆的情况,应立即将产妇移到凉爽通风处,解开衣服。
4.多喝水,尤其要补充盐水。体温较高者应立即给予冷水、酒精擦浴,快速物理降温,大多轻症患者能得到控制。
产褥中暑中医辨证
产褥中暑(puerperal heat stroke)是指在产褥期因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及体质虚弱的条件下,引起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性急性疾病。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产后郁冒”范畴。产妇亡血多汗,血虚津伤,阳气独盛于上,复因感受寒邪,气机壅塞,上焦不通,胃气失和,津液不足,因而见有脉弱,呕吐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以及舌有苔、身无汗等症者,治以发汗散邪、调和阴阳,以使汗出则邪去,阳弱而后与阴相和。所谓损阳而就阴也。对严重胞胎既下,气血俱去,忽而眼黑头眩、神昏口噤、昏不知人者,当急投益气固脱,辛香逐血等剂。
产褥中暑能喂奶吗 产褥中暑是什么原因
1.外界气温>35℃、相对湿度>70%时,机体靠汗液蒸发散热受到影响。
2.居住条件差,居室通风不良且无降温设备。
3.产妇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大且失血多致产后体质虚弱,产后出汗过多又摄盐不足。
4.产褥感染患者发热时,更容易中暑。
产妇能吃圣女果吗
产妇是可以吃圣女果的。特别在炎热的夏天,产妇出汗多,吃适量的水果能帮助产妇补充散失的水分,避免产褥中暑。
产妇须知坐月子的4大禁忌
1、由于坐月子不能吹空调的观念导致产妇中暑
旧时风俗习惯认为坐月子期间不能吹风受凉,因此常常要求产妇在酷热的夏天不能吹风扇吹空调,并且需要包紧衣服和被子。其实,这种做法容易使产妇在坐月子期间一直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导致出汗散热受影响,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引起急性热射病。我们称其为“产褥中暑”。产褥中暑一旦发生,病情发展迅速,产妇常常会发生循坏衰竭和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死亡。因此,如果坐月子期间天气炎热,也应该开风扇或者空调散热,但要注意不要对着通风口,以免引起感冒或者过敏性皮炎。
2、由于坐月子不能洗澡而导致产褥感染
旧时观点认为产妇在坐月子期间不能洗澡,主要是由于旧时条件较差,坐月子时洗澡容易受凉引起感冒,其实,如果坐月子期间不注意私处卫生,不洗澡,甚至不常更换卫生棉等,都很容易导致皮肤发炎或者感染。
3、由于坐月子时不能刷牙导致牙龈炎的发生
旧时观点认为坐月子期间不能刷牙主要是由于旧时卫生条件不足很多人有牙龈炎,坐月子时雌激素扩张毛细血管更容易导致刷牙出血。然而,坐月子期间女性营养补充往往比较多,常常少吃多餐,食物在牙缝中残留的几率比较大,很容易导致蛀牙。因此,坐月子时不仅可以刷牙还要坚持刷牙,防止蛀牙的发生。
4、由于坐月子不能下床导致产后康复受影响
旧时观点认为产妇坐月子期间不能下床,然而产妇长期不动容易引起血栓,严重的话还有生命危险。并且,长期卧床会导致产妇新陈代谢下降、胃肠道蠕动减慢,容易引起便秘以及水钠潴留等。因此,坐月子期间尽早进行适当运动对产妇是有好处的,不仅有利于体力的恢复,还可防止便秘以及水钠潴留防止血栓的危险,同时还有利于盆地肌肉的恢复。
产褥中暑能喂奶吗
如果病情并不严重,建议停止喂奶一两天,在高热期间暂停哺乳,指导挤奶,保持乳汁的分泌,防止乳腺炎的发生。
虽然中暑不是病菌感染导致的生病,也不会把病菌通过乳汁传给宝宝,但产妇身体欠佳还要忙于照顾宝宝、给宝宝喂奶,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所以,还是等产妇病情平稳后在医生指导进行哺乳。
夏天坐月子能开空调么
答案是可以的。
夏天坐月子应避免因室内温度过高而出现高热等产褥中暑现象。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应适当使用空调,一般将室温降到25-28℃便可以了,还要注意不要直接对着产妇和新生儿吹,并保持室内湿度。
孕妇要防中暑
人在高温环境下,如果不能很好散热的话就会中暑,其中一种比较特殊的中暑是产褥中暑。所谓的产褥期是指,产妇产出胎儿及胎盘后,除乳房以外的器官全部恢复或接近至未孕时的那段时期,大概6周左右。产褥中暑,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产褥期的中暑,由于产褥期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再加上产妇体质虚弱,结果体温调节功能出现急性障碍,导致中暑。
产褥中暑的主要原因是产后护理不当。某些产妇受旧风俗影响,为了“避风”,即使是炎热的暑天,也要深居室内,紧闭门窗,身穿厚衣,扎袖口和裤口,唯恐“受风”,结果散热受到严重障碍而引起产褥中暑。
中暑后首先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胸闷、心慌、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之后出现体温上升,脉搏、呼吸增快,体温进一步升高,可高达40~45℃,这时面色潮红、出汗停止、皮肤干热。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神志不清、狂躁、昏迷、抽搐等。
出现中暑的兆头时,立即将产妇移至凉爽通风处,解开衣服,多喝凉开水或盐开水,使其安静休息。体温升高时可用凉水或酒精擦身,将冰袋放在腋下、头颈部、腹股沟等处,可同时用风扇吹风。如果出现昏迷,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产褥中暑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关键是要让产妇及家属明白,产后住房一定要凉爽舒适,通风良好,冷热适宜,尤其夏季不能太热。
炎夏产妇谨防中暑
产褥中暑是指产妇在高温闷热环境中,体内余热不能及时散发所引起的中枢性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也称产褥期热射病。
临床表现:
1.中暑先兆:早期出现心悸、恶心,有时伴呕吐,偶有发热、四肢无力、头晕眼花、大量出汗。
2.轻度中暑:中暑先兆未能得到及时处理,产妇可能出现体温突然上升、皮肤干燥无汗、关节肌肉痛性痉挛、体表布满痱疹、心率快、呼吸急促、面色潮红、胸闷、烦躁、口渴等症状。
3.重度中暑:产妇体温持续上升达41℃~42℃,同时出现谵妄、抽搐、昏迷,可有呕吐、腹痛、腹泻、皮下及胃肠出血、瞳孔缩小,反应减弱、呼吸急促、脉搏细数、皮肤干燥无汗、血压下降等等。
治疗:原则是迅速降温,及时纠正酸中毒、休克,补充水及氯化钠。不论产妇神志是否清楚,均应置于低温、通风环境中,用冷水、酒精等擦浴,快速物理降温。按摩四肢,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已发生循环衰竭者慎用物理降温,重视纠正脑水肿,可用甘露醇快速静滴。同时采用药物降温,用葡萄糖盐水1000~1500ml静脉滴注,盐酸氯丙嗪25~50mg溶于葡萄糖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1~2小时滴完,4~6小时重复一次。紧急时也可选盐酸氯丙嗪加盐酸异丙嗪静脉点滴,体温降至38℃时,停止降温处理。24小时补液控制在2000~3000ml,加强护理,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用安定、硫酸镁等抗惊厥、解痉,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出现脑、心、肾等合并症时,应积极对症处理。
产妇睡的房间要安静,室内空气新鲜。大热天更要注意空气流通,预防中暑。